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717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和触控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轻薄,并可以通过触控方式来操作所述电子设备,例如现有的超级本等电子设备就可以旋转360°,实现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之家的转换,更方便用户使用。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通过四轴的连接结构来实现360 °旋转,所以,在所述电子设备在旋转到360°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张口的技术问题。所以,以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无法完全闭合,从而使得用户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旋转360°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张口的技术问题,及由此而带来的用户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吸合。可选的,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吸合。可选的,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固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如此,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作用,促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将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以及将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如此,在安装所述连接结构时,可以确保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不会被改变,使用户的体验更好。其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这样,促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合作用,以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合作用,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第一壳体的放大结构图;图3为图1中第二壳体的放大结构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结构图;图5为图4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6为图5中第一锁紧装置35的放大结构图;图7为图5中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8为图7中第二锁紧装置44的放大结构图;图9为固接有第三锁紧装置的电路板下表面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旋转360°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存在张口的技术问题,及由此而带来的用户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将连接装置的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上,以及将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如此,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作用,促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超级本等电子设备,以下实施例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第一磁性元件11固接在第一壳体10上,第二磁性元件21固接在第二壳体20上,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吸合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锁定。所述预设角度可以设置成0° 20°和340° 360°。如图2所不,为所述图1中第一壳体的放大图,第一壳体10包括显不屏13和用于固定显示屏的第一框架12,第一磁性元件11通过背胶固定在第一框架12上端的中间部位。其中,第一壳体10能够围绕第二壳体20旋转360°,所述显示屏可以为触摸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等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为所述图1中第二壳体的放大图,第二壳体20包括键盘23和用于固定键盘23的第二框架22,第二磁性元件21通过背胶固定在第二框架22下端的中间部位,并与第一磁性兀件11所处位置相对应,使得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时,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重合;当第一壳体10围绕第二壳体20旋转340° 360°之后,使得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位置能够相互对应,如此,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能够相互吸合。其中,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包括由FeNi (Mo) ,FeSi,FeAl等制成的合金薄带或薄片、由:Fe基、Co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适当的S1、B、P和其他掺杂元素灯制成的非晶态合金薄带、由eNi (Mo)、FeSiAl、羰基铁和铁氧体等粉料,经电绝缘介质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压制成形的磁介质(铁粉芯)和包括尖晶石型——M 0 Fe203 (M代表
NiZn、MnZn、MgZn、Lil/2Fel/2Zn、CaZn 等)的铁氧体以及磁铅石型-Ba3Me2Fe24041 (Me
代表Co、N1、Mg、Zn、Cu及其复合组分)。此外,第一磁性元件11的磁级设置为南极(N级)或北极(S级),并将第二磁性元件21设置成与第一磁性元件11不同的磁极,即,第一磁极元件11的磁极为N极,则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极为S极;或者第一磁性元件11的磁极为S极,则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极为N极。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0° 20°时,由于第一磁性兀件11与第二磁性兀件21之间的距离很短,并根据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之间会存在吸力,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有吸力,故而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在0° 20°时能够通过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之间的吸力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一壳体10围绕第二壳体20旋转且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340° 360°时,由于第一磁性兀件11与第二磁性兀件21位置相互对应,并根据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有吸力,故而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在340° 360°时能够通过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之间的吸力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如此,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 40° 360°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促使用户无需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施加压力,故而能够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好。其次,在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为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用户无需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施加压力就能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磁性元件11的磁级设置为南极(N级)或北极(S级),以及将第二磁性元件21设置成与第一磁性元件11不同的磁极,即,第一磁极元件11的磁极为N极,则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极为S极;或者第一磁性元件11的磁极为S极,则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极为N极,如此,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相互吸引,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相互吸引,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处于闭合状态,故而能够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好。再者,在将所述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上时,可以直接通过背胶将第一磁性元件11粘结在第一框架前端的中间位置,以及通过背胶将第二磁性元件21粘结在第二框架后端的中间位置,并促使第一磁性元件11所处的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21所处的位置相互对应,这样,就完成了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连接装置的步骤。如此,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连接装置的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由上述可知,本申请该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固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如此,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促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背胶分别将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粘结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如此,使得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超级本等电子设备,以下实施例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31、第一磁性元件32、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第一磁性元件31固接在第一壳体30右侧,第一磁性元件32固接在第一壳体30左侧,第二磁性元件41固接在第二壳体40右侧,第二磁性元件42固接在第二壳体左侧,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第一磁性兀件31与第二磁性元件41吸合和第一磁性元件32和第二磁性元件42吸合将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进行锁定。