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506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机壳,为一种个人电子数据处理装置,特别是有关电子装置机壳与外围装置承载架的结合构造。
背景技术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的硬件部分,大致上由主机板、各种接口、软盘机、硬盘机、光驱等设备所组成,而这些设备都被装设在一个机壳内,此机壳通称为计算机机壳,而为了组装上的便利性,计算机机壳内还会配置多个硬件承架,以配置如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外围装置(Computerperipheral devices)。在早期,计算机机壳与外围装置承架间,或是外围装置与外围装置承架间固定的方式多半以螺丝来固定,螺丝的固定方式可以获得最稳固的结合关系,然而,采用螺丝的固定方式必须使用如螺丝起子等工具,而且多使用一颗螺丝就多一道加工组装程序,再者,有时计算机机壳内空间的限制将造成无法使用螺丝,于是,相关计算机机壳的制造业者推出了许多有关免螺丝组装的设计,譬如美国专利第6437977号、第6385036号、第6373692号、第6370022号及第6141222号专利,即是有关计算机机壳与外围装置承架或外围设备与外围设备承架免螺丝固定的组装设计。
通过免螺丝的设计可以便于组装,以节省组装的工时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将外围设备承架组装于计算机机壳后,即占据了大部分计算机机壳内的空间,有时在日后硬件升级或维修时,须一一地将各个外围装置基架拆卸后,才能进行更换或对其他的电子零组件进行维修,传统免螺丝的设计,仍会对维修或升级更换时造成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又有许多的专利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美国公告第6404625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承载机构与计算机机壳的组装构造,其包括有一支撑座、一承载架及一旋转臂,其中旋转臂分别枢接支撑座及承载架,使得承载架可以旋转臂为轴,相对于支撑座而作旋转运动。然而旋转臂枢接于支撑座及承载架的内侧,以至于承载架的旋转角度受到限制,而且承载架在旋出或旋入支撑座的位置处并无任何固定的设计,对于维修或更换位在承载架下方的电子零组件仍是不便。
如美国公告第6530628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壳构造,其包括一旋转基架及一机壳,其中旋转基架以可旋转的关系结合于机壳的一侧,使得旋转基架可以旋入于机壳内或旋出于机壳外。然而旋转基架并无任何固定的设计,对于更换或维修仍会造成不便。
如美国公告第6538879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壳构造,其包括一架体、一第一组架、一第二组架、一滑移结构及一扣合装置,其中第一组架锁固于架体上,第二组架以可旋转的关系结合于第一组架下,使得第一组架可以旋入于架体内或旋出于架体外。然而为达旋转的目的,该专利的结构相当复杂,而且第一组架为固定无法旋转,对于欲装外围装置于第一组架上仍为不便。
如美国第6737577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壳体掀开构造,其包括了一机壳、一旋转板、一滑动板、一上盖及一挡止件,其中旋转板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壳上,使得旋转板可罩覆于机壳上或向外旋出。然而为达到旋转的目的,该专利的旋转及定位结构都相当的复杂。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都朝小型化发展,如个人计算机已推出体积减少一半以上的迷你计算机,而迷你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能够利用的空间有限,因此,对迷你计算机而言,迷你计算机机壳免螺丝设计或基架旋转设计更为重要,而上述所公开的专利中,对于体积较小的迷你计算机仍非适当的设计。
常见所公开如计算机机壳与外围装置基架组装结构虽有公开旋转的设计,然而,其达成旋转目的所需的零组件较为复杂,应用于迷你计算机机壳上仍有改进之处,又或者没有适当的固定设计,因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机壳与构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机壳与构造,各种外围装置的组装及更换都相当简单容易,很容易地对主机壳内其它电子零组件进行维修及更换,因而可以具体实现在迷你计算机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其包括一主机壳及一主承载基架,其中主机壳相对应的侧边顶缘开设有一弧形导槽,主承载基架相对应的侧边设有导销,主承载基架可以导销对应滑入于弧形导槽内,于导销进入弧形导槽的末端,主承载基架即以导销为轴旋转,使主承载基架具有一收纳于主机壳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旋出于主机壳外的第二位置。
