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9085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饮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餐饮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它由普通传感器置入RFID标签而组成物联网传感器,包括:环境物联网传感器、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微生物的物联网传感器等,对监控对象实施监测采集,包括:餐饮食品原料、器具、成品、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由数据采集接口、路由器节点、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由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发送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并直接发送给供应商、生产、运输、仓储与销售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监控。
【专利说明】一种餐饮物联网方法与装置
技术背景:
[0001]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风味美味还让八方游客大饱口福,经济效益与规模蔚为壮观。
[0002]然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给社会及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安全饮食,吃在中国”。由此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干扰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尤其像中国这样的美食文化国度来说是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
[0003]传统饮食安全,主要靠人工监管,范围小,反应慢,漏洞多。为此,一种餐饮安全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涉及一种餐饮安全物联网方法与装置,一种餐饮安全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它由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外观物联网指标传感器、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等物联网传感器对监控对象实施监测采集,监控对象包括:餐饮食品原料如植物、动物、填料等,还包括:餐饮器具、成品、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由数据采集接口、路由器节点、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由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发送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供应商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监控。
[0005]本发明方案一、餐饮安全物联网方法
[0006]它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美食安全,通过RFID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管理的监控问题如温度、湿度、光照度、通风条件、霉变菌化、食品卫生等,无论对食品、饮品、包装、器皿都能进行身份标识,通过对食品原料、加工、包装、流通的物联网监控,包括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度、通风条件、霉变菌化、食品卫生等传感监控,包装粘贴电子标签,结合数字化系统支持网络体系,实现对食品原料、加工、包装、流通全过程的安防管控,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
[0007]为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追查出现漏洞加工、运输或储存环节,就需要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度、通风条件、霉变菌化、食品卫生质量等传感监控,利用RFID进行追溯,具体应用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一是从食品源头到消费者进行跟踪管理,这个过程主要用于跟踪采集和管理食品信息,做到食品加工过程有管控,出了事故有追溯,为实现中国饮食高安全、零事故打下基础;另一个逆向的过程是质量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可以向前面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在正查正管的基础上,反查反堵,确定问题所在,堵漏洞,实现食品安全的最优效果,最佳氛围。
[0008]食品生产物联网监控:在食品生产的源头,不管是畜类饲养过程中的饲料信息,还是种植过程中的肥料信息,均可通过RFID标签记录到食品安全数据库中,作为将来质量追溯的原始数据。
[0009]食品加工和包装的物联网监控: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度、通风条件、霉变菌化、食品卫生质量等传感监控,利用RFID进行追溯,生产者记录的所有食品的相关信息必须提供给供应链的下一个参与方,在这个环节中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尺寸、色彩进行分级,并包装成物流单元,根据供应链前一个参与方提供的信息可以生成所需信息的产品标签。
[0010]本发明方案二、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物联网传感监测范围与传感器:
[0011]I)外官指标:食用的色、香、型,设置对应传感器。
[0012]2)细菌及其他生物指标:有食品菌落总数、食品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各种致病菌,设置对应传感器。
[0013]3)毒理学指标:即各种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食品中天然有毒成分、生物性毒素(如霉菌毒素、细菌毒素等)以及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等在食品的容许量,设置对应传感器。
[0014]4)间接反映食品卫生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指标:如粮食、奶粉中的水分含量等,设置对应传感器。
[0015]5)其他专控质量指标,设置对应传感器。
[0016]食品生产与运输物联网监控,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对生产与运输途中食品的监控、跟踪及实时检查,采用RFID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服务,业主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终端方便的查看自己的货品情况。
[0017]食品销售物联网监控:采用RFID在零售环节对食品进行统计、食品防盗、食品有效期监控,食品一旦变质RFID读写器终端将会实时显示过期信息。
[0018]本发明方案三、餐饮安全物联网构成方法与装置
[0019]对于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包括的多方调节的系统,采用无线网络连接成局域网即餐饮安全物联网,通过餐饮安全物联网的智能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发出指令,通过食品卫生监管机构,协调食品安全包括的多方调节的环节与系统,监管食品安全。
[0020]构建食品跟踪与追溯的模型,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设置监测传感器,实施食品安全、食品卫生质量的数据采集,物联网监测传感监测范围分布在全部食品加工过程中,包括食品原料的种植、生产,对本部门加工的食品进行标识,还要加上原料的信息,并将所有标识信息对应于一个标签并标识在成品上,后面的消费者就可以监督使用了,在这个过程中是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错,就地整改,使整个过程都安全,实现RFID跟踪与追溯模型的餐饮安全物联网运行。
[0021]本发明方案四、餐饮安全物联网监管保证食品质量方法。
[0022]实施餐饮安全物联网对食品进行监管保证食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实现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是监控管理直接到生产一线,直接监管、力度大大加强,没有死角,加大了监管范围,增加了科学数据的采采集与控制控,杜绝了人为因素,提高了效率,保障餐饮安全。
[0023]本发明方案五、餐饮安全物联网监管过程方法与装置。
[0024]通过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编制食品卫生的科学数据,作为餐饮安全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依据;建立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建立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建立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由以上三个系统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设置病毒传感器、病菌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菌酶探测器等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养殖场、农场,由餐饮安全物联网的智能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集中控制,够成全覆盖的立体监管网络,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智能监测监管,与之相配套的是有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和产业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直接监管,防止造假制假,及时处理处罚,提高我国的食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整体水平,提高餐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餐饮安全水平。
[0025]本发明的核心内容:
