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含第一盖体、凸轴单元及承载板,其中凸轴单元固定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沿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承载板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且承载板具有中心点、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其中齿条部对应多个卡合齿且沿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中。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时,多个卡合齿沿齿条部相对位移以使凸轴单元选择性卡合于齿条部的相对两端,以改变承载板中心点与第一盖体的相对位置。
【专利说明】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保护壳,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保护或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多种显示方位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达及资讯取得日益便捷,平板电脑已逐渐成为提供资讯的主流产品,因此各种保护平板电脑的外壳也相应地推出。然而,随着使用者操作平板电脑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单纯提供保护作用的保护壳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实际应用而言,使用者除了将平板电脑拿在手上或放在膝上操作外,也会有将平板电脑立于桌面作为显示单元的操作方式。因此,保护壳演进为除了保护平板电脑,同时也要能支撑平板电脑立于桌面。然而,平板电脑处于立直状态时,又要求能配合水平显示模式或垂直显示模式,变换不同的显示方位,使得保护壳的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改善。
[0003]因此,提供可保护又可支撑平板电脑于多种显示方位的保护壳为研发的一重要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可覆盖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表面以达到保护作用,又可配合不同显示模式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多种显示方位。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利用齿条部与凸轴单元的相对位移,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于多种显示方位之间变换。
[0006]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第一盖体、凸轴单元及承载板,其中凸轴单元固定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沿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承载板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且承载板具有中心点、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其中齿条部对应多个卡合齿且沿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中。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时,多个卡合齿沿齿条部相对位移以使凸轴单元选择性卡合于齿条部的相对两端,以改变承载板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的相对位置。
[0007]于一实施例,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0008]于一实施例,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09]于一实施例,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短边,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0010]于一实施例,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11]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更包含第二盖体,其中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以可相对开合的方式连接,以选择性保护或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
[0012]于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凸轴单元及承载板,其中壳体包含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且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凸轴单元固定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沿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承载板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且承载板具有中心点、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其中齿条部对应多个卡合齿且沿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中,凸轴单元可选择性地停留于长形开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当壳体处于开启状态且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具有第一高度。当壳体处于开启状态且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而使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异于第二高度。
[0013]于一实施例,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且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齿条部的第一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的第二长边,且承载板与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垂直于第一盖体的第二长边,且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14]于另一实施例,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的第一短边。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齿条部的第一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垂直于第一盖体的第二长边,且承载板与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齿条部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的第二长边,且承载板与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15]于一实施例,承载板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且承载板和第二盖体邻接卡合处定义为直立下缘,其中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短边于空间中倾斜延伸,第一短边与第二盖体表面的法线间夹角为锐角;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长边于空间中倾斜延伸,第一长边与第二盖体表面的法线间夹角为锐角。如此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凸轴单元和承载板的直立下缘间距保持实质相同。于一实施例,承载板的第一长边长度为L且第一短边长度为W,其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差异正比于(L-W)/2。
