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0526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包括活动支架和枢接其两端的第一、二枢轴,第一、二枢轴分别套设第一、二凸轮件,活动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二对应凸轮部,当活动支架正向旋转期间,相互闭合的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会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第二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凸轮件逐渐闭合,让活动支架轴向移动,使活动支架一侧的至少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置位移至解扣位置;当活动支架逆向旋转期间,则使所述第二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凸轮件、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活动支架、至少一个卡扣部等构件逆向运作而复归原位,形成锁扣。
【专利说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尤其涉及能在使用者旋转活动支架至一定角 度或一定角度范围时,能让诸如平板电脑屏幕之类的插接物自动解锁的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平板电脑逐渐普及,但在使用上仍有需要借助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形态, 因此通过一种插接装置与键盘基座(或是扩充基座)结合,使平板电脑快速插置于该插接 装置上后,即能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另一方面也可快速拆离,再作为平板电脑使用。
[0003] 其中,如 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台湾专利公报第M397130号的实用新型专利"连接装 置"所示,即是通过推动设置区上的推钮以使滑轨移动,从而使平板电脑屏幕能够由键盘基 座上快速拆离或组装。而 申请人:的另一件在先申请的台湾专利公报第M449435号的实用新 型专利"具有连动解锁机构的插接装置,"则是通过传动部搭配兼具有枢接、旋转和轴向移 动功效的枢接部,使枢接部旋转于任一角度位置时均能进行解锁,以使平板电脑屏幕在掀 开至任一角度位置时,均能方便使用者按压基座上的按键单元,从而使连动解锁机构能进 行解锁。


【发明内容】

[0004] 上述在先专利中,"连接装置"必须要在平板电脑屏幕掀开至完全显露推钮的角度 位置时,才能推动推钮以进行解锁,进而抽离平板电脑屏幕;而"具有连动解锁机构的插接 装置"虽然不需要完全掀开平板电脑屏幕,也就是说,在掀开一定角度位置时即可按压按键 单元以进行解锁的动作,但不论是哪一种结构,均必须先一手将平板电脑屏幕掀开,才能通 过人为的操作(即另一手推动推钮或按压按键单元)以进行解锁,使用上并非十分的便利。
[0005]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 装置,让活动支架正向旋转至一定角度或一定角度范围时,还能同时自动轴向位移,形成自 动进行解锁动作,即能取出如平板电脑屏幕之类的插接物,有利于使用上的便利性。
[0006]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复位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即让 活动支架正向旋转至自动解锁后,还能让活动支架因弹性作用而自动复位成锁扣状态。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和轴向移动能同步运作的可连动解锁 的插接装置,通过增设使活动支架可移动地组合的连接支架,以让活动支架在旋转期间,还 能同步且稳定地进行轴向移动,以利于维持顺畅地解锁和锁扣动作。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具有四个实施 例,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第二枢轴,其套设 有第二凸轮件;以及活动支架,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且在该活动支 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一凸轮件 相互闭合,该第二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二凸轮件相互撑开且抵持,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 有至少一个卡扣部;当该活动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一凸轮件相互 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第 二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 置移动至解扣位置;而当该活动支架逆向旋转期间,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二凸轮件相 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 第一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至 锁扣位置。
[0009] 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实现本发明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技术 方案包括: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连接支架,其一个架脚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以 及活动支架,其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架,该活动支架与该连接支架间连接有弹簧,且该活 动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且在该端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 一凸轮件相接触,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 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 持,以让该活动支架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 置;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逆向旋转期间,相抵持的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 件逐渐闭合,以让该弹簧带动该活动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 至锁扣位置。
