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5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特别是一种用于电脑设备的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亦日渐进步。电子产品除了追求轻、薄、短、小的特性外,更朝着优越的性能迈进。以电脑为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电脑内的一集成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为了使集成电路能处理更多的数据,就相同体积下的集成电路而言,现今的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容纳比以往集成电路多上数倍以上的一电子元件。当集成电路内的元电子件数量越来越多时,电子元件运算时所产生的一热能亦越来越大。因此,用以排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的散热模块便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显示卡上的散热模块为例,其散热模块大多为一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是通过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来制造。散热鳍片设置于显示卡上的运算芯片,以吸收运算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并且为了提高散热模块对运算芯片的散热效果,更可于散热鳍片上加装一散热风扇,使散热风扇产生强制对流而对散热鳍片进行排热。然而,一般散热风扇为叠设于散热鳍片上,且散热风扇的一排风方向往往垂直于显示卡的一电路板。如此一来,当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流吹送至电路板时,风流会因电路板的阻挡而产生正向的反弹。反弹的风流与持续由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流互相干扰,使得散热风扇与电路板之间产生扰流的现象。如此一来,将大幅的降低散热模块的散热效果,并相对增加散热风扇的运转负荷而造成散热风扇的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以解决现有的散热风扇于排风时,散热风扇与电路板之间容易产生扰流的现象,造成散热效果降低以及增加散热风扇的负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散热装置,其包含一散热鳍片、一风流调节架及一风扇。风流调节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散热鳍片,第二固定片枢设于第一固定片。风扇固定于第二固定片,且风扇通过风流调节架调整风扇的一出风角度。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流调节架,用以连接一散热鳍片及一风扇,以改变风扇对散热鳍片的一出风角度。风流调节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用以固定于散热鳍片,第二固定片枢设于第一固定片,且第二固定片用以固定风扇。其中,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两锁固件,该转接片具有两个所述固定部,该本体具有两开槽,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具有一对应每一开槽的固定孔,每一锁固件穿设每一开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其中,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至少一锁固件,该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开槽,该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该锁固件穿设该开槽及该固定孔,该第二固定片沿该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其中,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一阻尼枢轴,该第一固定片及该第二固定片通过该阻尼枢轴而互相枢设。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通过风流调节架而使风扇可相对散热鳍片枢转,以调整风扇的出风角度。以此,可避免风扇所产生的风流路径与电路板呈垂直正交,以减少风扇与电路板之间的扰流现象,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以及减轻风扇的工作负荷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与实际操作,兹配合附图在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0014]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0016]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0017]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风流示意图。[0018]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0019]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0020]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0021]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3]10散热装置[0024]20电子装置[0025]21发热源[0026]22电路板[0027]100风流调节架[0028]110第一固定片[0029]111锁固件[0030]112固定孔[0031]120第二固定片[0032]121锁固件[0033]122固定孔[0034]130转接片[0035]1301本体[0036]131锁固件[0037]132固定孔[0038]133固定孔[0039]134固定部[0040]1341固定孔[0041]135锁固件[0042]137开槽[0043]138开槽[0044]139开槽[0045]140枢轴[0046]200散热鳍片[0047]201第一侧[0048]202第二侧[0049]210导热片[0050]220导热管[0051]300风扇[0052]310出风口[0053]320入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用于对一电子装置20进行散热。其中,电子装置20可为运用于电脑主机内部的绘图显示卡,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电子装置20也可以是电脑主机内部的主机板。电子装置20包含一电路板22及位于电路板22上的发热源21。