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647145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在记录媒体上作为备份和其它文件处理的文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盘形媒体上记录供PC用途,AV用途和其它用途的数据,通常要使用一种逻辑文件系统。采用逻辑文件系统有可能并且容易按文件管理记录的数据并且构筑一种目录层次。这种逻辑文件系统的例子有常用的FAT文件系统,对DVD采用的UDF(通用盘格式)。逻辑文件系统是一种机制,所记录的管理信息包括用来识别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信息和在盘上记录的数据的位置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访问信息的这些片段来访问文件。例如,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包括诸如文件名,文件的产生数据,文件大小,文件状态及其它,以及记录在盘上的相应的实际数据的位置信息等属性信息。现有的各种类型的逻辑文件系统例如有FAT,UDF等等。管理信息结构和要管理的属性信息是不同的,但是从根据文件名或等效的信息能够访问盘上的指定数据的意义上是用于同一目的。采用这种逻辑文件系统的盘在正常使用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有些情况下有可能无法读出记录在盘上的信息。例如是盘因震动受到物理损伤,或是由于写入过程中在错误的位置不当写入改变了记录内容而受到损伤。对于拆下的盘,有可能因在盘面上沾染污迹而发生故障。如果在盘上写入之前能找到故障点的位置,就能利用缺陷管理功能避免发生故障,在盘上用另外的区域代替故障区域执行记录。然而,如果在写入信息之后才发现有故障,就会发生无法从盘上读出信息的问题。尽管无法读出记录的数据本身会带来不便,若是无法从盘上读出上述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则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读出逻辑文件系统中用来访问文件的管理信息,即使盘上的数据未受影响,也无法得知记录相应数据的位置,这样就不可能对数据进行访问。用于PC用途的盘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PC用途的驱动通常是在物理上稳定的环境下使用的。反之,对于摄像机或采用移动盘式记录媒体的其它AV用途电子设备,并不是始终在物理稳定的环境中使用的。由于摄像机在用来拍摄场景时都是被握在手中的,如果使用者在运动中使用摄像机或是摄像机受到碰撞,盘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就有可能受损。因此,与用于PC用途相比,盘的使用条件预料会更加恶劣。如上所述,数据可能无法从盘上读出的风险会更高。为了解决因逻辑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不稳定性而无法访问数据的问题,要考虑有效地复制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实际上,即使不能读出管理信息的某些片段,只要在盘上复制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就能根据备份管理信息来访问数据。图35表示这种情况。在这一文件系统中,要记录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区与数据是分开记录的,各自被记录在盘上相应的区域。由于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被记录在与实际记录文件的区域分开的预定区域,管理信息需要被记录在预定区域之内。这样制备成和管理信息记录区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构成的备份区,就能提供冗余的管理信息。如图35所示,如果预先将管理区和数据区分开,并且复制管理区来提供备份,就需要预先保留管理区和备份管理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能够管理的文件数量会受到管理区大小的限制。进而,在上述FAT和UDF文件系统中,管理区和数据区如图34所示是记录在同一区域。由于在这些文件系统中没有‘管理区’的概念,不可能将复制管理区的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是这样管理的,将其配置成一种目录层次,管理信息的每个片段依照这种目录层次彼此相关(根据在盘上的地址来链接)。因而不那么容易复制管理信息。例如,在用来管理目录的管理信息中,在目录中定义了文件和目录的管理信息的地址位置。为了将逻辑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这些片段直接复制到预定的备份区来提供冗余,必须按照记录在备份区内的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来修改在盘上作为管理信息的有关片段之间链接信息的地址。按照这种配置,在按照产生的定时,文件的修订或删除更新原始管理信息时,就应该更新备份管理信息的地址,需要许多程序来产生备份。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发生了有关一个文件的产生,修订或删除,或是有关一个目录的产生或删除等事件时,就按照历史信息的片段产生文件或目录的ID信息以及文件在盘上的位置或目录信息,并将这一历史信息记录在一个历史表区内,这样就能便于在无法正确读出管理信息时读出一个文件并且产生备份,无需采用复杂的程序。发明概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一个文件的动作时为文件产生连续的历史信息,每个历史信息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和与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有关的一种文件动作类型;并且在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连续记录这一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与记录有文件和管理信息的那一区分开的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记录该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记录按文件管理的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文件识别信息包括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的文件ID。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文件识别信息包括用来管理文件的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历史信息包括用来管理文件的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记录设备的存储器上按顺序产生历史信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记录设备收到弹出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弹出指令时将历史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历史表区中。按照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记录设备的存储器上按顺序产生历史信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记录设备收到切断存储器电源的电源切断指令时将历史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历史表区中。按照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根据对历史表进行记录检查的历史表检查指令从历史表区内记录在所有历史信息当中仅仅提取具有指定文件识别信息的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根据重组历史表的历史表重组指令缩小历史表区,将记录在历史表区内的所有历史信息当中具有相同文件识别信息的历史信息集中成按照信息的动作类型的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的特征在于管理信息包括目录的管理信息,还包括以下步骤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按顺序为目录产生历史信息,每个历史信息包括与该目录的识别信息有关的动作类型;并且按顺序另外将历史信息记入历史表区。按照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在按顺序另外将历史信息记入历史表区时,在历史表区内从后端到前端按顺序记录历史信息。按照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若在按文件读出指令通过检索管理信息尝试着读出文件时无法读出文件的管理信息,就从历史表区中读出具有该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的最后一个历史信息,根据该历史信息读出文件。按照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重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重组指令从历史表区内读出历史信息,根据该历史信息产生管理信息,并且将管理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按照上文所述的本发明,即使是在没有逻辑文件系统管理信息复制功能的一个文件系统中,每当发生对文件的产生,修订或删除或是一个目录的产生或删除时,就向历史表中直接添加由用来访问相应的文件或目录的ID信息和用来恢复文件或目录的管理信息的基本需求信息组成的历史信息。另外,由于历史信息的片段在历史表区内是从后端到前端按顺序记录的,这种配置能够便于访问历史表中的历史信息。按照这种配置,如果无法读出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只要访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就能够访问文件或目录并且恢复其管理信息。另外,由于是每当产生,修订或删除文件或目录时就添加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可将其用做文件和目录的更新历史信息。