[0010] 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实现本发明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技术 方案包括: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第二枢轴,其套设有第二凸轮件;连接支架,其 两个架脚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以及活动支架,其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 架,该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 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一凸轮件相互闭合,该 第二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二凸轮件相互撑开且抵持,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 扣部;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一凸轮件相 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 第二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相对于该连接支架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 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置;而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逆向旋转期间, 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二凸轮件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 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一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相对于该连接 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至锁扣位置。
[0011] 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实现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技术方 案包括: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第二枢轴,其与该第一枢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连接支架,其两个架脚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活动支架,其可移动地组于该 连接支架,该活动支架与该连接支架间还连接有弹簧,且该活动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 枢轴且在该端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一凸轮件相接触,且在该活 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 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以让该活动支架往一个 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置;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 接支架逆向旋转期间,相抵持的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弹簧带 动该活动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至锁扣位置。
[0012] 据此,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3] 1.本发明能在使用者施力旋转转动活动支架(或是活动支架连同连接支架)至一 个预设角度或是预设角度范围时,即能让具有锁扣功能的活动支架位移,以自动进行解锁 (解扣)动作,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整个解锁过程中仅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施, 使本发明无须通过推钮或按键单元供使用者操作解锁,使取出诸如平板电脑屏幕之类的插 接物的过程更加方便。
[0014] 2.本发明能在使用者取出插接物之后,让活动支架(或是活动支架连同连接支 架)因弹性作用而自动复位,以减少人工操作复位的步骤,有利于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而 自动复位的活动支架还能形成锁扣状态,有利于防止再次插置的平板电脑屏幕之类的插接 物松脱。
[0015] 3.本发明通过增设使活动支架可移动地组合的连接支架,以让活动支架在旋转期 间,还能同步且稳定地进行轴向移动,有利于维持顺畅地的解锁和锁扣动作;还有助于将不 同功能的组成构件(例如凸轮件、摩擦定位组件、挡件、扭簧)分别搭配活动支架和连接支 架,避免集中于同一构件上以影响制造工序及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
[0017] 图2为图1的活动支架相对于第一、二枢轴旋转且轴向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18]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增设第一、二扭簧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3A、3B分别为图3中第一、二凸轮件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4为图3的活动支架相对于第一、二枢轴旋转且轴向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21] 图4A为图4中第一凸轮件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增设挡片搭配扭簧实施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23]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增设摩擦定位组件实施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24] 图7为图6中凸轮件和对应凸轮件的放大图。
[0025] 图8为图6的摩擦定位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
[0027] 图10为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
[0028] 图11为本发明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图。
[0029] 图12为第四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增设第一、二扭簧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13为图12的连接支架连同活动支架相对于第一、二枢轴旋转,且该活动支架还 轴向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31] 图13A为图13的连接支架架脚推动挡片挡部,从而使连动部推压第二扭簧另一端 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14为图12的分解示意图。
[0033] 图14A为图14中该连接支架架脚设有第三内、外对应部的实施例图。
[0034] 图15和图16分别为图12和图13的后视图。
