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该触控板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以及位于该透光触控感应区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装饰层、一填孔层、一外框层以及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装饰层设置在周围区,并具有至少一功能孔。该填孔层包括设置在该功能孔处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的一第二部分。外框层设置在周围区且部分覆盖填孔层的第二部分。触控感应组件设置在透光触控感应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填孔层或外框层作为阶梯,以减小基底表面各膜层之间的高低落差,改善后续贴合工艺的良率。【专利说明】触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尤指一种各膜层间的高低落差较小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触控板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0003]在已知单片式玻璃触控板中,触控板的主要组件与装饰层是先在大片玻璃基底上制作完成,然后再将玻璃基底切割成小尺寸,最后于切割后的小片玻璃基底表面形成一较厚的遮光层(例如:油墨层),以避免玻璃基底外侧漏光。然而,上述最后形成的油墨层与玻璃基底表面其他先制作的膜层之间会具有不算小的高度落差,此状况会不利于后续贴合工艺,容易产生气泡而影响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利用在制作外框层之前先制作填孔层,以填孔层作为外框层和其他膜层之间的阶梯,以减小基底表面各膜层之间的高低落差,改善后续贴合工艺的良率。[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该触控板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以及位于该透光触控感应区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装饰层、一填孔层、一外框层以及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装饰层设置在周围区,并具有至少一功能孔。填孔层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该功能孔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外框层设置在周围区且部分覆盖填孔层的第二部分。触控感应组件设置在透光触控感应区。[0006]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触控板,该种触控板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以及位于该透光触控感应区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一装饰层、一填孔层、一外框层以及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装饰层设置在该周围区,并具有至少一功能孔。填孔层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该功能孔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并且外框层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位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装饰层之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0008]图2所示为图1的触控板沿着切线A-A’与切线B-B’的剖面示意图。[0009]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0]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2]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3]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0014]图8所示为图7所示触控板沿着切线C-C’与切线D-D’的剖面示意图。[0015]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6]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7]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8]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七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19]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八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002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1]10、10’、10’’、100触控板[0022]12透光触控感应区[0023]14周围区[0024]16基底[0025]16a侧缘[0026]18装饰层[0027]181第一装饰层[0028]182第二装饰层[0029]183第三装饰层[0030]18a外侧壁[0031]18b侧壁[0032]20第一功能孔[0033]21第二功能孔[0034]22第三功能孔[0035]24填孔层[0036]241第一填孔层[0037]242第二填孔层[0038]24a第一部分[0039]24b第二部分[0040]26表层[0041]28背盖层[0042]30触控感应组件[0043]30X第一轴向电极[0044]30Y第二轴向电极[0045]32导线[0046]33第一功能膜层[0047]34、34’第二功能膜层[0048]36外框层[0049]361第一外框层[0050]362第二外框层[0051]38缓冲层[0052]40遮光层[0053]S间隙区域[0054]X水平方向[0055]Y垂直方向[0056]Z垂直投影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57]为使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0058]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沿着切线A-A’与切线B-B’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只画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部分组件。