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4405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包括三个框架1,每个框架1包括位于侧壁上的滑轨11、位于底面和背面上的定位针12、突出在底面上的螺纹栓13和位于背面上的螺纹孔14;PCB板2,所述PCB板2具有第一固定孔22和与所述框架1底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1;螺母3;螺丝4;背板5,所述背板5具有六个硬盘接口51、第二定位孔53和与所述框架1背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52;数据线6,所述数据线6连接在所述PCB板2和所述硬盘接口51之间;和面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和所述面板8均与所述PCB板2固定连接,螺丝4穿过背板5上的第二固定孔52与框架1背面上的螺纹孔14连接,框架1底面上的螺纹栓13穿过PCB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2与螺母3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转换存储器硬盘更换方便,存储容量大,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电信产品ATCA-RTM模块上安装
2.5”硬盘的硬盘转换存储器。

【背景技术】
[0002]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标准,即先进的电信计算平台,脱胎于在电信、航天、工业控制、医疗器械、智能交通、军事装备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新一代主流工业计算技术——CompactPCI标准。是为下一代融合通信及数据网络应用提供的一个高性价比的,基于模块化结构的、兼容的、并可扩展的硬件构架,硬盘是其核心组件之一。
[0003]ATCA-RTM的硬盘转换存储器是硬盘与ATCA的接口,硬盘产品都需要安装到ATCA-RTM的硬盘转换存储器上才能被读取。根据ATCA的行业规范,在ATCA-RTM及后端转换存储器上能够用来安装硬盘的最大厚度空间尺寸是22.49mm。目前,用到ATCA-RTM及硬盘转换存储器的硬盘有3.5”和1.8”这2种规格的硬盘。
[0004]现有技术之一使用规格3.5”硬盘,3.5”硬盘的三维尺寸是146.99X101.6X19.98mm(长X宽X厚度)。由于3.5”硬盘的厚度和行业规范的限制,硬盘转换存储器在厚度方向上只能放置一个3.5”硬盘。通常的硬盘转换存储器选择并列放置两个3.5”硬盘的布置方式,即每个硬盘转换存储器可以连接两个3.5”硬盘。该技术存在的缺陷是硬盘连接数量少,存储容量受到限制,并且单片硬盘容量相对大,更换不灵活。
[0005]现有技术之二使用规格1.8”硬盘,1.8”硬盘的三维尺寸是76.85X52.6 X 5mm(长X宽X厚度)。1.8”硬盘的尺寸可以满足在ATCA-RTM的硬盘转换存储器的厚度方向上安装两个硬盘,在宽度方向上并列放置4个硬盘,即目前配合1.8”硬盘使用的硬盘转换存储器结构最多可以安装8个1.8”硬盘。然而,计算机行业中,3.5”硬盘和2.5”硬盘应用广泛,产品成熟,成本很低,而1.8”硬盘在行业中应用则较少,成本高。因此该解决方案存在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6]1、本实用新型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8]2、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包括三个框架1,每个框架I包括位于侧壁上的滑轨11、位于底面和背面上的定位针12、突出在底面上的螺纹栓13和位于背面上的螺纹孔14 ;PCB板2,所述PCB板2具有第一固定孔22和与所述框架I底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1 ;螺母3 ;螺丝4 ;背板5,所述背板5具有六个硬盘接口 51、第二定位孔53和与所述框架I背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52 ;数据线6,所述数据线6连接在所述PCB板2和所述硬盘接口 51之间;和面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和所述面板8均与所述PCB板2固定连接,螺丝4穿过背板5上的第二固定孔52与框架I背面上的螺纹孔14连接,框架I底面上的螺纹栓13穿过PCB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2与螺母3连接。
[0010]所述框架I的厚度为20mm-22mm,宽度为78mm-80mm,长度为115_120mm。
[0011]所述框架I的厚度优选为19mm,宽度优选为79mm,长度优选为117mm。
[0012]背板5上对应于同一个框架I的两个硬盘接口 51的布置方向是相反的。
[0013]为进一步加强硬盘安装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转换存储器还包括加强肋7,所述加强肋7通过辅助螺丝9与面板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I的侧壁上具有定位凸起15,所述加强肋7上具有相应的第三定位孔71。