其中, 发热源21可以为一运算芯片,例如中央处理器或绘图芯片等。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包含一散热鳍片200、两风流调节架100及一风扇300。 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2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201及一第二侧202,散热鳍片200以第一侧201朝向发热源21。风扇300设置于散热鳍片200的第二侧202上,且风扇300具有相对的一出风口 310及一入风口 320。在本实施例当中,出风口 310面向散热鳍片200,而入风口 320则背向散热鳍片200。需注意的是,出风口 310及入风口 320相对于散热鳍片200 的位置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当中,出风口 310也可以背向散热鳍片200,而入风口 320则朝向散热鳍片200。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100分别连接固定散热鳍片200及风扇300,风流调节架 100用以改变风扇300对散热鳍片200的一出风角度。换句话说,风扇300可通过风流调节架100而相对散热鳍片200枢转,以调整风扇300的出风口 310朝向散热鳍片200的角度。 并且,本实施例的风扇300相对散热鳍片200的枢转轴向与电子装置20的长边为同一方向,然而此特征非用以限定本实施例,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风扇300 相对散热鳍片200的枢转轴向。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当中,风扇300相对散热鳍片200 的枢转轴向也可与电子装置20的短边为同方向,如图8所示。值得一提的,散热鳍片200的第二侧202具有类似三角锥的隆起的结构。详细而言,第二侧202的中央部较第二侧202的相对两端缘处高。以此,当风扇300相对散热鳍片200枢转一角度时,可避免风扇300与散热鳍片200产生碰撞干涉的现象。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以两风流调节架100来连接散热鳍片200及风扇300,然而风流调节架100的数量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当中,散热装置10也可仅具一个风流调节架100来连接散热鳍片200及风扇300。请接着参照图3并同时搭配图2,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 风流调节架100还可包含一枢轴140及一转接片130。其中,第一固定片110与第二固定片120通过枢轴140而互相枢设。第一固定片110用以固定于散热鳍片200,而第二固定片120则与转接片130相结合。其中,枢轴140可以是一阻尼枢轴,以令第二固定片120可相对第一固定片110枢转并同时保持第二固定片120与第一固定片110两者当下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110具有两固定孔112,第一固定片110通过两锁固件 111分别穿设于两固定孔112而锁固于散热鳍片200。其中,固定孔112可为螺孔,锁固件 111可为螺丝,但不以此为限。转接片130包含一本体1301及位于本体1301相对两端的两固定部134。其中,本体1301上具有两固定孔133,第二固定片120具有两固定孔122。风流调节架100通过两锁固件121穿设过固定孔133及固定孔122而使转接片130与第二固定片120相结合。其中,固定孔122及固定孔133为一穿孔,锁固件121为一拉钉(铆钉),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片130的两固定部134分别具有一固定孔132,风流调节架100通过两锁固件131穿设固定孔132而锁固于风扇300上,以使风扇300与风流调节架100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转接片130的两固定部134之间的距离配合风扇300的大小来设计。因此若使用体积较大的风扇300,则配合两固定部134之间距离较大的转接片130。若使用体积较小的风扇300,则配合两固定部134之间距离较小的转接片130。换言之,风流调节架100的转接片130为可替换的型态,以匹配各种尺寸大小的风扇300。需注意的是,风流调节架100具有转接片130的型态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当中,风流调节架100也可不具有转接片130,而第二固定片120则直接与风扇300相结合。请接着参照图4,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风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以水平摆放的形式呈现。本实施例的风扇300可通过风流调节架 100而相对散热鳍片200枢转,使得风扇300具有出风口 310的一侧面与水平面夹一角度 Θ。并且,角度θ为一锐角。换句话说,风扇300具有出风口 310的侧面与电路板22之间也夹一锐角,使得风扇300运转所产生的风流路径至电路板22上的一入射角即为锐角而非直角。当风流由出风口 310吹向发热源21而与电路板22相碰撞时,由于风流路径至电路板22的入射角为锐角,因此由电路板22所反弹的风流即以一为锐角的出射角离开电路板 22。如此一来,即可避免电路板22所反弹的风流直接与风扇300运转所产生的风流互相干扰,以减少风扇300与电路板22之间的扰流现象,以提升散热效果。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0,可通过调整风扇300相对散热鳍片200的枢转角度以匹配各种类型的散热条件, 以使散热装置100能够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0067]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还可具有一导热片210及多个导热管220, 导热片210热接触于发热源21,而导热管220则连接导热片210及散热鳍片200。导热片 210吸收发热源21的热能,并通过导热管220的热传递而将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200。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例一实施例当中,散热鳍片200也可以直接形成于导热片210上。请接着参照图5并同时参照图2,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在详以赘述。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风流调节架100还可包含一枢轴140及一转接片130。转接片130包含一本体1301及位于本体1301相对两端的两固定部134。其中,固定部134与本体1301为单个独立的元件。本体1301具有两开槽137,每一固定部134上还具有一固定孔1341对应每一开槽137。固定部134通过一锁固件135穿设过开槽137及固定孔1341而锁固于本体1301上。并且,开槽137为一长型槽孔,固定部134可沿着开槽 137位移而改变固定部134相对于本体1301的位置。