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948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使适配卡很稳固的组装固定在计算机主机上,且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适配卡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计算机主机的主机板上会插设各种不同形式的适配卡(如显示卡、网络卡或声卡等),如

图1所示,适配卡20a包括有一板体201a,在板体201a的一端设置有俗称“金手指”的接点202a,在板体201a邻近接点202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固接片203a。当将适配卡20a插设在主机板上的插槽301a时,固接片203a恰好会贴合在计算机主机30a内所设的框架302a上,利用螺栓组件303a将适配卡20a固定安装在计算机主机30a内。
公知的适配卡20a仅在相邻的两侧面由插槽301a及固接片203a固定,但在相对的另外两个侧面却没有任何的固定组件加以固定,很容易使适配卡20a的未固定的一边产生倾斜,从而造成组装上的不稳固。
鉴于此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提出了本实用新型“适配卡的卡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卡的卡固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卡固装置来卡固住适配卡,使适配卡能更加稳固的固定在计算机主机内,且所述卡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形式的适配卡。
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在于所述卡固装置包括一本体,在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可横向水平移动地调整位置。在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连动组件,该连动组件的一端与该限位组件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利用该限位组件的水平移动,使连动组件被带动并垂直移动。因此,将该卡固装置安装在对着适配卡一侧的计算机主机侧板上,使连动组件对应于适配卡,当水平横向调整限位组件的位置时,连动组件可在垂直方向移动,直至该连动组件的卡扣部扣合在适配卡上,该适配卡即被卡固装置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该限位组件包括一限位块,限位块呈一ㄈ字形且具有一底面及一顶面,在限位块的底面的一端向上垂直延伸设置有一支撑片,底面的另一端凸设有枢接轴,用于与连动组件枢轴连接。限位块的顶面具有弹性,在顶面上延伸设置有一与支撑片相邻的压掣片,在顶面的端边设有卡钩。在本体上开设有一道沟槽,在本体的背面且相邻沟槽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棘齿,使限位块安装在本体上时,限位块的底面及顶面位于本体的背面处,且顶面的卡钩卡扣在棘齿中。支撑片及压掣片位于本体的正面,当压掣片向支撑片方向按压时,卡钩即会脱离开棘齿,使限位块可在本体的沟槽上横向移动而带动连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在于连动组件包括一驱动连杆,驱动连杆的一端开设有枢接孔。该枢接孔与限位组件的枢接轴通过枢轴连接。驱动连杆的另一端枢轴连接一卡合支杆,卡合支杆安装在本体在背面所开设的一容设空间内,使卡合支杆仅能作垂直本体的直线运动。在卡合支杆未与驱动连杆枢轴连接的一端设有卡扣部,卡扣部为一V形槽,用来卡合住适配卡。
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可使适配卡更为稳固的固定在计算机主机内,且所述卡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形式的适配卡。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适配卡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的后视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与计算机主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组装在计算机主机上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未卡固在适配卡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卡固在适配卡上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卡固在适配卡上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20a-适配卡201a-板体202a-接点 203a-固接片301a-插槽 30a-计算机主机302a-框架 303a-螺栓组件10-卡固装置 1-本体11-正面 12背面13-沟槽 14棘齿15-容设空间 151-开口16-嵌合片2-限位组件21-限位块211-底面 212-顶面22-支撑片 23-压掣片24-导柱 25-枢接轴26-卡钩 3-连动组件31-驱动连杆 311-凸耳312、321-枢接孔 313-凸轴32-卡合支杆 20-适配卡30-计算机主机 301-插槽
302-架体 303安装孔304-插接孔 322-卡扣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如图2所示,为一种可使适配卡20组装固定在计算机主机30上的卡固装置10。其中,卡固装置10包括有一本体1,本体1有一正面11及背面12。在本体1上设置有一限位组件2和一与限位组件2相连接的连动组件3,由限位组件2横向水平移动地调整位置,一同带动连动组件3作垂直位置的位移,而达到固定或松开适配卡20的目的。
如图2所示,限位组件2设置有一限位块21,限位块21呈“ㄈ”字形且具有一底面211及一顶面212,限位块21的顶面212具有弹性。在限位块21上设置有按压部、卡合部及连接部。其中,按压部包括在底面211的一端向上垂直延伸的支撑片22,在顶面212上延伸设置有一与支撑片22相邻的压掣片23,压掣片23与支撑片22之间具有一按压距离,使压掣片23可向支撑片22的方向按压。连接部包括在底面211的另一端凸设有导柱24,在导柱24的两端设置有枢接轴25,用于与连动组件3通过枢轴连接。卡合部包括在顶面212的端边处设置有卡钩26(如图7所示),在本体1上开设有一道沟槽13,以及在本体1的背面且相邻于沟槽1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棘齿14,在本实施例中,在沟槽13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道棘齿14,限位块21的顶面212也分别有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卡在两道棘齿14上。
