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检测方法和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54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脸检测方法和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脸检测方法和数码相机,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脸检测方法以及根据诸如摄影目标中脸的尺寸、脸的面对方向和/或关于竖直方向的脸检测条件来执行脸检测的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脸是否存在于表示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目标图像的图像数据中做出判定,当脸存在时,从该图像数据中提取脸部分的特征,并对该脸部分的密度、亮度等执行修正。这种对于脸是否存在的判定取决于摄影目标中脸的尺寸是大还是小,通过放大和縮小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并获取从图像数据中顺次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给定尺寸(表面积)的模板的匹配的严密性而对脸是否存在做出判定,所述给定尺寸的模板具有脸的面对方向和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度(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No.2006-350704)。然而,JP-ANo.2006-350704的技术对于所有已被放大或縮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都切取了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执行交叉校验(cross-check)的次数较多,因此脸检测处理的持续时间长。
发明内容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制作本发明,目的是根据诸如摄影目标的脸尺寸、其中脸的面对方向以及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方向的脸检测条件,通过控制脸检测的处理速度来执行高速脸检测。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脸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按照图像的图像尺寸将通过根据多个特定乘数放大或縮小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而产生的多个图像划分成等级;使用比所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中最小图像尺寸小的尺寸作为读出单元,每次一个读出单元顺次读出被划分成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的图像;执行脸检测处理以检测其中判定脸存在于被划分成读出单元的部分图像中的图像,其中当对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反复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基于已判定存在脸的图像的图像尺寸的等级来设定用于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的图像的候选等级数,使得候选等级数小于总等级数。根据第一方面,按照图像的图像尺寸将通过根据多个特定乘数放大或縮小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而产生的多个图像划分成等级,使用比所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中最小图像尺寸小的尺寸作为读出单元,每次一个读出单元顺次读出被划分成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的图像,并且执行脸检测处理以检测其中判定脸存在于被划分成读出单元的部分图像中的图像。然后,当对下一个图像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基于其中已判定存在脸的图像的图像尺寸的等级来设定用于对下一个图像所执行的脸检测处理的图像的候选等级数,使得候选等级数被设定为小于总等级数。因此,每次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可以对一些等级的图像数据、而不是全部等级的图像数据执行脸检测处理,这能够减少脸检测处理所需的时间。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基于前次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已判定脸存在的图像尺寸,设定可设定的候选等级数。根据第二方面,基于前次判定脸存在的图像的图像尺寸来动态设定可设定的候选等级数。对于被划分成等级的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图像尺寸越大,对脸检测处理速度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基于其中执行前次脸检测处理时判定脸存在的图像尺寸来设定对于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所设定的候选等级数,由此,对于大图像尺寸的图像设定更少的候选等级数,而对于小图像尺寸的图像设定更多的候选等级数,使得脸检测处理的处理速度能够得以控制。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的左右面对方向、作为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外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随着被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增加,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被设定得更少。根据第三方面,附加设定用于判别表示脸的左右面对方向、作为进行脸检测的参数的面外角度的功能,并且,随着被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增加,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被设定得更少。在摄影目标中拍摄小的完全侧向(side-on)脸的次数通常少于拍摄正向(straight-on)脸或斜侧向(angled)脸的次数。因此,通过排除用于检测小脸的图像数据(从大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检测)不进行脸检测,可减少用于脸检测处理所需的时间。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处理,所述范围根据其中通过前次的脸检测处理判定脸存在的面外角度而设定。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处理,所述范围根据其中通过前次的脸检测处理判定脸存在的面外角度而设定。通常,对于摄影目标,只有很少的具有右侧向面外角度的脸存在于图像数据的右手边缘处。因此,通过根据脸的面外角度来改变图像数据读出区域,能够减少脸检测处理所需的时间。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所述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根据第五方面,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这种脸检测处理设定表示脸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的面内角度的多个模式,作为进行脸检测的参数,并且利用所述面内角度中的每个来执行被划分成等级的图像尺寸的图像的脸检测处理。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因此,由于使用较少的用于脸检测处理的面内角度模式是可能的,所以可以减少读出图像数据所需的时间。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处理。根据第六方面,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处理。因为摄影目标的主体(subject)通常朝向图像数据的中间定位,所以,当例如拍摄小尺寸的脸时,由于即便是在脸检测的縮小的范围内也能够检测,所以通过在根据图像尺寸设定的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处理能够减少脸检测处理所需的时间。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了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脸检测方法的数码相机。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现下述效果基于执行前次脸检测的条件(诸如在前次脸检测中检测的摄影目标的脸的尺寸、其中脸的面对方向以及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方向)来设定用于执行当次脸检测的条件而使图像数据读出处理的次数得以减少,从而使得能够高速脸检将根据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l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执行脸检测处理的脸检测单元的构造的框图;图3是示出了通过对图像尺寸判定脸存在且然后在接下来的脸检测中使用邻近于所述图像尺寸的图像尺寸(覆盖了四个图像尺寸)而具有以98%的概率(probability)检测到脸的可能性的图表;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处理进行详细说明的流程图;图6A是用于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示出了特定于不同图像尺寸09(全部尺寸)的图像数据的构成(formation);图6B是用于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预测在图像尺寸5和6中存在脸;图6C是用于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示出了选择图像尺寸4到7使得包括四个图像尺寸,其中预测在图像尺寸5和6中存在脸;图6D是用于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预测在图像尺寸4和5中存在脸;图6E是用于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示出了重新选择图像尺寸3到6使得包括四个图像尺寸,其中两个图像尺寸与图像尺寸4和5相邻;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用于执行脸检测处理的脸检测单元的构造的框图;图8A是用于说明限制脸检测所使用的图像尺寸选择宽度的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8A示出了图像尺寸等级和图像数据长度;图8B是用于说明限制脸检测所使用的图像尺寸选择宽度的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8B示出了用于限制脸检测所使用的图像尺寸选择宽度的限宽表(restrictionwidthchart);图9是用于指定用于接下来的脸检测所使用的图像尺寸选择宽度的模式转换表;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ll是用于说明在摄影目标的脸中存在面外角度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执行脸检测处理的脸检测单元的构造的框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控制是否执行脸检测处理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的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的构造的流程图;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16是用于说明在摄影目标的脸中存在面内角度的说明图;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比较图像数据和模板的判别器组(discriminatingdevicegroup)86的框图;图1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0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处理进行详细说明的流程图;图2