该两侧墙邻近该弧形导槽位置处各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挡件,该挡件枢接处的一端为对应该弧形导槽的末端的勾部,另一端为控制部,移动该控制部而令该勾部可移动至一恰可封闭该末端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末端的释放位置,于该固定位置,该挡件封闭住该末端而使该导销无法自该弧形导槽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主承载基架旋入主机壳时,主机壳侧壁即限制住主承载基架左右方向的运动自由,于主机壳邻近弧形导槽处具有一可活动的挡件,于导销进入弧形导槽末端时,挡件可抵靠住导销,挡件即限制住主承载基架前后方向的运动自由,以使导销于旋转的行程中不致脱离弧形导槽,而于主承载基架相对于导销的另一端则具有一可活动的握把,握把具有一对卡勾,卡勾可钩扣于主机壳上的固定销,卡勾即限制住主承载基架上下方向的运动自由,使得主承载基架位于第一位置时,可稳固地结合于主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主承载基架的一侧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主机壳,因而主承载基架可以完全的旋出主机壳,除可便于更换组装外围装置外,亦可便于对主机壳内部的电子零组件进行更换及维修;并且主承载基架结合于主机壳时,三维方向的自由度皆受到限制,而可稳固地结合于主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机壳,其包括有一主机壳,该主机壳由至少一底座及两侧墙构成一中空框体并具有容置空间,该主机壳顶面形成一上开口,该两侧墙顶缘邻近两端的位置设有一弧形导槽及一固定销;一主承载基架,该主承载基架由至少一底板及两侧壁构成一框体并且具有容置空间,于该主承载基架的两侧壁对应该弧形导槽处各具有一导销,并于对应该固定销的位置处各具有一枢接片,该枢接片具有一扣槽,并且于该枢接片上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握把,该握把具有一封闭该扣槽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扣槽的释放位置;其中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进入该弧形导槽,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为轴于该弧形导槽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具有一由该上开口进入该主机壳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一由该上开口脱离主机壳而竖立于该主机壳上的第二位置,于该第一位置,该枢接片的扣槽套入该固定销,而该握把移至该固定位置,令该主承载基架结合固定于该主机壳。
该主机壳还包括有一前墙,该前墙具有一前窗口,于该第一位置,该主承载基架对应于该前窗口。
该主机壳的侧墙由一板材弯折构成,其顶缘构成一顶面,而该主承载基架的两侧壁顶缘水平向外各延伸有一跨檐,于该第一位置,该主承载基架的跨檐跨置于该主机壳的顶面。
该弧形导槽具有一入口及末端,该导销由该弧形导槽的入口进入到该弧形导槽的末端,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为轴于该弧形导槽的末端进行旋转运动。
该两侧墙邻近该弧形导槽位置处各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挡件,该挡件枢接处的一端为对应该弧形导槽的末端的勾部,另一端为控制部,移动该控制部而令该勾部可移动至一恰可封闭该末端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末端的释放位置,于该固定位置,该挡件封闭住该末端而使该导销无法自该弧形导槽脱离。
该主机壳的侧墙适当位置处还包括有一开口朝上的定位槽,而该主承载基架对应该定位槽处具有定位销,于该第一位置,该定位销进入于该定位槽。
该主承载基架前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出一挡壁。
该握把包括有一握片及由该握片两侧延伸的枢接片,该枢接片延伸有一卡勾,该握把于该固定位置,该卡勾封闭该扣槽,该握把于释放位置该卡勾脱离该扣槽。
该握片具有一穿孔。
该主承载基架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弹片及多个穿孔,而于该底板对应该侧壁的穿孔的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轨道,一扣件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轨道,该轨道间设有两个间隔一段距离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而该扣件以可移动的关系套设于该轨道间,该扣件具有多个对应该穿孔且水平向内延伸的插销,及一对应该第一及第二定位孔的定位弹片,该扣件移动对应至第一及第二定位孔,该定位弹片嵌扣住第一或第二定位孔,使得该扣件至少具有一移动到第一定位孔而使该插销伸入于穿孔内的固定位置,以及一移动到该第二定位孔而使该插销脱离穿孔的释放位置。
该定位弹片具有一凸块,嵌扣住第一或第二定位孔。
