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4744发布日期:2023-06-15 13:1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控制元件,具体涉及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


背景技术:

1、编码器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于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可将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飞梭旋钮是一种旋钮或转轮,通过对飞梭旋钮的转动可以实现电器相应功能的调节控制,比如通过旋转音乐播放设备的飞梭旋钮可以实现前进或者倒退的功能。由于飞梭旋钮操作方便流畅且其流线型的外形独具特色,飞梭旋钮在各种家电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目前市面上的飞梭控制器大致分为齿轮式和接触式两大类,齿轮式飞梭控制器是利用飞梭旋钮内壁凸齿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编码开关动作,编码开关的信号送入单片机以判断飞梭旋钮正转或者反转,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963015u提供的一种电子式飞梭温度定时二合一控制器,包括飞梭旋钮,飞梭旋钮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凸齿,飞梭旋钮的顶端和底端上分别设有显示面板和底壳,底壳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数码开关,数码开关连接有一轴心齿轮,轴心齿轮与凸齿啮合,飞梭旋钮底部具有一齿圈,底壳内设有与齿圈配合的止动柱,止动柱底端套有自动弹簧。

3、但是上述方案采用通过轴心齿轮与飞梭旋钮上的凸齿啮合传动的方式,将飞梭旋钮的转动传递给编码开关,这种传动方式中,轴心齿轮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大;并且齿轮与凸齿传动的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其适用产品有限。

4、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的飞梭旋钮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飞梭旋钮的体积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飞梭旋钮控制器的体积大、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包括:

4、旋钮,呈环形,其内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若干凸齿,若干所述凸齿之间形成齿槽;

5、顶盖和底壳,分别设置在所述旋钮的顶面和底面上,与所述旋钮转动设置;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壳与所述旋钮围成安装腔体;

6、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编码开关;

7、针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包括轮盘和设置在所述轮盘的中心的连接轴,所述轮盘上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若干针轴,所述针轴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齿槽相适配,所述针轮通过所述针轴与所述凸齿啮合;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编码开关连接,通过所述连接轴转动带动所述编码开关输出电信号。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旋钮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径,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形成底盖限位台阶;所述凸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上;

9、所述底壳的顶面上设有环形的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插入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内,所述底壳的顶面与所述底盖限位台阶抵接,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圆周面抵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圆周面上设于凸出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径与所述顶盖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支撑板的内径小于所述顶盖的直径,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内,其底面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面上设有上连接柱,所述底壳的顶面上设有下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和所述下连接柱内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用于连接顶盖和所述底壳的螺栓。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壳上设有沿其内壁向外凸出设置的定位轴;

13、所述电路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轴相适配的定位轴孔。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壳上设有沿其内壁向外凸出设置的若干组限位凸棱,每组所述限位相对设置,形成限位插槽;

15、所述顶盖的底面上设有若干限位插板,所述限位插板与所述限位插槽相适配;

16、所述电路板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随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限位凸棱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限位插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插槽内。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板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端的插板本体,所述插板本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插板本体与所述支撑板形成第一电路板限位台阶,所述第一电路板限位台阶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和侧面抵接。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凸棱的上端设有第二电路板限位台阶,所述第二电路板限位台阶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和侧面抵接。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显装置,所述顶盖上设有数显窗口,所述数显装置设置在所述数显窗口的下方。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据接头,所述底壳上设有数据接头槽,所述数据接头设置在所述数据接头槽内。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采用针轮上的针轴与旋钮上凸齿啮合传动的方式取代传统的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针轮传动相较于齿轮传动具有占用的体积小、传动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大大降低了飞梭式旋钮控制器的生产成本和安装空间大小,使其广泛适用于不同的电器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径,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形成底盖限位台阶;所述凸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圆周面上设于凸出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上支撑部的内径与所述顶盖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支撑板的内径小于所述顶盖的直径,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内,其底面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底面上设有上连接柱,所述底壳的顶面上设有下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和所述下连接柱内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用于连接顶盖和所述底壳的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沿其内壁向外凸出设置的定位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沿其内壁向外凸出设置的若干组限位凸棱,每组所述限位凸棱相对设置,形成限位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板包括插板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板支撑板的下端的插板本体,所述插板本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板支撑板的厚度,所述插板本体与所述插板支撑板形成第一电路板限位台阶,所述第一电路板限位台阶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和侧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棱的上端设有第二电路板限位台阶,所述第二电路板限位台阶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和侧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显装置,所述顶盖上设有数显窗口,所述数显装置设置在所述数显窗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据接头,所述底壳上设有数据接头槽,所述数据接头设置在所述数据接头槽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梭式旋钮控制器,包括:旋钮,呈环形,其内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若干凸齿,若干凸齿之间形成齿槽;顶盖和底壳,分别设置在旋钮的顶面和底面上,与旋钮转动设置;顶盖和底壳与旋钮围成安装腔体;电路板,设置在安装腔体内,电路板上设有编码开关;针轮,设置在安装腔体内,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的中心的连接轴,轮盘上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若干针轴,针轴的形状和大小与齿槽相适配,针轮通过针轴与凸齿啮合;连接轴与编码开关连接,通过连接轴转动带动编码开关输出电信号。本技术,采用针轮与旋钮上的凸齿啮合方式,降低了飞梭旋钮的体积和生产成本,扩大了飞梭旋钮的适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彭付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彭付金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