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4691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首先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然后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非面部特征信息,并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本申请技术方案避免了诸多因素影响识别准确性的问题,利用了在相近的时间范围内、或相同的拍摄地点等条件下,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变化少、一致性高的特点,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第一对象特征信息相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具有识别率高、识别准确性稳定,且识别准确率高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与友人或在固定朋友圈中分享包括特定人物的图片的情形,但是,随着生活中所搜集的图片数量增多,如何从成千上万张图片中找出包含特定人物的图片成为了一项难题,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新的图片管理应用,如Lenovo Photo Master等,该种现有技术主要是基于人物的面部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将图片中的同一特定人物识别出来,进而找出包含该特定人物的所有图片。
[0003]具体而言,该种现有技术为,首先提取图片中一待确定对象的主要面部特征,例如,面部器官的形状特征、面部器官之间的结构关系特征等,然后基于不同的识别模型,将上述主要面部特征根据其几何特性进行评价,例如,欧式距离的评价、曲率的评价、角度的评价等,进而综合上述评价结果与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待确定图片中的待确定对象的主要面部特征与一个已识别对象的面部特征相似度超过该预设阈值,则认为该待确定图片中的待确定对象与该已识别对象是同一对象。
[0004]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发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在根据面部特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要达到准确识别对象的目的,其必要前提条件是图片中的待识别对象的面部特征清晰、全面、面部表情统一、图片对象的拍摄角度一致,而且,随着图片背景内容(背景颜色、背景形状、背景明暗度等)的复杂程度提升,现有技术的识别准确率也随之降低,直至形同虚设,可见,对象的表情、图片拍摄的角度、面部的清晰度、以及图片背景内容的复杂度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到现有技术的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0006]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面部特征识别方法存在着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
[0007]而且,由于现有的绝大部分人物或动物的图片均为日常生活图片,存在着大量影响现有技术进行对象识别时的准确性的各类因素,所以现有技术还存在着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面部特征识别方法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9]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0010]获得待识别图片;
[0011 ] 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12]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0013]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
[0014]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0015]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16]优选地,在所述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7]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0018]通过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中包括第二标识;
[0019]以所述第二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20]优选地,在所述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1]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0022]当提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23]或者,
[0024]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N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
[0025]将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0026]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有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27]优选地,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
[0028]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29]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0030]或者,
[0031]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
[0032]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33]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0034]或者,
[0035]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
[0036]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37]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0038]优选地,在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时,所述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具体为:
[0039]确定第一图片;
[0040]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所述第一对象所对应的第一对象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作为第一图片特征信息;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0041]将所述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
[0042]将所述P个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最大比对匹配值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0043]其中,在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4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包括:
[0045]图片获取单元,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
[0046]图片参数提取单元,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参数信息;
[0047]图片筛选单元,用以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048]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
[0049]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用以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所述比对结果;
[0050]图片处理单元,用以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51]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052]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0053]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用以通过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匹配的所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中包括第二标识;
[0054]所述图片处理单元还包括,用以以所述第二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55]优选地,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还包括:
[0056]用以当提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57]或者,
[0058]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N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
[0059]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还包括:
[0060]用以将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0061]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有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62]优选地,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
[0063]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64]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0065]或者,