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还包括有一可活动的撑片,该撑片具有一移出于该主承载基架的侧壁外的支撑位置,以及一退回该侧壁内的收置位置,于该主承载基架位于第二位置,该撑片可移至该支撑位置而抵靠于该主机壳的侧墙的顶面,该主承载基架保持于该第二位置。
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更可装设一副承载基架。
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下方延伸有四片钩片,该四片钩片构成一略大于该副承载基架的长方形区域,于该钩片上具有钩槽,而该副承载基架的两侧边各具有两个对应钩槽的结合销,该副承载基架的结合销滑入该钩槽内。
该主承载基架对应该副承载基架处还包括有一可活动的夹置件,该夹置件具有一释放位置及一固定位置,而该副承载基架顶边延伸有两片延伸片,该夹置件于固定位置处抵靠于该延伸片。
该副承载基架底边还包括有一嵌扣片,该嵌扣片可装设一散热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示意图;第3A、3B图为图2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承载基架构造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承载基架构造另一视角示意图;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扣件的动作示意图;图7A、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握把的动作示意图;图8A、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挡件的动作示意图;图9A、9B、9C、9D、9E、9F、9G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图11A、11B、11C、11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副承载基架组装于主承载基架的动作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及图13A、1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0--主机壳 11--底座 12--前墙 121--前窗口13--后墙 14、15--侧墙 141、151--顶面142--弧形导槽 1421--入口 1422--末端143--开槽 144--定位槽 145--固定销146--挡件 1461--勾部 1462--控制部16--上开口 20--主承载基架21--底板 211--轨道 212--第一定位孔213--第二定位孔 214、215--挡片216--钩片 2161--钩槽217a、217b--套销 218a--第一定位孔218b--第二定位孔 22、23--侧壁221、231--挡壁 222、232--跨檐223、233--枢接片 2231、2331--扣槽224、234--弹片 225、235--穿孔24--扣件 241--底边 242--侧边2421--插销 243--定位弹片2431--凸块 244--缺口 251--导销 252--定位销26--握把 261--握片 2611--穿孔262、263--枢接片 2621、2631--卡勾27--撑片 271、272--滑道2711、2712、2721、2722--终端2713、2723--中段 274--拨片281、282--套销 29--夹置件291、292--滑道 293--定位弹片2931--凸块 294、295--夹片 30--副承载基架 31、32--扣件33--结合销 34、35--延伸片 36--嵌扣片 40--散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主机壳与外围装置的主承载基架的组装结构,此所指的电子装置可以为桌上型计算机、服务器或迷你计算机等电子数据处理装置,而所指的外围装置可以为硬盘机、软盘机或光驱等计算机外设装置(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s);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将以迷你计算机机壳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电子装置机壳构造,其包括有一主机壳10及一主承载基架20。主机壳10为一底座11、一前墙12、一后墙13及两侧墙14、15构成一长方形中空框体,框体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设如主机板、中央处理器、散热器、风扇等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电子零组件(图中未示),其中前墙12、后墙13及两侧墙14、15具有多个镂空开口,以便于安装电子零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前墙12靠近顶缘处设有一前窗口121,而由底座11、前墙12、后墙13及侧墙14、15所围成的中空框体上方形成一上开口16,并且定义主机壳10前墙12与后墙12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