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可以设置成0° 20°和340° 360°。如图5所不,为图4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图。第一壳体30包括显不器33和用于固定显示器的第一框架34,其中,在第一框架34的右侧上部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锁紧装置35,用于将第一磁性元件31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在第一框架34的左侧上部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锁紧装置36,用于将第一磁性元件31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而且第一壳体30外部设置有外壳,用于将第一框架34固定在该外壳中,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更富有美感。如此,由于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一磁性元件32设置在第一框架34上,故而促使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一磁性元件32设置在第一壳体30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富有美感。如图6所示,为图5中第一锁紧装置35的放大结构图。第一锁紧装置35包括固接在第一框架34上的第一侧面37、第二侧面300、第三侧面303和第四侧面304以及通过第一转轴39与第一侧面37转动连接的第一锁紧片38和通过第二转轴301与第三侧面303转动连接的第二锁紧片302。由第一侧面37、第二侧面300、第三侧面303和第四侧面304以及在四个侧面之间的第一框架34的第一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开口盒。其中,第一锁紧片38通过第一转轴39能够向第一侧面37向开口盒外侧的方向旋转90度以上,且第二锁紧片302通过第一转轴301能够向第三侧面303向开口盒外侧的方向旋转90度以上,以使第一磁性元件31能够放入开口盒内;当第一磁性元件31放入开口盒内之后,第一锁紧片38通过第一转轴39向开口盒内方向旋转,在第一锁紧片38的活动端与第一磁性元件31接触时进行锁定,以及第二锁紧片302通过第二转轴301向开口盒内方向旋转,在第二锁紧片302的活动端与第一磁性元件31接触时进行锁定。如此,通过第一锁紧装置35将第一磁性元件31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第一锁紧装置36与第一锁紧装置35的结构相同,基于与第一锁紧装置35同样的原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36将第一磁性元件32固定在第一框架上,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在赘述了。如图7所不,为图5中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图。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电路板43,所述电路板设置在第二壳体40中,在电路板43上设置有第二锁紧装置45和第二锁紧装置44,其中,第二锁紧装置45用于将第二磁性元件41固定在电路板43上,第二锁紧装置44用于将第二磁性元件42固定在电路板43上,而且第二壳体40设置有外壳,用于将电路板43固定在该外壳中,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更富有美感。如此,由于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固定在电路板43上,故而促使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设置在第二壳体40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富有美感。其中,第二锁紧装置44设置在电路板43右侧下部,与第一锁紧装置35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0° 20°和340° 360°时,促使第一磁性兀件
31和第二磁性元件41能够吸合;第二锁紧装置45设置在电路板43左侧下部,与第一锁紧装置36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0° 20°和340° 360°时,促使第一磁性元件32和第二磁性元件42能够吸合。如此,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0° ^20°和340° 360°时,通过第一磁性元件32和第二磁性元件42吸合和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二磁性元件41吸合,使得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之间完全闭合,促使用户无需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施加压力使其闭合,故而能够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好。如图8所示,为图7中第二锁紧装置44的放大结构图。第二锁紧装置44包括分别固接在电路板43上的第五侧面47和第六侧面401,其中,第五侧面47上设置有第一开孔48,以及通过第一开孔48与第五侧面47连接的第一锁紧部件46 ;第六侧面401上设置有第二开孔400,以及通过第二开孔400与第六侧面401连接的第二锁紧部件47。在通过第二锁紧装置44将第二磁性元件41固定在电路板43上时,将第一锁紧部件47和第二锁紧部件49分别向外拉出,以使第二磁性元件41能够放入第五侧面47和第六侧面401之间,再将第一锁紧部件47和第二锁紧部件49向第五侧面47和第六侧面401之间的空间推进,并将第一锁紧部件47与第五侧面47通过卡扣锁紧,以及将第二锁紧部件49与第六侧面401通过卡扣锁紧。如此,能够使第二磁性元件41固定在电路板43上。第二锁紧装置45与第二锁紧装置44的结构相同,基于与第二锁紧装置44同样的原理,通过第二锁紧装置45将第一磁性元件42固定在电路板43上,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在赘述了。其中,第一锁紧装置的结构与第二锁紧装置的结构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还可以在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上设置开孔,在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其次,在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为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用户无需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施加压力就能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磁性兀件31和第一磁性兀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0的前端的两侧,并将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设置在第二壳体40的两侧,且第一磁性元件31与第二磁性元件41为异性磁极,且第一磁性元件31的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41的位置相互对应;以及第一磁性元件32与第二磁性元件42为异性磁极,且第一磁性元件32的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42的位置相互对应,如此,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二磁性元件41相互吸引,以及第一磁性元件32与第二磁性元件42相互吸引,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两侧分别受到相同的吸力,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处于完成闭合状态,故而能够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好。再者,由于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一磁性元件32设置在第一壳体30的内部,且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设置在第二壳体40的内部,故而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富有美感。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预设角度时,能够得到相同吸力,在所述电路板未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的一面(上表面)上设置第三磁性元件,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40设置有第一外壳,用于覆盖在电路板43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壳体40还设置有第二外壳,用于覆盖在电路板43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电路板43的下表面上。参见图9,为固接有第三锁紧装置的电路板下表面的结构图。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设置有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其中,第三锁紧装置50用于将第三磁性元件51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第三锁紧装置52用于将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其中,第三锁紧装置51设置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左下侧的位置,使得第三磁性元件50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左下侧的位置与第一磁性兀件31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磁性元件50与第一磁极元件31为异性磁极;第三锁紧装置52设置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右下侧的位置,使得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右下侧的位置与第一磁性元件32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磁性元件53与第一磁极元件32为异性磁极。