附图简介图1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实施例的一个框图;图2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实施例中一个UDF区段和一个备份区之间的关系;图3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实施例中备份区的内容;图4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原历史表描述符;图5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记录描述符;图6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例目录层次;图7的示意图表示与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相对应的UDF管理信息和数据在盘上的一例布置方式;图8的示意图表示与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图7相对应的一例历史表;图9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增加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10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修订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11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删除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12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重组历史表的方式;图13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发生文件或目录的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的程序;图14的流程图表示在访问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时的程序;图15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用来重组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程序;图16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根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来掌握作为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记录日志的程序;图17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用历史表作为备份信息恢复在UDF文件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的一个文件入口的程序;图18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用历史表作为备份信息恢复在UDF文件系统中用于管理目录的一个文件入口的程序;图19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原历史表描述符;图20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记录描述符;图21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例目录层次;图22的示意图表示与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图6相对应的UDF管理信息和数据在盘上的一例布置方式;图23的示意图表示与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图7相对应的一例历史表;图24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增加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25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而实施例中修订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26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删除文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方式;图27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第而实施例中重组历史表的方式;图28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发生文件或目录的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的程序;图29的流程图表示在访问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而实施例中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时的程序;图30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用来重组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程序;图31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而实施例中根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来掌握作为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记录日志的程序;图32的流程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用历史表作为备份信息恢复在UDF文件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或目录的一个文件入口的程序;图33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用来管理目录结构的UDF管理信息的复制方式;图34的示意图表示记录有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的区域中的现有技术状态;而图35的示意图表示逻辑文件系统在现有技术中的状态,在其中用于记录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区和用于数据的区是分开的。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要参照图1到33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盘管理方法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假定的盘设备是手持摄像机,并且录像带盒采用一种AV记录和重放的盘,外部记录设备连接到一台PC设备。最好是采用可拆卸的盘媒体,但也可以是诸如硬盘等装配好的形式。为了便于说明,假定这种盘采用的逻辑文件系统是基于作为OSTA(光学存储技术协会)标准的UDF(通用盘格式),也可以采用其它通用的逻辑文件系统。图1表示一种典型盘设备的配置。数据输入/输出部1由照相机等输入视频信号,在监视器上重放输出数据。数据处理器2是一个执行信号处理的处理部,例如是MPEG码的编码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3中。在记录数据时,用盘控制器5控制盘6,可以在盘上的目标位置记录数据。在重放数据时用盘控制器控制盘6,从盘上的目标位置读出数据并存入存储器3。各个处理部是由应该系统控制器4控制的。在这种盘设备的逻辑文件系统中,如果将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清楚地分开,就完全有可能通过复制管理信息区而产生管理信息的备份。然而,如果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不能清楚地分开,或是在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和数据被记录在盘上的同一空间内时,就不容易产生管理信息的备份。与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被清楚地分开的情况不同,不可能将分散在盘上的管理信息的片段记录在一定大小的备份区内。也就是说,如果用盘上记录有文件的管理信息片段和目录中包含的目录的地址来记录一个目录的管理信息,并且在备份区中备份这一管理信息时,就必须按照管理信息在备份区内部的位置来修改在盘上作为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片段之间的链接信息的地址。本发明特别有助于避免因不能从不具备复制文件和目录上的管理信息的功能的通用逻辑文件系统中读出管理信息而无法读出数据。由于记录在盘上的文件和目录是由诸如UDF等逻辑文件系统来管理的,要备份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没有意义,因为这需要过于复杂的操作。而按照本发明是仅仅将访问文件和目录所需的起码的信息作为备份信息来记录。这一起码的备份信息被记录在一个区内,它与用来管理要备份的文件系统的区是分开的。图2表示本发明所采用的备份区和按照UDF标准规定的一个区段之间的关系。按照UDF的规定,应该在逻辑扇区号256和最后逻辑扇区号-256处记录固定容量描述符指针(AnchorVolumedescriberPoint),访问这一信息就能掌握容量描述符次序(VolumedescriberSequence)。逻辑扇区号是由用户系统按递增顺序分配给盘上的可访问空间的一种地址。用固定容量描述符指针管理由用来管理整个卷的管理信息组成的容量描述符次序的记录位置。用容量描述符次序管理与卷内所限定的区段有关的管理信息,并且有可能为实际产生文件和目录而获得组成UDF文件系统的区段的位置信息。按照本发明,被视为文件和管理信息记录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用来记录历史信息的单独区域表明该区域完全在UDF区段之外。例如是可以根据按照本发明记录在逻辑扇区号128处的固定描述符(Anchordescriber)来掌握这一备份信息区的区段信息。也可以假定在特定的固定位置有一个区而保留该区,无需通过固定描述符来掌握备份信息区的区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主容量描述符次序之后还要记录作为这一卷的管理信息备份的保留容量描述符次序。图3表示备份区的安排。图中开头的卷管理信息对应着位于图2中备份信息区之前的那一区。