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011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S1: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于一盖板上,该盖板上规划有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且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可视区内;S2:形成一遮光层于盖板上,且位于非可视区内;S3:形成一绝缘层于遮光层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上,且绝缘层上形成有复数通孔,通孔曝露部分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以及S4: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于非可视区的绝缘层上,且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通过通孔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采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遮光层不易被破坏,增加触控面板的良率,且可提供触控面板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功能。【专利说明】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系有关于触控【
技术领域
】,且特别是一种触控面板与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0003]习知的触控玻璃一体化(Touchonlens,T0L)结构,系将触控电极层直接制作于透明盖板上,透明盖板具有可视区和非可视区,且较佳者透明盖板为玻璃材质。通常而言,制造触控玻璃一体化结构,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先以黑色光阻等材料制作遮光层于非可视区的透明盖板上,然后才以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溅镀在透明盖板上形成触控电极层,因溅镀的过程温度较高(约330°C),因此由黑色光阻所形成的遮光层容易被破坏。[0004]为避免遮光层受到高温破坏,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即先形成触控电极层于透明盖板上,然后才形成遮光层于非可视区的透明盖板上,为确保非可视区的触控效果,触控电极层需延伸至非可视区内,则透明盖板与遮光层之间将会有触控电极层存在,在遮光层背景衬托下,从使用者介面来看,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层存在可视问题,且在强光下尤为明显。要解决上述问题,只能缩减触控电极层的大小,使之范围局限于可视区内。但如此一来,将无法在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提供触控功能。[0005]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S1: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于一盖板上,该盖板上规划有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且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可视区内;S2:形成一遮光层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非可视区内;S3:形成一绝缘层于该遮光层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上,且该绝缘层上形成有复数通孔,该通孔曝露部分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以及S4: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于该非可视区的绝缘层上,且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通过该通孔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0007]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至少包含一盖板,该盖板上区分有一可视区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可视区内;一遮光层,设置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非可视区内;一绝缘层,设置于该遮光层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上,且该绝缘层上形成有复数通孔,该通孔曝露部分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一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非可视区的绝缘层上,且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通过该通孔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0008]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以及制作方法,位于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内的图案化电极层系形成于不同的步骤,并位于不同平面上。由于先形成位于可视区内的图案化电极层,再形成遮光层,因此遮光层不易被破坏。另本发明于遮光层完成后,才形成位于非可视区内的图案化电极层,实现触控面板非可视区内的触控功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图5绘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制作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0010]图6绘示图5中沿着剖面线Ι-1所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1]图7绘示图5中沿着剖面线ΙΙ-Ι1所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2]图8绘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4]10:盖板[0015]12:可视区[0016]14:非可视区[0017]18:遮光层[0018]19:镂空图案[0019]20: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0020]22:第一桥接导线[0021]32:第二桥接导线[0022]30:图案化第二电极层[0023]20a、30a:第一电极块[0024]20b,30b:连接线[0025]20c、30c:第二电极块[0026]40:信号导线[0027]44:绝缘层[0028]46:通孔[0029]47:导线汇集区[0030]48可剥胶[0031]50: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0032]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0033]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元件的上下关系,在本领域的人皆应能理解其系指物件的相对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的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揭露的范围,在此容先叙明。[0034]请参考图1~图5,其为依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制作触控面板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提供一盖板10,盖板10上规划有一可视区12以及一环绕可视区12的非可视区14。盖板10可为各种透明材质,不限于硬质盖板或是可挠式盖板,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PMMA)、聚讽(Polysulfone,PES)或其他环烯共聚物(cyclicolefincopolymer)等。[0035]接着,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于盖板10上,且位于可视区12内。以本实施例为例,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本实施例中为Y轴)排列的第一电极块20a;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20a的连接线20b;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本实施例中为X轴)排列的第二电极块20c,第二电极块20c分别设置于连接线20b两侧。此时各第二电极块20c尚未串接成一条连续的电极轴,需由后续制程形成的桥接导线,将第二电极块20c串接完成,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材料可选自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奈米银、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质,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系由溅镀、电镀、印刷、旋转涂布或其他方式形成于可视区12内。较特别地,对于氧化铟锡材料,制作过程的溅镀温度大约介于300°C?360°C,在该温度形成的触控电极结构,透明度较佳,因此不易阻挡光线,适合作为可视区12内的电极图案材料。[0036]接着如图2所示,形成一遮光层18于盖板上,且位于非可视区14内。遮光层18上可选择性包含有至少一镂空图案19,即为习知触控面板的按键图型或是商标等。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于镂空图案19位置遮光层18上形成颜色涂层,进而满足按键图型或商标色彩多样化的需要。