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咪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0248发布日期:2024-02-20 21:2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咪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咪接收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按摩技术中,通过控制马达变化,以调节按摩过程中的快慢。现有的马达控制中,马达接收控制信号是通过接收到遥控器发来的控制指令改变接收马达的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按键来调节模式变化的模式。

2、在上述控制马达中,均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操作,当使用者正在按摩时,则需中止按摩,操作较为麻烦,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咪接收器,实现通过语音对马达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者在按摩过程中的体验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无线咪接收器,包括马达控制模块、微处理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无极充电模块、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马达控制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无极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检测模块和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所述充电检测模块和所述无极充电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流控制模块连接。

3、其中,所述马达控制模块包括马达m1、二极管d1、电容c8、三极管q1、电阻r8、马达m2、二极管d2、电容c9、三极管q2和电阻r9,所述三极管q1分别与所述马达m1、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8、所述电阻r8和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8分别与所述马达m1、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充电电流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分别与所述马达m2、所述二极管d2、所述电容c9、所述电阻r9和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9分别与所述马达m2和所述二极管d2连接,所述电阻r9与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

4、其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和发光二极管led4,所述电阻r7与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和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分别与所述电阻r7连接。

5、其中,所述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2、电阻r5、电容c6和电容c7,所述芯片u2分别与所述电容c6、所述电阻r5、所述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无极充电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7分别与所述马达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芯片u2连接。

6、其中,所述无极充电模块包括芯片u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和充电接口j1,所述芯片u4分别与所述电容c6、所述充电检测模块、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电容c5分别与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和所述充电接口j1连接。

7、其中,所述充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电阻r3分别与所述无极充电模块、所述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和所述电阻r4连接。

8、其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晶体振荡器y1和电阻r6,所述电感l1、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感l2分别与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电容c2、所述电感l2、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4、所述晶体振荡器y1和所述电阻r6分别与所述芯片u1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咪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对语音进行接收,得到咪信号,所述微处理模块为芯片u3,型号为pfs122,所述微处理模块对咪信号进行固定码、声控信号分级处理,再使用咪信号实时驱动所述马达控制模块的强度,达到一种连续的有节奏的变化信号,实现通过语音对马达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者在按摩过程中的体验感;其中所述按键模块为按键s1,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源j2,使用所述按键模块进行开机、关机操作,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无极充电模块、所述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和所述充电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微处理模块及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进行供电处理,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调节马达和供电时进行显示,以便对使用者进行提示。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咪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咪接收器;包括马达控制模块、微处理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无极充电模块、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马达控制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无极充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与微处理模块连接,电源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无极充电模块分别与充电电流控制模块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实现通过语音对马达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者在按摩过程中的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锋,周昌儒,周石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盛鑫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