[0066]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0067]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68]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的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0069]或者,
[0070]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
[0071]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072]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0073]优选地,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所述图片筛选单元,还包括:
[0074]用以确定所述第一图片;
[0075]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具体为:
[0076]用以提取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所述第一对象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象区域的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077]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具体为:
[0078]用以将所述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
[0079]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080]比对结果确定单元,用以将所述P个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最大比对匹配值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0081]所述图片处理单元,具体为:
[0082]用以在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8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8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获取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从而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已识别并被标定为第一标识的第一对象,然后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并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85]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很好的避免了面部表情变化、拍摄角度变化、背景内容复杂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识别准确性的问题,利用了某一参数信息,确定出待识别区域与已识别出的对象具有相同的某一非面部特征信息的图片范围,例如,在相近的时间范围内、或相同的拍摄地点内、又或是在经常与相同的对象进行合照的条件下,利用了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变化少、一致性几率高的特点,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已识别对象对应的特征信息相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具有识别准确性稳定的技术效果。
[0086]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执行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还包括了先采用面部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第一轮识别的步骤,并且确定了在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失败时,或者存在一个待识别区域未被面部特征识别技术所识别出的情况时,则都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基于上述方法,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进行非面部特征匹配之前,先用面部特征进行第一轮识别,随后再采用非面部特征进行第二轮识别,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识别,从而保证了最终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使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的技术效果。
[0087]进一步地,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或者是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并由上述参数信息确定的M张图片作为非特征信息比对基础,由于在相近的时间里,或者相同的地理位置所拍摄的图片中,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信息,例如衣服颜色、发型形状等发生变化的几率很小,即使有变化,在上述条件下的多张图片中,其非面部特征信息一致的几率也非常高;同时,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同一人或物很多时候会经常与相同的人或物进行合影或同时出现在一图片中,因此,可以通过先将其中一对象识别出并标定标识后,再通过该对象对可能包含待识别对象的图片进行筛选,达到缩小对象识别范围的目的,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识别率闻的技术效果。
[0088]再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时,在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时,具体为,首先确定第一图片,然后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的第一对象对应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再将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当取值最大的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89]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适用性强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9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9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0092]附图标记:201-图片获取单元,202-图片参数提取单元,203-图片筛选单元,204-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5-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6-图片处理单元,207-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8-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9-比对结果确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93]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人物的方法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009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95]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获取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从而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已识别并被标定为第一标识的第一对象,然后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并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0096]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执行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还包括了先采用面部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第一轮识别的步骤,并且确定了在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失败时,或者存在一个待识别区域未被面部特征识别技术所识别出的情况时,则都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097]进一步地,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或者是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分别为: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0098]再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时,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具体为,首先确定第一图片,然后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的第一对象对应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再将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当取值最大的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099]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非面部特征在满足预定条件的图片范围内进行人物识别,不再受人物表情、拍摄角度、背景内容复杂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对象的方法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并且还通过将面部特征识别与非面部特征识别相结合进行多轮识另IJ,进而实现了识别率高、识别准确性稳定,识别准确率高、并且适用性强的技术效果。
[0100]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101]实施例一
[0102]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0103]步骤101:获得待识别图片;