[0035] 图17和图18分别为图12和图13中模拟搭配机体实施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请参阅图1至8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其包括有第一枢轴10、第 二枢轴20以及活动支架30 ;该第一枢轴10套设有第一凸轮件11 ;该第二枢轴20套设有第 二凸轮件21 ;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10和该第二枢轴20 (第一、二 枢轴10、20位于同一轴心线A上),且在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31 和第二对应凸轮部32,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与该第一凸轮件11相互闭合(如图1右方、图 3A所示),该第二对应凸轮部32与该第二凸轮件21相互撑开且抵持(如图1左方、图3B所 示),且在该活动支架3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301 ;因此,当该活动支架30正向旋转 期间(如图1至4A所示),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和该第一凸轮件11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 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二对应凸轮部32和该第二凸轮件21逐 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30往一个轴向Al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301由锁扣位置 位移至解扣位置;而当该活动支架30逆向旋转期间,该第二对应凸轮部32和该第二凸轮件 21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一对应凸轮部 31和该第一凸轮件11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30往相对轴向A2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 个卡扣部301复归至锁扣位置。
[0037] 再如图3、4所不,该第一枢轴10还进一步设有第一扭簧12和第一固定部13,该 第一扭簧12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一固定部13 ;该第二枢轴20还进一步设有第二扭簧22和 第二固定部23,该第二扭簧22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二固定部23 ;在实际实施时,该第一、二固 定部13、23可以分别为与第一、二枢轴10、20-体成型的固定部位,或为分开制造再与枢 轴加工结合的固定支架(可参阅图5),以便于定位于机体80 (该机体可参阅图17,例如:扩 充基座、键盘或键盘基座)上实施,而该活动支架30是供另一机体(例如:平板电脑、智慧 型手机)插接并予以锁固;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还进一步分别设有第一推压部33和第二 推压部34,该第一推压部33与该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空间S1,该第二推压部34 与该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之间也具有空间S2 ;以使旋转状态的活动支架30的第一推压部 33和该第二推压部34同步通过各自空间SI、S2,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该第 二扭簧22的另一端(可参阅图4A),从而让该第一、二扭簧12、22能够带动该活动支架30 自动逆向旋转;所述空间S1、S2和第一、二推压部33、34的关系,在于当第一、二推压部33、 34分别为突出该活动支架30的凸部结构时,所述空间S1、S2即为第一、二推压部33、34移 动至接触该第一、二扭簧12、22另一端的空间距离;若当所述空间SI、S2分别为该活动支 架30两端的缺口或凹槽时,则能分别供该第一、二扭簧12、22另一端导入,且第一、二推压 部33、34作为缺口或凹槽周缘的止挡结构。
[0038] 该第一、二扭簧12、22也可间接被第一、二推压部33、34推压,即在邻近该活动支 架30两端的第一枢轴10处和第二枢轴20处还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挡片60 (可参阅图5),各 挡片60均设有挡部61及连动部62,旋转状态的活动支架30的第一推压部33和第二推压 部34分别推压各挡部61,从而使各连动部62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扭 簧22的另一端(可参阅图16)。
[0039] 请再参阅图3A、3B、4A、7所示,该第一凸轮件11和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的接触 面分别设有第一内、夕卜凸块111、112和第一内、外对应凸块311、312,该第一内、外对应凸块 311、312位于该第一内、外凸块111、112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可参阅图3A、4A、 7);而该第二凸轮件21和第二对应凸轮部32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内、外凸块211、212和 第二内、外对应凸块321、322,该第二内、外对应凸块321、322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211、 212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因此在该活动支架30相对于该第一凸轮件11和该第 二凸轮件21的旋转期间,当该第一内、外凸块111、112和该第一内、外对应凸块311、312相 互推压时,则逐渐加大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和第一凸轮件11间的距离,并同步使该第二对 应凸轮部32和第二凸轮件21间逐渐相互闭合;当该第二内、外凸块211、212和该第二内、 外对应凸块321、322相互推压时,则逐渐加大该第二对应凸轮部32和第二凸轮件21间的 距离,并同步使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和第一凸轮件11间逐渐相互闭合。
[0040] 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不限于设置于该活动支架30,又如图6、8所示,该活动支架 30还进一步设有第一对应凸轮件35,该第一对应凸轮件35套设于该第一枢轴10且定位于 该活动支架30的一端,在图中该端面设有定位孔,而该第一对应凸轮件35设有可导入定位 孔的凸榫,以便在该第一对应凸轮件35定位且随着该活动支架30旋转,而该第一对应凸轮 部31设在与该第一凸轮件11接触的第一对应凸轮件35接触面;又如前述同样技术手段还 能实施于第二对应凸轮部32,即该活动支架30还进一步设有第二对应凸轮件36 (可参阅 图10),该第二对应凸轮件36套设于该第二枢轴20且定位于该活动支架30的另一端,而该 第二对应凸轮部32设在与该第二凸轮件21接触的第二对应凸轮件36接触面,以形成模组 化设计,使第一、二对应凸轮件35、36作为共用件运用;另外,为了使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 具有足够结构强度,以负荷两个凸轮件间的作用力影响,在该活动支架30的一侧和一端处 分别延伸出相互搭接的两个弯折片304 (可参阅图3B、4A),还在该活动支架30的其它弯折 部位(例如卡扣部301,可参阅图14、18)设有加强肋306,以提升该活动支架30的整体强 度。
[0041] 为了在正向旋转期间具有扭力变化及旋转至预设角度(例如160度,或是预设角 度范围,例如预设于160至170度的角度范围)定位的功效,以及在逆向旋转期间能具有自 动闭锁的功效,该第一枢轴10和该第二枢轴20还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摩擦定位组件70 (可 参阅图6),各摩擦定位组件70包含有至少一个弹性件71及第一摩擦定位件72,各第一摩 擦定位件72与该活动支架30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三内、外凸块73、74和第三内、外对应部 302、303 (例如凸块或凹槽),各第三内、外对应部302、303位于各第三内、外凸块73、74移 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其中,在该活动支架30各端还进一步分别设有第二摩擦定位 件75 (可参阅图8),各第二摩擦定位件75分别套设于该第一枢轴10和该第二枢轴20,而 各第三内、外对应部302、303分别设在与各第一摩擦定位件72接触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75 接触面,以形成模组化设计,使第一、二摩擦定位件72、75作为共用件运用。