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2是用于说明水平/垂直模式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多角度模式的图;图24是示出面外角度的脸检测处理中的转换的转换图;图2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中的脸检测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图27是用于说明指定面内角度设定范围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8是用于说明整个图像尺寸和图像尺寸的内部区域的说明图;图29是示出脸存在于整个图像尺寸的内部区域中的概率的图表;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执行脸检测处理的脸检测单元的构造的框图;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控制是否执行脸检测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的框图;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的构造的框图;图33A是用于说明根据图像数据的面对方向将主体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左移动的说明图;以及图33B是用于说明根据图像数据的面对方向将主体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右移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l是示出了用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现在将参照图H兑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构造。包括用于聚焦摄影目标的多个聚焦透镜的光学单元10设有焦点调节马达、变焦距马达(zoommotor)和光圈驱动马达(aperturedrivemotor)(图中省去了这些马达,并总称为"马达的每个")。光学单元10连接到马达驱动单元12。马达驱动单元12向马达的每个提供驱动信号。马达驱动单元12连接到掌管设备工作的总体控制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4。SP,马达驱动单元12在CPU14的控制下向马达的每个输出驱动信号。CCD(电荷耦合器件)16设置在光学单元10的背面侧(面对摄影目标的面的相反侧)。CCD16具有将光转换成表示接收自摄影目标的12所接收的光量的模拟信号。CCD16连接到时序发生器18和CDS(相关双采样)单元20。时序发生器18生成用于驱动CCD16的时序信号,并将该时序信号提供给CCD16。CCD16将模拟数据与该时序信号同步输出到CDS单元20。时序发生器18连接到CPU14。时序发生器18在CPU14的控制下生成时序信号。CDS单元20还连接到ADC(模数转换器)22。CDS单元20对从CCD16输入的模拟数据执行相关双采样等。CDS单元20将模拟数据输出到ADC22。ADC22连接到图像输入控制器24。ADC22将从CDS单元20输入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ADC22将该数字数据输出到图像输入控制器24。图像输入控制器24连接到系统BUS26。图像输入控制器24控制从ADC22输入的数字数据向系统BUS26的输出,并控制其在下文所述的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38的特定区域中的存储。除了图像输入控制器24之外,CPU14、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8、压缩/解压处理电路30、AF(自动聚焦)检测电路32、AE(自动曝光)/AWB(自动白平衡)检测电路34、ROM(只读存储器)36、SDRAM38、脸检测单元40以及显示控制电路42也都连接到系统BUS26,从而信号可在其间交换。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8控制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种图像处理的执行,并控制向SDRAM38的存储。压縮/解压处理电路30使用特定格式(例如,JPEG(联合摄影专家组)格式、动态JPEG格式、MPEG(运动图象专家组)格式)来执行图像数据压縮,并且还根据压縮格式来执行压縮图像数据的解压縮。AF检测电路32检测图像数据的对比度值(contrastvalue),以便调节聚焦透镜的焦点。AE/AWB检测电路34检测EV(曝光值),用于根据单个帧的积分R、G和B信号的积分值来判定光圈数和速度,并且AE/AWB检测电路34还根据色彩R、G和B的光源类型来检测数字增益。艮卩,AE/AWB检测电路34检测用于将曝光和白平衡调节到其最佳值所必需的物理量。ROM36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用于执行数码相机l的各种功能的例程、数据等。SDRAM38是易失性存储器,用作当执行数码相机l的各种功能时用作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工作区。脸检测单元40执行用于判定输入图像数据中是否存在脸(下文详细描述)的处理。显示控制电路42连接到LCD(液晶显示器)44用于显示图像、菜单屏等,所述图像由CCD16获得的图像数据表示。显示控制电路42生成用于在LCD44上显示由通过系统BUS26输入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菜单屏等的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LCD44。在此数码相机l中,当所拍摄的图像中存在"脸"时,进行修正以突出该"脸",即对用于照片处理的诸如饱和度、密度、亮度、色调的参数进行修正。脸检测由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40中执行。作为脸检测的方法,公知的用于检测"脸"的技术使用表示特定尺寸(表面积)的脸的模板,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也基于此方法。然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中,对模板尺寸与脸图像尺寸的交叉校验(cross-check)的处理步骤(s叫uence)进一步简化。现在将使用图2来说明用于执行脸检测的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应当注意,图2中的每个方框不是对脸检测单元40的硬件结构的限制,而是仅按照功能分类。通过图像提取部46连接到系统BUS26、放大/縮小处理部48以及视角状态判定部50。通过图像提取部46从系统BUS26提取在CCD16中通过在时间上连续的图像拍摄而获得的通过图像数据(例如,通过图像数据以30帧/秒处理),该提取为每次一帧。所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输出到放大/縮小处理部48和视角状态判定部50。放大/縮小处理部48连接到尺寸放大/縮小率表52和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为执行交叉校验,放大/縮小处理部48对在通过图像提取部46中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执行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并根据按等级分类的图像尺寸形成图像数据。放大/縮小处理部48中的通过图像数据图像尺寸的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如下顺次读出存储在尺寸放大/縮小率表52中的特定比率;然后用所读出的特定比率的每个乘以图像数据的垂直和水平长度,同时保持图像数据的固定的纵横比并且同时也不改变其分辨率;以及生成按等级分类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与可得到的用于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的图像尺寸等级相对应的特定比率被存储在尺寸放大/縮小率表52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等级09的每个都存在一特定的比率,所述比率被存储用于通过对在通过图像提取部46中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进行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而对于10个等级(图像尺寸09)形成图像尺寸特定的图像数据。应当注意,上述的等级数仅是示例,且其显然不总是需要具有10个等级。当完成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时,放大/縮小处理部48将所形成的图像尺寸特定的图像数据09输出到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连接到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存储通过放大/縮小处理部48中通过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缩小处理而形成的图像尺寸特定的图像数据09。视角状态判定部50连接到尺寸设定部56用于设定表示要用于脸检测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等级的尺寸识别数据。当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已与前次(previoustime)拍摄的摄影目标发生变化时,再次执行脸检测。因此,视角状态判定部50判定当次(currenttime)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是否已与前次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发生变化。应当注意,对于判定关于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是否已与前次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发生变化,首先计算估计值,该估计值表示示出了前次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的中心位置区域的亮度的数据与示出了当次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中相同区域的亮度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当该估计值等于或大于特定值(specifcvalue)时,判定所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已发生变化。在视角状态判定部50中,当判定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已与前次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发生变化时,视角状态判定部50将复位信号输出到尺寸设定部56,以便复位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尺寸设定部56基于该复位信号复位尺寸识别数据,并且还重新设定表示图像尺寸等级09中的全部或一些的尺寸识别数据。尺寸设定部56连接到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和尺寸选择部60,且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连接到比较部62。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由尺寸设定部56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并从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与所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相匹配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将从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比较部62。比较部62连接到模板数据存储器64以及尺寸选择部60,表示特定尺寸(表面积)模板的模板数据存储在所述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比较部62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读出模板数据。比较部62将所读出的模板数据与从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此比较对脸是否存在于图像数据中做出判定。在判定之后,比较部62将判定的结果输出到尺寸选择部60。