[0104]具体地,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获取方式可以为通过摄像机、摄像头、录像机等光影设备所拍摄,也可以为通过预存在本地存储器或网络端存储器上的数据库进行图片获取。
[0105]步骤102: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06]具体地,所述参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时间信息,也可以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还可以为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已经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对象的标识信息,总之,只要是可以根据该信息能够确定出与已识别出的对象具有相同的某一非面部特征信息的图片范围,该信息即可为所述参数信息。
[0107]进一步地,在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还包括了先采用面部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识别的步骤,因此,步骤102在实施过程中具体为:
[0108]首先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可以为本地存储器或网络存储器上的数据库,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均为已识别的第一面部信息,然后确定出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面部信息,即第一匹配结果,该第一匹配结果所对应的标识信息为第二标识,最后,则将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所对应的待识别区域标定第二标识,执行完了上述步骤后,则继续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09]再进一步地,在执行采用面部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识别的步骤时,具体为:
[0110]首先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当获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也就是说,当所述待识别区域中没有面部特征信息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11]或者,
[0112]首先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在此,由于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对象为一个或多个,所以其待识别区域也为一个或多个,N就应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
[0113]然后将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同样可以为本地存储器或网络存储器上的数据库,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均为已识别并标定为预定标识的第二面部信息。
[0114]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也就是说,在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如果存在了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所有的第二面部信息均不匹配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15]基于上述步骤,可以在进行非面部特征匹配过程之前,先用面部特征识别方式进行第一轮识别,随后再用非面部特征识别方式进行第二轮识别,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识另O,从而保证了最终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的技术效果。
[0116]步骤103: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117]具体地,所述第一对象就是指已经被识别出的某一对象,其可以为通过人工方式识别出的对象,也可以为通过现有识别技术识别出的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可以为人物、动物、景观、装置等一切可留影的对象。
[0118]所述第一图片则是指包括了所述第一对象的图片,也就是说,该第一图片上可能只有第一对象,也可能还有除了第一对象之外的其他对象,这些其他对象中也可能包含了已识别的对象和未识别的对象,例如,一张包含三个人物合影的图片,其中一个人物张三为已识别的第一对象,因此该图片为第一图片,并且该图片还包括了另一已识别的对象李四,剩下的一个对象为未识别的对象。
[0119]所述第一标识则是指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标记信息,包括名称、编号、指代信息等,例如,所述第一标识可以为张三,或者为001号、又或者为小学同学,等。
[0120]在步骤103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所述参数信息确定出可能会与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对象具有相同的非面部特征信息的图片范围,该图片范围假设为M张图片,并且该M张图片范围中包括了一张或者大于一张的第一图片,这些第一图片上可能有的只包含了 一个对象即第一对象,有的还包括了其他对象,其他对象中也有可能包括已识别的对象和未识别的对象,已识别的对象均有相对应的标识信息。
[0121]例如,一张包括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合影的图片,其中猫为已识别的第一对象,其第一标识为“咪咪”,因此该图片为第一图片,另外,图片中的狗也为已识别的对象,其对应的标识信息为“汪汪”,但是由于其并不是第一对象,所以“汪汪”并不是第一标识,剩下的兔为未识别的对象,没有任何标识信息与其相对应。
[0122]进一步地,在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相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0123]例如,所述待识别图片的拍摄时间为2014年5月5日18时8分,预定时间范围是24小时以内,则所述M张图片即由拍摄时间在2014年5月4日18时8分至2014年5月6日18时8分之间的,所有本地存储器上的或者网络存储器上的图片数据库中的图片组成。
[0124]或者,
[0125]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相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0126]例如,所述待识别图片的拍摄地点为云南大理,则所述M张图片即由拍摄地点为云南大理的所有本地存储器上的或者网络存储器上的图片数据库中的图片组成。
[0127]由于在相近的时间里,或者相同的地理位置所拍摄的图片中,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变化少、一致性几率高,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已识别对象对应的特征信息相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具有识别准确性稳定的技术效果。
[0128]或者,
[0129]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相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0130]例如,待识别图片中包括a和b两个对象,其中,a已经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或人工方法所识别出,并且a已经被标定为“张三”,则所述M张图片即由同样具有“张三”标识的,所有本地存储器上的或者网络存储器上的图片数据库中的图片组成。
[0131]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同一人或物很多时候会经常与相同的人或物进行合影或同时出现在一图片中,因此,可以通过先将其中一对象识别出并标定标识后,再通过该对象对可能包含待识别对象的图片进行筛选,从而达到缩小识别范围提高识别几率的目的,进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识别率高的技术效果。
[0132]步骤104: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
[0133]具体地,所述待识别区域即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构成该待识别对象的主体部分所对应的区域。
[0134]例如,一张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对象为一个人物,其待识别区域则包括了该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以及穿在其身上的衣服、鞋袜等主体物件所对应的区域。[0135]又例如,一张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对象为一个盖着红布的石头,其待识别区域则包括了该石头以及红布相对应的区域。
[0136]具体地,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区域特征信息,例如,待识别人物的衣服区域信息、待识别动物的身体区域信息、待识别物品的非表面区域信息等。
[0137]例如,待识别图片上的待识别区域为一只小猫,此时该待识别小猫的身体和四肢区域的特征信息即为非面部特征信息。
[0138]又例如,待识别图片上的待识别区域为一在水面飘浮的冰山,包括冰面上和冰面下两部分,此时该待识别冰山在冰面下的特征信息即为非面部特征信息。
[0139]步骤105: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40]具体地,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该第一特征参数信息可以为非面部区域的颜色信息、形状信息、空间分布信息等,当然,也可以为上述信息的结合。
[0141]例如,待识别图片上的待识别区域为一在水面飘浮的冰山,包括冰面上和冰面下两部分,此时该待识别冰山在冰面下的特征信息即为非面部特征信息,该冰山的第一特征参数信息具体可以为冰面下冰层的厚度、颜色、形状等,也可以为冰面下冰层的厚度、颜色、形状等的综合信息。
[0142]具体地,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是指,所述M张图片中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片,在这些第一图片上的第一对象的一组或多组非面部特征信息。
[0143]例如,第一图片中的第一对象为一只披着红色毯子的黑猫,其非面部特征信息则包括了黑猫身体部位的颜色信息:黑色,以及黑猫身上的毯子颜色信息:红色,即多组非面部特征信息。
[0144]在步骤105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在所述M张图片中确定出所有包括了第一对象的第一图片,这些第一图片可能为一张,也可能为多张,这些第一图片中的内容可能为只包括第一对象,也可能为不仅包括了第一对象,还包括了其他已识别或未识别的对象,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而其他已识别的对象也已经被标定为其他标识。