[0016]于一实施例,凸轴单元包含凸轴件及限位件,多个卡合齿设置于凸轴件的圆周上,且限位件连接于凸轴件的一侧并沿凸轴件的径向突出于凸轴件。于一实施例,承载板更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环绕长形开口设置。当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固定于第一盖体时,凹陷部夹设于限位件及第一盖体之间。
[0017]于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承载板、凸轴单元及第一盖体,其中承载板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且承载板具有中心点。凸轴单元固定于承载板,且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沿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一盖体具有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其中齿条部对应多个卡合齿且沿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中。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时,多个卡合齿沿齿条部相对位移以使凸轴单元选择性卡合于齿条部的相对两端,以改变承载板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的相对位置。
[0018]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更包含第二盖体,其中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以可相对开合的方式连接,以选择性保护或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
[0019]于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承载板、凸轴单元及第一盖体,其中壳体包含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且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承载板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且承载板具有一中心点。凸轴单元固定于承载板,且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沿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一盖体具有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其中齿条部对应多个卡合齿且沿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且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中,其中凸轴单元可选择性地停留于长形开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当壳体处于开启状态且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具有第一高度。当壳体处于开启状态且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而使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异于第二高度。
[0020]于一实施例,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的第二长边。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齿条部的第一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一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且承载板与第一盖体具有一水平相对位置。当承载板相对于第一盖体转动以使凸轴单元卡合于齿条部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时,或当凸轴单元停留于第二位置时,长形开口的长边垂直于承载板的第一长边,且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21]于一实施例,多个卡合齿集中设置于凸轴单元的部分圆周上,且部分圆周对应于一圆心角,该圆心角为90度。
[0022]于一实施例,凸轴单元包含凸轴件及限位件,多个卡合齿设置于凸轴件的圆周上,且限位件连接于凸轴件的一侧并沿凸轴件的径向突出于凸轴件。于一实施例,第一盖体更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环绕长形开口设置。当凸轴单元伸入长形开口固定于承载板时,凹陷部夹设于限位件及承载板之间。
[0023]于一实施例,凸轴件及限位件为一体成形的单一部件。于另一实施例,凸轴件及限位件为分离的个别部件。
[0024]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更包含输入装置,其中输入装置设置于第二盖体,且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讯号连接。
[0025]于一实施例,长形开口包含矩形开口或两端部为弧形的长形开口。
[0026]于一实施例,第一盖体包含枢转盖体部及支撑盖体部,枢转盖体部及支撑盖体部可枢转地连接且支撑盖体部连接第二盖体。当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开启时,枢转盖体部可相对于支撑盖体部弯折,进而相对于第二盖体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倾斜角度。于一实施例,凸轴单元设置于枢转盖体部。于另一实施例,长形开口设置于枢转盖体部。
[0027]于一实施例,第二盖体更包含一定位部,以定位该倾斜角度。于一实施例,第二盖体具有延伸部。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叠合时,延伸部朝第一盖体方向弯折,以覆盖于承载板,使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保持叠合状态。
[002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藉由凸轴单元及齿条部的转动位移机制,不仅可用于保护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可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多种显示方位,以满足使用者不同操作模式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
[0030]图1B为图1A的保护壳于叠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1C和图1D分别为不同实施例的凸轴单元的示意图;
[0032]图2A-图2C为图1A的保护壳于开启时之第一相对位置的不同视角不意图;
[0033]图2D为沿图2A的切线A_A’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3A-图3C为图2A的保护壳于开启时之第二相对位置的不同视角示意图;
[0035]图4A-图4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时之第一相对位置的不同视角示意图;
[0036]图5A-图5B为图4A的保护壳于开启时之第二相对位置的不同视角不意图;
[0037]图6为图4A的保护壳于叠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