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以使读者能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板10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12与一周围区14。周围区14位于透光触控感应区12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14围绕透光触控感应区12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14只与透光触控感应区12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另需要注意的是,周围区14可选择性设置触控感应电极(图未示),但仍划分为周围区14。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为单片式玻璃触控板,包括基底16以及设在基底16表面的膜层与触控感应组件,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触控板,其相关叙述于后文中说明。基底16可以为玻璃基底、塑料基底或软性膜片,软性膜片的材料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膜。触控板10的透光触控感应区12设置了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30,包括沿着图1水平方向X延伸排列的第一轴向电极30X与沿着图1垂直方向Y延伸排列的第二轴向电极30Y,其中第一轴向电极30X与第二轴向电极30Y呈现彼此绝缘交叉设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轴向电极30X与第二轴向电极30Y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的形状可依需要而设计,例如为菱形电极或多角形电极,但不以此为限。触控感应组件30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锌铟、纳米银丝、纳米碳管、石墨烯、导电高分子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组件30所包括的触控感应电极也可以是多个并排且颠倒设置的三角形触控感应电极,或是多个互相分离设置的矩形触控感应电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触控感应电极均匀排列分布于透光触控感应区12中,例如复数根条状触控感应电极搭配多个位于相邻两根条状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块状触控感应电极,用以达到所需要的触控感应侦测效果。[0059]触控板10包括一装饰层18设置在周围区14的基底16表面,其具有至少一开孔,用来当作触控板10的功能孔。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8具有第一功能孔20、第二功能孔21及第三功能孔22。举例而言,第一功能孔20可用来当作红外线感测孔(以下简称IR孔),第二功能孔21可用来当作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透光孔(以下简称LED孔),而第三功能孔22可当作商标图案孔,具有产品的商标图案,但不以此为限,第三功能孔22也可以是位于周围区14下方的功能键孔,例如返回键等。触控板10选择性地包括一表层26与一背盖层28,表层26与背盖层28依序由下而上设置在第三功能孔22处,其中第三功能孔22被表层26所填满。举例而言,表层26包括透光或非透光油墨材料,其颜色为镜面银或其他可用来使商标图案更显着的颜色,而背盖层28包括不透光油墨材料,其中背盖层28可视需求省略,例如当表层26为透光材料时,或是不需要保护时。此外,触控板10还包括至少一填孔层24,在本实施例中,填孔层24设置在功能孔20、21处的填孔层24可定义为填孔层24的第一部分24a,而填孔层24设置在周围区14的外侧(例如A-A’切线剖面图的右侧以及B-B’切线剖面图的右侧)的部分定义为第二部分24b。在本实施例中,填孔层24包括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填孔层242,分别填满第一功能孔20与第二功能孔21。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功能孔20与第二功能孔21分别当作IR孔与LED孔,因此第一填孔层241较佳地包括可以容许红外线穿透但不容许可见光穿透的材料(可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或包括只容许特定波长光线穿透的透光材料,具体而言,上述可容许红外线穿透但不容许可见光穿透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允许高于75%的红外线通过但只允许低于20%的其他波长的光通过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填孔层242可以包括透明非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亦即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填孔层242可包括透光或部分透光的材料,且两者具有不同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板10可以只具有第一功能孔20与第三功能孔22,例如第一功能孔20用来当作IR孔或LED孔,且触控板10只具有第一填孔层241或第二填孔层242的其中一者。再者,在周围区14的外侧,第一填孔层241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覆盖表层26、背盖层28以及装饰层18,并且包覆装饰层18的外侧壁18a,亦即部分的表层26与背盖层28设置在装饰层18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之间,部分背盖层28设置在表层2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选择性地包括一第一功能膜层33与一第二功能膜层34。本实施例的第一功能膜层33全面覆盖基底16,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功能孔20、21、22,其材料可包括无机材料。举例而言,第一功能膜层33可以为二氧化硅与氧化氮的复合层,也可以只包括上述二材料的其中一者。第一功能膜层33可以当作光学匹配层,用以改善触控板10的整体视觉效果,例如降低透光触控感应区12的触控感应组件30的明显度。在接近基底16外侧处,第二功能膜层34设置在装饰层18与第一填孔层241之间且部分覆盖装饰层18,且第二功能膜层34覆盖第一、第二及第三功能孔20、21、22的侧壁。第二功能膜层34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功能膜层34包括有机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功能膜层34具有「回」字形图案,因此只设置在周围区14的外侧,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会部分覆盖装饰层18且包覆装饰层18的外侧壁18a,且第二功能膜层34会被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所部分覆盖,但第二功能膜层34的形状不以此为限。