[0145]确定第一图片的方法可以为响应指定操作的方式,也可以为通过标识信息筛选的方式,例如,通过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标识进行确定,在M张图片中,具有第一标识的图片则为所述第一图片,否则不是。
[0146]然后,再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的构成所述第一对象的主要部分所对应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第一图片可以为一张或多张,在这些第一图片中的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也可能为一个或多个,所以提取的第一对象特征信息可以为P个,并且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147]例如,所述第一对象为一人物a,在所有包含a的第一图片中,有的a着红色连衣裙,有的a着蓝色连衣裙,当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颜色信息时,则此时所提取出的第一特征信息为2个,包括了红色和蓝色。
[0148]接着,再将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图片中的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具体地,所述比对匹配值取值越大则表征为匹配程度越高,当P个所述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49]此处具体是指,最大比对匹配值表征为其相对应的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与第一特征参数信息匹配程度最高,如果该最大比对匹配值同时又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则表征为所述匹配程度最高的第一特征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对象与所述待识别区域为同一对象。
[0150]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很好的避免了面部表情变化、拍摄角度变化、背景内容复杂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识别准确性的问题,利用了某一参数信息,确定出待识别区域与已识别出的对象具有相同的某一非面部特征信息的图片范围,例如,在相近的时间范围内、或相同的拍摄地点内、又或是在经常与相同的对象进行合照的条件下,利用了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变化少、一致性几率高的特点,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已识别对象对应的特征信息相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具有识别准确性稳定的技术效果。
[0151]实施例二
[0152]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是手机、电脑、网络终端等电子设备,包括:
[0153]图片获取单元201,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
[0154]图片参数提取单元202,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参数信息;
[0155]图片筛选单元203,用以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 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156]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4,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
[0157]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5,用以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所述比对结果;
[0158]图片处理单元206,用以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59]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160]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7,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0161]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8,用以通过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匹配的所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中包括第二标识;
[0162]所述图片处理单元206还包括,用以以所述第二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63]进一步地,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7,还包括:
[0164]用以当提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65]或者,
[0166]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N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0167]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8还包括,用以将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0168]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有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0169]具体地,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
[0170]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171]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0172]或者,
[0173]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
[0174]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175]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的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0176]或者,
[0177]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
[0178]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0179]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的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0180]进一步地,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所述图片筛选单元203,还包括:
[0181]用以确定所述第一图片;
[0182]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204,具体为:
[0183]用以提取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所述第一对象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象区域的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0184]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205,具体为:
[0185]用以将所述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
[0186]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187]比对结果确定单元209,用以将所述P个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最大比对匹配值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0188]所述图片处理单元206,具体为:
[0189]用以在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90]上述各部分单元可以为烧录有相关处理程序的芯片,又或者是包括相关软件程序的电子设备核心处理器装置,并且上述各部分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能够实现数据互通。
[019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19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获取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从而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已识别并被标定为第一标识的第一对象,然后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并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93]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很好的避免了面部表情变化、拍摄角度变化、背景内容复杂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识别准确性的问题,利用了某一参数信息,确定出待识别区域与已识别出的对象具有相同的某一非面部特征信息的图片范围,例如,在相近的时间范围内、或相同的拍摄地点内、又或是在经常与相同的对象进行合照的条件下,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变化少、一致性几率高的特点,通过非面部特征信息与已识别对象对应的特征信息相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对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识别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具有识别准确性稳定的技术效果。