[004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9所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二实施例 的插接装置减少设置该第二枢轴20及其第二凸轮件21、还有减少设置该活动支架30的第 二对应凸轮部32,并增设有连接支架40,该连接支架40的一个架脚41枢接于该第一枢轴 10,该活动支架30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架40,该活动支架30与该连接支架40间连接有 弹簧50;以使得当该活动支架30随着该连接支架40正向旋转期间,该活动支架30可相对 于该连接支架40往一个轴向Al移动;当该活动支架30随着该连接支架40逆向旋转期间, 该弹簧50带动该活动支架30,使该活动支架30可相对于该连接支架40往相对轴向A2移 动;以使得在该活动支架30相对于该第一凸轮件11的旋转期间(可参阅图15、16),当该 第一内、夕卜凸块111、112和该第一内、夕卜对应凸块311、312相互推压时,贝U逐渐推动该活动 支架30相对于该连接支架40轴向移动;当该第一内、外凸块111、112和该第一内、外对应 凸块311、312逐渐相互闭合时,则该弹簧50带动该活动支架30相对于该连接支架40复归 原位;所以第二实施例的插接装置通过设置该连接支架40,以替代该第二枢轴20支持该活 动支架30,使该活动支架30的旋转和轴向移动能同步且稳定地运作,再通过设置该弹簧50 以替代第二凸轮件21和第二对应凸轮部32运作,更能自动带动该活动支架30复归原位。
[0043]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该连接支架40的另一架脚42可形成轴接结构404 (可参阅图 9左上方,例如成型于架脚42的凸柱或轴孔),有利于该连接支架40旋转动作,至于该连接 支架40整体结构可为可拆式结构的模组设计,使该连接支架40的本体和其两个架脚41、 42均做为共用件运用以方便制造、组装;且在该活动支架30与该连接支架40的接触面分 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长导孔305和多个支架固定部405 (例如凸榫、螺丝),其中供该弹 簧50两端定位的活动支架处和连接支架处分别设有勾状结构,活动支架30的勾状结构位 于长导孔边缘,而连接支架40的勾状结构穿过该长导孔且位于相对孔缘,有利于稳定该活 动支架30轴向直线移动;而为了保护该至少一个卡扣部301,该连接支架40的一侧还进一 步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401,该至少一个突出部401设有容置槽406,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 301可移动地组于该至少一个突出部401,也使另一机体81 (可参阅图18,例如平板电脑、智 慧型手机)能直接插置于该连接支架40上,仍能予以锁扣定位。
[0044]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10所示,是为上述第一、二实施例的结合变化,特 征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插接装置包括第一枢轴10、第二枢轴20、连接支架40以及活动支架 30 ;该第一枢轴10套设有第一凸轮件11 ;该第二枢轴20套设有第二凸轮件21 ;该连接支 架40的两架脚41、42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10和该第二枢轴20 ;该活动支架30可移动 地组于该连接支架40,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10和该第二枢轴20, 且在该活动支架3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31 (位于第一对应凸轮件35上)和第 二对应凸轮部32 (位于第二对应凸轮件36上),该第一对应凸轮部31与该第一凸轮件11 相互闭合,该第二对应凸轮部32与该第二凸轮件21相互撑开且抵持,且在该活动支架30 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301 ;通过设置该连接支架40,使该活动支架30随着该连接支 架40旋转,并能相对于该连接支架40轴向移动,更使该活动支架30的旋转和轴向移动能 同步且稳定地运作。
[0045]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插接装置请参阅图11至18所示,是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改 进,同样通过设置该连接支架40,使该活动支架30的旋转和轴向移动能同步且稳定地运 作,而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减少设置第二凸轮件21和第二对应凸 轮部32,并使该活动支架3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枢轴20间形成间距,且在该活动支架30与 该连接支架40间增设有该弹簧50,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301能由锁扣位置自动复归至解 扣位置;其中,图11的第一凸轮部31是设于该活动支架30、而图12至14的第一凸轮部31 是设于该第一凸轮件35。
[0046] 在上述第三、四实施例中,为了使本发明的连接支架40连同该活动支架30在正向 旋转后,能够自动逆向旋转,请再参阅图12至18的插接装置的两端部所示,第三、四实施例 沿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凸轮件11、第二凸轮件21 (没有用于第四实施例)、第一对应凸轮部 31、第二对应凸轮部32 (没有用于第四实施例)、第一扭簧12和第一固定部13、第二扭簧 22和第二固定部23、挡片60的挡部61及连动部62、摩擦定位组件70的弹性件71和第一 摩擦定位件72以及第二摩擦定位件75等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活动支架30的 一端或两端分别设置可拆装的第一对应凸轮件35、第二对应凸轮件36 (没有用于第四实施 例),又因为沿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支架40和其至少一个突出部401等结构,则与第一、二 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三、四实施例的连接支架40的两个架脚41、42还进一步分别设有第一 推压部43和第二推压部44,该第一推压部43与该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空间S1, 该第二推压部44与该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空间S2,以使旋转状态的连接支架40 的第一推压部43和第二推压部44同步通过各自空间S1、S2,以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12的 另一端和该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可参阅图13A),从而使该第一、二扭簧12、22带动该连 接支架40连同该活动支架30自动逆向旋转。
[0047] 上述内容中,在增设有挡片60 (可参阅图12至16)的情况,是将各挡片60设于邻 近该连接支架40的各架脚41、42的第一枢轴10处和第二枢轴处20,使旋转状态的连接支 架40的第一推压部43和第二推压部44同步通过各自空间SI、S2,以分别推压各挡部61, 从而使各连动部62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而在增设 有该摩擦定位组件70的情况,则在各第一摩擦定位件72与该连接支架40的各架脚41、42 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三内、外凸块73、74和第三内、外对应部402、403 (可参阅图14A),但 不限于此实施例,也可以在该连接支架40的各架脚41、42分别设有第二摩擦定位件75,使 第三内、外对应部402、403设于与该第一摩擦定位件72接触的第二摩擦定位件75接触面 (可参阅图14)。
