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47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电流变液原理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诸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等的电子装置,均朝向轻、薄、短、小、美的趋势发展,然而,由于上述电子装置所包含如微处理器等的电子元件不但随着小型化,更在运算速度与处理能量上大幅跃升,因此相当容易造成该电子装置内热量的累积及温度的升高,而造成如死机等的故障状况,所以业界均致力于提升上述电子装置的散热性能,以确保其中电子元件的正常运作。
如图1所示,一般笔记本电脑9通常具有一供设置于一平面90上的基座91及一枢接于该基座91的上盖92,而其所采用的散热方式,通常是于该基座91的左右两侧面911、或邻近与该上盖92的枢接处的后面912形成多个通风口910,并于邻近该通风口910处内置一风扇装置93,借由该风扇93产生气流,将该基座91内的电子元件94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借由气流排出该基座91,而达到散热的效果。然而,由于该笔记本电脑9的小型化,迫使其内部该电子元件94的密度以及紧致性升高,所以纵算大量增加形成于该侧面911或后面912的该通风口910截面积,并采用更强力的风扇装置93,同样仍无法于该基座91内形成稳定顺畅的气流,特别是一般笔记本电脑9装设有大量电子元件94的主机板95设置位置,均接近该基座91的中央处,因此难以将该电子元件94所产生的热量借由形成于该侧面911及后面912的该通风口910送出,导致废弃热量累积于该笔记本电脑9内的中央处,而严重影响该电子元件94的运作,以及该笔记本电脑9的可靠度与使用寿命。
此外,目前部份的笔记本电脑采用双层板,意即主机板的双面均配置有电子元件,上层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虽可利用风扇借由侧面及后面通风口排出,但是下层的电子元件散热空间有限,且距离桌面过近,导致无法有效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我升降而于底部形成空间以供散热的电子装置及运用于其上的自动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该自动升降机构包括一固接于该壳体上的连动单元,及一能相对该连动单元活动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作动单元,其特点是该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一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相变单元,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相变单元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该相变单元在无电场作用时呈液态,在受电场作用时则呈固态;而该驱动单元可提供一电场,使得该相变单元转为固态,借以抬升该电子装置。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一般笔记本电脑的一侧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底面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剖面图,说明一壳体置于一平面上;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路示意图,说明一控制电路与一电源开关串联;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剖面图,说明该壳体自该平面举升;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底面图;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剖面图,说明该壳体置于该平面上;及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剖面图,说明该壳体自该平面举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2的自动升降机构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应用于如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2上,该电子装置2能供置放于一平面10上,该电子装置2包括一具有一靠抵于该平面上的壳体3、一设置于该壳体3的显示机构4、一设置于该壳体3的输入机构5、多个设置于该壳体3内部的电子元件6、一设置于该壳体3内并具有一电源开关71的电源供应器7、一设置于该壳体3内的送风装置8,以及一设置于该壳体3的自动升降机构1。
该壳体3具有一包含一靠抵于该平面10上的底部311的基座31,以及一枢接于该基座31上的上盖32。该输入机构5设置于该基座31远离该底部311的表面上,而该显示机构4则嵌设于该上盖32。该自动升降机构1则是设置于该底部311邻近该基座31与该上盖32的枢接处。该电源供应器7则能提供该自动升降机构1、该显示机构4、该输入机构5、该电子元件6,及该送风装置8所需的电能。该电源供应器7能由一电池(图未示)及外接一电源(图未示)其中之一产生电能。该电子元件6与该送风装置8均设置于该基座31内,而该壳体3还于该底部311邻近该送风装置8处形成有多个通风口30。
如图4及图5所示,该自动升降机构1设置于该底部311,并包含一固设于该壳体3上的连动单元211、一能相对该连动单元211活动并能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30的作动单元212、一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30内的相变单元14,以及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30内的驱动单元215该连动单元211具有一固接于该壳体3上的连动件11,该作动单元212具有一支承件12及一围绕该连动单元211的连动件11与该支承件12的围阻壁13,在本实施例中,该连动件11为一与该基座31固接的板体,而该围阻壁13则由固接于该连动件11板体边缘,并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30。该支承件12具有一邻近该连动件11的推压部121,以及一由该推压部121往远离该连动件11方向延伸的顶抵部122,该推压部121与该连动件11板体对应且如活塞般地设置于该围阻壁13内,并形成有多个供该液态的相变单元14通过的流道120。
该相变单元14是一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30内的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 Fluid,ERF),该相变单元14在无电场作用时呈液态;在逐渐施加电场后,其黏性会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当所施加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变化发生项变迅速固化而呈固态。上述固化的过程在瞬间即可达到,所需时间约千分之一秒,并且具可逆性,当外加电场消失时,该电流变液便会立刻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流变液是采用德国拜耳RHEOBAY TA AI 3565电流变液,但是并非以此为限,只要是符合上述在电场作用下,能于固态与液态间变化的材料,均能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该驱动单元215是电性连接于该相变单元14,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30内,且该驱动单元215可提供一电场,使得该相变单元14转为固态,借以抬升该壳体。该自动升降机构1还包括一与该驱动单元215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16。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215具有两位于该连动单元211与该作动单元212间并与该控制电路16电性连接的电极15;各该电极15具有一设置于该围阻壁13上且沿该连动单元211的连动件11与该作动单元212的支承件12连线方向延伸的电板151;该两电板151彼此相对地设置于该连动件11与该支承件12间且邻近该连动件11处,使得该两电极15彼此间隔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30内。