侧墙14、15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底座11与上开口16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请配合图2所示,于侧墙14、15由一板材弯折而构成,使侧墙14、15构成有一顶面141、151(侧墙14、15的构造相对应,以下仅说明侧墙14部分),并由邻近前墙12的前窗口121位置处依序设有弧形导槽142、开槽143、定位槽144及固定销145;弧形导槽142具有一入口1421,并由入口1421向前墙12的方向弧形延伸而具有一末端1422,于弧形导槽142及开槽143间枢设有一可活动的挡件146,挡件146约略中央的位置处枢设于侧墙14,一端为对应于弧形导槽142的末端1422的勾部1461,另一端为对应开槽143的控制部1462,挡件146以枢设处为旋转轴,按下或拉动控制部1462,而使挡件146的勾部1461具有一恰可封闭末端1422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末端1422的释放位置(如3A、3B图所示)。另外,定位槽144由顶面141开口朝上向下延伸一距离,而固定销145由侧墙14水平向内延伸。
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主承载基架20由一板材弯折成一U型框体而具有一底板21及两侧壁22、23,而底板21及侧壁22、23即构成一恰可容置一如光驱的外围装置(图中未示)的容置空间,另外,侧壁22、23的距离略小于侧墙14、15的距离;其中侧壁22、23的前端分别向内垂直相对弯折而构成一挡壁221、231,而侧壁22、23的顶缘则是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出跨檐222、232,又于侧壁22、23的后端分别延伸出一枢接片223、233,于枢接片223、233下方则具有开口向下并向上延伸的一扣槽2231、2331。
为使外围装置能够稳固地结合于主承载基架20上,侧壁22、23上具有多个弹片224、234,并于对应外围装置结合孔(图中未示)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穿孔225、235,而于底板21对应侧壁22、23的穿孔225、235的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轨道211(如图5所示,另一侧结构与之对应,仅说明对应侧壁22处),以供一扣件24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轨道211上,轨道211间设有两个间隔一段距离的第一定位孔212及第二定位孔213,并具有一对向下延伸的挡片214、215;扣件24由底边241及侧边242构成一L型板体,底边241正好可伸入于轨道211间而移动,侧边242则设有多个对应穿孔225且水平向内延伸的插销2421;其中,底边241还设有一对应第一及第二定位孔212、213的定位弹片243及一对应挡片214、215的缺口244,定位弹片243的悬端具有一凸块2431,定位弹片243在扣件24移动而对应至第一及第二定位孔212、213处,凸块2431则可嵌扣住第一或第二定位孔212、213,使得扣件24至少具有一移动到第一定位孔212而使插销2421伸入于穿孔225内的固定位置,以及一移动到第二定位孔213而使插销2421脱离穿孔225的释放位置(如图6A、6B所示);另为使扣件24不致完全脱离底边241,扣件24的缺口244于扣件24移至脱离位置时将抵靠于挡片214、215而无法完全脱离。
为使主承载基架20能固定结合于主机壳10上,于主承载基架20侧壁22上对应主机壳10的弧形导槽142及定位槽144处设有导销251及定位销252(侧壁23与之对应),导销251及定位销252可分别滑入弧形导槽142及定位槽144,而主承载基架20后端则是利用一可活动的握把26扣住定位销252;请一并参阅图4、图7A、图7B所示,侧壁22、23的枢接片223、233上枢接握把26,握把26包括有一约略与侧壁22、23距离相等的握片261及由握片261两侧延伸的枢接片262、263;握片261上具有一穿孔2611,以供使用者的手指穿越,而枢接片262、263对应枢接于侧壁22、23的枢接片223、233,并于枢接片262、263延伸有对应枢接片223、233上扣槽2231、2331的卡勾2621、2631,于握把26旋转活动的行程中,至少具有一使卡勾2621、2631封闭扣槽2231、2331的固定位置,以及一使卡勾2621、2631脱离扣槽2231、2331的释放位置。
请再一并参阅图5、图8A、图8B所示,于底板21对应顶面151处设有一可活动的撑片27,其中于底板21处设有两套销281、282,撑片27由塑料材料制成一片状体,其上具有两个对应套销281、282的滑道271、272,撑片27套设于套销281、282上而移动,其中,滑道271、272两终端2711、2712、2721、2722的宽度略大于套销281、282的外径,而滑道271、272的中段2713、2723处则略小于套销281、282的外径,使得撑片27可于套销281、282上移动并定位于两终端2711、2712、2721、2722;于撑片27外侧端缘垂直弯折出一拨片274,使用者可推动拨片274使撑片移动,并且使撑片27对应两终端2711、2712、2721、2722而具有一使拨片274移出于侧壁22的支撑位置,以及一使拨片274退回侧壁22内的收置位置。