[0048]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插接装置安装于机体80上并供另一机体81插接且予以锁 扣,因此当掀开另一机体81时,如图18所示,另一机体81相对于该机体80旋转至预设角 度或是预设角度范围,无须再通过操作推键或按键解扣,即能形成自动解锁的功效。
[0049] 本发明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 构造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任何容易想到的变化或修改 均是可能的,且均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0050] 附图标记说明
[0051] 10 第一'枢轴 11 第-~凸轮件 111 第一~内凸块 112 第一·外?块 12 第一扭簧 13 第一固定部 20 第二枢轴 21 第二凸轮件 211 第二内凸块 212 第二外凸块 22 第二扭簧 23 第二固定部 30 活动支架 30丨 卡扣部 302 第三内对应部 303 第三外对应部 304 弯折片 305 长导孔 306 加强肋 31 第一对应凸轮部 311第一内对应凸块 312 第一外对应凸块 32 第二对应凸轮部 321第二内对应凸块 322 第二外对应凸块 33 第一推压部 34 第二推压部 35 第一对应凸轮件 36 第二对应凸轮件 40连接支架 401 突出部 402第三内对应凸块 403 第三外对应凸块 404轴接结构 405 1架固定部 406容置槽 41、42 架脚
[0052] 43第一推压部 44 第二推压部 。 50 弹簧 60 挡片 61 挡部 62 连动部 70 摩擦定位组件 71 弹性件 72 第一摩擦定位件 73 第三内凸块 74 第三外凸块 75 第二摩擦定位件 80 机体 81 另一机体 A 轴心线 Al -个轴向 A2 相对轴向 Sl、S2 空间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包括: 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 第二枢轴,其套设有第二凸轮件;以及 活动支架,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 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一凸轮件相互闭合,该 第二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二凸轮件相互撑开且抵持,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 扣部; 当该活动支架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一凸轮件相互推压而使彼此间逐渐 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二凸轮件逐渐闭合, 以让该活动支架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由锁扣位置位移至解扣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轴还进一步设有第 一扭簧和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扭簧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二枢轴还进一步设有 第二扭簧和第二固定部,该第二扭簧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二固定部;该活动支架的两端还进 一步分别设有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该第一推压部与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空 间,该第二推压部与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之间也具有空间;以使旋转状态的活动支架旋的 第一推压部和该第二推压部同步通过各自空间,以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该第二 扭簧的另一端,从而让该第一、二扭簧能够带动该活动支架自动逆向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邻近该活动支架两端的第一 枢轴处和第二枢轴处还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挡片,各挡片均设有挡部和连动部,旋转状态的 活动支架的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分别推压各挡部,从而使各连动部分别推压该第一扭 簧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还 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摩擦定位组件,各摩擦定位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弹性件及第一摩擦定位 件,各第一摩擦定位件与该活动支架各端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三内、外凸块和第三内、外对 应部,各第三内、外对应部位于各第三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在该活动支架各端还进一步 分别设有第二摩擦定位件,各第二摩擦定位件分别套设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而各 第三内、外对应部分别设在与各第一摩擦定位件接触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接触面。
6. -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包括: 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 连接支架,其一个架脚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以及 活动支架,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架,该活动支架与该连接支架间连接有弹簧,且该活 动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且在该端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该第 一凸轮件相接触,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 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相互推 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以让该活动支架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 扣部由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置;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逆向旋转期间,相抵持的 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弹簧带动该活动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 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至锁扣位置。
