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721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读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读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于手提式电子装置,能使配置于电子装置的记忆卡选择隐藏或外露的方式装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读卡连接器。
近来,手提式电子装置如蜂窝或其它类型电话、无线通讯装置、掌上型计算机等体积越来越小,而功能日益增强,而且一般通过配置内含集成电路的可移除式记忆卡进一步扩充其功能,如已形成业界标准的用户辩识卡(SIM)装置于蜂窝电话内可使电话服务于SIM卡拥有者,通过更换不同SIM卡即可使一部电话被多个SIM卡拥有者使用,又如多媒体卡(MMC),可储存电话簿、声音电子邮件信息及其它增强记忆功能等。
上述记忆卡一般是通过读卡连接器机械固定并电连接于所欲配置的电子装置的。现有技术中装配记忆卡的读卡连接器有两种,一种是一体式读卡连接器装设在电子装置的外围内,使记忆卡直接由外插入或抽取,但是这种读卡连接器只能与特定规格的电子装置及其电路板配合,使记忆卡的组装只能采用基本隐藏在机体内或部份露出这两种装设方式之一,不能给消费者提供选择的余地。另一种是完全隐藏地装设记忆卡的读卡连接器,如分别于1997年2月18日、1998年9月29日、1999年8月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603,629、5,813,878和5,933,328号所揭示,其读卡连接器均包括收容电气端子的壳体部份及与壳体部份枢接一体以承载记忆卡的承载架,当记忆卡插入承载架后,旋转承载架即可使记忆卡与电气端子接触并压入电子装置内。又如分别于1998年11月3日、1998年10月1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831,256和5,822,183号所揭示,记忆卡容纳于电子装置内的凹槽内,其上由一压板压紧,但是以上这些结构若欲取出记忆卡,必须先使电子装置外壳部份打开,使承载架掀起或压板卸除方可,操作非常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隐藏或外露的方式装设记忆卡于电子装置中,以满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需要且操作简便的读卡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件式读卡连接器,它由一个本体和一个与本体可分离式连接的辅助体构成,电气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所述本体是可单独运作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设于其中的金属端子,记忆卡可从电子装置的相应开口插入,由该绝缘体承载,并与金属端子电气接触,所述辅助体连接于本体后,成为本体的绝缘体的延伸,可导引记忆卡更容易地与该读卡连接器电连接及更大面积地承载记忆卡。
上述两件式读卡连接器,当仅以本体电气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时,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小及基于装设记忆卡的方便性考虑,本体装在距电子装置开口相对较近处,记忆卡从开口插入时会有部份露在外面,而当本体与辅助体连接一体固定于电路板上时,相对装设在距电子装置开口较远处,通过辅助板的导引而将记忆卡插入,并可使记忆卡完全插入而实现隐藏式装设。此外,对于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若其电路板利用空间较小,则可选择两件式读卡连接器的本体装设,而若其电路板利用空间较大,既可只选择两件式读卡连接器的本体装设而实现外露式,也可两件一起装设而实现隐藏式,所以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而且记忆卡的插取均是直接完成,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由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由一本体10和一辅助体50构成,其中该本体10包括绝缘体12及设于其中的金属端子22,该绝缘体12是由底壁14、从底壁14上延伸出的两相对侧壁15、16及前壁18围成的腔体,与前壁18相对侧则为开口,前壁18与底壁14相交处开设有若干连通前壁18与底壁14的端子收容通道20,其内收容有金属端子22,两侧壁15、16内侧分别开设有滑槽24,而侧壁16近开口的一端内侧为凹陷的平台,所以它的滑槽24也就设在近前壁18半段,侧壁16顶面向下设有前后延伸的倒“L”形狭缝26,且其前后延伸的末端为开阔区,该开阔区并与凹陷平台连通,一倒“L”形板28则插入该狭缝26内,其于狭缝26的较窄处紧密配合,而于开阔区形成自由端可以摆动,另有一金属弹片30,其一端干涉配合于开设在侧壁16外侧的槽32内,另一端弯折绕过侧壁16末端并反向延伸,置于凹陷平台上,其自由端开成一略突出滑槽24的第一接触部34及一与板28自由端相互抵靠的第二接触部36,相对侧壁15、16外侧对称设有凸块38,另设有与底壁14平齐向两侧延伸的脚垫40。该辅助体50是包括底板52及两相对侧板54的架体,该两侧板54内侧分别设有导槽60,而外侧并继续平行侧板54向前延伸两翼板56,其上分别设有孔58,如图2所示,通过两翼板56上的孔58与绝缘体12上的凸块38的扣合将本体10与辅助体50结合一体,其中辅助体50的底板52、两侧板54、导槽60分别与绝缘体12的底壁14、两侧壁15、16、滑槽24对齐,成为绝缘体12的延伸,金属弹片30的第一接触部34则位于侧壁16的滑槽24与其相应的导槽60之间。