请参阅图9A、9B、9C、9D、9E、9F、9G所示,图中所示为主承载基架20组装结合于主机壳10上的动作示意图;首先,将主机壳10上的挡件146移至释放位置,使挡件146的离开弧形导槽142,另外再将主承载基架20上的握把26移至释放位置,使卡勾2621、2631脱离扣槽2231、2331,同时扣件24及撑片27则分别位于固定位置及收置位置;续倾斜主承载基架20,将主承载基架20的导销251对应于弧形导槽142,由于主承载基架20的侧壁22、23的距离略小于主机壳10的侧墙14、15的距离,因此主承载基架20恰可由上开口16进入主机壳10内,而主承载基架20的前端进入主机壳10时,主机壳10的侧墙14、15即限制住主承载基架20左右方向的运动自由;持续将主承载基架20向主机壳10内移动,将使导销251由弧形导槽142的入口1421进入弧形导槽142,导销251将一直移动到弧形导槽142的末端1422,此时,将推制挡件146的控制部1462,使挡件146的勾部1461移至固定位置,令勾部1461封闭住弧形导槽142而使导销251无法向后退出,挡件146即限制主承载基架20前后方向的运动自由,但主承载基架20可通过导销251于弧形导槽142的末端1421处为轴进行旋转运动;而将主承载基架20后端继续朝主机壳10内移动,主承载基架20的定位销252将进入主机壳10的定位槽144,当主承载基架20完全进入主机壳10时内,主承载基架20的跨檐222、232会跨置在主机壳10的顶面141、151,而主承载基架20的前端恰对应于主机壳10的前窗口121,且主机壳10的固定销145套入于主承载基架20的扣槽2231、2331内,再将握把26由释放位置移至固定位置,使卡勾2621、2631封闭扣槽2231、2331,如此,在不移动握把26的状态下,卡勾262、2631即限制主承载基架20的上下方向运动自由;主承载基架20于完全进入于主机壳10内并跨置于主机壳10上封闭上开口16,并且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运动自由皆被限制因而固定于主机壳10上,在此一位置上,定义为主承载基架20的第一位置,于第一位置上,光驱前端的位置恰对应于前窗口121,因此,光驱的光盘托盘可以自前窗口121伸出或缩入;而欲将主承载基架20移出于主机壳10,首先将握把26移至释放位置,使卡勾2621、2631脱离扣槽2231、2331,如此,主承载基架20回复可旋转的运动自由,使用者即可握住握把26而将主承载基架20移出于主机壳10外脱离上开口16,而使得主承载基架20约略与主机壳10呈垂直,而在此一位置上,定义为主承载基架20的第二位置。于主承载基架20位于第二位置上,使用者可以对主机壳10内的电子零组件进行更换或维修,而为避免于工作过程中主承载基架20由第二位置掉落至第一位置,可将撑片27由收置位置移至支撑位置,于支撑位置上,撑片27上的拨片274跨置于侧墙15的顶面151,以支撑住主承载基架20不致由第二位置掉落至第一位置上,便于使用者进行更换或维修工作。
而欲将光驱(外围装置)装设于主承载基架20上时,先将主承载基架20移至第二位置,并将撑片27移至支撑位置而使主承载基架20保持在第二位置;续将扣件24由固定位置移至释放位置,使扣件24的插销2421脱离穿孔225,续将光驱放入于主承载基架20内,光驱的前缘将抵靠于挡壁221、231,而续将扣件24由释放位置移至固定位置,使扣件24的插销2421穿过穿孔225并插入于光驱的结合孔,通过插销2421的插置及弹片224、234的抵靠,即可使光驱稳固地结合于主承载基架20上,且由于主承载基架20位在第二位置处,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将电源线及讯号排线连接于光驱上(图中未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主要应用于迷你计算机,迷你计算机主要的外围装置有光驱及硬盘机,其中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主承载基架20用以装设一光驱,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主承载基架20可一并地结合一副承载基架30(如图10所示),副承载基架30即可装设一硬盘机。
如图10、图11A、图11B、图11C、图11D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机壳构造第二实施例,其中主承载基架20的底板21下方延伸有四片钩片216,钩片216排列构成一略大于副承载基架30的长方形区域,于钩片216上具有开口朝后方的钩槽2161;另,于主承载基架20的后端设有一可活动的夹置件29,夹置件29上开设有两滑道291、292及一定位弹片293,定位弹片293的悬端具有一凸块2931,而在夹置件29朝内延伸突起有两夹片294、295,其中于底板21的后端设有两对应滑道291、292的套销217a、217b,以及对应定位弹片293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一定位孔218a及一第二定位孔218b;夹置件29以可活动的关系套设于套销217a、217b上,而定位弹片293对应第一定位孔218a及一第二定位孔218b,使得夹置件29至少具有一移动到第一定位孔218a的固定位置,以及一移动到第二定位孔218b的释放位置。
