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859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尤指这样一种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可令电子装置直接装设在其装设面上,并形成框架的装设面外露于该孔洞外,即可达到快速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
但是,传统上利用复数螺丝将该等电子装置,分别锁固在与其尺寸相符框架中的作法有其缺点,即当该等电子装置因故须更换,或需升级更换时,使用者须逐一先将该主机的壳体及其面板拆卸后,再透过螺丝起子将锁固在框架及该等电子装置上的螺丝逐一自该框架上拆下,才可将旧电子装置取出,将新电子装置置入框架中,透过锁螺丝将该等电子装置一并锁固在该框架上,再将先前卸下的主机壳体及面板逐一组装,才能顺利地完成更换该等电子装置的程序。如此,不仅非常麻烦且不便,同时在拆卸该面板过程中,亦容易造成该面板的损伤,故,无法达到简便换装的目的。
由上所述可知,传统在将该等电子装置分别固定在主机框架内时,必须将面板拆下始可达到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因此,对使用者而言非常麻烦,若能设计出一种无需将面板拆下,即可快速达到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可有效改善上述传统的缺点,相信将是使用者所乐见的一大进步。
有鉴于上述公知装置构造的各种缺点,设计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包括一框架,其一面为电子装置的装设面,在与该装设面直交的顶面上且远离装设面一段距离,分别设有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框架与该装设面直交的一侧壁上,邻近该装设面处设有一枢设元件;一主机壳体,其一面设有一孔洞,在与该孔洞直交的顶面上且远离该孔洞一段距离,分别设有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孔洞的顶面与其直交的一内侧壁上设有另一枢设元件,该框架可自主机壳体的一侧置入其内,透过框架枢设元件与孔洞的另一枢设元件相互枢设,框架以该相互枢设处为轴心旋转设置,该框架上的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可分别嵌入该孔洞上的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中,框架的装设面外露于孔洞外。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框架的一侧壁上在邻近其顶面处设有一可转动的扣合元件,框架上的各该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可嵌入孔洞上的各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该扣合元件可对应孔洞上所设的卡合元件,该扣合元件可转动地扣入该卡合元件内,框架可固定在孔洞中。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第一嵌合元件为一弯钩,该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分别为自该框架的顶面设置为一钩槽。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可转动的扣合元件为一卡榫,该孔洞上的卡合元件为一贯穿孔。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为一沟槽,该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分别为一卡钩。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枢设元件及另一枢设元件分别为一狭长弯钩。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框架的另一侧壁上,邻近该装设面处设有复数个弹片,框架可嵌设在孔洞中,可与孔洞的另一内侧壁相抵靠。
如上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该孔洞上邻近该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处设有一定位元件,该框架嵌入孔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一框架可自一主机壳体的一侧装设其内,该框架的一面为装设面,可供任一电子装置(如光碟机、烧录机、磁带机及软碟机...等)装设其内,另,透过该框架上的枢设元件,可与主机壳体孔洞上所设的另一枢设元件相互枢设,令框架以该相互枢设处作为轴心旋转。并在转动过程中,该框架上所设的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恰可分别嵌入该孔洞上所设的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中,并形成框架的装设面外露于该孔洞外。如此,无须将主机面板拆下,即有效解决公知结构中使用螺丝对使用者所造成的维修不便与拆卸的困扰,可达到快速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
附图标号说明10、框架 11、装设面12、22、顶面121、第一嵌合元件 122、第二嵌合元件 123、第三嵌合元件13、23、侧壁 131、枢设元件 20、主机壳体21、孔洞 221、另一第一嵌合元件 222、另一第二嵌合元件223、另一第三嵌合元件 231、另一枢设元件 132、扣合元件224、卡合元件 141、弹片 225、定位元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框架10的第一嵌合元件121、第二嵌合元件122及第三嵌合元件123,分别设在与该装设面11直交的顶面12上,且远离装设面11一段距离(如