应当注意,与公知技术相似的技术可用作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方法,因此简化对其的说明。在放大/縮小处理部48中,对于已经过图像尺寸放大处理/縮小处理并与模板数据具有相同尺寸(相同的纵横比和相同的表面积)的各个图像数据,通过顺次切取已分成具有比图像尺寸09的最小尺寸小的尺寸的部分(以下被称为"部分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的各部分(例如,通过每次移动一个像素),对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顺次进行比较。该尺寸以下被称为"读出单元"。更具体地,计算出表示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之间关系的估计值,当该估计值是与阈值(thresholdvalue)相同的值或大于阈值的值时,预测脸存在于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中。应当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已经通过根据多个特定乘数放大或縮小通过图像而被生成的多个图像,根据图像尺寸分成图像等级,并且用于每个所分的等级的图像按照上述读出单元顺次读出。对于由通过图像提取单元46所提取的通过图像的每一帧,对被划分成读出单元的部分,顺次执行用于检测其中判定脸存在的图像的脸检测处理。尺寸选择部60连接到脸提取数据存储器更新部66。尺寸选择部60基于从比较部62中输出的判定结果来选择要用于下次脸检测的通过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在选择之后,尺寸选择部60将所选择的图像尺寸等级输出到尺寸设定部56和脸提取数据存储器更新部66。其中通过比较部62预测脸存在的图像尺寸和与其相邻的图像尺寸被用作在对下一个通过图像数据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进行选择的基础。因此,当对通过数据执行第二次或后续的脸检测时,无需使用形成在所有09特定图像尺寸中的图像数据执行脸检测,这使得能够减少处理时间。图3统计地示出了来自一般摄影目标的脸尺寸宽度,并示出了如果通过前次脸检测处理图像尺寸09中具有两个其中判定存在脸的图像尺寸,则通过在接下来的脸检测中覆盖与这两个图像相邻的图像尺寸,即四个图像尺寸,以98%的概率检测到脸是可能的。因而,尺寸选择部60对于其中通过比较部62预测存在脸的尺寸考虑了四个图像尺寸,并且选择要在第二次和后续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表示所选择的图像尺寸等级的尺寸识别数据由尺寸设定部56设定。如图2中所示,脸提取数据存储器更新部66连接到数据输出部68。脸提取数据存储器更新部66提取包括在已在尺寸选择部60中判定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中的脸部分(faceportion)。然后,在临时存储有关所提取的脸部分的数据之后,将所存储的数据输出到数据输出部68。数据输出部68连接到系统BUS26。数据输出部68将与存储在脸提取数据存储器更新部66中的图像数据相关的数据输出到系统BUS26,以便修正所提取脸部分的亮度、密度等。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操作。首先在CCD16中通过光学单元10执行摄影目标的图像拍摄,然后顺次输出用于摄影目标的色彩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每个的模拟信号,将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输入到CDS单元20,并执行相关双采样处理等。然后将模拟信号从CDS单元20输入到ADC22,ADC22将R、G和B模拟信号的每个转换成驱动信号并形成数字数据,将该数字数据输出到图像输入控制器24。图像输入控制器24累积(accumulate)从ADC22输入的图像数据,并临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在SDRAM38的特定区域中。此外,在CPU14的控制下,通过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8读出存储在SDRAM38中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应用根据由AE/AWB检测电路34所检测的物理量的数字增益来对其执行白平衡。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8还执行伽玛处理和锐度处理(sharpnessprocessing)并生成特定位数(例如8位)的图像数据;执行YC信号处理并生成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Cr、Cb(下文称为"YC信号");并将YC信号存储在SDRAM38的不同于上述区域的区域中。另外,LCD44配置为可通过显示通过图像而用作取景器(finder),所述通过图像通过由CCD16的连续图像拍摄而获得,并且当将LCD44以此方式用作取景器时,所生成的YC信号通过显示控制电路42顺次输出到LCD44。因而,LCD44显示通过图像。此外,在脸检测单元40中,通过图像提取部46获取有关上述通过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获取之后,通过放大/縮小处理部48来执行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然后,通过顺次比较表示用于多个图像数据中的每个的读出单元的尺寸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特定尺寸的亮度值,比较部62判定在任一尺寸的数据图像数据中是否存在脸,其中所述多个图像数据由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获得。现在将参照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脸检测单元40中的处理。在步骤300中,在通过图像提取部46中提取通过由CCD16的连续图像拍摄而获得的一帧通过图像数据。然后将所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输出到放大/缩小处理部48和视角状态判定部50。接下来,在步骤302中,对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与前次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是否存在任何变化做出判定。在视角状态判定部50,将前次由通过图像提取部46提取的图像数据与当次提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之后,如果判定自前次拍摄的摄影目标图像之后,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已存在变化,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304。如果判定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314。应当注意,当步骤300中所提取的通过图像是用于对第一帧执行脸检测处理的通过图像数据时,那么例程一直前进到步骤304.在步骤304中,由于对图像尺寸09(全部尺寸)执行脸检测,所以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尺寸识别数据以表示图像尺寸等级09。接下来,在步骤306中,在放大/縮小处理部48中,相应的特定尺寸,基于由尺寸设定部56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从其中预先存储有用于图像尺寸09的中的每个的特定比率的尺寸放大/縮小率表52中顺次读出,然后例程前进到步骤308。接下来,在步骤308中,将在步骤306的处理中读出的特定比率用作在通过图像提取部46中所提取的通过图像的垂直和水平长度的乘数,形成特定于相应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并将所形成的所有图像数据存储在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接下来,对于在步骤308中形成的图像数据中的每个执行上述连检测处理。现在将参照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用于此步骤310中的脸检测的处理的细节。首先,在步骤400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已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中所示出图像尺寸等级。接下来,在步骤402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从与步骤400中所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尺寸的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图像数据。在步骤404中,比较部62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读出模板数据,并执行读出模板数据与由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的图像数据的比较。如上所述图像数据和模板数据的比较方法是计算表示所形成的用于特定图像尺寸09的图像数据的每个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的关系的估计值。接下来,如图4的步骤312中所示,关于是否已经输入结束对通过图像的脸检测处理的指令以及何时肯定程序(program)结束,做出判定。然而,当没有这种指令输入时,那么例程返回到步骤300,并且对下一帧通过图像数据执行脸检测处理。应当注意,例如,通过用户按下特定按钮(例如快门按钮),输入结束脸检测处理的指令。然而,在步骤314中,当步骤312中判定没有指令输入时,基于其中在前次脸检测中巳经判定脸存在的通过图像的图像尺寸的等级,在尺寸选择部60中选择用于对下一个通过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的图像尺寸。在步骤312中,在尺寸选择部60中,对于用于对下一个通过图像放大或縮小的图像尺寸等级,选择示出了具有阈值或阈值以上的、在步骤310的脸检测中计算的估计值的图像尺寸和与其相邻的图像尺寸(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图像尺寸)。应当注意,当前次在通过图像中检测到没有脸存在时,在该步骤中图像尺寸09被选择作为图像尺寸等级。接下来,在步骤316中,表示步骤312中所选择的图像尺寸的尺寸识别数据由尺寸设定部56设定。对于估计值的图像尺寸,选择图像尺寸等级以包括四个图像尺寸,并在尺寸设定部56中将尺寸识别数据设定为表示所选择的图像尺寸等级。现在将简要说明图3中所示的脸检测单元40的处理的具体示例,如图6A到图6E的处理流程中所示。首先,通过图像提取部46提取通过图像数据,图6A示出了对于所提取的通过图像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而形成用于特定图像尺寸09(全部尺寸)的图像数据。图6B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使用所形成的用于特定图像尺寸09(全部尺寸)的图像数据和模板数据的脸检测的结果是预测在图像尺寸5和6中存在脸。接下来,图6C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为了选择要用于接下来的脸检测的图像尺寸,选择图像尺寸4到7以包括与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5和6相邻的四个图像尺寸。然后,图6D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此处使用用于选择图像尺寸4到7的图像数据和模板数据对第二帧通过图像执行脸检测处理,结果是预测在图像尺寸4和5中存在脸。接下来,图6E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用于图像尺寸3到6的图像数据被选择作为对第三帧通过图像进行的脸检测量,以包括四个图像尺寸,该四个图像尺寸包括在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4和5的两侧上相邻的图像尺寸。修改示例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在脸检测中检测到存在脸的图像尺寸,图像尺寸限宽固定为4,并进行控制从而所选择的图像尺寸被用于下次的脸检测。然而,当摄影目标的脸尺寸相对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较小时,从具有放大了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进行脸检测。因此,由于该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次数的增加,所以对脸检测的处理速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反,当摄影目标的脸尺寸相对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较大时,从具有小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检测脸。