[0039]图8A及图8B分别为图7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时之不同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以及
[0041]图1OA及图1OB分别为图9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时之不同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其可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以依据显示模式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显示方位,进而满足使用者操作多元化的需求。举例而言,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位助理、电子书等,但不以此为限。以下将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的结构及操作。
[0043]参考图1A至图1C及图2A至图2C,其中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图1B为图1A的保护壳于叠合状态的立体图,且图2A-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于开启时之第一相对位置时的不同视角示意图。如图所示,保护壳I包含壳体10、凸轴单元20及承载板30,其中壳体10包含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且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或叠合状态。凸轴单元20固定于第一盖体110,且凸轴单元20具有多个卡合齿212沿凸轴单元20的圆周方向设置(参见图1C)。承载板30用于载置可携式电子装置(未图示),且承载板30具有长形开口 310以及齿条部330,其中齿条部330对应凸轴单元20的多个卡合齿212并沿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设置。承载板30藉由凸轴单元20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110,以改变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的相对位置(例如水平相对位置或垂直相对位置),进而使得载置于承载板30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多种显示方位(例如横式显示方位或直式显示方位),于后进一步详述。
[004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I更可包含输入装置40 (例如键盘),其中输入装置40设置于第二盖体120,且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讯号连接。输入装置40可藉由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讯号连接;藉此,使用者可藉由输入装置40输入资料或操控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增加使用便利性。
[0045]如图1B所示,当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处于叠合状态时,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分别包覆于承载板30的相对表面,进而使得载置于承载板30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受到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的保护。再者,第二盖体120具有延伸部122,当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叠合时,延伸部122朝第一盖体110的方向弯折,以覆盖于承载板30边缘,使得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保持叠合状态。具体而言,延伸部122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自第二盖体120的边缘朝远离第一盖体110的方向延伸,且延伸部122可相对于第二盖体120的该边缘弯折以部分包覆于承载板30边缘上。
[0046]再者,延伸部122与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之间可具有固着机制,以使得延伸部122弯折后可固着在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进而使得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保持在叠合状态。固着机制可包含磁性方式、魔鬼毡粘合、机构卡合方式等,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延伸部122与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可分别设置磁性相异的磁性元件,以藉由磁吸力将延伸部122固着于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上,或者可分别设置对应的卡扣件,以藉由卡扣件相互扣合而使延伸部122固着于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上,又或者第一盖体110或承载板30可设置有扣环以使延伸部122得以伸入扣环进而受到扣环的限制,而使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保持在叠合状态。
[0047]第一盖体110包含枢转盖体部112及支撑盖体部114,其中支撑盖体部114连接第二盖体120,且枢转盖体部112及支撑盖体部114可枢转地连接,而凸轴单元20设置于枢转盖体部112。具体而言,枢转盖体部112及支撑盖体部114藉由相邻于两侧的部分相互连接,而枢转盖体部112及支撑盖体部114相邻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缝隙111,以使得枢转盖体部112可相对于支撑盖体部114转动。如图1B所示,枢转盖体部112与支撑盖体部114于相面对的侧边具有对应的弓形,而缝隙111沿弓形延伸,以分割枢转盖体部112与支撑盖体部114相邻的中间部分。如此一来,如图1A及图2B所示,当第一盖体110相对于第二盖体120转动而处于开启状态时,以枢转盖体部112与支撑盖体部114相邻两侧部分的连接线作为弯折线,枢转盖体部112以相对于支撑盖体部114朝远离第二盖体120的方向弯折,进而加大缝隙111,而成为支撑状态。
[0048]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当枢转盖体部112相对于支撑盖体部114弯折时,因凸轴单元20设置于枢转盖体部112,使得承载板30会随着枢转盖体部112转动,进而使得承载板30的下缘可抵接第二盖体120。此时,承载板30藉由支撑盖体部114的支撑而于空间中呈现倾斜延伸状态,亦即承载板30左右两侧边与第二盖体120表面法线方向N间的夹角呈锐角,如图2C所示。于此状态下,支撑盖体部114相对于第二盖体120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倾斜角度。再者,第二盖体120更包含定位部124,用以定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倾斜角度。具体而言,定位部124可实施为凹槽或凸块,但不以此为限。亦即,当承载板30的下缘抵接于第二盖体120时,承载板30的下缘是卡合或抵接于定位部124,进而受到定位部124的限制,以使得承载板30与第二盖体120之间维持于上述的倾斜角度。在此需注意,当输入装置40设置于第二盖体120上时,可视实际应用将定位部设置于输入装置40。如图1A所示,输入装置40的表面具有凹槽42,以作为容置承载板30下缘的定位部,但不以此为限。在此需注意,定位部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于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定位部,以使得承载板可相对于第二盖体定位于不同倾斜角度,进而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多种支撑角度。