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可以提供触控板10保护功能,当作保护层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第一与第二功能膜层33、34,或者只具有上述二者的其中一者O[0060]请参考图2中的沿着B-B’切线的剖面图,触控感应组件30设置在透光触控感应区12,且触控感应组件30的一部分由透光触控感应区12延伸到周围区14,覆盖部分装饰层18表面,而装饰层18表面另设置有一导线32,电连接到装饰层18上的触控感应组件30。本实施例的第一功能膜层33全面覆盖触控感应组件30、导线32和基底16上的大部分组件,因此可以达到保护触控感应组件30、导线32和其所覆盖的组件的功效。再者,本实施例触控板10还包括一外框层36设置在周围区14的外侧,也就是基底16上表面的外缘,且外框层36设置在第一填孔层241上,与第一填孔层241(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呈现阶梯状设置。由图2可知,夕卜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会部分相互覆盖(overlap),并且,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会位于外框层36与装饰层18之间。外框层36可包括遮光材料。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8与外框层36都包括光学密度(opticaldensity,OD)较高的材料,例如黑色油墨,两者可具有相同的材料,因此只需一层装饰层18与一层外框层36,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分别是黑色光阻与黑色油墨,但颜色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外框层36也可自周围区14的外侧朝内延伸到周围区14的内侧。[006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与第二功能膜层34和背盖层28表面是直接相接触且至少部分覆盖背盖层28、第二功能膜层34与装饰层18,其中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位于背盖层28与表层26和外框层36之间,也位于装饰层18和外框层36之间,因此由背盖层28表面到外框层36表面会先经过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的表面,使得触控板10的周围区14的外侧的剖面形状具有较平缓的阶梯状坡度,能改善后续贴合工艺量率与气泡产生状况。此外,由于部分填孔层24的材料只容许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因此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可以提供周围区14外侧的遮光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触控板10的工艺步骤举例为(但不限于)先在大片基底上制作装饰层18,再依序制作触控感应组件30和导线32,然后形成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覆盖导线32与触控感应组件30,再制作表层26填入第三功能孔22中和背盖层28覆盖表层26。接着,制作填孔层24,例如先制作第二填孔层242填入第二功能孔21,然后制作第一填孔层241填入第一功能孔20,且第一填孔层241在周围区14外侧的部分会覆盖装饰层18、第一功能膜层33、第二功能膜层34及背盖层28,最后将大片基底切割成具有触控板10尺寸的小尺寸基底16,再在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上形成外框层36,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切割基底的工艺也可以在形成触控感应组件30、装饰层18及导线32后的任一工艺进行之前进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填孔层242的工艺顺序可互换,且不应限制必须在制作完第二功能膜层34后才能制作表层26与背盖层28。此外,装饰层18、表层26、背盖层28、第一填孔层241、第二填孔层242及外框层36可以分别通过网版印刷、平版印刷、喷墨或涂覆方式所制作,但不限于此。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是在制作外框层36之前,先以一道工艺形成填孔层24的第一部分24a(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部分24b,以达到使触控板10的周围区14外侧具有较缓坡度的表面。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b并不一定要部分覆盖背盖层28,也可只单独覆盖在装饰层18上方;此外,第二部分24b也不应限制为必须要形成在周围区14的外侧,例如当外框层36是自周围区14的外侧朝内延伸到周围区14的内侧时,第二部分24b也可形成于周围区14内侧,以使触控板10的周围区14的内侧透过第二部分24b与外框层36形成阶梯而具有较缓坡度的表面。此外,若触控板10的各膜层组件是直接制作在切割后的基底16表面时,也可以省略外框层36的制作,改由装饰层18直接覆盖并延伸到周围区14的外侧。[0062]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的表层26或背盖层28也可以当作本实用新型的填孔层使用,例如,可以先制作第一填孔层241再制作背盖层28,并使背盖层28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覆盖第一填孔层241的外侧,再于背盖层28表面制作外框层36。[006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形,然而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0064]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只绘示了沿着图1中B-B’切线的触控板的剖面结构。在本变化实施例中,外框层36是自周围区14的外侧朝内延伸到周围区14的内侦彳,因此会部分覆盖导线32。此夕卜,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也朝内延伸,覆盖第二功能膜层34的内侧壁,所以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仍然在外框层36的内侧提供了平缓化坡度的功能。[0065]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绘示了沿着图1中A-A’切线与B-B’切线的触控板的剖面结构。本变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只设置在第二功能膜层34的上表面,但没有包覆第二功能膜层34的外侧壁。