如此,当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处于340° 360°时,通过第三磁性兀件50与第一磁极元件31的吸合和第三磁性元件53与第一磁极元件32的吸合,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340° 360°时,进一步使得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能够完成闭合,无需用户进行施力促使 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进行闭合,故而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其中,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的结构可以为第二锁紧装置44的结构,基于与第二锁紧装置44同样的原理,通过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分别将第三磁性元件50和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在赘述了。此外,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的结构可以为第一锁紧装置35的结构,基于与第一锁紧装置35同样的原理,通过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分别将第三磁性元件50和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在赘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这样,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0° ^20°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兀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340° 360°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如此,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0° 20°和340° 360°时,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超级本等电子设备,下面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第一磁性元件11固接在第一壳体10上,第二磁性元21件固接在第二壳体20上,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第一磁性元件11与第二磁性元件21吸合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锁定。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可以设置成0° ^20°和340° 360°。其中,第一磁性元件11通过背胶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间的位置,第二磁性元件21通过背胶固定在第二壳体20中间的位置,第一磁性元件11所处的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21所处的位置相匹配,且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为异性磁极,如此,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0° 20°和340° 360°时,第一磁性元件11和第二磁性元件21相互吸合,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超级本等电子设备,下面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31、第一磁性元件32、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第一磁性元件31固接在第一壳体30右侧,第一磁性元件32固接在第一壳体30左侧,第二磁性元件41固接在第二壳体40右侧,第二磁性元件42固接在第二壳体左侧,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第一磁性兀件31与第二磁性元件41吸合和第一磁性元件32和第二磁性元件42吸合将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进行锁定。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可以设置成0° 20°和340° 360°。参见图5,第一磁性元件31通过第一锁紧装置35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以及第一磁性元件32通过第一锁紧装置36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由于第一壳体30设置有外壳,用于将第一框架34固定在该外壳中,故而促使第一磁性元件31和第一磁性元件32设置在第一壳体30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富有美感。参见图7,第二磁性元件41通过第二锁紧装置44固定在电路板43上,以及第二磁性元件42通过第二锁紧装置45固定在电路板43上,由于第二壳体40设置有外壳,用于将电路板43固定在该外壳中,故而促使第二磁性元件41和第二磁性元件42设置在第二壳体40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富有美感。参见图5和图7,第一磁极元件31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部右侧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41固定在电路板43下部右侧位置相匹配,以及第一磁极元件32固定在第一框架34上部左侧位置与第二磁性元件42固定在电路板43下部右侧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0° ^20°和340° 360°时,使得第一磁性元件31与第二磁性元件41能够相互吸合,以及使得第一磁性元件32与第二磁性元件42能够相互吸合,促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两侧分别受到相同的吸力,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处于完成闭合状态,故而能够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好。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预设角度时,能够得到相同吸力,在所述电路板未设置有第二磁性元件的一面(上表面)上设置第三磁性元件,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43,其中,第一壳体40设置有第一外壳,用于覆盖在电路板43的上表面,即,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以及第一壳体40还设置有第二外壳,用于覆盖在电路板43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电路板43的下表面上,即,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参见图9,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设置有第三锁紧装置51和第三锁紧装置52,其中,第三锁紧装置50用于将第三磁性元件51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第三锁紧装置52用于将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上。其中,第三锁紧装置51设置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左下侧的位置,使得第三磁性元件50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左下侧的位置与第一磁性兀件31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磁性元件50与第一磁极元件31为异性磁极;第三锁紧装置52设置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右下侧的位置,使得第三磁性元件53固定在电路板下表面402右下侧的位置与第一磁性元件32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三磁性元件53与第一磁极元件
32为异性磁极。如此,当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处于340° 360°时,通过第三磁性兀件
50与第一磁极元件31的吸合和第三磁性元件53与第一磁极元件32的吸合,在第一壳体
30与第二壳体40处于340° 360°时,进一步使得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能够完成闭合,无需用户进行施力促使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进行闭合,故而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固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如此,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作用,促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将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以及将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如此,在安装所述连接结构时,可以确保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不会被改变,使用户的体验更好。其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外壳和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这样,促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合作用,以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吸合作用,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完成闭合,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好。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兀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吸入 口 o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吸入口 o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通过第三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够相互吸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二磁性 元件,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固接有所述第三磁性元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吸合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锁定。
文档编号G06F1/16GK103163963SQ20121034811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邵俊华, 陈斌, 杨大业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