因此,由于图像数据部分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次数减少,所以对脸检测的处理速度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当使用较大图像尺寸执行脸检测时,进行控制使得用于脸检测的候选图像尺寸的等级数相对减少,从而控制脸检测的处理速度。用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与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参见图l)相似,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关于用于执行脸检测的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将参照图7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参见图2)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将仅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差别。脸检测单元40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在于具有设置用于存储数据以限制用于脸检测的图像尺寸选择宽度的尺寸限制数据存储部70。尺寸限制数据存储部70连接到尺寸选择部60。尺寸选择部60读出存储在尺寸限制数据存储部70中的数据,并执行用于接下来的脸检测中的图像尺寸的选择。图8A从最小尺寸起顺次示出了图像尺寸等级09,并示出有通过图像尺寸放大处理和縮小处理而获得的、被预定数n除的相应地配置的图像数据短边长度。此外,图8A示出了从较小的图像尺寸中检测到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大的脸尺寸,而在较大的图像尺寸中检测到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较小的脸尺寸。图8B是用于限制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限宽的限宽图的示例。该限宽图配置为具有对应于图8A中所示的图像尺寸等级的不同控制宽度,诸如模式a、模式b和模式c。用于限制对应于这些模式类型的图像尺寸等级的数量的宽度存储在尺寸限制数据存储部70中。在图8B中的模式设定的该示例中,模式a将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的限宽设定为0到7,模式b将限宽设定为3到8,而模式c将限宽设定为6到9。现在将说明用于改变和设定模式的每个的限宽的基本原理。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当接下来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限宽固定为4时,根据限宽,脸检测的处理速度出现较大差别。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如果摄影目标中的脸尺寸越大则脸检测从小的图像尺寸开始执行,所以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次数可保持较少。也就是说,对脸检测处理速度不会出现大的影响。因而,即使当摄影目标中的脸尺寸增加时限宽设定得更宽,对处理速度也没有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摄影目标的脸尺寸变得较小时脸检测从较大的图像尺寸中执行,所以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次数增加。即,对脸检测处理速度有较大影响。因此,将小脸尺寸的摄影目标的限宽设定得窄。也就是说,当使用包括模式a、模式b和模式c的限宽范围的图像尺寸来执行各自的脸检测时,通过设定限宽的每个,使得脸检测所需的处理次数大致相等,并且候选等级数增加,能够提高脸检测精度并控制处理速度。表示模式转换表的数据存储在尺寸限制数据存储部70中,图9中示出了该模式转换表的一个示例。图9中所示的模式转换表配置为使得模式a、模式b和模式c能够根据在前次脸检测中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与在当次脸检测中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之间的关系而设定,以便指定用于接下来的脸检测中的图像尺寸的限宽。图9还示出了用于表示模式类型的数据而设定的条件,所述模式类型对应于在前次脸检测中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与在当次脸检测中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之间的关系。现在将使用图10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脸检测单元40中的处理,其中与图3的流程图相似的步骤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在步骤500中,当在步骤310中通过脸检测处理检测到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502,而当没有检测到脸时,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312而不执行步骤502的处理。在步骤502中,从通过步骤310的脸检测处理预测其中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等级中,选择表示最大图像尺寸的数据,并且该数据临时存储在尺寸选择部60中。在步骤314'中选择要在下次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等级。然后,在步骤314'中,尺寸选择部60,基于在步骤502中获得的表示最大图像尺寸的数据,从模式转换表(参见图9)中读出相应的模式,该相应的模式示出了要用于下一个通过图像数据的脸检测的图像尺寸等级。然后,尺寸选择部60在图8B中所示的限宽图中与所读出的模式相对应的范围内读出表示图像尺寸等级的数据。将表示读出的图像尺寸等级的数据从尺寸选择部60输出到尺寸设定部56。尺寸设定部56利用表示从尺寸选择部60输出的图像尺寸的数据来设定尺寸识别数据。S卩,通过使用限宽图来控制要在接下来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的限宽。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上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脸检测是通过对摄影目标与模板进行交叉校验而执行的,然而,例如,摄影目标的脸处于各种角度,正向是0°,左侧向是正角度,如图ll中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先形成表示脸的左-右面对方向(面外角度)的模板,用于执行脸检交叉校验的执行次数增加,然而,如果利用表示侧向脸、处于某一角度的脸等的面对方向的模板来进一步进行脸检测,那么处理时间增加。为解决此问题,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使用表示侧向脸、处于某一角度的脸等的面对方向的模板来执行脸检测,并且还控制使得摄影目标与模板的交叉校验执行次数减少,且避免了处理时间的增加。由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参见图l)相似,所以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此外,图12用于说明执行脸检测的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然而,对于与在上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脸检测单元40(参见图2)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将仅说明与其不同的部分。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40的不同在于设有检测判定表72,用于存储根据面外角度来判定是否执行脸检测的数据。应当注意,正向被指定为O。,向左的面对方向被指定为正角度。检测判定表72连接到比较部62。比较部62读出存储在检测判定表72中的数据,并判定是否执行脸检测。当判定将要执行脸检测时,比较部62对图像数据与模板进行比较。检测判定表72设定有例如表示是否对图像尺寸等级09执行脸检测的检测判定信息(Y表示要执行脸检测,N表示不执行脸检测),如下面的表l中所示。应当注意,表l示中所示的面外角度只是其一个示例,与表l的那些角度不同的角度可用作面外角度。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8</column></row><table>注意Y二执行脸检测,N二不执行脸检测由于通常在摄影目标中小的完全侧向脸拍摄的次数少于正向脸或斜侧向(angled)脸的拍摄,所以对于大的图像尺寸69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设定为小的,如上面表l中所示。即,随着所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增加,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设定得更小。所以检测判定信息设定为使得当检测到90。面外角度的小脸(完全侧向脸)时,就不对大图像尺寸6到9执行脸检测。图13示出了用于控制根据面外角度是否执行脸检测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A至72J(图13中省去了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C至721),并且比较部62中的一个被设置为特定于用于脸检测的每个图像尺寸。比较部62通过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输入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并在与输入的图像尺寸相对应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A至72J的任一个中执行脸检测。如图14中所示,每个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A至72J都配置为包括选择器74和控制器76至84。选择器74连接到对应于每个面外角度而设置的控制器76至84的每个。选择器74选择用于脸检测执行的面外角度。在选择之后,将表示是否执行脸检测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器76至84。控制器76基于来自选择器74的输出数据而设定用于是否对-90。的面外角度(面向左的侧向)执行脸检测的数据。当要执行脸检测时,将该数据设定为ON,当不执行时,将该数据设定为OFF。其它控制器也执行类似的处理,其中控制器78对应于-45。的面外角度,控制器80对应于0。的面外角度,控制器82对应于45。的面外角度,而控制器84对应于90。的面外角度。此外,与表示正向脸的模板一样,表示具有-90°、-45°、45°和90°面外角度的脸的模板也预先存储在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现在将使用图15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中的脸检测,并且对于与图14中所示的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的流程图相似的处理步骤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给出说明。首先,在步骤400中,放大/缩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用于脸检测的尺寸识别数据。接下来,在步骤402中,从与在步骤400中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尺寸的放大/缩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图像数据。接下来,在步骤600中,比较部62基于在步骤400中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从检测判定表72中读出关于图像尺寸和用于脸检测的面外角度的数据。作为步骤600的示例,当在尺寸设定部56中将尺寸识别数据设定为表示图像尺寸5和6时,比较部62在对应于此尺寸识别数据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F(图中未示出)和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G(图中未示出)中执行脸检测。在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F中,选择器74从检测判定表72中读出对应于图像尺寸5的检测判定信息。由于该检测判定信息表示对所有的面外角度-90°、-45°、0°、45。和90。