该控制电路16设置于该基座31内并与该电源供应器7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16与该电源开关71串联,所以当该电源开关71开启时,该控制电路16能借由该电源供应器7所提供的电能,而形成一使该驱动单元215的两电极15间存在电场的启动状态;而当该电源开关71关闭时,该控制电路16则使该电源供应器7与该两电极15间则形成断路,而切换至一使该两电极15间不存在电场的关闭状态。
因此,当该控制电路16在该关闭状态,位于该两电极15间的该相变单元14呈液态,此时该连动件11受该壳体3的重量影响而邻近于该支承件12。当该控制电路16由该关闭状态切换至该启动状态时,如图6所示,该相变单元14经由该流道120移动至该两电极15间,并于该两电极15间转变为固态,同时推挤该作动单元212的推压部121与该连动单元211的连动件11相互远离,使该作动单元212的顶抵部122顶抵该平面10,并举升该壳体3远离该平面10。而当该控制电路16由该启动状态切换至该关闭状态时,该相变单元14转变为液态,同时借由该壳体3的重量使该连动单元211的连动件11与该作动单元212的支承件12相互靠近,此时该相变单元14能通过该流道120,而形成如流体阻尼器般的效果,使得该壳体3如图2所示缓降至该平面10上。
依上所述,当开启该电源开关71时,该自动升降机构1便将该壳体3举升远离该平面10,由于该自动升降机构1邻近该上盖32与该基座31的枢接处,因此该基座31远离枢接处仍靠抵于该平面10上,并使得该基座31底部311与该平面10间形成一通风空间100,因此当该送风装置8驱动空气流动时,便能借由该形成于该底部311的通风口30供空气进出该壳体3,并利用该通风空间100使得累积于该壳体3内部的热量迅速排出,或使外界较冷的空气由该通风空间100经该通风口30直接进入该壳体3的中心处,提升该电子元件6冷却,及该电子装置2散热的效率。
由上所述可知,该自动升降机构1的数目并非以一个为限,该电子装置2也可以设置多个自动升降机构1,只要其配置能使上述自动升降机构1举升该壳体3时,能使该壳体3与该平面10间形成一通风空间100即可。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2的自动升降机构1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2具有两设置于该基座31邻近与该上盖32枢接处的自动升降机构1。各该自动升降机构1的围阻壁13是由可挠性材质所制成,且该围阻壁13的两端部分别固接于该连动件11及该支承件12的该推压部121上;而该电极15其中之一设置于该连动单元211的连动件11上,而该电极15其中另一个则设置于该作动单元212的该支承件12的推压部121上。
因此,当该控制电路16在该关闭状态,位于该电极15间的该相变单元14呈液态,此时各该连动件11受该壳体3的重量影响而邻近于对应的各该支承件12,而由于各该围阻壁13的可挠性使其得以变形,而使得借由各该围阻壁13所界定的各该容置空间130形成于所对应的各该支承件12与各该连动件11的周围。当该控制电路16由该关闭状态切换至该启动状态时,如图9所示,该相变单元14移动至该两电极15间并转变为固态,同时推挤该推压部121与该连动件11相互远离,使该顶抵部122顶抵该平面10,并举升该壳体3远离该平面10。而当该控制电路16由该启动状态切换至该关闭状态时,如图8所示,该相变单元14转变为液态,此时因该壳体3的重量使该连动件11与该支承件12相互靠近,此时呈液态的该相变单元14往该连动件11与该支承件12的周围流动,并推压该围阻壁13变形,而形成如流体阻尼器般,使得该壳体3缓降至该平面10上。
综上所述,该电子装置2能借由该自动升降机构1举升该壳体3远离该平面10,以形成该通风空间100,使得空气能借由该通风空间100与该通风口30进出该壳体3。由于该通风口30形成于该壳体3远较侧面的表面积大的底部311,不但不会影响其他外接用电连接器(图未示)的配置,更能大幅增加该通风口30的总截面积,提升通气量,使得空气得以大量进出该壳体3,借以迅速排出由该电子元件6所产生的热量,防止该壳体3内的温度升高,避免该电子元件6因累积的热量及高温发生故障。
此外,由于该通风空间100形成于该壳体3邻近该平面10的该底部311,因此于深度最短的厚度方向上直接进行热量交换,将外接的冷空气直接吸入,或将该壳体3内的热量直接排出,并且由于该通风空间100不存在障碍物,因此能形成稳定顺畅的气流。更由于该电子装置2,其内建的该电子元件6多设置于该壳体3中央处,所以使得由该电子元件6所产生的热量与外界较冷的空气,能经由该通风空间100及该通风口30于邻近该壳体3的中心处进行交换,提升该电子元件6冷却及该电子装置2散热的效率,有效防止废弃热量累积于该壳体3内,从而增加该电子装置2的可靠度与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该自动升降机构包括一固接于该壳体上的连动单元,及一设置在该连动单元内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作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一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相变单元,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相变单元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一与该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具有两间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电极,该电极位于该连动单元与该作动单元间并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通过串联的电源开关与一电源供应器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电极具有一沿该连动单元与该作动单元连线方向延伸的电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电极具有一电板,该电板其中之一块设置于该连动单元上,而该电板其中另一块则设置于该作动单元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具有一固接于该壳体上的连动件,该连动件为一板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单元具有一支承件及一围绕该连动单元与该支承件的围阻壁,该支承件能相对该连动单元活动并具有一邻近该连动单元的推压部,以及一由该推压部往远离该连动单元方向延伸的顶抵部;而该围阻壁则界定出该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围阻壁是由可挠性材质所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相变单元是一电流变液。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的自动升降机构,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该自动升降机构包括一固接于该壳体上的连动单元、一能相对该连动单元活动并能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作动单元、一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相变单元,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相变单元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该相变单元在无电场作用时呈液态,在受电场作用时则呈固态;该驱动单元可提供一电场,使得该相变单元转为固态,借以抬升该电子装置。
文档编号G06F1/20GK2702359SQ20042000155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5日
发明者邓拔龙 申请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