该备份区上记录有原历史表描述符(PHTD)(PrimaryHistoryTabledescriber)和多个历史描述符(HD)(Historydescriber)。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HD被称为‘历史表’。这一历史表(Historytable)用作UDF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的备份信息(历史信息)。PHTD被记录在备份区的最后逻辑扇区,而从右侧位于PHTD前面的逻辑扇区起朝备份区中的开头按顺序添加HD。在各个逻辑扇区后面用记录的历史描述符来关闭。例如,假设首先记录一个52字节的历史描述符,从右侧位于PHTD前面的逻辑扇区中的第1996字节(扇区大小2048字节减去历史描述符大小52字节)起记录历史描述符。这样执行记录的原因是按顺序从最低逻辑扇区号起依次记录最后的历史描述符能便于访问备份信息。例如,在从历史表中提取任意文件的备份信息的历史描述符时,由于以上的记录安排,最后历史描述符被安排在用来存储由盘上读出的历史表的存储器中存储空间的顶部这样便于访问。也就是说,如果添加的目标历史描述符比较新,就能很快被找到。另外,如果因不能用的存储限制而无法读出所有历史描述符,这种配置特别有效。在UDF文件系统中,在重新产生、修订或删除一个文件时,或是在重新产生或删除一个目录时,在历史表中为每个文件或目录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由于PHTD管理着历史表的大小,历史表的后端是可知的,这样能便于添加历史描述符。不同于UDF等等通用的文件系统,迄今所记录的历史描述符(文件和目录的备份信息)不会从历史表中被删除。换句话说,每当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文件或目录的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就在历史表的结尾(在盘上的最前部)直接添加对应该事件的历史描述符。如果无法读出UDF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就用用来识别目标文件或目录的识别信息作为关键词从表的后端起检索历史表,直至找到对应的历史描述符。根据如此定位的历史描述符就能掌握在盘上记录有对应文件的位置信息,这样就能解决无法访问数据的问题。尽管要在历史表中进行检索来确定目标历史描述符,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本发明的用途是用于备份,仅仅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访问这一信息。作为报答,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文件或目录的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对历史表的更新可以仅限于起码数量的数据和处理,也就是仅仅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由于在历史表中从开始产生时已经记录有UDF文件系统中诸如文件的产生,修和删除以及目录的产生和删除等事件所对应的历史描述符,历史表不能直接用作UDF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的备份,但是也可以被用作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更新的历史日志。由于在历史表中仅仅添加历史描述符,在用过之后或是用于备份的剩余空白区用尽的情况下,历史表可能会变得过大。为此可以通过从历史表中删除所有历史描述符或是以往更新的历史信息来重组历史表,而不是删除对应着UDF文件系统中限定的文件和目录的那些信息。以下要解释第一实施例,在其中将文件名用作识别信息来识别需要用历史描述符的管理进行备份的文件和目录。图4表示原历史表描述符的内容,它包括用来管理历史表和备份区信息的那些管理信息的描述符。区的尺寸用字节数代表备份区的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用最后HD添加时标(LastHDAddedTimestamp)记录在历史表中最后添加历史描述符时的最后时间和日期。用这一信息就能掌握最后添加历史描述符的时间和日期,例如可以用它来检查与UDF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的一致性。用最后HT更新的时标(LastHTUpdatedTimestamp)记录对历史表最后执行重组的时间。这一信息有助于掌握保持在原始历史表中的更新历史日志是从何时开始的。历史描述符的数量代表在历史表中记录的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历史表大小用字节代表历史表的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历史表中所有历史描述符的总尺寸用字节数表示。在盘上添加历史描述符通常是按逻辑扇区单位执行的。假设一个逻辑扇区的大小是2KB,在按照2KB划分这一历史表大小(历史表大小)时获得的份额就代表了从最后逻辑扇区之前一个扇区(PHTD的尺寸)的位置起在备份区中要访问的逻辑扇区数。剩余的是已经记录在应该向其中添加数据的那一逻辑扇区中的数据量。也就是通过一次读出目标逻辑扇区来添加历史描述符,在已经写入的信息之前添加历史描述符,然后将逻辑扇区的内容记录到盘上。在附图中,RBP表示相对字节位置(RelativeBytePosition),它是用来指示对应的管理项目距开头的起始位置。用Len(字长)按字节指示管理项目的大小,字段名(FieldName)代表管理项目名称,用内容指示应该用何种格式写入管理项目。内容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单位8’(Unit8)表示一个没有符号的8-位整数,‘单位16’表示没有符号的16-位整数,而‘单位32’表示没有符号的32-位整数。‘串’(String)是用来存储一个字符串的数据类型,而‘时标’是用来存储时间和日期信息的类型。图5表示历史描述符的内容。历史描述符是逻辑文件系统中文件或目录的管理信息的备份信息,并且是由能够访问对应的文件或目录的起码信息组成的。用文件大小(FileSize)按字节指示要备份的文件的文件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具体地说,用信息长度(Informationlenth)的值指示应该记录的UDF文件系统中对应的文件项目(FileEntry)中文件大小的信息。用变更日期(ModificationDate)和时间(Time)指示添加,修订或删除这一文件的时间或者是添加或删除一个目录的时间,并且按时标格式来记录。如果需要备份的实体是一个文件,就应该写入与变更日期和时间相同的值,指示UDF文件系统的对应的文件项目中的修改日期和时间。对于目录的情况,应该写入与访问日期(AccessDate)和时间相同的值,指示文件项目的产生日期和时间。在历史描述符指示删除一个文件或目录时,就应该记录删除的实际日期和时间。FE的LBN指示UDF区段中的逻辑块数(Number),代表在UDF文件系统中要备份的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属性用单位16格式指示要备份的事件类型,以及要备份的实体是不是一个文件或目录。‘Bit0’指示要备份的实体是不是一个文件或目录。如果这一值是0,就说明是文件,如果是1,就是目录。位1和2被当作没有符号的2-位信息。如果这2-位的值是‘0’,就表示‘产生’,‘1’表示‘修订’,而‘2’代表‘删除’。文件标识符(FileIdentifier)的长度(Length)指示按单位16格式记录的一个文件标识符的长度信息。分配描述符(Allocation描述符)的长度指示按单位32格式记录的一个分配描述符场的长度。所记录的值与UDF文件系统这要备份的文件的文件项目的分配描述符的长度值相同。文件标识符是用来识别文件或目录的信息,并且按字符串格式用文件标识符字节的长度的长度来记录。用来识别文件或目录的信息通常是文件名或目录名。文件标识符应该按文件或目录的路径名来记录。例如是在DATA目录中的文件‘FILE1.DAT’位于根目录中的情况下,就按照‘¥DATA¥FILE1.DAT’记录这一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文件标识符的上述长度是15字节。文件标识符不一定是一个文件名,但是仍然被当作文件ID号等等,只要是能够识别文件或目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一盘上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文件标识符。Padding是用来将分配描述符场的起始RGP调节到4字节队列的信息,并且按所需的数‘00h’记录。用于填充的字节数是按4×ip(L_FI+28+3)/4)-(L_FI+28)确定的,其中的ip(n)是取n的整数部分的一个函数,而L_FI是在文件标识符的长度场中指示的值。分配描述符(AD)是一种管理结构,用来管理数据在盘上的记录位置,并且由单位32格式的范围长度(区域长度)和单位32格式的范围位置(ExtentPosition)组成。此处的范围(Extent)长度和范围位置在整体上被当作一种Short_ad格式。范围长度用字节指示一个片段的长度,而范围位置是用片段的起始逻辑块号来记录的。对于单一文件,可以在盘上单独记录文件的实际数据,这样就能记录和片段数量一样多的分配描述符。实际的一个分配描述符是8字节,将分配描述符的长度值除以8就能获得分配描述符的数量。在这一场中写入和要备份的UDF文件系统的文件项目中的分配描述符相同的内容。接着要描述采用如此配置的管理信息的实际实施例。在图6所示的目录层次中具有文件和目录的情况下,在图7中表示了数据的安排和由对应的UDF文件系统所限定的区段中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从区段的开头起记录用来管理区段内部的空白区信息的空间位图描述符(SBD)(SpaceBitmapDescriber),作为文件系统的基本管理信息并具有对管理Root(根)目录的文件项目(FERoot)的指针信息的文件设置描述符(FSD)(FileSetDescriber),以及用来指示文件设置描述符结束的结束描述符(TD)(TerminatingDescriber)。还要分别记录管理Root目录和DATA目录的文件项目(FE),作为对管理文件名的文件项目(FE)的指针信息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FID),以及在这些目录下限定的文件和文件或子目录的属性信息,用来管理在Root目录下限定的README.TXT的文件项目(FE),以及用来管理在DATA目录下限定的FILE1.DAT和FILE2.DAT的文件项目(FE)。应该注意到在其中记录有用来管理文件的文件项目的逻辑块号是被记录在各个历史描述符中FE场的LBN中。应该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根据作为记录有相应数据的范围的分配描述符来管理盘上的信息片段。例如是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对应着FILE1.DAT的数据作为由范围4和5构成的片段被记录在盘上。对应着FILE2.DAT的数据按范围6的构成被连续记录在盘上。图8表示对应着如此构成的目录层次的一例历史表。在图中将原历史表描述符安排在底部,而历史表的后端对应着图中的顶部。