执行脸检测,如表1中所示,所以将控制器76至84的每个都设定为ON。此外,在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72G中,选择器74从检测判定表72中读出对应于图像尺寸6的检测判定信息。由于该检测判定信息表示对面外角度_45°、0。和45。执行脸检测,如表1中所示,所以将控制器76和84设定为OFF。接下来,在步骤404中,比较部62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读出模板。然后在所读出的模板数据与从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中读出的图像数据之间作比较。如上所述,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方法是使用与控制器76至84中在步骤600被设定为ON的面外角度相对应的模板,计算表示所切取的图像数据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之间的关系的估计值。应当注意,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可用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图4和图10中所示的步骤310的处理中。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脸检测是在考虑了诸如侧向脸或斜侧向脸的面对方向的情况下执行的,然而,如果摄影者在将数码相机l绕它的光学轴或与其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时拍摄,那么摄影目标中的脸具有各种角度,其中竖直方向为O。,而从竖直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为正角度,如图16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地为具有竖直方向为o。而从竖直方向起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为正角度的旋转角度(面内角度)的脸形成模板,则通过图像数据与模板之间执行的比较次数增加,并且处理时间也增加。为了解决此问题,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在竖直方向为O。的情况下,使用表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脸的模板来执行脸检测;以及还控制使得通过图像数据与模板的交叉校验的执行次数减少,并避免处理时间的增加。由于用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与根据上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参见图1和图2)相似,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图17示出了用于执行面内判别器与模板数据的比较的判别器组86,并且判别器组86被提供到比较部62。判别器组86配置为包括判别选择部88;面外(左侧向)判别器卯、面外(正向)判别器92、以及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下文总称为面外判别器);以及面内(0°)判别器96、面内(30°)判别器98等直到面内(330°)判别器118(下文总称为面内判别器)。判别选择部88连接到面外判别器和面内判别器。判别选择部88将脸检测与目标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相联系,并选择对应的面外判别器和面内判别器。然后,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所选择的面外判别器和面内判别器。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执行自判别选择部88输出的图像数据与自模板数据存储器64读出的用于270。面外角度(面向左侧)的模板数据的比较。同样地,面外(正向)判别器92使用用于0。面外角度(面向正向)的模板数据来执行比较,而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使用用于90。面外角度(面向右侧)的模板数据来执行比较。表示具有面内角度和面外角度的脸的模板数据存储在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中,在表示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的面外角度的脸的每个的模板数据上,通过从竖直方向O。起沿顺时针方向以30。间隔的旋转形成模板数据,然而,不限于其,其他角度可用作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面内(0°)判别器96执行自判别选择部88输出的图像数据与表示处于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读出的0。面内角度的脸的模板数据的比较。同样地,面内(30°)判别器98到面内(330°)判别器118使用表示相应的面内角度的脸的模板数据,用于执行比较。接下来,将使用图18至图21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脸检测单元40中的处理,与图4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应当注意,图18至21中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了对一帧通过图像所进行的脸检测处理,以及用于基于该结果来对于下一个通过图像设定在脸检测处理中进行检测的面内角度的处理。首先,在步骤700中,将用于对执行脸检测次数计数的计数器(dirc)复位。在下一步骤702中,在判别选择部88中选择面内(0°)判别器96、面内(卯°)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用于执行处于O。、90。和270。面内角度的脸检测。执行处于O。、90。和270。面内角度的脸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当摄影者通过将数码相机l绕它的光学轴或与其平行的轴旋转而拍摄时,在摄影目标中经常可能存在O。、90。和270。的脸,其中竖直方向为O。,顺时针方向为正向旋转。接下来,在步骤704中,使用表示在步骤304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的特定图像尺寸09中的图像数据、使用在步骤502中选择的面内(0°)判别器96、面内(90°)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执行脸检测。现在将使用图20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此步骤704的处理细节,对于与图5和图15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关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以及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步骤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首先,在步骤400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表示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用于脸检测的图像尺寸09的尺寸识别数据。在下一步骤402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从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与在步骤400中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接下来,在步骤738中,使用在步骤702中选择的面内(0°)判别器96、面内(90°)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为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面内(0°)判别器96从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中读出0。面内角度的模板数据。接下来,通过已在步骤402中由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的图像尺寸09的每个图像尺寸来执行与o。面内角度的模板数据的比较。以类似的方式,面内(90°)判别器102使用90。面内角度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而面内(270°)判别器114使用270。面内角度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如上所述,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方法是计算表示图像数据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之间的关系的估计值。接下来,在步骤706中,如果从由图像尺寸09形成的图像数据中检测到其中预测存在脸的图像尺寸,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40(参见图21)。即,在步骤738,当在比较部62中执行脸检测、计算的估计值的结果已检测出表示预定阈值或更大值的图像尺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0。当没有检测到这样的图像尺寸时,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08。在步骤708中,显示脸检测执行次数的计数器(dire)增加,并且当计数变为预定次数(DDA表示预先设定的预定次数)或更大时,判定对于0。、90。或270。的面内角度没有脸存在,然后例程前进到步骤710。如果计数器(dirc)小于预定的次数,那么例程返回到步骤704。应当注意,在步骤708中显示的出1^++指的是增加了的(111^。下文将使用的&^++具有相同的意思。在步骤710中,将用于对脸检测执行的次数计数的计数器(dirc)复位。接下来,在步骤712中,设定面内角度以扩宽用于执行脸检测的面内角度的范围。通过判别选择部88选择与要进行脸检测的面内角度相对应的面内判别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面内角度在该步骤中被设定为30°、60°、120°、240°、300。和330。的面内角度,然而,显然不限于这些。在步骤714中,将执行与步骤704中相似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接下来,在步骤716中,将执行与步骤706中相似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并且当检测到表示在预定阈值或更大值的比较部62中计算的估计值的图像尺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0,而当没有检测到这样的图像尺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18。在步骤718中,与在步骤708中相似,示出脸检测执行的次数的计数器(dirc)增加,当计数超过预定次数(DDB表示预先设定的预定次数)时,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20(参见图19)。即,当在步骤712中选择的面内判别器没有检测到脸时,步骤718中的判定是肯定的。然而,如果计数器(dirc)小于预定的次数,那么例程返回到步骤714。接下来,在步骤720中,将用于对脸检测执行的次数计数的计数器(dirc)复位。然后,在步骤722中,在判别器组86中选择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面外(正向)判别器92、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面内(0°)判别器96、面内(90°)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从而对左侧向、正向、右侧向的面外角度以及O。、90。和270。的面内角度执行脸检测。接下来,在步骤724中,使用在步骤718中选择的面外(左侧)判别器90、面外(正向)判别器92、面外(右侧)判别器94、面内(0°)判别器96、面内(90°)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对为在步骤304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尺寸识别数据而形成的图像数据,即对用于09的特定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执行脸检测。现在将参照图20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此步骤724中的处理的细节。