[0049]如图1A及图1C所示,于一实施例,凸轴单元20具有多个卡合齿212沿凸轴单元20的圆周方向设置,其中多个卡合齿212较佳地是集中设置于凸轴单元20的部分圆周上。具体而言,凸轴单元20包含凸轴件210及限位件220,其中多个卡合齿212设置于凸轴件210的圆周上,且限位件220连接于凸轴件210的一侧并沿凸轴件210的径向突出于凸轴件210。于此实施例,凸轴单元20是以一体成形方式形成凸轴件210及限位件220。亦即,凸轴件210及限位件220为一体成形的单一部件,且凸轴件210于圆周上形成有多个缺口,以使相邻缺口的部分形成多个卡合齿212。多个卡合齿212较佳形成于凸轴件210的部分圆周,且该部分圆周对应于90度的圆心角,如此可对应承载板30在垂直(portrait)和水平(landscape)使用状态间切换的最小旋转角度。亦即,多个卡合齿212较佳地是仅分布于凸轴件210四分之一的圆周上。再者,限位件220的直径大于凸轴件210的直径,使得凸轴件210及限位件220具有类似T形的截面。
[0050]参考图1A及图2A,当承载板30叠设于第一盖体110时,固定于第一盖体110上的凸轴单元20伸入承载板30的长形开口 310中,使多个卡合齿212对应于齿条部320,且限位件220抵靠于承载板30内表面上。换言之,当组合时,承载板30可先叠设于第一盖体110,凸轴单元20再自承载板30相背于第一盖体110的一侧朝第一盖体110的方向插入长形开口 310,且限位件220抵靠于承载板30在长形开口 310附近的部分,进而固定于第一盖体110上,,藉此限制承载板30沿凸轴单元20的轴向位移。亦即,藉此限制承载板30脱离第一盖体110。凸轴单元20可藉由锁固、卡合、粘着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盖体110。举例而言,凸轴单元20可藉由螺丝、螺栓等锁固构件固定于第一盖体110的枢转盖体部112,或藉由对应的卡合部卡固于枢转盖体部112,或藉由粘着剂粘着于枢转盖体部112,但不以此为限。在此需注意,为说明多个卡合齿与齿条部的作动关系,于图2A及后续图3A、图4A及图5A相关图式中显示出卡合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卡合齿是位于限位件后方且被限位件所遮蔽。
[0051]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凸轴单元的凸轴件210’及限位件220’实施为分离的个别部件,其中凸轴件210’为圆周上具有多个卡合齿212’的圆形凸轴,并配合圆形的限位件220’限制承载板30沿凸轴单元的轴向位移。类似于上述,多个卡合齿212’较佳仅设置于凸轴件210’的部分圆周,尤其是仅设置于对应90度圆心角的四分之一圆周。当承载板30叠设于第一盖体110时,凸轴件210’可先固定于第一盖体110,承载板30朝第一盖体110的方向移动以使凸轴件210’伸入长形开口 310中,且使多个卡合齿212对应于齿条部320。接着,将限位件220’连接于凸轴件210’,并使限位件220抵靠于承载板30在长形开口 310附近的部分,藉此限制承载板30沿凸轴单元20的轴向位移。在此需注意,凸轴件210’、限位件220’及第一盖体110之间可藉由锁固、卡合、粘着等方式连接,于此不再赘述。再者,于其他实施例中,凸轴件210’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盖体110,并配合限位件220’而达到上述凸轴单元的作用。
[0052]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20、220’可具有不同形式而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圆形。举例而言,限位件220、220’可为环形、十字形、星形、网格形等合适的形状。于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20更可设计为自凸轴件210的顶表面沿径向突出的多个挂耳形式。
[0053]于一实施例,如图1A及图2A所示,承载板30为由侧壁环绕板体而形成的框体,且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板体上并藉由外部轮廓与侧壁卡合,进而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载置承载板30。再者,承载板30的侧壁可具有缺口,以利于使用者装设及拆卸可携式电子装置。承载板30具有长形开口 310及齿条部320,其中齿条部320对应多个卡合齿212且沿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设置。此外,承载板30更具有凹陷部330,其中凹陷部330环绕长形开口310设置,以供收纳局限限位件220的运动范围,且使得限位件220内表面与承载板310内表面实质共平面。具体而言,承载板30的长形开口 310较佳为具有一对平行长边且贯穿承载板30板体的开口,其中长形开口 310连接该对平行长边的两端部可为弧形或直线。举例而言,长形开口 310可为矩形开口或两端部为弧形的长形开口,但不以此为限。凹陷部330为沿长形开口 310的边缘且朝开口中央延伸并相对于承载板30表面向下凹陷的平台部,以使得凹陷部330的表面与承载板30的内表面具有段差。藉此,凹陷部330的表面及承载板30连接凹陷部330的侧壁可形成供收纳局限限位件220的凹陷空间。换言之,凹陷部330可视为环绕长形开口 310供设置限位件部220的唇边。齿条部320设置于长形开口 310的两平行长边其中之一。具体而言,齿条部320的齿列是沿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延伸,凹陷部330连接于齿条部320及长形开口 310的对应长边之间,且齿条部320及凹陷部330的表面为共平面。
[0054]于此实施例,位于长形开口 310两长边的凹陷部330之间的距离较佳地为实质等于凸轴件210的直径,且位于长形开口 310两长边的凹陷部330朝长形开口 310中央延伸的长度较佳实质等于限位件220沿径向突出于凸轴件210的长度。因此,当凸轴单元20伸入长形开口 310固定于第一盖体110时,限位件220抵靠于凹陷部330,而凸轴件210是位于长形开口 310中且在相对两平行长边的凹陷部330之间并容许卡合齿212沿齿条部320相对位移。再者,凹陷部330相对于承载板30的表面向下凹陷的距离(即段差)较佳实质等于限位件220的轴向厚度。藉此,如图2D所示,当凸轴单元20伸入长形开口 310固定于第一盖体110的枢转盖体部112时,凹陷部330夹设于限位件220及第一盖体110之间,且限位件220内表面与承载板30的内表面为实质共平面。
[0055]于此实施例,长形开口 310较佳为两端部为弧形的长形开口,且弧形端部的曲率较佳实质与凸轴单元20的曲率对应。藉此,当凸轴元件20伸入长形开口 310且位于长形开口 310的端部时,凸轴元件20的外圆周可匹配于长形开口 310的弧形端部的内圆周。换言之,位于长形开口 310两端部的凹陷部330的内圆周较佳与凸轴件210的外圆周具有对应的曲率,而界定长形开口 310两端部的承载板30的侧缘较佳与限位件220具有对应的曲率,如此长形开口 310两端的弧形内圆周可较紧密地接触凸轴件210,如此对凸轴件210提供较佳的固持力。
[0056]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I依上述方式组合后,当壳体10处于开启状态时,承载板30可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转动,并藉由多个卡合齿212沿齿条部320相对转动位移以使凸轴单元20选择性卡合于齿条部320的相对两端,进而改变承载板30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110的相对位置。换言之,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转动时,凸轴单元20可选择性地停留于长形开口 310中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例如选择性位于长形开口 310的相对两侧,以改变承载板30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110的相对位置。以下参考图2A-图2C及图3A-图3C,说明保护壳I处于开启状态时,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转动以改变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的相对位置的一实施例。