[0066]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包括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填孔层242,两者呈现阶梯状而依序设置在装饰层18上且部分覆盖装饰层18。因此,在周围区14的外侧部分,从背盖层28到外框层36共有三层阶梯,即第一填孔层241、第二填孔层242及外框层36,此设计可以使坡度更加平缓以进一步改善高度落差与后续贴合工艺的良率。同样地,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上述阶梯状结构也可以形成在周围区14的内侧部分,依照外框层36的范围而定。另外,第二部分24b并不一定要部分覆盖背盖层28,第二部分24b也可以只单独覆盖在装饰层18上方。[0067]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相较于第二实施例,本变化实施例的外框层36是自周围区14的外侧朝内延伸到覆盖了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的第二填孔层242内侧壁,亦即外框层36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包覆第二部分24b的第二填孔层242,覆盖其侧壁和表面。[0068]请参考图7与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触控板沿着切线C-C’与切线D-D’的剖面示意图。在图7的触控板10’中,并未绘示出图1的第三功能孔2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处在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是由第一填孔层241所构成,第一填孔层241的一部分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覆盖第二填孔层242,且第一填孔层241的一部分位于外框层36与第二填孔层242之间。此夕卜,图8的触控板10’选择性地包括一缓冲层38设置在基底16表面,且位于基底16与装饰层18之间。同样地,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b并不一定要部分覆盖第二填孔层242,也可只单独覆盖在装饰层18上方。此外,阶梯结构也可以形成在周围区14的内侧部分,依照外框层36的范围而定。[0069]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其中图9只绘示出第一功能孔20。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触控板10”的第二功能膜层34’是全面覆盖装饰层18与触控感应组件30,可以提供触控板10”表面组件一保护功能,而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仍然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覆盖第二功能膜层34’,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功能膜层34’可以具有较大的厚度,例如约I微米到约3.5微米的厚度,提供平坦化触控板10”表面的效果,当作平坦层使用。此外,在第一功能孔20处,第二功能膜层34’覆盖了装饰层18的侧壁18b且暴露出基底16表面的缓冲层38,填孔层24的第一部分24a位于第一功能孔20处,部分覆盖第二功能膜层34’且填于第一功能孔2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板10”也可以包括两层填孔层,分别填于不同功能孔中,且在周围区14的外侧由下而上呈现阶梯状依序设置在第二功能膜层34’上方与外框层36下侧,以进一步改善由第二功能膜层34’表面到外框层36表面的高低落差。上述两层填孔层的设置相对关是可参考图5,不在此赘述。另外,同样地,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b与外框层36所形成的阶梯结构,也可形成在周围区14的内侧部分,依照外框层36的范围而定。[0070]尽管上述各实施例的第二部分24b都被绘示包覆装饰层18的外侧壁18a,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b也可只设置在装饰层18上方而不包覆装饰层18的侧壁。[0071]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其中图10没有画出具有功能孔的部分,其功能孔附近的组件结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0的装饰层18是由OD值较小的材料所构成,例如白色油墨。装饰层18包括第一装饰层181、第二装饰层182及第三装饰层183,三者由下而上依序设置在基底16的表面,本实施例设置多层装饰层18的功能之一是为了增加装饰层18的遮蔽效果。在装饰层18上另包括一遮光层40。填孔层24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覆盖遮光层40与装饰层18,且包覆部分装饰层18的外侧壁18a。触控板100另包括一外框层36设置在周围区14的外侧,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覆盖装饰层18、遮光层40与填孔层24,其中外框层36包括由下而上依序设置在基底16表面的一第一外框层361与一第二外框层362。第一外框层361可以与装饰层18具有相同的颜色,例如OD值较低的颜色,而第二外框层362材料的OD值较大于第一外框层361,以提高遮光效果。另外,同样地,在其他未绘不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b与外框层36所形成的阶梯结构,也可形成在周围区14的内侧部分,依照外框层36的范围而定。[0072]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相较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触控板10省略了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并且,在周围区14的外侧,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即部分第一填孔层241)的设置位置是互相对调。虽然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仍然相互覆盖重叠,但外框层36是覆盖在装饰层18的表面上而与装饰层18相接触,且周围区14外侧的第一填孔层241设置在外框层36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外框层36设置在部分第一填孔层241与装饰层18之间,所以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1与外框层36仍呈现阶梯状设置。此外,在装饰层18的外缘(即装饰层18的外侧壁18a)与基底16的侧缘16a之间具有一间隙区域S没有被装饰层18所覆盖,而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均覆盖了间隙区域S。在此设计下,设在周围区14外侧的第一填孔层241可以提供遮白边、避免漏光以及保护外框层36的功能,也可因为阶梯状而改善贴合的良率。