首先,在步骤400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表示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的用于脸检测的图像尺寸09的尺寸识别数据。接下来,在步骤402中,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从放大/縮小数据存储器54中读出与在步骤400中读出的尺寸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接下来,在步骤738中,使用在步骤722中选择的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面外(正向)判别器92、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面内(0。)判别器96、面内(90°)判别器102以及面内(270°)判别器114,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在此步骤738的比较中,首先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读出面向左侧的模板数据。然后将已在步骤402中由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的图像尺寸09的图像数据逐个尺寸地与面向左侧的模板数据相比较。类似地,面外(正向)判别器92使用面向正向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而面外(右侧)判别器94使用面向右侧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当完成面外判别器中的处理时,面内(0°)判别器96从模板数据存储器64中读出0。面内角度以及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的模板数据。接下来,在步骤402中,将已在步骤402中由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读出的图像尺寸09的图像数据逐个尺寸地与读出的模板数据相比较。以类似的方式,面内(90°)判别器102使用90。的面内角度以及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而面内(270°)判别器114使用270。的面内角度以及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如上所述,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方法是计算表示所切取的图像数据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之间的关系的估计值。接下来,在步骤726中,执行与在步骤706和716中相似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并且如果由比较部62所计算的估计值示出了预定阈值的值或更大的值,则当已经检测到脸存在于图像尺寸中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0。然而,如果没有检测到脸存在于图像尺寸中,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28。检测到表示由预定阈值或更大值的比较部62计算的估计值的图像尺寸,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40。接下来,在步骤728中,示出脸检测执行的次数的计数器(dirc)增加,当计数超过预定次数(DDC表示预先设定的预定次数)时,判定对于每个都具有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的0。、90。存在,然后例程前进到步骤730。如果计数器(dirc)小于预定的次数,那么例程返回到步骤724。在步骤730,将用于对脸检测执行的次数计数的计数器(dirc)复位。接下来,在步骤732中,在判别选择部88中选择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面外(正向)判别器92、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面内(0°)判别器96、面内(30°)判别器98等直到面内(330°)判别器118,从而对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以及30。、60。、120°、240°、300。和330。的面内角度执行脸检测。在步骤734,执行与在步骤724中相似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使用为每个特定图像尺寸09形成的图像数据的面外判别器和面内判别器,使用对应于30。、60°、120°、240°、300。和330。的面内角度的以30。间隔的面内角度以及面向左侧、面向正向和面向右侧的面外角度的模板数据执行比较。接下来,在步骤736中,执行与在步骤706、步骤716和步骤726中相似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并且如果检测到表示由比较部62所计算的、具有预定阈值或更大值的估计值的图像尺寸,则例程前进到图21中所示的步骤740。如果没有检测到这样的图像尺寸,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39。接下来,在步骤739中,当计数器超过预定次数(DDC表示预先设定的预定次数)时当前程序结束。g卩,当利用当前程序检测到没有脸存在于进行脸检测的通过图像中时,步骤739中的判定是肯定的。应当注意,当当前程序已经结束而没有从该通过图像中检测到脸时,当前程序再次开始,并且对于下一个通过图像利用当前程序初始化脸检测。如果计数器(dire)少于预定次数,则例程返回到步骤734,且在对应于计数器值的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处对于同一通过图像反复进行脸检测。接下来,在图21的步骤740中,对于在步骤706、步骤716、步骤726和步骤736中其中判定存在脸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中的面内角度是否在330°0°~30°的范围内做出判定。当是这种情况时,那么在步骤746中,将用作下次脸检测的面内角度的角度范围设定为其中已经判定脸存在的面内角度±30°。设定面内角度的方法基于下文表2中所示的方位判定表(orientationdecisiontable)来设定。下文表2中所示的方位判定表将脸检测中检测的最经常检测的面内角度设定为典型的脸角度(faceangle),并根据与水平/垂直模式和多角度模式的方位判别模式的关系为方位特定模式的每个设定面内角度。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9</column></row><table>注意"一"表示不进行脸检测上面表2的水平/垂直模式配置有三种类型,其表示如图22中所示的按照从左起的顺序的240°~300°、330°~30°以及60°~120°的面内角度范围。由于大多数面存在于具有O。、90。和270。面内角度这样的模式中,所以该面内角度范围以这些角度为中心设定。此外,上面表2中的多角度模式配置有七种模式,其表示如图23中所示的按照从左上起的顺序的240°~300°、270°~330°、300°~0°,以及按照从左下起的顺序的330。30。、0°~60°、30°~90°和60°~120°的面内角度范围。由于这些模式可随着以30。为单位的角度范围改变,所以当摄影目标的脸慢慢改变时,可在更适当的角度范围内执行脸检测。因此,在此步骤746中,基于其中已经检测到脸的面内角度,设定用于在对下一个通过图像的脸检测中使用的面内角度范围,并且已对所述面内角度范围设定了上述模式中的任一个。应当注意,表2中的面内角度范围仅是其一个示例,可对要用于对下一个通过图像的脸检测中的面内角度设定不同于表2中的面内角度范围的范围。当在步骤740中没有应用范围330。0。30。时,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42。在步骤742中,对于在步骤706、步骤716、步骤726和步骤736中判定为具有脸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面内角度是否是60°~90°120°做出判定。当是这种情况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6。在步骤746中设定要在脸检测中使用的面内角度范围,如上所述。当不是这种情况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4。在步骤744中,对于在步骤706、步骤716、步骤726和步骤736中判定为具有脸的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面内角度是否是240°~270°~300°做出判定。.当是这种情况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46。在步骤746中设定要在脸检测中使用的面内角度范围,如上所述。当不是这种情况时,例程返回到步骤734(参见图19)。应当注意,用于设定如步骤746中所示的面内角度范围的、其中检测到脸的面内角度的范围(在步骤740、步骤742和步骤744中所示的范围)仅是其一个示例,可使用其他范围。通过执行上述处理作为初始判别,能够预测无论图像尺寸或面内角度是否存在脸,都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并且具体地,应用于图像数据中包括的脸的面外角度诸如由于相机抖动或摄影目标的移动而产生变化的情况中。由此,在初始判别之后必须根据面外角度的变化来定期执行脸检测。然而,如果使用所有的面外角度进行脸检测,那么处理时间大大增加,因此进行控制使得对于不需要脸检测的面外角度不进行脸检测。图24示出了面外控制的转换图。在此转换图中,节点A表示图18到图21中说明的流程图中的初始判别处理。此外,节点B表示对于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的面外角度执行的脸检测。同样地,对于用于执行脸检测的每个面外角度,节点C表示正向和右侧向面外角度,节点D表示正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节点E表示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节点F表示正向面外角度,节点G表示右侧向面外角度,而节点H表示左侧向面外角度,箭头方向是处理转换的方向。作为转换的示例,当在节点B执行脸检测时如果判定对正向和右侧向面外角度已经检测到了脸,则将处理转换到节点C;如果判定对正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已经检测到了脸,则将处理转换到节点D;如果判定对正向面外角度已经检测到了脸,则将处理转换到节点F。此外,当在节点B没有检测到脸时,那么使用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重复执行脸检测。进一步地,当在节点的每个处重复脸检测时,如图24中所示,縮小角度,即设定面内角度并执行脸检测。然而,当重复执行脸检测时,如果判定脸不存在,那么处理沿虚线箭头的方向转换。作为沿虚线箭头方向的转换处理方法的示例,在节点C到H中,当脸检测执行预定次数(DN次)时,处理沿虚线箭头的方向转换(节点B是转换目的地)。应当注意,当在预定的连续次数(DN次)的脸检测之后没有判定脸的存在,那么也可转换到节点A。作为沿虚线箭头方向的处理转换的另一示例,当脸检测的执行次数小于DN次,并且对于预定的连续次数(NN次),判定没有脸存在,那么处理沿虚线箭头方向转换(节点B作为转换目的地)。与上述相似,当脸检测的执行次数小于DN次,并且对于预定的连续次数(NN次),判定没有脸存在,那么处理可转换到节点A。现在将使用图25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脸检测单元40中的处理。首先,在步骤748执行初始判别处理。在此步骤748中,将执行与图18至图21中所示的流程图所说明的内容相似的处理,并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接下来,在步骤750中,从在步骤748中检测到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中选择在对下一个通过图像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所说明的,这种选择方法是或者选择以包括最大图像尺寸附近的四个图像尺寸,或者使用限宽图(参见图8B)和模式转换表(参见图9)来选择图像尺寸。在步骤752中,判别选择部88中的面外判别器和面内判别器对应于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和在步骤746中为面内角度设定的值。在判别选择部88中选择面外(左侧向)判别器90、面外(正向)判别器92和面外(右侧向)判别器94,并且对面内(0°)判别器96、面内(30°)判别器98等直到面内(330°)判别器118中的哪一个对应于在步骤746中设定的值做出选择。通过该选择设定进行脸检测的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接下来,在步骤754中,使用在步骤750中选择的图像尺寸和在步骤752中设定的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来执行脸检测。现在将参照图26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此步骤754的脸检测细节。