这一例表示按以上次序产生的Root目录(¥),¥README.TXT,¥DATA目录,¥DATA¥FILM1.DAT和¥DATA¥FILE2.DAT。除底部那一帧外的其他各帧对应着一个历史描述符,而所有历史描述符构成历史表。图9表示由图8所示的状态在DATA目录下产生(添加)的文件‘FILE3.DAT’的方式。在UDF文件系统中产生FILE3.DAT时,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这一事件的一个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记录¥DATA¥FILE3.DAT作为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为时标提供产生该文件的日期和时间,用00001h指示一个文件的产生,并且按属性来提供,按文件大小提供FILE3.DAT的文件大小,按照在盘上对应着FILE3.DAT的数据的片段数乘以8的乘积提供分配描述符的长度,而片段的定位信息提供给分配描述符(AD)。FILE3.DAT是单单由范围7构成的(说明数据是连续记录的)。图10表示由图9所示的状态修订DATA目录下的‘FILE2.DAT’内容的方式。当文件系统中FILE2.DAT的位置在盘上被改变时,或是在修订内容时,就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这一事件的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就按照属性记录指示一个文件及其修订的‘0002h’。进而改变FILE2.DAT在盘上的位置,使由分配描述符(AD)管理的片段变成范围8。在添加涉及到这一FILE2.DAT的修订的历史描述符时,在历史表中产生FILE2.DAT时产生的现有历史描述符就变成了陈旧的信息或是更新的历史信息。图11表示由图10所示的状态删除DATA目录下的‘FILE1.DAT’的方式。在UDF文件系统中删除FILE1.DAT时,要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的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就按照属性记录指示一个文件及其删除的‘0004h’,并且按分配描述符(AD)记录删除之前数据的定位信息。由于数据是要删除的,可以采用刚好在此之前的记录位置而不必重写。在添加与这一FILE1.DAT的删除有关的历史描述符时,在历史表中产生FILE1.DAT时产生的现有历史描述符就变成了陈旧的信息或是更新的历史信息。尽管参照图9到11说明了产生,修订和删除等事件类型下的情况,在文件系统上仍可能发生文件或目录的复制,传送或名称变更。基本上可以用上述产生,修订和删除的组合来代表这些事件的更新信息。例如,传送一个文件相当于产生一个代表在传送前的原始位置删除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和产生一个代表传送后在目标位置产生该文件的历史描述符二者的组合。同样,改变名称相当于产生一个代表在改变名称前删除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和添加一个代表改变名称后产生文件的历史描述符的组合。图12表示重组历史表的方式。每当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有关一个文件的产生,修订和删除等事件时,或是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对目录的产生和删除等事件时,就向历史表中直接并按顺序添加历史描述符。由于用来记录历史描述符的区域有限,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删除不必要的信息来重组历史表。在这种情况下,从历史表末端(盘上的前端)起按顺序检查历史描述符,从历史表中删除关于相同文件或目录的信息,或者是对应着更新历史日志的历史描述符。其属性属于‘删除’的那些历史描述符也应该删除。在图示的例子中,对应着更新历史日志和历史描述符′¥DATA¥FILE1.DATDELETE’的‘¥DATA¥FILE2.DATCREATE’和¥DATA¥FILE1.DATCREATE’从历史表中左侧到SAI被删除,构成右侧的历史表。在构成SAI时,所有剩余历史描述符的属性被改成了‘CREATE’。接着要用流程图解释具体的程序。图13表示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诸如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的程序流程图。在步S1,在发生诸如产生,修订或删除一个文件等事件时,在步S2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而掌握历史表的后端(盘上的前端)。具体地说,有可能由历史表中的历史表大小掌握历史表的后端。在步S3,在历史表的后端添加对应该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如图5所示,在这一历史描述符中,文件名是按照全路径格式用文件标识符记录的,所发生事件的类型和文件或目录是按照带发生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的属性记录的,而分配描述符是为了管理盘上的片段而记录的,由所发生事件的UDF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来管理。在步S4,代表添加历史描述符的时间的最后HD添加时标,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和原历史表描述符后端(盘上的前端)处的历史表大小被更新,程序结束。按照上述方式,在发生与UDF中的文件有关的一个事件时所执行的程序是直接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与文件的情况不同,若需要备份的实体是一个目录,就能仅仅用历史描述符管理现存的目录,不用记录文件大小,FE的LBN和分配描述符。在有关流程图的说明中每当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有关文件的产生,修订或删除或者是目录的产生或删除等事件时,就在历史表中添加对应的历史描述符。然而也有可能在接通电源时或安置盘时通过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来更新原历史表描述符,然后添加对应着在接通电源时或安置盘时的相应时间周期内发生的所有事件的历史描述符。总而言之,历史描述符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并可按一定的定时更新盘上的历史表。这样,在发生与文件或目录有关的事件时就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为了访问UDF中的文件或目录,首先应该通过访问文件标识符描述符来掌握在目录中记录的文件和目录的名称。然后根据对应着要访问的文件或目录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数据来掌握相应的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从而访问文件项目。由于文件项目管理着实际文件和目录的记录位置,可以根据这一信息访问真实数据。以下要参照图4的流程图来解释在尝试访问一个文件或目录但无法访问为它们提供的文件项目的情况下访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手段。在步S10发生要访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请求,在步S1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盘上的前端)。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1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最新)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13要判断需要访问文件或目录的全路径名称是否对应着所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如果不是,就在步S14判断是否已经寻遍了所有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扫描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意味着没有发现搜索目标的备份信息,并在步S17执行一个错误程序来结束操作。在步S14尚未扫描完所有历史描述符时,在步S15将需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历史表中与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操作返回到步S13重复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13确定名称与副本相符,就在步S16检查代表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事件类型的属性是不是‘删除’。如果事件类型是‘删除’,就指示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搜索目标备份信息已经被删除,并在步S17执行一个错误程序来结束操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获得文件或目录被删除时的信息,就可以使用提取的历史描述符而不执行错误程序。如果在步S16是除‘删除’之外的事件,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就是要找的备份信息,因而就结束搜索操作。这样就能根据来自如此找到的历史描述符中的分配描述符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数据。这样,如果不能实现对UDF文件系统中某一文件或目录的管理信息的访问,还能够通过从历史表中提取最后一个有关的历史描述符来访问该数据,并且根据提取的信息掌握数据的记录位置。进而可以用这一信息重组作为原管理信息的UDF管理信息。例如是在无法读出管理某一文件的UDF文件项目时,可以根据对应着其备份信息的历史描述符的信息在UDF区段中重新记录文件项目。对于文件项目的信息,产生的时间可以按照新近产生文件项目的时间来设置,属性信息可以按标准来设置。这样不会完全符合出问题之前的状态,但是有可能按照数据的记录位置最好地恢复信息,这是为访问该数据所需的起码的信息。如果所恢复的UDF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与发生问题的原文件项目不同,就应该更新用来管理文件项目记录位置的UDF管理信息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中的指针信息,改成新产生的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参见图15的流程图,以下要解释在出现对历史表的重组请求时的操作流程。