[0057]如图2A-图2C所示,承载板30及第一盖体110具有实质长方形的外型,其中承载板30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31及第一短边32,而第一盖体110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101及第二短边102。于此实施例,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当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20的第一端(例如左侧)时,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以使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亦即,当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平行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时,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换言之,当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20的左侧并靠近长形开口 310的左侧位置。此时,承载板30的中心点C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一高度hl,如图2C所示。
[0058]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顺时针转动时,齿条部320是沿着凸轴件210的卡合齿212转动并位移,以使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20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进而使得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由水平相对位置改变为垂直相对位置,如图3A-图3B所示。换言之,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顺时针转动90度时,齿条部320相对于凸轴单元20转动位移,使得长形开口 310的长边垂直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且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20的下侧(即转动位移前的右侧),进而使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亦即,当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垂直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时,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0059]当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20是位于长形开口310原本为右侧但现在为下侧的位置。此时,承载板30的中心点C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二高度h2,如图3B所示,且第一高度hi异于第二高度h2。亦即,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顺时针转动90度而从水平相对位置改变为垂直相对位置时,承载板2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盖体110向上移动。反之,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逆时针转动90度而从垂直相对位置改变为水平相对位置时(即由图3A逆转为图2A时),承载板2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盖体110向下移动。如此当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时,承载板30中心点高度为hi ;而当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时,承载板30的中心点高度为h2,其中hi小于h2。
[0060]如前所述,当支撑盖体部114支撑承载板30于水平相对位置或垂直相对位置时,可藉由定位部124或42定位承载板30的下缘,以支撑承载板30于倾斜状态,如图2C及图3B所示。藉此,可设计使得承载板30于不同相对位置时的中心点高度差异与承载板的第一长边31及第一短边32的长度差具有正比关系,使得于水平相对位置或垂直相对位置时,支撑盖体部114保持支撑承载板30于相同的倾斜角度Θ。举例而言,参考图3C,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的长度为L且第一短边32的长度为W。藉由设计,使第一高度hi =(W/2)*sin Θ,第二高度h2 = (L/2)*sin θ,θ为预设角度;亦即承载板30相对于凸轴单元20转动90度时,第一高度hi与第二高度h2的差异为正比于(L-W)/2 ;如此使得于水平相对位置或垂直相对位置时,支撑盖体部114保持支撑承载板30于相同的倾斜角度。
[0061]如图2A所示,当支撑盖体部114支撑承载板30于水平相对位置时,承载板30的第一短边32相对于第二盖体120表面的法线夹角为锐角方向倾斜延伸,且凸轴单元20的轴心B和承载板30的直立下缘的间距为D1。如图3A所示,当支撑盖体部114支撑承载板30于垂相对位置时,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相对于第二盖体120表面的法线夹角为相同锐角(例如(90-Θ))方向倾斜延伸,且凸轴单元20的中心B和承载板30的直立下缘的间距为D2。藉由设计,使承载板30相对于凸轴单元20转动90度时,第一高度hi与第二高度h2的差异设计为正比于(L-W)/2,如此当凸轴单元20停留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亦即承载板30于水平或直垂直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20和承载板30的直立下缘之间距保持实质相同,即Dl = D2。
[0062]图4A-图4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时之第一相对位置的不同视角示意图。图4A-图4C的实施例与图2A-图2C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长形开口的设置方向以及第一盖体的对应变化。因此,以下仅针对差异的部分进行说明,其余元件(例如凸轴单元20、第二盖体120、输入装置40等)的结构、作用及配置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0063]如图4A-图4C所示,承载板30’具有长形开口 350、齿条部360及凹陷部370,其中长形开口 350、齿条部360及凹陷部370的结构及作用类似于承载板30的长形开口 310、齿条部320及凹陷部330,于此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长形开口 350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30’的第一短边32’,亦即垂直于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转动以使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60的第一端(例如上侧)时,长形开口 350的长边垂直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且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亦即,当承载板30’的第一边31’平行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时,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换言之,当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20是卡合于齿条部360的上侧并位于长形开口 350的上侧位置。此时,承载板30’的中心点C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一高度h3,如图4C所示。