首先,在步骤770中,使用在步骤750中选择的图像尺寸和在步骤752中设定的面外角度和面内角度来执行脸检测,由于此执行与图20中所说明的脸检测的处理相似,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说明。接下来,在步骤772中,基于步骤770的脸检测执行结果,对于是否存在脸做出判定。判定被做出使得如果作为预定时间(TD秒)的脸检测的执行结果判定没有检测到脸,则重新从开始执行图25的流程图的处理。判定方法与步骤706、步骤716、步骤726和步骤736中执行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当在步骤772中判定没有脸存在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74。在步骤774中,对于计时器TM是否处于运行中做出判定。当步骤772中的判定是存在脸时,那么计时器TM在步骤776中复位。如果在步骤774中计时器TM处于运行中,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80。如果计时器TM没有运行,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78并且将计时器TM初始化(设定为0)。接下来,在步骤780中,执行计时器TM的增量值(incrementedvalue)和预定时间(TD秒)的比较。如果计时器TM等于预定时间(TD秒)或更大,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82,并图25中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返回到步骤748。如果计时器TM小于预定时间(TD秒),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84。应当注意,步骤780中所示的计时器TM++表示计时器TM的增量值。在步骤784,对步骤770执行的脸检测所检测的面外角度是否对应于所有的正向、右侧和左侧面外角度做出判定。执行此判定的原因是使得,如图24中所示,当面外角度不同于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即当在节点C到H中脸检测执行了预定次数(DN次)时,做出使用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转换到节点B)执行接下来的脸检测的判定。当在步骤784判定没有一致性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86。在步骤786中,对计数器CT是否正在计数做出判定,所述计数器CT用于对使用不是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的面外角度来执行脸检测的次数计数。如果计数器CT没有计数,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88,启动计数器CT并将计数器CT初始化(设定为0)。如果计数器CT正在计数,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90。应当注意,当在步骤784判定了一致性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92,将计数器CT复位。在复位之后,例程前进到图25的步骤756。在步骤790,将计数器CT的增量值与预定次数(DN次)进行比较。如果计数器CT等于预定次数(DN次)或更大,则例程前进到步骤794。当计数器CT小于预定次数(DN次)时,例程前进到图25的步骤756。应当注意,在步骤790处所示的计数器(:丁++表示计数器01已增加。在步骤794中将计数器CT复位。在复位之后例程前进到步骤796。在步骤796中设定小于在步骤770中检测到的最大图像尺寸的图像尺寸。执行该设定使得通过设定更小的图像尺寸来检测较大尺寸的脸是可能的,因为如果通过利用更小图像尺寸为脸检测设定的图像尺寸限宽来执行脸检测,则不能对拍摄时出现的较大脸执行脸检测。接下来,在步骤798中,当作为用于执行面外角度转换的条件的脸检测执行的DN次等于预定的连续次数(MRC次)或更大时,改变用于脸检测的图像尺寸。这种改变是这样做出的图像尺寸周期性变化从而不仅仅对固定(constant)的图像尺寸执行脸检测。因而,在步骤798,在对执行的DN次计数的参数MR—cnt的增量值与预定次数(MRC次)之间进行比较。如果MR—cnt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MRC次),则例程前进到步骤800。如果MR—cnt小于预定次数(MRC次),那么例程返回到图25中所示的步骤750。应当注意,步骤798中所示的MR—cnt十+表示MR—cnt已增加。在步骤800中改变用于接下来的脸检测的图像尺寸。作为图像尺寸的示例,选择表示最小图像尺寸等级的"0"。在选择之后,例程前进到步骤750。应当注意,在此步骤800中,可以选择与表示最小图像尺寸等级的"o"不同的、小于在步骤770中检测到的图像尺寸的图像尺寸等级。已完成了关于图25中所示的步骤754的脸检测的说明,现在将说明图25中所示的步骤756的处理。在步骤756中,对上述的MR—cnt执行初始化(设定为O)。在设定之后,例程前进到步骤758。在步骤758,从正向、右侧向和左侧向面外角度中选择在步骤754的脸检测中检测的面内角度。接下来,在步骤760中,从在步骤754检测到的图像尺寸的最大图像尺寸中选择要在对下一个通过图像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由于该选择方法是根据上述用于步骤750的方法执行的选择,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说明。接下来,在步骤762中,判定用于脸检测的面内角度范围。现在将参照图27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此步骤的处理细节。首先,在步骤802中,关于对通过图像执行与所设定的面内角度相对应的脸检测的次数是否与预定次数(AD次)匹配,做出判定。设定预定次数(AD次)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处理负荷的降低,所述处理负荷是由频繁设定面内角度范围而产生的。当存在匹配时,例程前进到步骤804。当不存在匹配时,例程前进到图25中所示的步骤764。在步骤804中,将在步骤746中设定的面内角度设定为方位检测角度(Rg)。在设定之后,在步骤806中,对于在将步骤804中设定的Rg减去30。而计算的面内角度的前次脸检测期间是否检测到脸做出判定。当检测到脸时,在下一步骤808中,将此角度选择为面内角度。当没有检测到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810。在步骤810中,对于在步骤804中设定的表示Rg的面内角度的前次脸检测期间,是否检测到脸做出判定。当检测到脸时,在下一步骤812中,将此角度选择为面内角度。当没有检测到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814。在步骤814中,对于在将步骤804中设定的Rg加上30。而计算的面内角度的前次脸检测期间,是否检测到脸做出判定。当检测到脸时,在下一步骤816中,将此角度选择为面内角度。当没有检测到脸时,例程前进到步骤818。接下来,在步骤818中,从在步骤808、步骤812和步骤816中选择的面内角度中选择将会是典型面内角度的面内角度。作为选择将会是典型面内角度的面内角度的方法,可以从上述的Rg、将Rg减30。而计算出的角度以及将Rg加上30。而计算出的角度中选择检测到最多次的面内角度。接下来,在步骤764中,基于在步骤758中选择的面外角度、在步骤760中选择的图像尺寸以及在步骤762中选择的面内角度来执行对通过图像的脸检测。应当注意,步骤764的处理内容与步骤754相似,将省略对其的说明。接下来,在步骤766中,当根据步骤764中执行的脸检测的结果,最大图像尺寸存在变化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60。在步骤760中,如上所述,从该最大图像尺寸中选择要在接下来的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应当注意,所采用的选择方法与所述的用于步骤750的方法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在步骤766中,当最大图像尺寸没有变化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68。在步骤768中,当通过在步骤764中执行脸检测而获得的面外角度已与脸检测的前次的面外角度发生变化时,例程前进到步骤758。在步骤758中,选择通过在步骤764中执行的脸检测而获得的面外角度。在步骤768中,如果面外角度与脸检测的前次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例程前进到步骤769。在步骤769中,关于是否己经输入停止对通过图像的脸检测处理的指令以及何时对于当前程序结束的判定是肯定的,做出判定。然而,当判定为没有输入这种指令时,例程返回到步骤762,并且在通过图像上重复脸检测。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在上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将用于脸检测的所有图像数据用作进行脸检测执行的区域,并从该主体区域中切取部分图像数据,通过对该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进行比较而执行脸检测。然而,通常在摄影目标中,如图28中所示,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明显地是,在整个图像尺寸(宽512点、高384点)的内部,在区域(宽362点、高272点)中存在脸的概率是如图29中所示的概率。也就是说,即使在朝向中心收縮以致具有整个图像尺寸表面积的1/2的区域中,在该狭小区域内存在脸的概率也有97%。基于此,第四示例性实施例通过縮小脸检测的主体区域而减少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比较的次数,目的是更快地执行脸检测。用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与根据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参见图l)相似,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此外,将参照图30来说明用于执行脸检测的脸检测单元40的有关构造,为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参见图2)相似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而将仅对构造的差别进行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脸检测单元40的差别在于具有检测区域表120,其设置用于存储根据图像尺寸来压縮脸检测的主体区域所必须的数据。检测区域表120连接到比较部62。比较部62读出存储在检测区域表120中的数据,并基于读出的数据来收縮脸检测的主体区域,并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进行比较。对于特定图像尺寸09,检测区域表120预先设定有例如朝向中心收縮图像数据表面积的压縮比例(%),如下面的表3所示。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9</column></row><table>由于摄影目标的主体一般定位在图像数据的中心,所以表3设定为使得对于较大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通过设定不进行检测的边缘区域来减少执行脸检测的处理时间。比较部62从检测区域表120中读出适合于比较的图像数据尺寸的比例,并获取表示图像数据中检测主体区域的检测起点位置和检测终图像数据的检测主体区域。然后从该收縮区域的内部切取部分图像数据,并通过在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之间执行比较来执行脸检测处理。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在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将脸检测的主体区域向图像数据的中心收縮。然而,通常对于具有完全侧向面外角度的脸的摄影目标,脸存在于右侧边缘部分的图像数据中的机会极少,存在于这样的边缘数据中的小脸很少是摄影目标的主体。基于此,第五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考虑到在脸检测中使用的图像尺寸以及还通过根据脸的面外角度来收縮脸检测主体区域从而减少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的次数,目的是实现更快的脸检测。