在步S20出现对历史表的重组请求时,在步S2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和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位置。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2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23判断是否已检查完历史表中所有的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处理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结束操作。如果处理尚未完成,就在步S24确定代表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事件类型的属性是不是‘删除’。如果该事件类型是‘删除’,就在步S28向删除目录中添加所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就是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登记在删除目录中。在步S2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2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在步S24,如果事件类型不是‘删除’,就在步S25确定在删除目录中是否包含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将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与删除目录中的名称相比较来完成。在步S26判断在删除目录中是否包含该文件。如果是,操作就进到步S2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2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26确定在删除目录中不包含该文件,就在步S27向提取的目录中添加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可以直接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复制到提取的目录中。在步S28将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添加到删除目录中,并且在步S2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2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就能删除历史表中指示相同文件或目录的多余的历史描述符,从而删除作为更新历史日志存在的不必要的信息片段。具体地说,在程序完成时仍留在提取目录中的历史描述符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下要参照图16的流程图解释在出现从历史表获得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历史日志的请求时的操作。在步S40出现了一个从历史表获得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历史日志的请求时,在步S4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和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位置。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4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43设置要寻找的代表文件标识符的变量‘SEARCHKEY’。在步S44判断是否已检查完历史表中所有的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处理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结束操作。如果处理尚未完成,就在步S45确定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是否与寻找的目标文件或目录相符。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将SEARCHKEY与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相比较来完成。如果不符,就在步S4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4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45确定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与寻找的文件或目录相符,就假定当前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就是需要其更新的历史日志的那一目标文件或目录的更新的历史日志,并且在步S46从提取目录中提取。在步S4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4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在步S4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4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就能直接提取需要从历史表中获得其更新历史日志的维护或目录有关的所有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在程序完成时仍留在提取目录中的历史描述符能提供所请求的信息。在上述历史表中,如果预先知道要访问的文件或目录,程序就能通过仅仅搜索历史表中包含的对应的历史描述符来实现。有可能根本无法从盘上读出要备份的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因为不可能得知记录的文件种类或是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是如何配置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应该重组历史表以便能参考剩余的历史描述符,这样就能掌握备份信息中保持的目录层次的结构,并且能用备份信息访问文件或目录或者是恢复管理信息。以下要参照图17解释在无法访问UDF文件系统中用来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时根据备份信息恢复管理信息的程序。如果在步S50检测到无法访问UDF文件系统中用来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例如是由于读出的文件项目的物理故障,或者是即使在能够读出文件项目但由于文件项目的标题信息中记录了错误的校验和值或者是错误的CRC信息所致,就应该在步S51用全路经指示来指定该文件或目录的文件名,以便从历史表中提取作为备份信息的对应的历史描述符。提取的具体方法已经解释过了。在步S52由提取的历史描述符的信息中再生文件项目。为此要将历史描述符中所含的分配描述符内容复制到这一文件项目。分配描述符保存了对应该文件的数据的记录位置信息。如果有这一信息就能得知要读出数据的位置信息,这样就能读出数据。再生的文件项目被记录到盘上。在步S53更新用来管理无法访问的那一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的UDF中文件标识符描述符的ICB场,重新管理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如果再生的文件项目和无法读出的文件项目是记录在同一位置,就不必执行上述的更新。以下要参照图18解释在UDF文件系统中无法访问用来管理目录的文件项目时根据备份信息恢复管理信息的程序。如果在步S60检测到无法访问UDF文件系统中用来管理目录的一个文件项目的状态,就从上目录的目录信息中擦除用来管理记录有该目录文件项目的位置的那一文件标识符描述符。在步S62从历史表中消除不必要的历史描述符来重组历史表。具体的程序如上所述。在步S63应该用全路经指示来指定代表该目录的目录名,以便从历史表中提取对应着文件和目录的所有历史描述符,它们是在包括对应的备份信息的目录下产生的。在步S64中参照数性信息从步S63所提取的历史描述符当中仅仅提取那些与目录有关的信息。产生由与该目录有关的由此提取的历史描述符所规定的所有目录。执行这些程序就能恢复发生问题之前的目录结构。在步S65中参照数性信息从步S63所提取的历史描述符当中仅仅提取那些与文件有关的信息。根据对与文件有关的如此提取的历史描述符中文件标识符的分析,在应当记录该文件的目录的目录信息中添加文件标识符描述符。在这一过程中,在用来管理对应该文件的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中记录由历史描述符管理的‘FE的LBN’数据。与恢复文件的文件项目不同,由于记录在盘上的文件的文件项目完全没有问题,能够根据文件标识符描述符正确设置指针信息来访问一个文件。这样就能用FE的LBN恢复该文件的文件项目的指针信息。在历史标识符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中记录路经信息已被消除的历史描述符的文件标识符。在对应着所有文件的历史描述符上执行这一程序就能恢复文件结构和目录结构的管理信息。由于对任何管理信息都没有参考价值的管理信息会作为垃圾留在盘上,后续程序可以检测这些不必要的管理信息以便更新空白区信息,解除这些区域变成空白空间。以下要解释第二实施例,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的信息被用作识别信息,用来识别通过历史描述符的管理来备份的文件和目录。图19表示原历史表描述符的内容,它包括用来管理历史表的管理信息和备份区信息的描述符。Area大小用字节数表示备份区的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用最后HD添加时标记录在历史表中最后添加历史描述符时的最后时间和日期。用这一信息就能掌握最后添加历史描述符的时间和日期,例如可以用它来检查与UDF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的一致性。用最后HT更新的时标记录对历史表最后执行重组的时间。这一信息有助于掌握保持在原始历史表中的更新历史日志是从何时开始的。历史描述符的数量代表在历史表中记录的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历史表大小用字节代表历史表的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历史表中所有历史描述符的总尺寸用字节数表示。在盘上添加历史描述符通常是按逻辑扇区单位执行的。假设一个逻辑扇区的大小是2KB,在按照2KB划分这一历史表大小时获得的份额就代表了从最后逻辑扇区之前一个扇区(PHTD的尺寸)的位置起在备份区中要访问的逻辑扇区数。