图1所示)。该枢设元件131设在框架10与该装设面11直交的一侧壁13上,邻近该装设面11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孔洞21设在主机壳体20一面的适当高度处(如图2所示),且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221、另一第二嵌合元件222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223,分别设在与孔洞21直交的顶面22上且远离该孔洞21一段距离。该另一枢设元件231设在孔洞21的顶面22与其直交的一内侧壁23上,该框架10可自主机壳体20的一侧置入其内,透过框架10的枢设元件131与孔洞21的另一枢设元件231相互枢设。令框架10以该相互枢设处作为轴心旋转(如图3所示),并在转动过程中,该框架10上的第一嵌合元件121、第二嵌合元件122及第三嵌合元件123,恰可分别嵌入该孔洞21上的另一第一嵌合元件22、另一第二嵌合元件222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223中,形成框架10的装设面11外露于孔洞21外(如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框架10的一侧壁13上在邻近其顶面12处设有一具可转动的扣合元件132(如图1、2、及3所示),该扣合元件132在框架10上的各该第一嵌合元件121、第二嵌合元件122及第三嵌合元件123,嵌入孔洞21上的各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221、另一第二嵌合元件222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223时,恰可对应孔洞21上所设的卡合元件224,转动该扣合元件132即可扣入该卡合元件224内,将框架10固定在孔洞2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嵌合元件121为一弯钩,该第二嵌合元件122及第三嵌合元件123分别为自该框架10的顶面12加工成一钩槽,该可转动的扣合元件132为一卡榫。该孔洞21上的卡合元件224则为一贯穿孔,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221为一沟槽,该另一第二嵌合元件222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223分别为一卡钩,该枢设元件131及另一枢设元件231分别为一狭长弯钩。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框架10的另一侧壁14上,邻近该装设面11处设有复数的弹片141(如图1、2及3所示),框架10嵌设在孔洞21中时,可与孔洞21的另一内侧壁24相抵靠,以防止电磁波的干扰。再者,该孔洞21上邻近该另一第三嵌合元件223处设有一定位元件225,以将该框架10嵌入孔洞21后定位用。
藉上述构件,当该等电子装置因故须更换或需升级更换时,使用者只需将主机壳体20的一侧卸下,将该框架10自枢设处旋转并卸下,即可将该等电子装置直接自该装设面11上取出更换,以达到快速换装该等电子装置,而无须将主机面板拆下,始可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以有效解决传统使用螺丝...等缺点。
惟上述的附图及说明,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而已,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对其细部形状进行各种等效的变化例,惟其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框架,其一面为电子装置的装设面,在与该装设面直交的顶面上且远离装设面一段距离,分别设有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框架与该装设面直交的一侧壁上,邻近该装设面处设有一枢设元件;一主机壳体,其一面设有一孔洞,在与该孔洞直交的顶面上且远离该孔洞一段距离,分别设有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孔洞的顶面与其直交的一内侧壁上设有另一枢设元件,该框架可自主机壳体的一侧置入其内,透过框架枢设元件与孔洞的另一枢设元件相互枢设,框架以该相互枢设处为轴心旋转设置,该框架上的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可分别嵌入该孔洞上的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申,框架的装设面外露于孔洞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一侧壁上在邻近其顶面处设有一可转动的扣合元件,框架上的各该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可嵌入孔洞上的各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该扣合元件可对应孔洞上所设的卡合元件,该扣合元件可转动地扣入该卡合元件内,框架可固定在孔洞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嵌合元件为一弯钩,该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分别为自该框架的顶面设置为一钩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转动的扣合元件为一卡榫,该孔洞上的卡合元件为一贯穿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另一第一嵌合元件为一沟槽,该另一第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分别为一卡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设元件及另一枢设元件分别为一狭长弯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另一侧壁上,邻近该装设面处设有复数个弹片,框架可嵌设在孔洞中,可与孔洞的另一内侧壁相抵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孔洞上邻近该另一第三嵌合元件处设有一定位元件,该框架嵌入孔洞。
专利摘要一种可供电子装置随意抽换的结构,其框架可自一主机壳体的一侧装设其内,该框架的一面为装设面,可供任一电子装置(如光碟机、烧录机、磁带机及软碟机...等)装设其内。另,透过该框架上的枢设元件,可与主机壳体孔洞上所设的另一枢设元件相互枢设,令框架以该相互枢设处作为轴心旋转,并在转动过程中,该框架上所设的第一嵌合元件、第二嵌合元件及第三嵌合元件,恰可分别嵌入该孔洞上所设的另一第一嵌合元件、另一第一二嵌合元件及另一第三嵌合元件中,并形成框架的装设面外露于该孔洞外。如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将无须将主机面板拆下,有效达到快速换装该等电子装置的目的。
文档编号G06F1/16GK2588724SQ0228974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周启文 申请人: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