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反馈自控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858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反馈自控仪的制作方法
本项发明全称——全自动反馈自控仪,简称自控仪,涉及管道供水流量计测仪表后用水阀前用于助准、恒压、减压、节水的自动控制装置。
已有的管道供水,特别是生活用水流量计测的水表,因其结构性状和制造精度的原因,一概不能计测微小流量,如家庭用水滴流、供水主管道涓流,这种未被计测的水流失量,积少成多,达到惊人的程度。据有关部门于96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生活用水的总流失量之巨竟高约100亿吨。究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微小流量的动能小于启动水表的动能,而导致水表计测量的丢失。城市生活用水通常由水厂建总供水塔铺设管道供给,为确保能较大范围地全面供水,水塔往往设于高处。因自然落差存在,即导致与民用分支用水阀间压力差显著。也因地势、楼层等高低变化较大,水压不能保持一致,使得高处弱流慢、低处强流快的情形突出。主管道水压力直接作用于用水阀,往往也因压力相对过高致使密封困难而产生泄漏;生活用水往往大则大用,而费。小则小用,而省。概无定论。如何做到节约节能使用,有效高效利用,是极令人观注的问题;淡水资源本不太丰足的我国,为了实行合理调配,某些省市花大力建设了许多大型引水入城工程,以及不少地方因大量抽用地下水而产生破坏性隐患,亦计划耗巨资兴建“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等等迹象表明,城市饮用水资源贫乏。随着人们日渐富裕,生活用水问题将日趋严重。如能有效缓解水资源贫乏相对消费量又较大这一矛盾,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鉴于此,本项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由微小流量引起的水表计测量丢失;恒定因自然落差而产生的水压力变化,并大幅度减小水压,从而真正做到节约、高效使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不充足而相对又较浪费的现状。
本项发明采用在水表出水方设置,由用水阀开启间隙大小而反馈水压信息,实行远程调控,自动启闭水表管路。本仪通常在较大流量时能自行开通水表管路,在较小乃至微小流量时能自行间断启闭水表管路,促使水表断续计量,而排放其已经计量后的存储于该仪内的水量。出水压力仅由仪内储能弹簧提供,从而实现助准、恒压、减压、节水之目的。
本自控仪呈圆柱形(参见附图),包含壳体(12)、下端盖(31)、上端盖(10)、活塞(28)、与活塞、上端盖相钩连的储能拉簧(1),与活塞相固连的导向芯管(2),与导向芯管相固连的导向塞(6),与上端盖相固连的定位导向柱(7),定位导向柱贯穿于导向塞(6)方孔内并在活塞上下运动时,可行定位导向。上下两只拨叉(26)穿于导向芯管上固连,上下导簧锥铆连于拨叉上,出水直通(5)与壳体(12)螺纹连结,接头处压嵌O型密封环(4),卡连于出水直通内端的导流弯管(3),入水直通(11)螺纹连结贯穿壳体,并与阀体(14)连结紧固,接头处嵌有O型密封圈(13)。金属撑圈(15)卡于矩型密封圈(16)环形槽内,陶瓷密封甲件(17)与陶瓷密封乙件(18)配合形成动密封,启闭件(19)与陶瓷密封乙件(18)相扣连,启闭钥(20)经圆柱销(21)铰连于锥孔体(22),启钥压簧(23)装在锥孔体上柱形盲孔内撑住启闭钥,锥孔体经两颗螺钉(32)锁连于阀体(14)一端并与阀体在同一轴线上,上、下启闭压簧(24)贯穿阀体侧上、下圆柱形孔,一同固连于启闭件(19)伸出臂上(图B-B),均布的三颗沉头螺钉(8)将上端盖紧固于壳体端面,O型端盖密封圈(9)被上端盖压嵌于壳体端面,两只O型密封圈(27)卡于活塞(28)环形槽内形成运动密封,下端盖内塑料撑圈(30)撑住住钢丝卡簧圈(29),卡簧圈呈波浪形通过下端盖的间断环隙,卡入壳体环形槽内。
上述陶瓷密封甲件(17)、陶瓷密封乙件(18)、启闭件(19)皆设有呈均布的三个扇形通孔,且依次装在阀体(14)内孔中,陶瓷密封甲件经卡槽固定于阀体内,陶瓷密封乙件与启闭件扣连一体且扇形孔相通,并可在启闭压簧(24)张力作用下相对于陶瓷密封甲件形成转角(35°),实现启、闭入水管路之目的;上述导簧锥(25)呈相对状,与阀体侧上、下圆柱形通孔在同一轴线上。
本自控仪的入水口与水表出水端连通,出水口与用水阀连通(图中未作表示)。当控制用水阀以正常流量供水时,在储能弹簧(1)力作用下活塞上升,水流出壳体,上升至一定位置,入水阀开启,水表管路与用水阀直接连通,水流经本仪腔体通畅地流动,当用水阀关闭时,入水阀仍以正常水流推动活塞下降并充满壳体后关闭入水阀,水表停止计量。当用水阀端以滴流或涓流类微小流量泄出,已是被水表计量后的水量。当本仪腔体水量减压至一定程度,又将重新开启入水阀,既而充满内腔后关闭。水表在本仪的敦促下形成断续计量,由此可杜绝水表计测量的丢失,因而具其特有的助准效能;无论入水压力如何,用水阀端出水压力大小则仅由本仪内储能拉簧的弹力提供,储能簧(1)拉力为定值(单根通常约110N),因此特具恒压效能,水压力定值通常为(220-400)KPa;在仅由储能拉簧提供出水压力的条件下,已再不会受地势、楼层等自然落差的影响,水压便大幅度减小,通常由供水压力(2-10)MPa降低约2-25倍,在此压力下,其流量一般无碍正常使用。