剩余的是已经记录在应该向其中添加数据的那一逻辑扇区中的数据量。也就是通过一次读出目标逻辑扇区来添加历史描述符,在已经写入的信息之前添加历史描述符,然后将逻辑扇区的内容记录到盘上。在附图中,RBP表示相对字节位置(相对字节位置),它是用来指示对应的管理项目距开头的起始位置。用Len(字长)按字节指示管理项目的大小,字段名(字段名)代表管理项目名称,用内容(内容)指示应该用何种格式写入管理项目。内容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单位8’表示一个没有符号的8-位整数,‘单位16’表示没有符号的16-位整数,而‘单位32’表示没有符号的32-位整数。‘串’是用来存储一个字符串的数据类型,而‘时标’是用来存储时间和日期信息的类型。图20表示历史描述符的内容。历史描述符是逻辑文件系统中文件或目录的管理信息的备份信息,并且是由能够访问对应的文件或目录的起码信息组成的。用文件大小(FileSize)按字节指示要备份的文件的文件大小,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具体地说,用信息长度(信息长度)的值指示应该记录的UDF文件系统中对应的文件项目中文件大小的信息。用变更日期和时间指示添加,修订或删除这一文件或目录的时间,并且按时标格式来记录。如果需要备份的实体是一个文件,就应该写入与变更日期和时间相同的值,指示在UDF文件系统的对应的文件项目中的修改日期和时间。对于目录的情况,应该写入与访问日期和时间相同的值,指示文件项目的产生日期和时间。在历史描述符指示删除一个文件或目录时,就应该记录删除的实际日期和时间。FE的LBN指示UDF区段中的逻辑块数,代表在UDF文件系统中要备份的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并且按单位32格式来记录。属性用单位16格式指示要备份的事件类型,以及要备份的实体是不是一个文件或目录。‘Bit0’指示要备份的实体是不是一个文件或目录。如果这一值是0,就说明是文件,如果是1,就是目录。位1和2被当作没有符号的2-位信息。如果这2-位的值是‘0’,就表示‘产生’,‘1’表示‘修订’,而‘2’代表‘删除’。分配描述符的长度按字节指示用单位32格式记录的一个分配描述符场的长度。所记录的值与UDF文件系统中要备份的文件的文件项目的分配描述符的长度值相同。分配描述符(AD)是用来管理数据在盘上记录位置的一种管理结构,它是由单位32格式的范围长度和单位32格式的范围位置组成的。此处的范围长度和范围位置在整体上被当作一种Short_ad格式。范围长度用字节指示一个片段的长度,而范围位置是用片段的起始逻辑块号来记录的。对于单一文件,可以在盘上单独记录文件的实际数据,这样就能记录和片段数量一样多的分配描述符。实际的一个分配描述符是8字节,将分配描述符的长度值除以8就能获得分配描述符的数量。在这一场中写入和要备份的UDF文件系统的文件项目中的分配描述符相同的内容。接着要描述采用如此配置的管理信息的实际实施例。在图21所示的目录层次中具有文件和目录的情况下,在图22中表示了数据的安排和由对应的UDF文件系统所限定的区段中逻辑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从区段的开头起记录用来管理区段内部的空白区信息的空间位图描述符(SBD),作为文件系统的基本管理信息并具有对管理Root目录的文件项目(FERoot)的指针信息的文件设置描述符(FSD),以及用来指示文件设置描述符结束的结束描述符(TD)。还要分别记录管理Root目录和DATA目录的文件项目(FE),作为对管理文件名的文件项目(FE)的指针信息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FID),以及在这些目录下限定的文件和文件或子目录的属性信息,用来管理在Root目录下限定的README.TXT的文件项目(FE),以及用来管理在DATA目录下限定的FILE1.DAT和FILE2.DAT的文件项目(FE)。应该注意到在其中记录有用来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的逻辑块号是被记录在各个历史描述符中FE场的LBN中。以图中所示为例,Root目录,README.TXT,DATA目录,FILE1.DAT和FILE2.DAT的文件项目(FE)分别被记录在LBN(逻辑块号)100、200、300、400和500。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根据作为记录有相应数据的范围的分配描述符来管理盘上的信息片段。例如是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对应着FILE1.DAT的数据作为由范围4和5构成的片段被记录在盘上。对应着FILE2.DAT的数据按范围6的构成被连续记录在盘上。图23表示对应着如此构成的目录层次的一例历史表。在图中将原历史表描述符安排在底部,而历史表的后端对应着图中的顶部。这一例表示按以上次序产生的Root目录(¥),README.TXT,¥DATA目录,FILE1.DAT和FILE2.DAT。除底部那一帧外的其他各帧对应着一个历史描述符,而所有历史描述符构成历史表。图24表示由图23所示的状态在DATA目录下产生(添加)的文件‘FILE3.DAT’的方式。在UDF文件系统中产生FILE3.DAT时,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这一事件的一个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将记录在盘上的管理FILE3.DAT的文件项目位置信息记录在历史描述符的FE的LBN中,为时标提供产生该文件的日期和时间,用00001h指示一个文件的产生,并且按属性来提供,按文件大小提供FILE3.DAT的文件大小,按照在盘上对应着FILE3.DAT的数据的片段数乘以8的乘积提供分配描述符的长度,而片段的定位信息提供给分配描述符(AD)。FILE3.DAT是单单由范围7构成的(说明数据是连续记录的)。图25表示由图24所示的状态修订DATA目录下的‘FILE2.DAT’内容的方式。当文件系统中FILE2.DAT的位置在盘上被改变时,或是在修订内容时,就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这一事件的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就按照属性记录指示一个文件及其修订的‘0002h’。进而改变FILE2.DAT在盘上的位置,使由分配描述符(AD)管理的片段变成范围8。在添加涉及到这一FILE2.DAT的修订的历史描述符时,在历史表中产生FILE2.DAT时产生的现有历史描述符就变成了陈旧的信息或是更新的历史信息。图26表示由图25所示的状态删除DATA目录下的‘FILE1.DAT’的方式。在UDF文件系统中删除FILE1.DAT时,要在历史表后端(在盘上的前端)添加对应的历史描述符。在这种情况下就按照属性记录指示一个文件及其删除的‘0004h’,并且按分配描述符(AD)记录删除之前数据的定位信息。由于数据是要删除的,可以采用刚好在此之前的记录位置而不必重写。在添加与这一FILE1.DAT的删除有关的历史描述符时,在历史表中产生FILE1.DAT时产生的现有历史描述符就变成了陈旧的信息或是更新的历史信息。尽管参照图24到26说明了产生,修订和删除等事件类型下的情况,在文件系统上仍可能发生文件或目录的复制,传送或名称变更。基本上可以用上述产生,修订和删除的组合来代表这些事件的更新信息。例如,传送一个文件相当于产生一个代表在传送前的原始位置删除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和产生一个代表传送后在目标位置产生该文件的历史描述符二者的组合。同样,改变名称相当于产生一个代表在改变名称前删除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和添加一个代表改变名称后产生文件的历史描述符的组合。图27表示重组历史表的方式。每当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有关一个文件的产生,修订和删除等事件时,或是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对目录的产生和删除等事件时,就向历史表中直接并按顺序添加历史描述符。由于用来记录历史描述符的区域有限,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删除不必要的信息来重组历史表。在这种情况下,从历史表末端(盘上的前端)起按顺序检查历史描述符,从历史表中删除关于相同文件或目录的信息,或者是对应着更新历史日志的历史描述符。其属性属于‘删除’的那些历史描述符也应该删除。在图示的例子中,对应着更新历史日志和历史描述符‘FILE1.DATDELETE’的‘FILE2.DATCREATE’和‘FILE1.DATCREATE’从历史表中左侧到SAI被删除,构成右侧的历史表。在构成SAI时,所有剩余历史描述符的属性被改成了‘CREATE’。接着要用流程图解释具体的程序。图28表示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诸如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的程序流程图。在步S70,在发生诸如产生,修订或删除文件或目录等事件时,在步S7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而掌握历史表的后端(盘上的前端)。具体地说,有可能由历史表中的历史表大小掌握历史表的后端。在步S72,在历史表的后端添加对应该文件的历史描述符。如图21所示,在这一历史描述符中,将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记录在FE的LBN中,所发生事件的类型和文件或目录是按照带发生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的属性记录的,而分配描述符是为了管理盘上的片段而记录的,由所发生事件的UDF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来管理。在步S73,代表添加历史描述符的时间的最后HD添加时标,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和原历史表描述符后端(盘上的前端)处的历史表大小被更新,程序结束。按照上述方式,在发生与UDF中的文件有关的一个事件时所执行的程序是直接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与文件的情况不同,若需要备份的实体是一个目录,就能仅仅用历史描述符管理现存的目录,不用记录文件大小和分配描述符。在有关流程图的说明中每当在UDF文件系统中发生有关文件或目录的产生,修订或删除等事件时,就在历史表中添加对应的历史描述符。然而也有可能在接通电源时或安置盘时通过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来更新原历史描述符,然后添加对应着在接通电源时或安置盘时的相应时间周期内发生的所有事件的历史描述符。总而言之,历史描述符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并可按一定的定时更新盘上的历史表。这样,在发生与文件或目录有关的事件时就添加一个历史描述符。为了访问UDF中的文件或目录,首先应该通过访问文件标识符描述符来掌握在目录中记录的文件和目录的名称。