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8采用有色光阻(例如黑色光阻)、有色油墨或其他不透光材质,上述材质易受到高温而破坏,因此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8较佳形成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之后,以避免形成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时高温破坏遮光层18。遮光层18可采用微影工艺或印刷工艺等方式形成,但不限于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8不覆盖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上,其与可视区12之间存在有一小段距离。[0037]在本实施例中,形成遮光层18之后,如图3所示,还包括进一步地形成复数信号弓I线40于遮光层18上的步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形成复数第二桥接导线32于遮光层18上,且第二桥接导线32位于非可视区14内。较佳地,信号导线40与遮光层18上的第二桥接导线32同时形成,且使用相同材料,如可为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银、铜、铝、钥)、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或前述的组合。此外,信号导线40的末端汇集于一导线汇集区47,方便后续连接外部的一处理器(图未示)。汇集区47的数量可根据信号导线40和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的形状作调整,并不限定于图示中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各信号导线40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尚未电性连接,而保持有一段距离,系以避免当信号导线40采用非透明材质时,直接电性连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存在可视的问题。[0038]再如图4所示,形成绝缘层44于遮光层18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上,且绝缘层44上形成有复数通孔46,通孔46曝露部分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6还同时曝露部分信号导线40和第二桥接导线32。后续制程中形成于绝缘层44上的其它电极部件,可透过通孔46串接各信号导线40、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或是第二桥接导线32,使其各自或是彼此互相电性连接。另外,位于导线汇集区47内的各信号导线40在后续制程中需要与外部的处理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绝缘层44前,可于导线汇集区47上覆盖一层可剥胶48,既可达到保护导线汇集区47内信号导线40的作用,且后续制程也可轻松移除可剥胶48,曝露出信号导线40后,再与处理器相连,降低制程难度。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44可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光阻材料,光阻材料可通过微影蚀刻的工艺进行处理形成所需形状。[0039]如图5所示,在绝缘层44形成后,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于非可视区14的绝缘层44上,且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通过通孔46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电性连接。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相似,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30a;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30a的连接线30b;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30c,第二电极块30c分别设置于连接线30b两侧,且第二桥接导线32透过通孔46,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30c。[00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绝缘层44形成后,更包括形成复数第一桥接导线22于绝缘层44上的步骤,且第一桥接导线22透过通孔46电性连接信号引线40和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同时,第一桥接导线22透过通孔46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20c。[0041]较佳地,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与形成于绝缘层44上的第一桥接导线22同时形成,且采用相同的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奈米银、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质。通过采用透明导电材质的第一桥接导线22,可避免金属材质的信号引线40直接电性连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存在的可视问题。[0042]另,形成上述触控结构后,还可全面性覆盖一保护层(图5未示),所述保护层系用以保护整体的触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当保护层采用氮化硅(S3N4)或二氧化硅(Si02)等透明绝缘材料时,形成所述保护层之后,即可通过剥离可剥胶48,曝露出汇集区47的信号导线40,从而进行后续连接处理器的步骤。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保护层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透明光阻材料时,其可通过微影蚀刻的工艺进行处理以曝露出位于汇集区47的信号导线40,亦即当保护层和绝缘层44都采用光阻材料时,可不形成可剥胶48。[0043]图6~图7分别绘示图5中沿剖面线Ι-I'以及剖面线ΙΙ-ΙI'所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图6,可视区12内,各第一桥接导线22透过通孔46,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电性连接,将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中各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20c串接起来,由于连接线20b与第一桥接导线22交叉部分有绝缘层44存在,因此两者不会互相接触而干扰,此外,部分的第一桥接导线22位于可视区12以及非可视区14的交界处,以连接信号导线40以及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0044]请参考图5与图7,非可视区14内,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透过通孔46与各第二桥接导线32电性连接。此外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还藉由通孔46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电性连接。连接线30b与第二桥接导线32交叉部分有绝缘层44存在,因此两者不会互相接触而干扰。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的位置对应部分镂空图案19设置,也就是说,当镂空图案19为触控面板的按键结构时,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设置对应于镂空图案19,可使触控面板的按键结构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桥接导线22与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较佳形成于同一步骤,且采用相同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奈米银、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料。以氧化铟锡为例,制作过程的环境温度大约介于20°C~30°C,低温环境(20°C~30°C)并不会破坏遮光层18的结构,因此即使先形成遮光层18后,才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仍然可保持遮光层18的完整结构。最后,以保护层50覆盖各元件,以保护其受到物理或化学作用而破坏。[0045]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8,为更清楚表达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结构,图8绘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触控面板I包含一盖板10,盖板10上区分有一可视区12及一环绕可视区的非可视区14;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设置于盖板10上,且位于可视区12内;一遮光层18,设置于盖板10上,且位于非可视区14内;一绝缘层44,设置于遮光层18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上,且绝缘层44上形成有复数通孔46,通孔46曝露部分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设置于非可视区14的绝缘层44上,且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通过通孔46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电性连接。[0046]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8上包含有至少一镂空图案19。[0047]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还包括复数信号引线40,设置于遮光层18上,且位于遮光层18与绝缘层44之间;复数第一桥接导线22,设置于绝缘层44上,且第一桥接导线22透过通孔46电性连接信号引线40与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信号导线40的末端汇集于一导线汇集区47。