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079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错设置;以及一跨接桥,其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其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该悬浮部与该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藉由悬浮部和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尖端部与悬浮部彼此相对设置,从而可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将静电能量引导到具有尖端图案的该悬浮部,避免电性耦接相邻两第二电极的跨接桥遭受静电的破坏,提升触控面板的抗静电干扰能力。
【专利说明】—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当前,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1ning System,GPS)、游客导览系统、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工业控制系统等诸多场合。
[0003]一般地,按照触控面板侦测触控位置的物理原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和波动式触控面板。具体来说,电阻式面板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的触头轻按以产生电压,电容式面板以手指轻压以产生电容值的变化,而波动式面板以声波或红外线覆盖整个表面,再以手指或物体的触头阻断驻波图样。众所周知,在触控面板的制程上通常必须考虑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的设计和防护。
[0004]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单侧(single side) ITO架构的触控面板来说,水平方向的ITO透明电极(也称为X电极)与垂直方向的ITO透明电极(也称为Y电极)交错设置,其中一个方向的电极必须通过桥接方式实现电性导通。由于该类触控面板并不包含半导体层,无法制作类似于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的ESD防护组件,导致其静电防护能力较为薄弱。例如,在对一些产品进行ESD测试时,裸片的抗静电防护能力约为IKV?2KV,而ESD炸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透明电极桥(Transparent Electrode Bridge)或金属导线桥(Metal Bridge)中的两个导电层交界处造成双层导电层形成短路,或者出现在透明电极桥与所需桥接的电极电性接触的位置造成断路,这很有可能使厂商因ESD处理不当而出现减产,既降低了制程效率,又加剧了制程成本。
[0005]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当外在的电压或电流过大从而在触控面板产生静电时,仍然可以提供快速的静电释放路径,提高产品的ESD防护性能,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在静电防护设计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0007]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0008]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延伸;
[0009]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错设置;以及
[0010]一跨接桥,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以及所述跨接桥的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
[0011]其中,所述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所述悬浮部与所述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所述触控面板藉由所述悬浮部和所述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
[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跨接桥由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的尖角小于或等于90度。
[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为一图案化结构,且所述绝缘层的图案与所述悬浮部的尖端图案保持一致。
[0015]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悬浮部为菱形或三角形,且所述菱形或三角形的一顶点与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彼此相对。
[0016]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材质。
[0017]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0018]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延伸;
[0019]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错设置;
[0020]一跨接桥,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所述跨接桥的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其中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包括一尖端部;以及
[0021]一悬浮部,具有一尖端图案,所述悬浮部位于所述尖端部的外侧且与所述尖端部彼此相对并间隔一预设距离,所述触控面板藉由所述悬浮部和所述尖端部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
[002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跨接桥和所述悬浮部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或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002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悬浮部为菱形或三角形,且所述菱形或三角形的一顶点与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彼此相对。
[002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材质。
[0025]采用本发明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一绝缘层上,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错设置,跨接桥的两端经由过孔分别电性耦接至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该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该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悬浮部与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藉由悬浮部和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尖端部与悬浮部彼此相对设置,从而可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将静电能量引导到具有尖端图案的该悬浮部,避免电性耦接相邻两第二电极的跨接桥遭受静电的破坏,提升触控面板的抗静电干扰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0027]图1示出现有的触控面板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绝缘层上交错设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2示出图1的触控面板未进行静电防护设计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3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3B示出图3A的触控面板的跨接桥的尖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C示出图3A的触控面板的悬浮部与尖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实施例;
[0032]图3D示出图3A的触控面板的悬浮部与尖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实施例;
[0033]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5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0035]图5B示出图5A的触控面板中的尖端部与悬浮部相对设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003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8]图1示出现有的触控面板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绝缘层上交错设置的状态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图1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参照图1,现有的触控面板,诸如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成行排列的第一电极100和102 (也可称为X电极)、多个成列排列的第二电极201和203 (也可称为Y电极)、一跨接桥30。
[0039]具体地,相邻的第一电极100和102构成一第一电极对,第一电极100直接电性率禹接至第一电极102。相邻的第二电极201和203构成一第二电极对。由于第二电极201和203与第一电极100和102交错设置,则第二电极201需透过跨接桥30才能够电性耦接至第二电极203。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金属材料或透明电极材料制作而成。在此,透明电极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