副承载基架30约略呈一四方框体,其略小于钩片216的所构成的区域,框体的前后侧为开放端,框体的两侧边设有两扣件31、32,此扣件31、32的结构及其关系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扣件24,请参阅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重述。其中于副承载基架30的两侧边各具有两个对应钩槽2161的结合销33,并且于副承载基架30顶边延伸有两片延伸片34、35。
欲将副承载基架30结合固定于主承载基架20上,将副承载基架30的结合销33对应于钩槽2161,使副承载基架30滑入于钩片216的长方形区域内,于副承载基架30滑入于钩片216内时,钩片216即限制副承载基架30左右方向的运动自由,而当结合销33滑入于钩槽216内时,钩槽216即限制副承载框架30上下方向的运动自由,续使夹置件29由释放位置移至固定位置,夹片294、295可抵靠于副承载基架30的延伸片34、35,因而限制副承载基架30前后方向的运动自由,即使副承载基架30结合固定于主承载基架20上,使得副承载基架30可以一并地随同主承载基架20移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于使用者组装更换硬盘机或对主机壳10内的电子零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电子装置机壳构造,于主机壳10内底部设置一主机板,主机板上最主要的电子零组件为中央处理器(图中未示),于中央处理器上一般会通过一个由散热风扇及散热器所组成的散热装置40来进行散热(如图12、图13A、图13B所示),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电子装置机壳构造的第三实施例,可将散热装置40的位置设置于对应于副承载基架30位于第一位置处的位置,而在副承载基架30的底边设置有嵌扣片36,散热装置40可通过嵌扣片36而装设于副承载基架30底部,以随着主承载基架20一并地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而使得散热装置40于第一位置上贴覆于中央处理器上,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即脱离中央处理器,可便于更换不同型式的散热装置40或是中央处理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提供最佳的迷你计算机组装方式,在体积较小迷你计算机上,可以于主承载基架20及副承载基架30位在第二位置上,可以很容易地组装光驱、硬盘机及散热装置40,而移回第一位置时,光驱即对应于主机壳10的前窗口121,使光驱的光盘托盘可以伸出或缩入,而且通过尺寸关系的控制,可以让散热装置40恰压制贴覆于中央处理器上,以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工作;藉此,各种外围装置的组装及更换都相当简单容易,亦可很容易地对主机壳10内其它电子零组件进行维修及更换,因而可以具体实现在迷你计算机机壳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机壳,其包括有一主机壳,该主机壳为一中空框体,至少具有两侧墙并具有一上开口;及一主承载基架,该主承载基架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该两侧壁,并且具有一由该上开口进入该主机壳内并跨置于该两侧壁上的第一位置,以及一由该上开口脱离主机壳而竖立于该主机壳上的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墙顶缘前端对应设置有一弧形导槽,该弧形导槽具有一入口及末端,而该主承载基架两侧对应该弧形导槽处各具有一导销,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由该入口进入到该弧形导槽的该末端,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为轴于该弧形导槽的末端进行旋转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墙邻近该弧形导槽位置处各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挡件,该挡件枢接处的一端为对应该弧形导槽的末端的勾部,另一端为控制部,移动该控制部而令该勾部可移动至一恰可封闭该末端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末端的释放位置,于该固定位置,该挡件封闭住该末端而使该导销无法自该弧形导槽脱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包括有该主机壳还包括至少一底座,该两侧墙顶缘邻近两端的位置设有一弧形导槽及一固定销;该主承载基架由至少一底板及该两侧壁构成一框体并且具有容置空间,于该主承载基架的两侧壁对应该弧形导槽处各具有一导销,并于对应该固定销的位置处各具有一枢接片,该枢接片具有一扣槽,并且于该枢接片上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握把,该握把具有一封闭该扣槽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扣槽的释放位置;其中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进入该弧形导槽,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