图3和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本体10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读卡连接器连接记忆卡90,该本体10通过脚垫40焊接于电子装置70的电路板72上并与该电路板72电气连接,电子装置70一侧设有开口74,本体10的开口与其对应,供记忆卡90由此插取,当记忆卡90由开口74插入时,其两侧边被滑槽24导引而推入,记忆卡90底面的金手指(图未示)与本体10的金属端子22电气接触,再通过金属弹片30的第一接触部34紧抵于记忆卡90一侧的缺口92而使记忆卡90固定。由于本体体积相对较小,且为方便记忆卡90的安装,滑槽24不宜距开口74太远,所以本体10装于距电子装置开口74相对较近处,这样就如图4所示,记忆卡90就位后有部份记忆卡90露出电子装置70外,若欲取出记忆卡90,只需抽拉露出部份,记忆卡90侧边抵顶第一接触部34,使第二接触部36抵顶板28自由端并一起向外移动,从而推开金属弹片30阻碍而抽出,操作相当方便。
图5和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当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空间足够大时,本体10与辅助体50如前所述连接一体作为两件式读卡连接器,通过脚垫40焊接于电子装置80足够大的电路板82上并与其电气连接,电子装置80一侧设有开口84,本体10的开口与其对应,记忆卡90在导槽60的导引下以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从开口84插取。由于两件式读卡连接器体积相对较大,及辅助体50的延伸,可使本体10装在距开口84相对较远处,这样就如图6所示,记忆卡90完全插入电子装置80而实现隐藏。
由上述二实施方式可清楚发现,对于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若其电路板利用空间较小,如电子装置70,则可选择两件式读卡连接器的本体10装设,而若其电路板利用空间较大,如电子装置80,既可只选择两件式读卡连接器的本体装设而实现外露式,也可两件一起装设而实现隐藏式,所以本实用新型读卡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读卡连接器,装设在电子装置内,可电连接一记忆卡,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本体和一个与本体可分离式连接的辅助体构成,所述本体包括绝缘体及设于其中的金属端子,所述辅助体连接于本体后,成为本体的绝缘体的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上进一步设有凸块,所述辅助体上设有孔,通过该凸块与孔的扣合而将本体与辅助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体是包括底板及两侧板的架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是由底壁、从底壁上延伸出的两相对侧壁及前壁围成的腔体,前壁相对侧为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与辅助体的侧壁及侧板内侧对应设有滑槽与导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体的两侧板外侧平行侧板延伸有翼板,翼板上设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侧壁外侧设有凸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一侧进一步设有金属弹片起辅助固定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件式读卡连接器,它由本体和与本体可分离式连接的辅助体构成,其中该本体包括绝缘体及设于其中的金属端子,记忆卡可从电子装置的相应开口插入,由该绝缘体承载,并与金属端子电接触,所述辅助体连接于本体后,成为绝缘体的延伸,可导引记忆卡更容易地插入及更大面积地承载。采用这种结构的读卡连接器可以以隐藏或外露的方式装设记忆卡,以满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需要且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G06F1/16GK2449275SQ0026091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7日
发明者范家豪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