用于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与根据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码相机l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参见图l)相似,而且,脸检测单元40的构造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似,将为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检测区域表120存储了根据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来收縮脸检测主体区域所需的数据,然而,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检测区域表120,如下面的表4中示例的,对于图像尺寸09的每个以及面外角度的每个设定了图像数据表面积朝向中心的收縮比例。艮P,根据图像尺寸的每个等级和所判定的面外角度来改变区域。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1</column></row><table>注意收縮比例以百分比示出比较部62基于尺寸识别数据而读出存储在检测区域表120中的数据,所述尺寸识别数据已在尺寸设定部56中设定并通过放大/縮小数据读出部58输入。此外,如图31中所示,将用于根据面外角度控制是否要执行脸检测以及用于设定脸检测主体区域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122A至122J提供给比较部62,用于脸检测中的每个特定图像尺寸(附图中省去了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122C至1221)。比较部62基于尺寸识别数据选择对应于图像尺寸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122A至122J的任一个。然后,在选择之后,比较部62将从检测区域表120中读出的数据输出到已选择的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122A至122J的任一个。如图32中所示,图像尺寸特定限制装置122A至122頂fi置为包括检测区域和面外角度选择器124;各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以及各控制器128至136。检测区域和面外角度选择器124连接到用于设定执行脸检测的主体区域的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检测区域和面外角度选择器124基于从检测区域表120中读出的数据选择与要进行脸检测的面外角度相对应的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在选择之后,将用于判定图像数据检测区域的数据和表示是否要执行脸检测的数据输出到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的每个。这些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的每个基于检测区域和从面外角度选择器124中输出的用于判定图像数据的检测区域的数据来设定脸检测的主体区域。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连接到各自的控制器128。控制器128基于通过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输入的表示是否要执行脸检测的数据来设定表示是否要执行面外角度-90°(面向左侧)的脸检测的数据。当要执行脸检测时,该设定是ON,而当不执行脸检测时,该设定为OFF。在其它控制器130至136中执行类似的处理,其中控制器130对应于-45。的面外角度,控制器132对应于0。的面外角度,控制器134对应于45。的面外角度,而控制器136对应于90。的面外角度。因而,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在比较部62中比较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方法是在通过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而设定的主体区域中切取部分图像数据,并使用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以及与在控制器128至130中设定为ON的面外角度相对应的模板数据,来计算表示所切取的部分图像数据的亮度值与模板数据的亮度值之间的关系的估计值。应当注意,由于图像数据的右边缘中的右侧向脸为摄影目标的主体仅存在小概率,所以可以进行设定使得通过将执行脸检测的主体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左移动而不对图像数据的右侧边缘部分中的右侧向脸执行脸检测,如图33A中所示。相似地,由于图像数据的左边缘中的左侧向脸为摄影目标的主体仅存在小概率,所以可以进行设定使得通过将执行脸检测的主体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右移动而不对图像数据的左侧边缘部分中的左侧向脸执行脸检测,如图33B中所示。由此,对于检测区域表120中的图像尺寸09的每个和面外角度的每个设定图像数据的中心位置的移动方向,如下面的表5中所示。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3</column></row><table>注意C:没有主体区域移动,R:主体区域的右移,L:主体区域的左移例如,上面表5中的"C"表示表面积朝向图像数据的中心收縮而不移动进行脸检测的区域的中心位置,"L"表示进行脸检测的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左移动(参见图33A),而"R"表示进行脸检测的区域的中心位置向右移动(参见图33B)。比较部62基于在检测区域表120中设定的、上面表5中所示的数据而在检测区域设定部126A至126E中设定用于图像数据的脸检测执行的主体区域,并执行图像数据与模板数据的比较。此外,可以在检测区域表120中设定考虑了如表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表面积朝向中心收縮的比例与如表5中所示的主体区域的中心位置的移动的组合的数据。以上述方式,由于基于诸如所检测的摄影目标的脸尺寸、脸的面对方向、竖直方向等前次脸检测的条件,对当次情况下执行脸检测的条件进行设定,以便减少读出图像数据的次数,所以能够实现快速的脸检测。已经通过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的方式对本发明做出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并且,利用这些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修改的或改进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或改进可被添加到上面的示例性实施例。另外,上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都不限于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并且结合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的所有特征都不必是用于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必要元素。存在包括在上述示例性发明中的本发明的各种阶段,并且本发明的各种模式可从所公开的构造的多个元素的组合而得到。这里,甚至当构造中的一些元素从上面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整个构造中除去时也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也可以从其中已经除去了一些元素的这种构造而获得。另外,上面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数码相机l的构造(参见图l和2)仅是其一个示例,显然可以除去不需要的部件,并且可添加新部件,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上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每个程序的处理流程(参见图4、5、10、15、18、19、20、21、25、26和27)也仅是其的一个示例,显然可以除去不需要的步骤,可添加新的步骤,并且可交换处理次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权利要求1.一种脸检测方法,包括按照图像的图像尺寸将通过根据多个特定乘数放大或缩小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而产生的多个图像划分成等级;每次一个读出单元顺次读出被划分成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的图像,使用比所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中最小图像尺寸小的尺寸作为读出单元;执行脸检测处理以检测其中判定脸存在于被划分成读出单元的部分图像中的图像,其中当对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反复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基于已判定存在脸的图像的图像尺寸的等级来设定用于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的图像的候选等级数,使得候选等级数小于总等级数。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基于其中前次执行脸检测处理时已判定存在脸的图像尺寸来设定可设定的候选等级数。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的左右面对方向、作为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外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随着被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增加,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被设定得更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的左右面对方向、作为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外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随着被划分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增加,进行脸检测处理的面外角度的类型数被设定得更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所述范围根据其中通过前次脸检测处理已经判定存在脸的面外角度而设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在对于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所述范围根据其中通过前次脸检测处理已经判定存在脸的面外角度而设定。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脸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附加设定用于使用表示脸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作为用于进行脸检测处理的参数的面内角度进行判别的功能,其中,当反复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时,在对下一个图像的脸检测处理中要使用的面内角度的模式数被设定为少于所述模式的总数,并且所述模式数被设定为使得属于其中前次检测到存在脸的面内角度附近的特定角度范围。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其中,在根据用于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的所述图像的图像尺寸对图像的所述等级中的每个等级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执行所述脸检测处理。14.一种数码相机,结合了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脸检测方法。全文摘要提供了一种脸检测方法,包括根据总像素数的增加或减少而将在时间上连续拍摄的图像划分成等级;使用与具有最小像素尺寸的图像的像素尺寸相同的像素尺寸或比其更小的像素尺寸的读出单元,顺次选择并读出全部等级的图像数据;基于所读出的等级中的每个等级的图像数据,通过提取其中存在脸图像数据的候选等级来执行脸检测处理;以及,当重复所述脸检测处理时,从第二次开始往后,将用于脸检测处理的候选等级数设定为小于总等级数。此外,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脸检测方法的数码相机。文档编号G06K9/32GK101329732SQ20081012890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18日发明者河田幸博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