[0194]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执行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还包括了先采用面部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第一轮识别的步骤,并且确定了在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失败时,或者存在一个待识别区域未被面部特征识别技术所识别出的情况时,则都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基于上述方法,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进行非面部特征匹配之前,先用面部特征进行第一轮识别,随后再采用非面部特征进行第二轮识别,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识别,从而保证了最终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使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的技术效果。
[0195]进一步地,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或者是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并由上述参数信息确定的M张图片作为非特征信息比对基础,由于在相近的时间里,或者相同的地理位置所拍摄的图片中,待识别对象的非面部特征信息,例如衣服颜色、发型形状等发生变化的几率很小,即使有变化,在上述条件下的多张图片中,其非面部特征信息一致的几率也非常高;同时,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同一人或物很多时候会经常与相同的人或物进行合影或同时出现在一图片中,因此,可以通过先将其中一对象识别出并标定标识后,再通过该对象对可能包含待识别对象的图片进行筛选,达到缩小对象识别范围的目的,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识别率闻的技术效果。
[0196]再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时,在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时,具体为,首先确定第一图片,然后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的第一对象对应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再将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当取值最大的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0197]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适用性强的技术效果。
[0198]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9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识别图片; 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待识别区域的非面部特征信息; 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通过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中包括第二标识; 以所述第二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当提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或者, 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N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 将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有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 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或者, 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 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或者, 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时,所述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具体为: 确定第一图片; 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所述第一对象所对应的第一对象区域的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作为第一图片特征信息;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将所述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 将所述P个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最大比对匹配值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其中,在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6.一种基于信息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包括: 图片获取单元,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 图片参数提取单元,用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参数信息; 图片筛选单元,用以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所述M张图片中至少包括一张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包括第一对象,所述第一对象已经被标定为第一标识;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 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用以通过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一所述比对结果; 图片处理单元,用以当所述比对结果表征为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为匹配时,则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 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用以通过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预存的第一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与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匹配的所述第一匹配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中包括第二标识; 所述图片处理单元还包括,用以以所述第二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还包括: 用以当提取所述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失败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或者, 用以提取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N个所述待识别区域的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N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数;所述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还包括: 用以将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当所述N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中,有至少一个待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未与所述第二面部识别数据库匹配成功时,则执行步骤:获得所述待识别图片中的参数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被拍摄的被拍摄时间信息时; 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拍摄时间信息,获得的满足预定时间范围的M张图片; 或者, 在所述参数信 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的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时; 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获得的在所述被拍摄地理位置信息中的被拍摄地理位置拍摄的M张图片; 或者, 在所述参数信息为,所述待识别图片中,通过面部特征识别方法被识别出的,且被标定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的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时; 所述基于所述参数信息确定M张图片,具体为: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获得具有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对象标识信息的M张图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为第一特征参数信息,所述图片筛选单元,还包括: 用以确定所述第一图片; 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提取单元,具体为: 用以提取提取所述第一图片中所述第一对象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对象区域的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图片特征信息;p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所述非面部特征信息比对单元,具体为: 用以将所述第一特征参数信息与所述P个第一对象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获得P个比对匹配值;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比对结果确定单元,用以将所述P个比对匹配值中取值最大的最大比对匹配值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对,获得一比对结果; 所述图片处理单元,具体为: 用以在所述比对 结果表征所述最大比对匹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执行步骤:以所述第一标识标定所述待识别区域。
【文档编号】G06K9/00GK103984927SQ20141021166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苏寅, 王科, 徐琳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