[0064]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顺时针转动时,齿条部360沿着凸轴件210的卡合齿212转动并位移,以使凸轴单元20卡合于齿条部320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例如原本的下侧但现在已转动位移为左侧),进而使得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由水平相对位置改变为垂直相对位置,如图5A-图5B所示。换言之,当承载板30’相对于第一盖体110’转动90度以使凸轴单元20停留于长形开口 350的第二位置时,长形开口 350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且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亦即,当承载板30’的第一长边31’垂直于第一盖体110’的第二长边101’时,承载板30’与第一盖体1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此时,承载板30’的中心点C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二高度h4,如图5B所示,且第一高度h3小于第二高度h4。
[0065]当长形开口 350设置为其长边平行于承载板30’的第一短边32’时,为使承载板30’具有与图2A的承载板30相同的倾斜角度(例如角度?),可相应地改变第一盖体110’的枢转盖体部112’及支撑盖体部114’的长度比例。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的支撑盖体部114’的长度为大于图1B的支撑盖体部114,且枢转盖体部112’的长度小于枢转盖体部112。在此需注意,亦可藉由改变定位部的位置,或者藉由同时改变枢转盖体部及支撑盖体部的长度比例以及定位部的位置,以使承载板30’具有与图2A的承载板30相同的倾斜角度。
[0066]在此需注意,对于图4A的实施而言,亦可藉由使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差异正比于承载板的长边及短边的长度差(例如正比于(L-W)/2),而使得承载板与第一盖体具有不同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和承载板的直立下缘间距保持实质相同,但不以此为限。
[006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且图8A及图8B分别为图7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时的不同相对位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2A-图2C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长形开口及凸轴元件的设置位置互换,因此壳体、承载板及凸轴单元具有类似结构、作用及配置,且其相关细节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006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包含壳体50、承载板60及凸轴单元70,其中凸轴单元70固定于承载板60,且凸轴单元70具有多个卡合齿712沿凸轴单元60的圆周方向设置。类似地,凸轴单元70包含凸轴件710及限位件720。壳体50包含第一盖体510及第二盖体120,且第一盖体510及第二盖体120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或叠合状态。第一盖体50具有长形开口 530以及齿条部540,其中齿条部540对应多个卡合齿712且沿长形开口 530的长边设置。具体而言,第一盖体510包含枢转盖体部512及支撑盖体部514,其中枢转盖体部512及支撑盖体部514可枢转地连接且支撑盖体部515连接第二盖体120。当第一盖体510相对于第二盖体520开启时,枢转盖体部512可相对于支撑盖体部514弯折,进而相对于第二盖体514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倾斜角度。长形开口 530设置于枢转盖体部512。
[0069]承载板60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510,且凸轴单元70伸入长形开口 530中。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转动时,多个卡合齿712沿齿条部540相对位移以使凸轴单元70选择性卡合于齿条部540的相对两端,进而改变承载板60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510的相对位置。换言之,于此实施例,凸轴单元70固定于承载板60面对第一盖体510的那一侦牝以使得承载板60可藉由凸轴单元70可转动地叠设于第一盖体510,进而改变承载板60的中心点与第一盖体510的相对位置。在此需注意,为说明多个卡合齿与齿条部的作动关系,于图7、图8A-图8B及后续图9、图1OA-图1OB相关图式中显示出长形开口及凸轴单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长形开口及凸轴单元是位于承载板后方且被承载板所遮蔽。
[0070]如图7及图8A所示,长形开口 530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510的长边。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转动以使凸轴单元70卡合于齿条部540的第一端(例如右侧)时,长形开口 530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的第一长边61,且承载板60与第一盖体5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亦即,当凸轴单元70停留于长形开口 530的第一位置(例如右侧)时,承载板6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120会具有第一高度。
[0071]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顺时针转动90度时,卡合齿712是沿着齿条部540转动并位移,以使凸轴单元70卡合于齿条部540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例如左侧),进而使得承载板60与第一盖体510由水平相对位置改变为垂直相对位置,如图8B所示。换言之,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70停留于长形开口530的第二位置(例如左侧),且长形开口 530的长边垂直于承载板60的第一长边61。此时,承载板6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
[0072]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爆炸图,且图1OA及图1OB分别为图9的保护壳于开启状态的不同相对位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7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长形开口的设置方向,因此于壳体、承载板及凸轴单元具有类似结构、作用及配置,且其相关细节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0073]如图9及图1OA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50’包含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第一盖体510’及第二盖体120,且第一盖体510’亦包含类似的枢转盖体部512’及支撑盖体部514’。长形开口 560的长边平行于第一盖体510’的短边,即垂直于第一盖体510’的长边。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转动以使凸轴单元70卡合于齿条部570的第一端(例如下端)时,长形开口 560的长边垂直于承载板60的第一长边61,以使承载板60与第一盖体510’具有水平相对位置。亦即,当凸轴单元70停留于长形开口 560的第一位置(例如下端)时,长形开口 560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60的第一短边62,且承载板6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120会具有第一高度。