[0048]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20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20a;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20a的连接线20b;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20c,各第二电极块20c分别设置于连接线20b两侧,且设置于绝缘层44上的第一桥接导线22透过通孔46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20c。[00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导线22与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奈米银、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质。[005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还包括复数第二桥接导线32,设置于遮光层18上,且位于遮光层18与绝缘层44之间。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30a;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30a的连接线30b;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30c,各第二电极块30c分别设置于连接线30b两侧,且设置于遮光层18上的第二桥接导线32透过通孔44,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30c。[0051]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8上的第二桥接导线32与信号引线40采用相同的材料,如可为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银、铜、铝、钥)、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或前述的组合。[005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还包括一保护层50,覆盖于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30和绝缘层44上。需说明的是,位于汇集区47的信号导线40未被绝缘层44和保护层50覆盖,以便后续连接处理器。[0053]关于触控面板I其余各部件的特征、材料特性以及制作方法已于上述段落描述,故在此并不再赘述。[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此触控面板以两道不同的制程步骤,分别形成位于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层。更具体地,位于可视区内的触控电极层先于遮光层形成,而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层可采用低温制作环境,故一方面可避免先前技术存在的遮光层被破坏或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层可视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桥接导线可与信号引线同时形成,而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电极层可与第一桥接导线同时形成,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亦可减少制程步骤。[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下列步骤:51: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于一盖板上,该盖板上规划有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且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可视区内;52:形成一遮光层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非可视区内;53:形成一绝缘层于该遮光层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上,且该绝缘层上形成有复数通孔,该通孔曝露部分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以及S4: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于该非可视区的绝缘层上,且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通过该通孔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更包括形成复数信号引线于该遮光层上的步骤;该步骤S4更包括形成复数第一桥接导线于该绝缘层上的步骤,且形成于该绝缘层上的该第一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该信号引线和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形成的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的连接线;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该第二电极块分别设置于该连接线两侧,且形成于该绝缘层上的该第一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相邻的该第二电极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于该绝缘层上的该第一桥接导线与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在同时形成,且采用透明导电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S2还包括形成复数第二桥接导线于该遮光层上的步骤;其中该步骤S4形成的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的连接线;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该第二电极块分别设置于连接线两侧,且形成于该遮光层上的该第二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相邻的该第二电极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于该遮光层上的该第二桥接导线与该信号引线同时形成,且采用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材料,或前述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SI形成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的温度介于300°C~360°C。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S4形成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的形成温度介于20°C~30°C。9.一种触控面板,至少包含有:一盖板,该盖板上区分有一可视区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一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可视区内;一遮光层,设置于该盖板上,且位于该非可视区内;一绝缘层,设置于该遮光层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上,且该绝缘层上形成有复数通孔,该通孔曝露部分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一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非可视区的绝缘层上,且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通过该通孔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复数信号引线,设置于该遮光层上,且位于该遮光层与该绝缘层之间;复数第一桥接导线,设置于该绝缘层上,且该第一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该信号引线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的连接线;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该第二电极块分别设置于连接线两侧,且设置于该绝缘层上的该第一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相邻的该第二电极块。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绝缘层上的该第一桥接导线与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复数第二桥接导线,设置于该遮光层上,且位于该遮光层与该绝缘层之间;该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包括:复数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块;复数连接相邻第一电极块的连接线;复数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块,各该第二电极块分别设置于连接线两侧,且设置于该遮光层上的该第二桥接导线透过该通孔,电性连接相邻的该第二电极块。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遮光层上的该第二桥接导线与该信号引线采用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材料,或前述的组合。【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007864SQ201310061067【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发明者】邱宗科,苏顺清,张专元,林岩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