[0014]3、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5]2.5”硬盘的尺寸是100.35X69.85X9.5mm(长X宽X高),本实用新型根据其尺寸特点设计的能够最多容纳6个2.5”硬盘的硬盘存储器充分利用了空间,与现有技术想t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盘转换存储器硬盘更换方便,存储容量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2.5”硬盘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包括框架1、PCB板2、背板5、面板8和数据线6。每个框架I可以容纳两个2.5”硬盘;PCB板2上具有第一定位孔21和第一固定孔22 ;背板5上具有六个硬盘接口 51、第二固定孔52和第二定位孔51 ;面板8和背板5均使用螺丝(未示出)与PCB板2固定连接;硬盘接口 51与PCB板2使用数据线6连接。
[0021]如图2所示,框架I包括位于侧壁上的滑轨11、位于底面和背面上的定位针12、突出在底面上的螺纹栓13和位于背面上的螺纹孔14。
[0022]如图1所示,安装时,利用定位针12和第二定位孔51对框架I和背板5进行对准,并且穿过第二固定孔52的螺丝与螺纹孔14配合,固定框架I与背板5 ;利用定位针12和第一定位孔21对框架I和PCB板2进行对准,并使用螺母3与穿过第一固定孔22的螺纹栓13配合,固定框架I和PCB板2。
[0023]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加强硬盘安装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硬盘转换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加强肋7、面板8和辅助螺丝9,辅助螺丝9将加强肋7和面板8固定在一起。为了便于定位,框架I的侧壁上方具有定位凸起15,加强肋7上具有相应的第三定位孔71。由于加强肋7的存在,实现了将三个框架I同时和面板8连接成一个相对的整体结构,增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4]如图4所示,每个2.5”硬盘沿着框架I的滑轨11滑进框架I中去。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框架I能同时装配2个2.5”硬盘,并且每个框架I都可以单独装配到PCB板2上。在ATCA-RTM的规定的空间内最多可以根据需要装下三个这样的框架I。本实施例中,每个框架I的厚度为21mm,宽度为79mm,长度为117mm。
[0025]根据需要,框架I的厚度可以在20mm-22mm之间选择,宽度可以再78mm-80mm之间选择,长度可以在115_120mm之间选择。
[0026]为了保证每个框架I在该尺寸下能够同时容纳两个2.5”硬盘,安装在同一个框架I中的两个硬盘需要是正反面相反的,如图4所示,框架I中的两个2.5”硬盘,位于上方的硬盘的A面向上,位于下方的硬盘B面向上。相应的,与每个框架I配合的背板5上的两个硬盘接口 51的方向也应当是相反的。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硬盘转换存储器,包括 三个框架(1),每个框架(I)包括位于侧壁上的滑轨(11)、位于底面和背面上的定位针(12)、突出在底面上的螺纹栓(13)和位于背面上的螺纹孔(14); PCB板(2),所述PCB板(2)具有第一固定孔(22)和与所述框架(I)底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1); 螺母⑶; 螺丝⑷; 背板(5),所述背板(5)具有六个硬盘接口(51)、第二定位孔(53)和与所述框架(I)背面上的定位针(1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52); 数据线出),所述数据线(6)连接在所述PCB板(2)和所述硬盘接口(51)之间;和 面板⑶, 其特征在于,每个框架(I)与两个硬盘接口(51)对应,所述背板(5)和所述面板(8)均与所述PCB板(2)固定连接,螺丝(4)穿过背板(5)上的第二固定孔(52)与框架(I)背面上的螺纹孔(14)连接,框架(I)底面上的螺纹栓(13)穿过PCB板(2)上的第一固定孔(22)与螺母(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的厚度为20mm-22mm,宽度为 78mm-80mm,长度为 115_12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的厚度为19mm,宽度为79mm,长度为117m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背板(5)上对应于同一个框架⑴的两个硬盘接口(51)的布置方向是相反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转换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肋(7),所述加强肋(7)通过辅助螺丝(9)与面板(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I)的侧壁上方具有定位凸起(15),所述加强肋(7)上具有相应的第三定位孔(71)。
【文档编号】G06F1/18GK203930625SQ20142027314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林锋, 余强 申请人:蓝玛卓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