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9123发布日期:2024-02-02 20:4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基坑降水监控,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1、地下工程施工,主要是基坑开挖,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对基坑开挖具有严重安全威胁。特别是深大基坑,开挖前都要通过水泵先降低地下水的水位,进行基坑降水。基坑降水前和勘察期间要求严格做抽水试验,试验和基坑降水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承压水的水位,降水过量或降水不到位都可能造成重大隐患。降水过量会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并引起地面沉降,降水不到位则影响基坑开挖安全。特别在大量的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降水和抽水试验水位、水量和沉降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按照传统基坑降水管控工艺,降水管理人员需24小时检查水泵工作情况,检查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地掌握降水井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降水管理人员需24小时检查水泵工作情况,检查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地掌握降水井中情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通过水位控制器、延时控制器和报警器实现对基坑水井的远程水位监测和控制,能够即时掌握水泵的运行情况和基坑水井的水位信息,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km1,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第一水位继电器ka1、第二水位继电器ka2、水泵电机m、水位控制器、第一水位感应探头和第二水位感应探头,其中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和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并联后与第一水位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串联形成第一支路;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延时型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1的辅助常开触点并联后与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形成第二支路;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延时型常开触点与报警器串联形成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并联后一端与电源的一端的连接,另一端经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水位控制器接收第一水位感应探头和第二水位感应探头采集的水位信号,并控制第一水位继电器ka1或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的线圈得电或者失电;水泵电机m与三相电源之间连接接触器km1的一组主常开触点。

3、优选地,第一水位感应探头位于基坑水井的高水位标高处,并将采集到的超过高水位标高的水位信号传输至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第一水位继电器ka1线圈得电;第二水位感应探头位于基坑水井的低水位标高处,并将采集到的低于低水位标高的水位信号传输至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控制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线圈得电;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延时时间为预设的水泵延时启动时间,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延时时间为预设的高水位超时报警时间。

4、优选地,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与电源之间串联有主开关sb1和熔断器fu。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6、1.本系统通过接触器、水位控制器、时间继电器和报警器实现对基坑水井的远程水位监测和控制,能够即时掌握水泵的运行情况和基坑水井的水位信息。

7、2.本系统中通过延时控制器设置水泵延时启动时间,到达高水位后,经过1个水泵延时启动时间,水泵再开始工作,防止水泵频繁启动、停止导致破坏,节约了成本。

8、3.本系统中通过高水位信号的持续时间判断水泵是否正常工作,一旦水泵不能正常工作则通过报警器向远程终端发出预警信号,能够有针对性的发现、解决水泵的故障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感应探头位于基坑水井的高水位标高处,并将采集到的超过高水位标高的水位信号传输至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第一水位继电器ka1线圈得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与电源之间串联有主开关sb1和熔断器fu。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基坑降水监控技术领域,解决水泵工作情况检查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地掌握降水井中情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坑水位远程智能控制电路,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和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并联后与第一水位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串联形成第一支路;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延时型常开触点与接触器KM1的辅助常开触点并联后与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形成第二支路;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延时型常开触点与报警器串联形成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并联后一端与电源的一端的连接,另一端经第二水位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水位控制器、时间继电器和报警器实现对基坑水井的远程水位监测和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明,张润林,乔宝书,孙凯,王岳宏,李鹏,孔旭,吴铮,刘忠忠,李成林,孙猛,王云曦,马钰,刘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