[0074]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顺时针转动90度时,卡合齿712是沿着齿条部570转动并位移,以使凸轴单元70卡合于齿条部570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例如上端),进而使得承载板60与第一盖体510’由水平相对位置改变为垂直相对位置,如图1OB所示。换言之,当承载板60相对于第一盖体510’具有垂直相对位置时,凸轴单元70停留于长形开口 560的第二位置(例如上端),且长形开口 560的长边平行于承载板60的第一长边61。此时,承载板60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二盖体120具有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
[0075]再者,第一盖体510、510’更可分别具有凹陷部550、580,且如上所述,凹陷部550、580环绕长形开口 530、560设置。当凸轴单元70伸入长形开口 530、560固定于承载板60时,凹陷部550、580夹设于限位件720及承载板60之间。凹陷部550、580供支承限位件720,较佳使得限位件720与第一盖体510、510’实质共平面。
[007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藉由凸轴单元及齿条部的转动位移机制,不仅可用于保护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可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多种显示方位,以满足使用者不同操作模式的需求。
[0077]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熟此技艺者当知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包含: 第一盖体; 凸轴单元,固定于该第一盖体,该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该多个卡合齿沿该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及 承载板,用于载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承载板具有中心点、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该齿条部对应该多个卡合齿且沿该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该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该第一盖体且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中; 其中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时,该多个卡合齿沿该齿条部相对位移以使该凸轴单元选择性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相对两端,以改变该承载板的该中心点与该第一盖体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短边,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二盖体,其中该第二盖体与该第一盖体以可相对开合的方式连接,以选择性保护或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
7.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包含: 壳体,包含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 凸轴单元,固定于该第一盖体,该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该多个卡合齿沿该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及 承载板,用于载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承载板具有中心点、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该齿条部对应该多个卡合齿且沿该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该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该第一盖体且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中,该凸轴单元可选择性地停留于该长形开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壳体处于该开启状态且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具有第一高度; 其中当该壳体处于该开启状态且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而使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具有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异于该第二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且该承载板和该第二盖体邻接卡合处定义为直立下缘; 其中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短边于空间中倾斜延伸,该第一短边与该第二盖体表面的法线间夹角为锐角; 其中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长边于空间中倾斜延伸,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二盖体表面的法线间夹角为该锐角; 如此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该凸轴单元和该承载板的直立下缘间距保持实质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长度为L以及该第一短边长度为W,其中该第一高度与该第二高度的差异正比于(L-W) /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短边,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合齿集中设置于该凸轴单元的部分圆周上,该部分圆周对应于一圆心角,该圆心角为90度。
15.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单元包含凸轴件及限位件,该多个卡合齿设置于该凸轴件的圆周上,且该限位件连接于该凸轴件的一侧并沿该凸轴件的径向关出于该凸轴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更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环绕该长形开口设置,当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固定于该第一盖体时,该凹陷部夹设于该限位件及该第一盖体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件及该限位件为一体成形的单一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件及该限位件为分离的个别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输入装置,其中该输入装置设置于该第二盖体,且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讯号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开口包含矩形开口或两端部为弧形的长形开口。
2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包含枢转盖体部及支撑盖体部,该枢转盖体部及该支撑盖体部可枢转地连接且该支撑盖体部连接该第二盖体,当该第一盖体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开启时,该枢转盖体部可相对于该支撑盖体部弯折,进而相对于该第二盖体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倾斜角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单元设置于该枢转盖体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更包含定位部,以定位该倾斜角度。