因此,可通过改变两固定部134固定于本体1301的位置,而调整两固定部134之间的距离,以使转接片130匹配各种尺寸大小的风扇300。请接着参照图6并同时参照图2,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在详以赘述。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风流调节架100还可包含一枢轴140及一转接片130。转接片130包含一本体1301及位于本体1301相对两端的两固定部134。其中,本体1301具有两开槽138,第二固定片120的两固定孔122对应每一开槽137。转接片130 通过锁固件121穿设过开槽138及固定孔122而锁固于第二固定片120上。并且,开槽138 为一水平向的长型槽孔,第二固定片120可沿着开槽138位移而改变第二固定片120相对于转接片130的位置。因此,可通过改变第二固定片120与转接片130的相对位置,以调整风扇300相对于散热鳍片200的水平方向的位移,使散热装置10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请接着参照图7并同时参照图2,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在详以赘述。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风流调节架100还可包含一枢轴140及一转接片130。转接片130包含一本体1301及位于本体1301相对两端的两固定部134。其中,本体1301具有两开槽138,第二固定片120的两固定孔122对应每一开槽137。转接片130 通过锁固件121穿设过开槽139及固定孔122而锁固于第二固定片120上。并且,开槽139 为一垂直向的长型槽孔,第二固定片120可沿着开槽139位移而改变第二固定片120相对于转接片130的位置。因此,可通过改变第二固定片120与转接片130的相对位置,以调整风扇300相对于散热鳍片200的垂直方向的位移,使散热装置10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通过风流调节架而使风扇可相对散热鳍片枢转,以调整风扇的出风角度。由此,可避免风扇所产生的风流路径与电路板呈垂直正交,造成风扇所产生的风流与由电路板反弹的风流相冲突,使风扇与电路板之间产生扰流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的风流调节架的设计可减少风扇与电路板之间的扰流现象,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以及减轻风扇的工作负荷量。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散热鳍片;一风流调节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固定于该散热鳍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片,枢设于该第一固定片;以及一风扇,固定于该第二固定片,该风扇通过该风流调节架调整该风扇的一出风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一转接片,该转接片具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本体,该本体与该第二固定片相结合, 该风扇固定于该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两锁固件,该转接片具有两个所述固定部,该本体具有两开槽,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具有一对应每一开槽的固定孔,每一锁固件穿设每一开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至少一锁固件,该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开槽,该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该锁固件穿设该开槽及该固定孔,该第二固定片沿该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一阻尼枢轴,该第一固定片及该第二固定片通过该阻尼枢轴而互相枢设。
6.一种风流调节架,用以连接一散热鳍片及一风扇,以改变该风扇对该散热鳍片的一出风角度,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用以固定于该散热鳍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片,枢设于该第一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用以固定该风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流调节架,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一转接片,该转接片具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本体,该本体与该第二固定片相结合,该风扇固定于该固定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流调节架,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两锁固件,该转接片具有两个所述固定部,该本体具有两开槽,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具有一对应每一开槽的固定孔,每一锁固件穿设每一开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流调节架,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至少一锁固件, 该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开槽,该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该锁固件穿设该开槽及该固定孔,该第二固定片沿该开槽而改变相对于该本体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流调节架,其特征在于,该风流调节架还包含一阻尼枢轴, 该第一固定片及该第二固定片通过该阻尼枢轴而互相枢设。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及其风流调节架,风流调节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一散热鳍片,第二固定片枢设于第一固定片,一风扇固定于第二固定片。风扇通过风流调节架而调整风扇的一出风角度,以此,可避免风扇所产生的风流路径与电路板呈垂直正交,以减少风扇与电路板之间的扰流现象,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以及减轻风扇的工作负荷量。
文档编号G06F1/20GK202133951SQ2011202701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林仪杰, 林郁菁 申请人: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