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740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省力且能达到较大固持力的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扣合结构如

图1、图2所示,其可作为计算机主机板上扣合散热器之用,该扣合装置主要包括一框架1和一弹性压簧2,该框架1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部3和勾卡部4,该弹性压簧2具有一压制部5以及分别位于压制部5两端的旋转轴端6和一扣卡端7,该扣合结构安装时,将弹性压簧2的旋转轴端6装设于框架1上的轴孔部3中,而后装入散热器(图中未画出),接着旋转弹性压簧2,使弹性压簧2的压制部5压制在工件上,同时将弹性压簧2的扣卡端7扣入框架1的勾卡部4,达成扣合固定的目的。在扣合的过程中,压制点在弹性压簧2的中央部位,约能省力一半,但因为结构的限制,无法更为省力,且该扣合结构不能产生较大的固持力,从而无法使散热器与微处理器紧密接触,难以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合结构,其能省力且能达到较大固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其包括一固定结构;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一端的第一弹性压簧,其中央部设有一抵压部;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另一端的第二弹性压簧,其可与第一弹性压簧活动连接,从而扣合省力、能得到较大固持力,且能保证良好的扣合效果。
图片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扣合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扣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扣合前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扣合前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扣合后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扣合前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扣合后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扣合前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扣合后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第四种实施方式扣合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固定于电路板40上,以将散热片50扣合固定于微处理器60上,其包括第一弹性压簧10、第二弹性压簧20和框架30。该框架30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孔部32和第二轴孔部34。该第一弹性压簧10大致呈槽状,开口向下,其一端形成有一轴孔端12,以通过轴与框架30的第一轴孔部32枢接配合,使得第一弹性压簧10与框架30活动连接,第一弹性压簧10中央形成有一弓形抵压部14,另一端形成一受压端16,轴孔端12末端设有向下凹的扣合端18。第二弹性压簧20大致呈槽状,开口也向下,且槽宽稍大于第一弹性压簧10的槽宽,第二弹性压簧20的一端通过轴与框架30上第二轴孔部34相枢接,从而使第二弹性压簧20与框架30活动连接,其另一端形成有一压制部22,该压制部22顶部为一平面,以方便用手指向下按压,且该压制部22上枢设有一扣合件24。该扣合结构动作时,该散热片位于微处理器上,按住第二弹性压簧20的压制部22且往下压,这时,第二弹性压簧20会抵到第一弹性压簧10的受压端16,从而该第一弹性压簧10也会向下移动,使其弓形抵压部14的底面抵在散热片50上,而后继续往下压,将扣合件24扣在第一弹性压簧10的扣合端18上,使第二弹性压簧20不会从第一弹性压簧10中弹出来,保证散热片50与微处理器60的紧密接触,达成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在此扣合的全过程中,因经过两次杠杆作用,所需的压力会大大减小,从而能更为省力,得到较大的固持力,以确保扣合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也可实施成如图6、图7所示的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于,其框架30’与第二弹性压簧20’系通过两者相抵接来实现活动连接的,而第一弹性压簧10’与第二弹性压簧20’的活动连接则系通过枢接配合来实现的,并且,该实施方式中,其扣合件24’系安装于框架30’上,当第二弹性压簧20’被压至预定位置时,该扣合件24’向上旋转,嵌扣于该第二弹性压簧20’的凹槽26中,从而将第二弹性压簧20’固定住。同样,这种扣合结构也能省力且能得到较大固持力,从而能确保良好的扣合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还可实施成其它方式,例如,如图8、图9所示,其框架可用两卡柱70、72来代替,将两卡柱70、72固定于电路板74上,然后利用散热片76底板77上的孔洞78穿过卡柱70、72而将散热片76装设于卡柱70、72上,接着,分别在两卡柱70、72上装设第一弹性压簧80和第二弹性压簧82,且使该第一弹性压簧80和第二弹性压簧82不会从卡柱70、72中脱离。接下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向下压第二弹性压簧82,使散热片76与微处理器84紧密接触,以达成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样,这种扣合结构也能省力且能得到较大固持力,从而能确保良好的扣合效果。
为了使电路板90不致于严重变形,还可在电路板90上装设微处理器92的另一侧装设一背板94,该卡柱96可固设于背板94上(如图10所示)。这种结构同样能达到省力及达到较大固持力的目的。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的几种实施方式,容易理解,其还可实施成其它不同方式,例如,其固定结构不局限于框架与卡柱,只要其两端能活动连接弹性压簧即可;另外,扣合件并不必然设于第二弹性压簧或固定结构上,其也可设于第一弹性压簧上,以将第二弹性压簧扣合固定。由于这些均易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推出,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权利要求1.一种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结构;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一端的第一弹性压簧,其中央部设有一抵压部;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另一端的第二弹性压簧,其可与第一弹性压簧活动连接。
2.一种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结构及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的第一弹性压簧与第二弹性压簧,该第一弹性压簧中央部设有一抵压部,该第二弹性压簧向下移动时,其会活动连接到第一弹性压簧,且迫使该第一弹性压簧向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压簧一端设有压制部,其可固定于固定结构或第一弹性压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压簧与框架或第一弹性压簧的固定通过一扣合件来实现,该扣合件可设于第二弹性压簧上与固定结构或第一弹性压簧扣合固定,或设于固定结构或第一弹性压簧上,与第二弹性压簧扣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为框架,且其与第一弹性压簧及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轴与轴孔的枢接来实现的,该第一弹性压簧与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相互抵接来实现的。
6.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为两卡柱,且其与第一弹性压簧及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卡柱卡接来实现的,该第一弹性压簧与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相互抵接来实现的。
7.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为框架,且其与第一弹性压簧系通过轴与轴孔的枢接来实现的,其与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相互抵接来实现的,该第一弹性压簧与第二弹性压簧的活动连接系通过轴与轴孔的枢接来实现的。
8.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压簧的抵压部为弓形。
9.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压簧的压制部顶部为一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扣合结构,其包括一固定结构;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一端的第一弹性压簧,其中央部设有一抵压部;一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另一端的第二弹性压簧,其可与第一弹性压簧活动连接,从而扣合省力、能得到较大固持力,且能保证良好的扣合效果。
文档编号G06F1/16GK2710028SQ03267258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曾贤臣 申请人:曾贤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