24.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具有延伸部,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叠合时,该延伸部朝该第一盖体方向弯折,以覆盖于该承载板,使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保持叠合状态。
25.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包含: 承载板,用于载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承载板具有中心点; 凸轴单元,固定于该承载板,该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该多个卡合齿沿该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及 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具有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该齿条部对应该多个卡合齿且沿该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该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该第一盖体且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中, 其中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时,该多个卡合齿沿该齿条部相对位移以使该凸轴单元选择性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相对两端,以改变该承载板的该中心点与该第一盖体的相对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相邻的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且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短边,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的第一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以使该凸轴单元卡合于该齿条部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二盖体,其中该第二盖体与该第一盖体以可相对开合的方式连接,以选择性保护或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
31.一种保护壳,供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壳包含: 壳体,包含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可枢转地连接以处于开启状态; 承载板,用于载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承载板具有中心点; 凸轴单元,固定于该承载板,该凸轴单元具有多个卡合齿,该多个卡合齿沿该凸轴单元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及 其中该第一盖体具有长形开口以及齿条部,该齿条部对应该多个卡合齿且沿该长形开口的长边设置,该承载板可转动地叠设于该第一盖体且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中,该凸轴单元可选择性地停留于该长形开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壳体处于该开启状态且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具有第一高度; 其中当该壳体处于该开启状态且该承载板相对于该第一盖体转动而使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承载板中心点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具有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异于该第二高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长边,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具有相邻的第二长边及第二短边,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二短边,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垂直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水平相对位置。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该凸轴单元停留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长形开口的该长边平行于该承载板的该第一长边,且该承载板与该第一盖体具有垂直相对位置。
36.如权利要求25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合齿集中设置于该凸轴单元的部分圆周上,该部分圆周对应于一圆心角,该圆心角为90度。
37.如权利要求25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单元包含凸轴件及限位件,该多个卡合齿设置于该凸轴件的圆周上,且该限位件连接于该凸轴件的一侧并沿该凸轴件的径向突出于该凸轴件。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更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环绕该长形开口设置,当该凸轴单元伸入该长形开口固定于该承载板时,该凹陷部夹设于该限位件及该承载板之间。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件及该限位件为一体成形的单一部件。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轴件及该限位件为分离的个别部件。
41.如权利要求25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输入装置,其中该输入装置设置于该第二盖体,且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讯号连接。
42.如权利要求25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开口包含矩形开口或两端部为弧形的长形开口。
43.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包含枢转盖体部及支撑盖体部,该枢转盖体部及该支撑盖体部可枢转地连接且该支撑盖体部连接该第二盖体,当该第一盖体相对于该第二盖体开启时,该枢转盖体部可相对于该支撑盖体部弯折,进而相对于该第二盖体支撑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一倾斜角度。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开口设置于该枢转盖体部。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更包含定位部,以定位该倾斜角度。
46.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具有延伸部,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叠合时,该延伸部朝该第一盖体方向弯折,以覆盖于该承载板,使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保持叠合状态。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930596SQ20142028834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陈志豪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