此外,前述实施例中有关填孔层24的各式材料都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在另一类似实施例中,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也可以由第二填孔层242的一部分所构成,而不是第一填孔层24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外框层36上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填孔层241与第二填孔层242,三者呈现阶梯状设置。此外,在变化实施例中,触控板10仍可包括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其设置位置可以参考图2,或者外框层36也可以包括多个膜层。[0073]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七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相较于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触控板10’省略了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并且,在周围区14外侧的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即部分第一填孔层241)的设置位置互相对调。类似于前一实施例,虽然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仍然相互覆盖重叠,但外框层36是直接设置覆盖在装饰层18的表面上而与装饰层18相接触,且周围区14外侧的第一填孔层241设置在外框层36上表面上,也就是说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外框层36设置在部分第一填孔层241与装饰层18之间,并且外框层36也位于第二填孔层242与部分第一填孔层241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覆盖了装饰层18外缘到基底16的侧缘16a之间的间隙区域S。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板10仍可包括第一功能膜层33与第二功能膜层34,其设置位置可以参考图8。[0074]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第八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相较于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触控板10’’的周围区14外侧的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即部分第一填孔层241)的设置位置互相对调。类似于第六实施例,虽然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仍然相互覆盖重叠,但在周围区14外侧的第一填孔层241设置在外框层36上表面上,亦即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外框层36设置在部分第一填孔层241与装饰层18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外框层36与填孔层24的第二部分24b覆盖了装饰层18外缘到基底16的侧缘16a之间的间隙区域S。[007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板也可以为双片式触控板,例如另外包括一触控基底设置在前述基底16的上侧,而触控感应组件30与导线32设置在触控基底的表面,并非如前述实施例设置在基底16表面。当本实用新型触控板为双片式触控板时,基底16是当作触控板的盖板,且盖板与触控基底可分别为玻璃基底、塑料基底或软性膜片。因此,本实施例触控板可应用于触控感应组件与填孔层和装饰层同时设置在一片基底上或是分别设置在不同基底的情况,在后者中,盖板与触控基底可以分别为刚性基底或软性膜片,但不限于此,也可都为软性膜片,另外可选择性地再搭配一刚性基底。[0076]此外,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填孔层的第二部分以及外框层对其他膜层的相对位置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对应的附图所绘示者,各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都可参考上述第一与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例如设计外框层和填孔层的第二部分都自周围区的外侧向内延伸到周围区的内侧,设计外框层向内延伸覆盖填孔层第二部分的部分内侧壁,或是设计填孔层的第二部分只设置在装饰层上方而不包覆装饰层的侧壁,不在此赘述。[0077]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触控板的填孔层包括设置在功能孔的第一部分与设置在周围区外侧或内侧的第二部分,填孔层的第二部分可以作为由基底表面膜层到外框层之间的阶梯,或者外框层可以作为由基底表面膜层到填孔层的第二部分的阶梯,以减缓周围区内侧与外侧的高度落差,进而改善后续贴合工艺的良率,减少因贴合工艺而产生的气泡。本实用新型触控板中的填孔层可以为用来填IR孔、LED孔、商标图案孔或任何功能性孔洞的油墨或膜层,也可以为背盖油墨层,且不以此为限。此外,填孔层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通过同一道工艺制作,因此不需增加额外制作成本即可达到改善触控板良率的功效。[00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板,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以及位于该透光触控感应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该周围区,该装饰层具有至少一功能孔;一填孔层,其包括:一第一部分,设置在该功能孔处;以及一第二部分,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部分覆盖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以及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在该透光触控感应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外框层呈现阶梯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两个功能孔,且该填孔层包括:一第一填孔层,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其中一者;以及一第二填孔层,该第二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另一者,且该第一填孔层与该第二填孔层呈现阶梯状依序设置在该装饰层上并且部分覆盖该装饰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会部分覆盖该第一