然后根据对应着要访问的文件或目录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数据来掌握相应的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从而访问文件项目。由于文件项目管理着实际文件和目录的记录位置,可以根据这一信息访问真实数据。以下要参照图4的流程图来解释在尝试访问一个文件或目录但无法访问为它们提供的文件项目的情况下访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手段。在步S80发生要访问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的请求,在步S8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盘上的前端)。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8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最新)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83要判断记录有要访问的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的位置信息(LBN)是否与所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相符。如果不是,就在步S84判断是否已经寻遍了所有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扫描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意味着没有发现搜索目标的备份信息,并在步S87执行一个错误程序来结束操作。在步S84尚未扫描完所有历史描述符时,在步S85将需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历史表中与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操作返回到步S83重复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83确定FE的LBN与副本相符,就在步S86检查代表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事件类型的属性是不是‘删除’。如果事件类型是‘删除’,就指示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搜索目标备份信息已经被删除,并在步S87执行一个错误程序来结束操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获得文件或目录被删除时的信息,就可以使用提取的历史描述符而不执行错误程序。如果在步S86是除‘删除’之外的事件,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就是要找的备份信息,因而就结束搜索操作。这样就能根据来自如此找到的历史描述符中的分配描述符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数据。这样,如果不能实现对UDF文件系统中某一文件或目录的管理信息的访问,还能够通过从历史表中提取最后一个有关的历史描述符来访问该数据,并且根据提取的信息掌握数据的记录位置。进而可以用这一信息重组作为原管理信息的UDF管理信息。例如是在无法读出管理某一文件的UDF文件项目时,可以根据对应着其备份信息的历史描述符的信息在UDF区段中重新记录文件项目。对于文件项目的信息,产生的时间可以按照新近产生文件项目的时间来设置,属性信息可以按标准来设置。这样不会完全符合出问题之前的状态,但是有可能按照数据的记录位置最好地恢复信息,这是为访问该数据所需的起码的信息。如果所恢复的UDF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与发生问题的原文件项目不同,就应该更新用来管理文件项目记录位置的UDF管理信息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中的指针信息,改成新产生的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参见图30的流程图,以下要解释在出现对历史表的重组请求时的操作流程。在步S20出现对历史表的重组请求时,在步S2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和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位置。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9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93判断是否已检查完历史表中所有的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处理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结束操作。如果处理尚未完成,就在步S94确定代表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的事件类型的属性是不是‘删除’。如果该事件类型是‘删除’,就在步S98向删除目录中添加所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就是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登记在删除目录中。在步S9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9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在步S94,如果事件类型不是‘删除’,就在步S25确定在删除目录中是否包含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将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与删除目录中的名称相比较来完成。在步S96判断在删除目录中是否包含该历史描述符。如果是,操作就进到步S9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9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96确定在删除目录中不包含该文件,就在步S97向提取的目录中添加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可以直接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复制到提取的目录中。在步S98将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添加到删除目录中,并且在步S99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93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就能删除历史表中指示相同文件或目录的多余的历史描述符,从而删除作为更新历史日志存在的不必要的信息片段。具体地说,在程序完成时仍留在提取目录中的历史描述符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下要参照图31的流程图解释在出现从历史表获得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历史日志的请求时的操作。在步S100出现了一个从历史表获得特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新历史日志的请求时,在步S101读出原历史表描述符,以便掌握历史表的大小和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从盘上读出历史表。具体地说,可以由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得知历史表中历史描述符的数量,并且可以由历史表大小得知历史表的后端位置。在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上以各个历史描述符为单位扩展读出的历史表。在步S102注释历史表中最后的历史描述符。在步S103设置要寻找的代表文件标识符的变量‘SEARCHKEY’。可以由管理目标文件或目录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得知FE的LBN。在步S104判断是否已检查完历史表中所有的历史描述符。如果已经处理过所有历史描述符,就结束操作。如果处理尚未完成,就在步S105确定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是否与寻找的目标文件或目录相符。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将SEARCHKEY与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相比较来完成。如果不符,就在步S10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10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如果在步S105确定被注释的历史描述符中FE的LBN与寻找的文件或目录相符,就假定当前注释的历史描述符就是需要其更新的历史日志的那一目标文件或目录的更新的历史日志,并且在步S106从提取目录中提取。在步S10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10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在步S107将要注释的历史描述符移到与历史表中当前注释的那一个相邻的位置,并且程序返回到步S104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就能直接提取需要从历史表中获得其更新历史日志的维护或目录有关的所有历史描述符。具体地说,在程序完成时仍留在提取目录中的历史描述符能提供所请求的信息。在上述历史表中,如果预先知道要访问的文件或目录,程序就能通过仅仅搜索历史表中包含的对应的历史描述符来实现。有可能根本无法从盘上读出要备份的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因为不可能得知记录的文件种类或是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是如何配置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应该重组历史表以便能参考剩余的历史描述符,这样就能访问文件主体,并且能用备份信息恢复管理信息。以下要参照图32解释在无法访问UDF文件系统中用来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时根据备份信息恢复管理信息的程序。