[0040]如图2所示,绝缘层403形成于玻璃基板401之上。第一电极100设置于绝缘层403,以及第二电极201和203也设置于绝缘层403。并且,第二电极201经由一过孔(through hole)电性连接至跨接桥30的一端,第二电极203也经由一过孔电性连接至跨接桥30的另一端,由于跨接桥30通常为金属材质或透明导电材质,因而通过跨接桥30的桥梁作用可使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实现电性导通。然而,如前文所述,对于单侧(singleside) ITO架构的该触控面板来说,其静电防护能力较薄弱,在对一些产品进行ESD测试时,裸片的抗静电防护电压约为IKV?2KV。其ESD炸伤区域主要集中在跨接桥30的中央、第二电极与跨接桥相接触的过孔位置或者第一电极的边缘处,进而造成短路或断路等不良情形,降低了制程效率,加剧了制程成本。
[004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困扰,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图3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B示出图3A的触控面板的跨接桥的尖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2]参照图3A、图3B和图3C,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诸如第一电极100)、多个第二电极(诸如第二电极201’和203’)以及一跨接桥30’。其中,跨接桥30’用以电性接通左侧的第二电极201’和右侧的第二电极203’。
[0043]具体而言,绝缘层403形成于玻璃基板401之上。第一电极100设置在绝缘层403上,第一电极100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电极201’和203’也设置在绝缘层403上,且这些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电极交错设置。跨接桥30 ’的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201’,跨接桥30’的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203’。
[0044]图3B为图3A中的跨接桥3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的圆形虚线框所示),图3C为图3A中的第二电极20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的方形虚线框所示)。在图3B中,跨接桥30’还包括一尖端部302,位于跨接桥3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第二电极203’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304。悬浮部304与尖端部302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当触控面板的电极出现静电时,触控面板藉由悬浮部304和尖端部302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亦即,本发明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将静电能量引导到具有尖端图案的该悬浮部304,避免电性耦接相邻两第二电极201’和203’的跨接桥30’遭受静电的破坏,提升触控面板的抗静电干扰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尖端图案的悬浮部304为一虚拟电极(dummy electrode)。
[004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跨接桥30’由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此外,跨接桥30’的尖端部302的尖角小于或等于90度。此外,悬浮部304可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悬浮部304为菱形,如图3C所示,其菱形的顶点与跨接桥30’的尖端部302彼此相对;又如,悬浮部306为三角形,如图3D所示,其三角形的顶点与跨接桥30’的尖端部302彼此相对。如此一来,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可将静电能量引导到悬浮部,从而对电极和跨接桥实现静电保护。
[0046]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7]将图4与图3A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图4的绝缘层403为一图案化结构,且绝缘层403的图案与第二电极501中的悬浮部的尖端图案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悬浮部的尖端图案周围的绝缘层403被挖空,由于空气的电阻率大于绝缘层(诸如Si02或S1xNy材质)的电阻率,所以静电更不容易从悬浮部的尖端图案调至电极区域(electrode area),该电极区域主要是指跨接桥30’的两端电性耦接至相邻两第二电极的对应区域。
[0048]图5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5B示出图5A的触控面板中的尖端部与悬浮部相对设置的状态示意图。
[0049]参照图5A,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诸如第一电极100)、多个第二电极(诸如第二电极201和203)以及一跨接桥60。其中,绝缘层403形成于玻璃基板401之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设置在绝缘层403上。
[0050]类似于图3A,图5A的跨接桥60同样包括一尖端部(诸如尖端部302),该尖端部302位于跨接桥6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悬浮部602具有一尖端图案,该悬浮部602位于尖端部302的外侧且与尖端部302彼此相对并间隔一预设距离,触控面板藉由悬浮部602和尖端部302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由此可知,图3A和图5A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图3A的悬浮部是形成于第二电极,而图5A的悬浮部是形成于跨接桥的尖端部的外侧。
[0051]在一具体实施例,跨接桥60和悬浮部602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或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0052]采用本发明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一绝缘层上,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设置在该绝缘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错设置,跨接桥的两端经由过孔分别电性耦接至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该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该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悬浮部与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藉由悬浮部和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尖端部与悬浮部彼此相对设置,从而可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将静电能量引导到具有尖端图案的该悬浮部,避免电性耦接相邻两第二电极的跨接桥遭受静电的破坏,提升触控面板的抗静电干扰能力。
[0053]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错设置;以及 一跨接桥,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以及所述跨接桥的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跨接桥还包括一尖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具有尖端图案的一悬浮部,所述悬浮部与所述尖端部彼此相对且间隔一预设距离,所述触控面板藉由所述悬浮部和所述尖端部所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桥由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的尖角小于或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一图案化结构,且所述绝缘层的图案与所述悬浮部的尖端图案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部为菱形或三角形,且所述菱形或三角形的一顶点与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彼此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材质。
7.一种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沿水平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沿垂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错设置; 一跨接桥,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电极,所述跨接桥的第二端经由过孔电性耦接至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其中所述跨接桥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包括一尖端部;以及 一悬浮部,具有一尖端图案,所述悬浮部位于所述尖端部的外侧且与所述尖端部彼此相对并间隔一预设距离,所述触控面板藉由所述悬浮部和所述尖端部形成的释放路径以进行静电防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桥和所述悬浮部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或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部为菱形或三角形,且所述菱形或三角形的一顶点与所述跨接桥的尖端部彼此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材质。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267855SQ20141055510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郑尊谦, 刘柏源, 郭俊谷, 晏淑华, 陈裕菁, 童腾赋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