将水压降至低值,从而可减少或消除用水阀因密封困难而产生的泄漏;现实生活中因自然落差存在,水压不能保持一致,即致使低位出水阀因强流时损耗较大。生活用水往往大则大用,而费。小则小用,而省。概无定论。此仪可将水压减至恒定值,消除了因强流时损耗较大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通常约(20-40)%],自然节水,节水率通常约(15-30)%。就我国而言,生活用水消费量极其巨大,每年节水便可逾百亿吨;自来水经减压调流后,通常避免了“强流快”的用水现象,使得“弱流慢”的用水密度相应增大。若存在城市供水管道较小或水塔供水不足的状况时,此仪便可有效缓解在用水高峰期高处乏而低处丰的现象。城市饮用水相对不太充足,因此仪具其特有的节水效能,亦可有效缓解城市用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随着人们日渐富裕,城市用水量也将增大,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加增,势必加快环境污染,于环保亦为不利。此仪节约了用水也便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削减了因废水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力度。
综上所述,本项发明的优点在于助准、恒压(220-400)KPa、减压(5-25)倍,节水(15-30)%、缓解(水资源或供水)不足、减污(废水排放)。
本项发明参照现有技术(ZL96·2·33467·7),属同一人设计。现有技术在某些结构上均不合理,难于付诸实施。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项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项发明的主视图(剖视)图2,是图1A-A的剖视3,是图1B-B的局部剖视实施例1本项发明如附图所示,由壳体、上端盖、下端盖、入水口、出水口、活塞、储能拉簧、入水阀等构成。
上述壳体呈圆柱状,上端盖由螺钉紧固,下端盖经波浪形钢丝卡簧圈卡连于壳体下端环形槽内;出水口与壳体螺纹连结,内端卡连一导流弯管,特别用于排出壳体内空气;入水口与壳体螺蚊连结,贯穿部分与水阀呈螺蚊连结。
上述活塞,呈圆盘状,配装于壳体内腔下部。活塞外侧两个环形槽内卡有O型橡胶密封环,圆柱形导向芯管紧固于活塞中心且同活塞在同一轴心线上,盘状活塞内两个挂耳呈对称分布,分别挂住两根储能弹簧钩端。
上述入水阀体内孔呈圆柱形通孔,依次装有矩型密封圈,陶瓷密封件甲、乙,启闭件,锁连的锥孔体。内孔呈截头圆锥状的锥孔体上呈对称状开有两个小槽以铰连启闭钥,设有两个盲孔以装启闭压簧;启闭件装于阀体内的一端呈圆形,外沿开有两个小槽,以供在转动一定角度时,启闭钥能在启闭压簧的张力作用下弹入槽内,卡住启闭件从而实行启、闭定位。当一启闭钥卡入槽内时,财另一启闭钥已未卡入。
上述陶瓷密封甲、乙件,相接触面经精研而成,粗糙度极小,平面度极高。关闭时,其重合面可形成理想的密封状态。
使用时,将本仪入水口与水表管路接通,用水阀与出水口接通(附图中均未表示),当以任一间隙开启用水阀时,壳体内腔储水经出口流出,活塞(28)在储能拉簧(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启闭压簧(24)在下端拨叉(26)的推动下逐渐被压缩,直至拨叉推动启闭钥(20)脱卡,在启闭压簧(24)的张力作用下,启闭件(19)带动陶瓷密封乙件转动,当转至扇形孔全开时,另一启闭钥便弹入启闭件外沿槽内而卡住,水流进入壳体,由出水口流出。反之,活塞向下移至一定位置,入水阀则关闭。如此循环往复。
权利要求
1.全自动反馈自控仪,包含圆柱形壳体(12),与壳体连结的出水直通(5)和入水直通(11),其特征在于有设置壳体内腔中的活塞,活塞中心的导向芯管(2),紧固于导向芯管一端内的导向塞(6),与上端盖相紧固的定位导向柱(7)贯穿于导向塞,卡连于出水口内端的导流弯管(3),卡连于壳体的下端盖(31),活塞与上端盖相钩接的储能拉簧(1),紧固于导向芯管的拨叉(26),与水直通相连结的入水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塞上装有两只密封环,所说的储能簧是半圆钩拉簧(1),所说的入水阀内装有矩型密封圈,陶瓷密封件甲、乙、启闭件、启闭钥由圆柱销铰连于锥孔体上,截头圆锥锥孔体上装有启钥压簧,所说的锥孔体由螺钉锁连于阀体,所说的启闭件与陶瓷密封乙件相扣连,启闭件的伸出臂与启闭压簧相固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控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出水口与入水口、入水阀在同一轴线上且相交于圆柱壳体轴心线呈对称状,入水口、出水口分别设在壳体上半部分。
全文摘要
本项发明涉及管道供水流量计测仪表后用水阀前用于助准、恒压、减压、节水装置,包含壳体(12),活塞(28),储能拉簧(1),与入水直通相连接的入水阀,及阀内的陶瓷密封件,启闭钥、启闭件和启闭压簧、启钥压簧、导向芯管、导向定位柱、拨叉、出水直通。其用途是敦促水表计量,消除计量丢失,并具有恒压(220—400)KPa、减压(5—25)倍、节水(15—30)%、缓解(水资源或供水)不足、减污(废水排放)等诸种效能。
文档编号G05D16/04GK1264856SQ9912453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弛一智 申请人:张弛一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