为轴于该弧形导槽进行旋转运动,于该第一位置,该枢接片的扣槽套入该固定销,而该握把移至该固定位置,该主承载基架结合固定于该主机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还包括有一前墙,该前墙具有一前窗口,于该第一位置,该主承载基架对应于该前窗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的侧墙由一板材弯折构成,其顶缘构成一顶面,而该主承载基架的两侧壁顶缘水平向外各延伸有一跨檐,于该第一位置,该主承载基架的跨檐跨置于该主机壳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导槽具有一入口及末端,该导销由该弧形导槽的入口进入到该弧形导槽的末端,该主承载基架以该导销为轴于该弧形导槽的末端进行旋转运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墙邻近该弧形导槽位置处各枢接有一可活动的挡件,该挡件枢接处的一端为对应该弧形导槽的末端的勾部,另一端为控制部,移动该控制部而令该勾部可移动至一恰可封闭该末端的固定位置,以及一脱离该末端的释放位置,于该固定位置,该挡件封闭住该末端而使该导销无法自该弧形导槽脱离。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的侧墙适当位置处还包括有一开口朝上的定位槽,而该主承载基架对应该定位槽处具有定位销,于该第一位置,该定位销进入于该定位槽。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前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出一挡壁。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包括有一握片及由该握片两侧延伸的枢接片,该枢接片延伸有一卡勾,该握把于该固定位置,该卡勾封闭该扣槽,该握把于释放位置该卡勾脱离该扣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握片具有一穿孔。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弹片及多个穿孔,而于该底板对应该侧壁的穿孔的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轨道,一扣件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轨道,该轨道间设有两个间隔一段距离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而该扣件以可移动的关系套设于该轨道间,该扣件具有多个对应该穿孔且水平向内延伸的插销,及一对应该第一及第二定位孔的定位弹片,该扣件移动对应至第一及第二定位孔,该定位弹片嵌扣住第一或第二定位孔,使得该扣件至少具有一移动到第一定位孔而使该插销伸入于穿孔内的固定位置,以及一移动到该第二定位孔而使该插销脱离穿孔的释放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弹片具有一凸块,嵌扣住第一或第二定位孔。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还包括有一可活动的撑片,该撑片具有一移出于该主承载基架的侧壁外的支撑位置,以及一退回该侧壁内的收置位置,于该主承载基架位于第二位置,该撑片可移至该支撑位置而抵靠于该主机壳的侧墙的顶面,该主承载基架保持于该第二位置。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更可装设一副承载基架。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的底板下方延伸有四片钩片,该四片钩片构成一略大于该副承载基架的长方形区域,于该钩片上具有钩槽,而该副承载基架的两侧边各具有两个对应钩槽的结合销,该副承载基架的结合销滑入该钩槽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主承载基架对应该副承载基架处还包括有一可活动的夹置件,该夹置件具有一释放位置及一固定位置,而该副承载基架顶边延伸有两片延伸片,该夹置件于固定位置处抵靠于该延伸片。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副承载基架底边还包括有一嵌扣片,该嵌扣片可装设一散热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机壳,其包括有一主机壳、一主承载基架,其中主承载基架以旋转的关系结合于主机壳,使主承载基架可相对于主机壳旋转移动而具有一收纳于主机壳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旋出于主机壳外的第二位置,因而可以很容易地更换组装外围装置于主承载基架上,并且亦可轻易地对主机壳内的电子零组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文档编号G06F1/18GK2720504SQ20042007799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3日
发明者谢坤智 申请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