[0026]其特征是:由普通传感器置入RFID标签而组成物联网传感器,包括: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外观物联网指标传感器、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病毒物联网传感器、微生物的物联网传感器、水分含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对监控对象实施监测采集,监控对象包括:餐饮食品原料如植物、动物、水、填料等,还包括:餐饮器具物品、餐饮食品成品、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食用、后来等各个环节;由数据采集接口、路由器节点、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由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发送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并直接发送给供应商、生产、运输、仓储与销售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监控。
[0027]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图,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一下工作过程:
[0028]附图中,分别为:
[0029]1、餐饮安全物联网传感器,由以下2、常规传感器置入3、RFID标签而组成物联网传感器,按功能分类如下:
[0030]4、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与通风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1]5、外观物联网指标传感器,包括:食用的色、香、型传感器。
[0032]6、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有食品菌落总数、食品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各种致病菌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3]7、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包括:各种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食品中天然有毒成分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4]8、病毒物联网传感器,包括:病理病毒、生物性毒素、如霉菌毒素、细菌毒素等、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5]9、微生物的物联网传感器,包括其他生物指标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6]10、水分含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如粮食、奶粉中的水分含量等,间它接反映食品卫生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指标。其他专控质量指标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
[0037]11、监控对象,如下:
[0038]12、餐饮食品原料:植物、动物、水、各种饮品、佐料、填料。
[0039]13、餐饮器具物品:包装、器皿、炊事设备、锅碗瓢勺等。
[0040]14、餐饮食品成品:饭、采、酒、点心、饮品等。
[0041]15、生产,16、加工,17、运输,18、存储,19、销售,20、食用。[0042]21、餐饮安全物联网网路与智能系统,包括:22、数据采集接口,23、采集数据,24、路由器节点,25、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26、云计算中心,27、输出数据接口,28、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中心,29、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0、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1、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32、专家,包括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0043]33、应用系统,34、酒店,35、饭店,36、超市,37、集体食堂等一切餐饮机构,38、食品安全监管机构,39、储运,包括:40、包装,41、流通,42、仓储,43、运输,44、用户,45、供应者,46、消费者。
[0044]工作过程如下:
[0045]通过在2常规传感器上置入3RFID标签而组成I物联网传感器,包括:4、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与通风的物联网传感器,5、外观物联网指标传感器,包括:食用的色、香、型传感器,6、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有食品菌落总数、食品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各种致病菌的物联网传感器,7、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包括:各种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食品中天然有毒成分的物联网传感器,8、病毒物联网传感器,包括:病理病毒、生物性毒素、如霉菌毒素、细菌毒素等、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的物联网传感器,9、微生物的物联网传感器,包括其他生物指标的物联网传感器,10、水分含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如粮食、奶粉中的水分含量等,间它接反映食品卫生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指标及其他专控质量指标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
[0046]由4?10对11监控对象进行传感数据采集,如下:12、餐饮食品原料:植物、动物、水、各种饮品、佐料、填料,13、餐饮器具物品:包装、器皿、炊事设备、锅碗瓢勺等,14、餐饮食品成品:饭、菜、酒、点心、饮品等,15、生产,16、加工,17、运输,18、存储,19、销售,20、食用,即由4?10对12?20进行传感数据采集,同时,由4?10对33、应用系统:34、酒店,35、饭店,36、超市,37、集体食堂与卖场等一切餐饮机构,与39、储运,包括:40、包装,41、流通,42、仓储,43、运输,进行监测数据采集,上述两组23采集的数据,经22、数据采集接口,再经24、路由器节点,输入到21、餐饮安全物联网网路与智能系统中,由25、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26、云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与智能输出指令,智能输出指令经27、输出数据接口,传输给38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同时传输给32,33、应用系统:34、酒店,35、饭店,36、超市,37、集体食堂等一切餐饮机构,实施餐饮安全的监管,并由38监督执行,由28、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29、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30、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组成31、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具体过程为:22经24智能识别,进入31后,分别对应进入28、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29、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0、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中,由31、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给与科学的分析处理,形成智能输出指令,这一输出指令还指导控制11、监控对象,如下:12、餐饮食品原料:植物、动物、水、各种饮品、佐料、填料,13、餐饮器具物品:包装、器皿、炊事设备、锅碗瓢勺等,14、餐饮食品成品:饭、菜、酒、点心、饮品等的安全与品质;32、专家,包括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将不断对31的28、29与30进行完善升级,由25、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26、云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以跟踪44用户在餐饮后的不良反应,反馈给38,在指导
11、15,改进生产工艺或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餐饮物联网方法与装置,其特征为:由普通传感器置入RFID标签而组成物联网传感器,包括: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外观物联网指标传感器、病菌细菌物联网传感器、毒理学物联网传感器、病毒物联网传感器、微生物的物联网传感器、水分含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对监控对象实施监测采集,监控对象包括:餐饮食品原料如植物、动物、水、填料等,还包括:餐饮器具物品、餐饮食品成品、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食用、后来等各个环节;由数据采集接口、路由器节点、餐饮安全物联网智慧控制中心与云计算中心、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由病毒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病菌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与微生物群数据分析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组成餐饮安全物联网的专家智能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发送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并直接发送给供应商、生产、运输、仓储与销售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监控。
【文档编号】G06Q50/10GK103810650SQ201210444431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王涛, 王茁, 高尚策, 杨双华, 张翠英, 张海龙 申请人: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