7. -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包括: 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 第二枢轴,其套设有第二凸轮件; 连接支架,其两个架脚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以及 活动支架,其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架,该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 该第二枢轴,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二对应凸轮部,该第一 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一凸轮件相互闭合,该第二对应凸轮部与该第二凸轮件相互撑开且抵 持,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 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一凸轮件相互推压 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并同步使相互撑开且抵持的该第二对应凸轮部和该第二凸 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活动支架相对于该连接支架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由 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轮件和该第一对 应凸轮部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一内、外凸块和第一内、外对应凸块,该第一内、外对应凸块 位于该第一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而该第二凸轮件和第二对应凸轮部 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内、外凸块和第二内、外对应凸块,该第二内、外对应凸块位于该第 二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9. 一种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包括: 第一枢轴,其套设有第一凸轮件; 第二枢轴,其与该第一枢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连接支架,其两个架脚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轴; 活动支架,其可移动地组于该连接支架,该活动支架与该连接支架间还连接有弹簧,且 该活动支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且在该端设有第一对应凸轮部,该第一对应凸轮部与 该第一凸轮件相接触,且在该活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 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正向旋转期间,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相互推 压而使彼此间逐渐撑开至相抵持,以让该活动支架往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 扣部由锁扣位置移动至解扣位置;当该活动支架随着该连接支架逆向旋转期间,相抵持的 该第一对应凸轮部和第一凸轮件逐渐闭合,以让该弹簧带动该活动支架往相对轴向移动, 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复归至锁扣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轮件和该第一 对应凸轮部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一内、外凸块和第一内、外对应凸块,该第一内、外对应凸 块位于该第一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6、7或9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连接支架的一侧还 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该至少一个卡扣部可移动地组于该至少一个突出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轴还进一步套 设有第一扭簧和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扭簧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二枢轴还进一 步套设有第二扭簧和第二固定部,该第二扭簧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二固定部;该连接支架的 两个架脚还进一步分别设有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该第一推压部与该第一扭簧的另一 端之间具有空间,该第二推压部与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之间也具有空间;以使旋转状态的 连接支架的第一推压部和该第二推压部同步通过各自空间,以分别推压该第一扭簧的另一 端和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从而使该第一、二扭簧带动该连接支架连同该活动支架自动逆 向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邻近该连接支架的各架脚 的第一枢轴处和第二枢轴处还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挡片,各挡片均设有挡部及连动部,旋转 状态的连接支架的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分别推压各挡部,从而使各连动部分别推压该 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
14. 根据权利要求1、6、7或9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活动支架还进 一步设有第一对应凸轮件,该第一对应凸轮件套设于该第一枢轴且定位于该活动支架的一 端,而该第一对应凸轮部设在与该第一凸轮件接触的第一对应凸轮件接触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活动支架还进一步设 有第二对应凸轮件,该第二对应凸轮件套设于该第二枢轴且定位于该活动支架的另一端, 而该第二对应凸轮部设在与该第二凸轮件接触的第二对应凸轮件接触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 轴还进一步分别套设有摩擦定位组件,各摩擦定位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弹性件和第一摩擦 定位件,各第一摩擦定位件与该连接支架的各架脚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三内、外凸块和第 三内、外对应部,各第三内、外对应部位于各第三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连动解锁的插接装置,其中,在该连接支架的各架脚还 进一步分别设有第二摩擦定位件,各第二摩擦定位件分别套设于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枢 轴,而各第三内、外对应部分别设在与各第一摩擦定位件接触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接触面。
【文档编号】G06F1/16GK104279219SQ20131027464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日
【发明者】张瑞鸿, 叶振荧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