连动组件3由一连动部和卡合部构成。其中,该连动部包括一驱动连杆31,驱动连杆3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着的凸耳311,在凸耳311上开设有枢接孔312,枢接孔312与限位组件2的枢接轴25通过枢轴连接。驱动连杆31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轴313,凸轴313用于枢轴连接一卡合部的卡合支杆32。卡合支杆32安装在本体1在背面开设的一容设空间15内,使卡合支杆32被限制在容设空间15内,而仅能与本体1垂直的作直线位置位移。在卡合支杆32与凸轴313枢轴连接的一端开设有枢接孔321,卡合支杆32与凸轴313枢轴连接的一端位于容设空间15的一侧所形成的开口151处,在卡合支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322,卡扣部322呈V字形槽,从而能够夹持卡合住适配卡20。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将限位块21安装在本体1上,使限位块21的底面211及顶面212位于本体1的背面12处,顶面212的卡钩26卡扣在棘齿14中,支撑片22及压掣片23位于本体1的正面11处,将连动组件3的驱动连杆31的一端所开设的枢接孔312与限位块21上的枢接轴25相枢轴连接。然后,将卡合支杆32安装在容设空间15内,卡合支杆32一端也同样由枢接孔321与驱动连杆31另一端所设的凸轴313相枢轴连接在一起,即可完成一卡固装置10的组装。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计算机主机30在相隔多个插槽301一段距离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架体302,在架体302对应于每一插槽301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303,将卡固装置10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孔303,即使本体1的背面12位于架体302内,而本体1正面11位于架体302的外侧。在每一安装孔30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接孔304,在本体1的背面12对着插接孔304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孔304相配合的嵌合片16。
如图6所示,当要将卡固装置10安装在计算机主机30内时,先将卡固装置10的本体1上所设置的嵌合片16分别插接在架体302上所开设的插接孔304中,使本体1的背面12处的连动组件3位于架体302内,且正对应于适配卡20侧边。本体1的正面11处所凸设的压掣片23与支撑片22位于架体302外,此时,连动组件3的卡合支杆32尚未夹固住适配卡20。
如图7和图8所示,当要使连动组件3的卡合支杆32夹固住适配卡20,将压掣片23向支撑片22的方向按压,一旦压掣片23向一侧按压,限位块21的顶面221则会向下移动,使顶面221上所设置的卡钩26脱离开棘齿14,此时,一边按压着压掣片23及支撑片22,一边向连动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限位块21在沟槽13中移动,而与限位块21通过枢轴连接的驱动连杆31也跟着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卡合支杆32垂直向下的移动,直至卡合支杆32的卡扣部322夹固扣合在适配卡20上,适配卡20即会被卡固装置10所卡合固定住,如图9所示。
当要拆卸下适配卡20时,只需要再一次的将压掣片23向支撑片22按压,并在沟槽13中向远离连动组件3的方向移动,即可使驱动连杆31向后移动,并且带动卡合支杆32向内缩回至容设空间15内,使卡合支杆32的一端所设的卡扣部322不再夹固在适配卡29上,即可将适配卡20从插槽301处拔下,完成退卡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卡固装置10来卡固住适配卡20,使适配卡20能更加稳固地固定在计算机主机30内,且卡固装置10可调整位置地卡合固定适配卡20,因此也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形式的适配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可通过上述公开的结构达到所述的功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未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的图式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有一正面及背面;一限位组件,可横向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一位于本体正面的按压部及位于本体背面的卡合部及连接部,当按压部呈按压状态时,卡合部不再与本体相卡合,使限位组件可在本体上作横向水平的位移;及一连动组件,可垂直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的背面,所述连动组件包括有一与所述限位组件的连接部相连接的连动部以及一与所述连动部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卡合部,当所述连动部被限位组件所带动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作垂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ㄈ字形且具有一底面及顶面,所述限位块的顶面具有弹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在所述限位块的底面的一端向上垂直延伸设置有一支撑片,在顶面上延伸设置有一与所述支撑片相邻的压掣片,所述压掣片与所述支撑片之间具有一按压距离,使所述压掣片可向所述支撑片方向按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底面远离支撑片的一端处设置有导柱,在所述导柱的两端设置有枢接轴,用于与所述连动组件相枢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在所述限位块的顶面的端边处设置有卡钩,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一道沟槽,在本体的背面相邻于所述沟槽的至少一侧边设置有棘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组件的连动部包括有一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设置有两相对应的凸耳,在所述凸耳上开设有枢接孔,所述枢接孔与限位组件的枢接轴通过枢轴连接,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用于枢轴连接在卡合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一卡合支杆,所述卡合支杆安装在本体在背面所开设的一容设空间内,使所述卡合支杆被限制在所述容设空间内,而只能与所述本体垂直地作直线位置移动,所述卡合支杆的一端开设有枢接孔,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呈一V形槽,从而卡合住适配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部与所述卡合部通过枢轴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适配卡的卡固装置,包括一本体,在该本体上设置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可横向水平移动地调整位置。在该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连动组件,该连动组件一端与该限位组件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利用该限位组件的横向水平移动,使连动组件被带动并垂直移动。将该卡固装置安装在对着适配卡一侧的计算机主机的侧板上,使该连动组件对着适配卡,当横向调整该限位组件的位置时,该连动组件即可在垂直方向移动,直至该连动组件的卡扣部扣合在适配卡上,该适配卡即被该卡固装置卡合固定在计算机主机的主机板上。
文档编号G06F1/18GK2689328SQ20042004924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5日
发明者曾文键 申请人:汉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