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容屏的游戏按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按键,尤其是一种设于电容屏上操作的电容屏的游戏按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及便携式数码播放设备越来越多的使用了触摸屏和智能操作系统,在系统中可以安装各种应用来扩展设备的用途,其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应用类别,现有的游戏操控一般是在屏幕上虚拟出几个功能按键,玩家通过在触摸屏上点击虚拟按键来实现游戏的操控,但是由于触摸屏为硬质的平面结构,玩家在点击时没有使用传统按键的手感,例如按下、复位的操作体验,而且虚拟按键在屏幕上只是通过图形显示按键区域,按键之间在操作时没有明显的界限,容易造成误操作,降低玩家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触摸屏上实现传统按键操作体验的电容屏游戏按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一贴合并定位在触摸屏按键区域上的吸盘,所述的吸盘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按键安装位,所述的按键安装位中固定有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优选地,所述的每个按键安装位与吸盘边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导气槽。优选地,所述的按键上表面为内凹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吸盘与按键为一体式固定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屏游戏按键使用时直接放置在屏幕上对应虚拟按键的位置,并通告吸盘固定,然后玩家通过对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的按下,按键是导电材料与电容屏之间形成一个电容,可以使电容屏与人体产生回路,从而实现操控虚拟按键,实现游戏的控制,与直接对电容屏操作相比,由于实体按键具有按下和弹起的效果, 而且按键与按键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操作的手感和准确性上均有大幅的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按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三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四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3、4、5中示出了分别示出了带有一至四个按键的情况,其原理相同,仅存在按键数量上的差异,所以以下对上述的各种结果作综合性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电容屏游戏按键包括一贴合并定位在触摸屏按键区域上的吸盘1,所述的吸盘1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按键安装位2,所述的按键安装位2中固定有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3。由于按键安装位2为一锥形的空间,如果控制在其内部不能出入,则会造成按键的下压和复位都会受到内部气压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个按键安装位与吸盘边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导气槽4。还有一种情况,在其中的至少一个按键安装位与吸盘边缘之间设置至少一条导气槽4,然后将没有设置导气槽的按键安装位通过小导气槽与带有导气槽的按键安装位连通,这样也可以实现按键安装位的气流平衡。除了上述的情况,还有一种特殊的按键结构,其模拟方向摇杆的操作,具体如图2所示,包括一个吸盘1’,在吸盘1’上设置一面积较大的按键3’,这样可以通过按不同键盘上不同的位置,使按键向某一方向倾斜,实现方向的控制。上述的各种形式的案件中,由于人的手指呈一凸面,为了是按键3的上表面更好的与手指贴合,扩大接触面积,所述的按键3上表面为内凹结构。为了实现按键与按键安装位的良好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盘与按键为一体式固定结构,在生产时将各部件一次压制成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屏的游戏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贴合并定位在触摸屏按键区域上的吸盘,所述的吸盘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按键安装位,所述的按键安装位中固定有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屏的游戏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按键安装位与吸盘边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导气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屏的游戏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上表面为内凹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屏的游戏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盘与按键为一体式固定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按键,尤其是一种设于电容屏上操作的电容屏的游戏按键。包括一贴合并定位在触摸屏按键区域上的吸盘,所述的吸盘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按键安装位,所述的按键安装位中固定有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屏游戏按键使用时直接放置在屏幕上对应虚拟按键的位置,并通告吸盘固定,然后玩家通过对导电材料制成的按键的按下,即可触发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实现游戏的控制,与直接对电容屏操作相比,由于实体按键具有按下和弹起的效果,而且按键与按键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操作的手感和准确性上均有大幅的提高。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2315276SQ20112041412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焦淑峰 申请人:焦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