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且该外框层包覆该第二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两个功能孔,且该填孔层包括:一第一填孔层,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其中一者;以及一第二填孔层,该第二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另一者,且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二填孔层与该外框层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表层,该表层的一部分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之间,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会部分覆盖该表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背盖层设置在该表层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功能膜层,该功能膜层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覆盖该功能膜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功能膜层,该功能膜层全面覆盖该装饰层与该触控感应组件,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会部分覆盖该功能膜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功能膜层为一平坦层。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堆栈的一第一装饰层、一第二装饰层及一第三装饰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包括一第一外框层与覆盖在该第一外框层上方的一第二外框层,且该第二外框层的光学密度大于该第一外框层的光学密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并且朝内延伸到该周围区的内侧,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内侧。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包覆该装饰层的一侧壁。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分与该外框层部分相互覆盖,且该第二部分位于该装饰层与该外框层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覆盖部分该装饰层的表面,而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外框层部分相互覆盖,且该外框层位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装饰层之间。18.一种触控板,具有一透光触控感应区以及位于该透光触控感应区的至少一侧的一周围区,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该周围区,该装饰层具有至少一功能孔;一填孔层,其包括:一第一部分,设置在该功能孔处;以及一第二部分,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以及一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且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该外框层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位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装饰层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该透光触控感应区的至少一触控感应组件。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外框层呈现阶梯状设置。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两个功能孔,且该填孔层包括:一第一填孔层,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其中一者;以及一第二填孔层,该第二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另一者。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两个功能孔,且该填孔层包括:一第一填孔层,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其中一者;以及一第二填孔层,该第二填孔层的一部分填于该些功能孔的另一者,且该外框层设置在该第二填孔层与该第一填孔层的一部分之间。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表层,该表层的一部分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外框层之间,且该外框层会部分覆盖该表层。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背盖层设置在该表层与该外框层之间。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功能膜层,该功能膜层至少部分覆盖该装饰层,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与该外框层至少部分覆盖该功能膜层。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功能膜层为一平坦层。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且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设置在该周围区的外侧。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设置在一基底表面,该装饰层的外缘与该基底的外缘间具有一间隙区域,且该外框层覆盖该间隙区域。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填孔层的该第二部分覆盖该间隙区域。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填孔层的材料包括可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文档编号】G06F3/042GK203706182SQ201420011681【公开日】2014年7月9日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优先权日:2013年5月24日【发明者】陈佳琪,苏国彰,黄湘霖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