如果在步S110检测到无法访问UDF文件系统中用来管理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例如是由于读出的文件项目的物理故障,或者是即使在能够读出文件项目但由于文件项目的标题信息中记录了错误的校验和值或者是错误的CRC信息所致,就应该在步S111指定代表有关文件或目录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的FE的LBN,以便从历史表中提取作为备份信息的对应的历史描述符。提取的具体方法已经解释过了。在步S112由提取的历史描述符的信息中再生文件项目。为此要将历史描述符中所含的分配描述符内容复制到这一文件项目。分配描述符保存了对应该文件的数据的记录位置信息。如果有这一信息就能得知要读出数据的位置信息,这样就能读出数据。再生的文件项目被记录到盘上。在步S113更新用来管理无法访问的那一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的UDF中文件标识符描述符的ICB字段,重新管理文件项目的记录位置。如果再生的文件项目和无法读出的文件项目是记录在同一位置,就不必执行上述的更新。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通过管理历史描述符来识别要备份的文件或目录的识别信息不采用文件名或目录名,而是采用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因而有可能仅仅根据备份信息来访问文件的实体。然而不可能重组文件名和目录层次。也就是说,通常需要能够访问能支配对应着UDF中文件和目录名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的那些文件标识符描述符的信息。因此,如果不能访问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仅仅用备份信息就不可能恢复文件名和目录层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来管理目录的文件项目和用来管理对应着文件和目录的文件项目记录位置等等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被记录在目录结构管理信息区内,如图33所示。访问记录在这一区内的管理信息就能便于掌握记录在盘上的文件和目录层次。由于在这一区内没有记录能支配文件实体的文件项目,即使要产生大量的文件也有可能尽量减少所需区域的大小。这是因为每个文件标识符描述符的数据量很小。例如,管理一个文件的一个文件项目在盘上占用一个逻辑块(2kB),而用于12个字符文件名的一个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仅仅需要52字节。也就是用数据量占2kB的文件标识符描述符能够管理大约39个文件。例如图33所示,上述管理信息区可以直接复制到紧接在后面的区,将复制区当作文件来管理。应该为目录结构管理信息区的这一备份文件提供特殊名称,以便能访问管理着该目录结构的UDF管理信息的备份。另一种手段是将这一管理信息备份记录在UDF分割之外的一个专用区内,该区位于固定的记录位置,而不用按文件来管理。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复制文件标识符描述符,在无法访问文件标识符描述符的情况下,访问目录结构管理信息的备份就能解决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历史表被记录在盘上保留的专用备份区。然而也能按正常文件名记录在文件系统内部而不用专用区。采用这种配置就不需要保留专用备份区,并能将信息按文件来记录,这样就能将作为备份信息的历史表记录在盘上的任意位置。还能将历史表的内容存入非易失性存储器。在这种情况下是将历史表记录在与记录真实数据的记录媒体不同的一个媒体上,历史表应该和用来识别记录有对应文件的媒体的信息记录在一起,这样就能在盘媒体和历史表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工业应用性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文件管理方法适合用来产生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管理信息的备份,特别是诸如摄像机等可能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AV-定位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一个文件的动作时为文件产生连续的历史信息,每个历史信息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和与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有关的一种文件动作类型;并且在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连续记录这一历史信息。2.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其特征在于在与记录有文件和管理信息的那一区分开的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记录该历史信息。3.按照权利要求1的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其特征在于在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记录按文件管理的历史信息。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之一的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其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文件识别信息包括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的文件ID。5.按照权利要求1到3之一的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其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文件识别信息包括用来管理文件的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6.按照权利要求4的用于记录设备的文件管理方法,输入数据按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根据至少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来管理各个文件,其特征在于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在历史表区上记录的历史信息包括用来管理文件的管理信息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7.按照权利要求1到6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记录设备的存储器上按顺序产生历史信息,在记录设备收到弹出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弹出指令时将历史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历史表区中。8.按照权利要求1到6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在记录设备的存储器上按顺序产生历史信息,在记录设备收到切断存储器电源的电源切断指令时将历史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历史表区中。9.按照权利要求1到8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根据对历史表进行历史检查的历史表检查指令从历史表区内记录的所有历史信息当中仅仅提取具有指定文件识别信息的历史信息。10.按照权利要求1到9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根据重组历史表的历史表重组指令缩小历史表区,将记录在历史表区内的所有历史信息当中具有相同文件识别信息的历史信息集中成按照信息的动作类型的历史信息。11.按照权利要求1到10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其中管理信息包括目录的管理信息,还包括以下步骤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文件的动作时按顺序为目录产生历史信息,每个历史信息包括与该目录的识别信息有关的动作类型;并且按顺序另外将历史信息记入历史表区。12.按照权利要求1到11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在按顺序另外将历史信息记入历史表区时,在历史表区内从后端到前端按顺序记录历史信息。13.按照权利要求1到12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若在按文件读出指令通过检索管理信息尝试着读出文件时无法读出文件的管理信息,就从历史表区中读出具有该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的最后一个历史信息,根据该历史信息读出文件。14.按照权利要求1到13之一的文件管理方法,根据重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重组指令从历史表区内读出历史信息,根据该历史信息产生管理信息,并且将管理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上。全文摘要在文件系统中的管理区和实际数据区被预先分开并且要复制管理区来执行备份的情况下,能够管理的最大文件量受管理区大小的限制,因为这需要事先保留管理区和备份管理区。在管理区和数据区被记录在同一区的文件系统中,不可能采用整个管理区的复制技术,因为此时没有管理区的概念。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每当在记录媒体上执行增加,修订或删除一个文件的动作时为文件产生连续的历史信息,每个历史信息包括文件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信息和与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有关的一种文件动作类型;并且在与记录有文件和管理信息的那一区分开的一个历史表区内按原先产生的历史信息的顺序记录这一历史信息。文档编号G06F11/14GK1447939SQ01814432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申请日期2001年6月21日优先权日2000年6月23日发明者岩野裕利,木付英士,木山次郎,山口孝好,池田奈津子,山村博幸,西村元秀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