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模组,该触控感应模组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以及可弯折区,而该可弯折区介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之间,并使该触控感应模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以及感应层,该感应层设置在基板下方且包含第一图案感应层与第二图案感应层,该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第一区,而该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第二区。
【专利说明】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触控显示装置的便利性,目前触控感应模组已经是显示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触控手持式装置。为了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影音视觉享受,大荧幕的触控显示装置越来越普遍。再者,由于手机游戏的盛行,视觉性和游戏操纵性也是玩家所需求的,因此各厂商也竞相推出大突幕手机,例如:Samsung mega (6.3寸)和Sony Xperia Z ultra (6.4寸)。然而。大尺寸触控显示装置或具有大尺寸触控荧幕的手机比较占用空间,并且也不好收纳与携带,因此需要有方便收纳与携带的大尺寸触控显示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以及可弯折区,该可弯折区位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以使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感应层,该感应层设置在基板的下方;第一显示模组,该第一显示模组设置在感应层的下方,且对应于该第一区;以及第二显示模组,该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该感应层的下方,且对应于该第二区。
[0005]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模组,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以及可弯折区,而该可弯折区位于该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以使该触控感应模组具有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以及感应层,该感应层设置在该基板的下方且包含第一图案感应层与第二图案感应层,该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该第一区,且该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该第二区。
[0006]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感应模组,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及其可弯折区,该可弯折区位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之间;以及感应层,该感应层设置在该基板上,其中该感应层包括:第一图案感应层,该第一图案感应层设置在该第一区上;第二图案感应层,该第二图案感应层设置在该第二区上;以及仿真感应层,该仿真感应层设置在该可弯折区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 (a)、1 (b)、1 (c)以及1 (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a)以及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09]图3 (a)以及3 (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0010]图4(a)以及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001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001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001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示意图;以及
[001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00触控显示装置101基板
[0017]1011第一区1012可弯折区
[0018]1013第二区1014第一电极
[0019]1015第二电极102感应层
[0020]103黏着层104第一显示模组
[0021]105第二显示模组200触控显示装置
[0022]201基板202显示模组
[0023]203可挠式显示模组204感应层
[0024]205黏着层206固定折叠框
[0025]300触控感应模组301第一触控感应模组
[0026]302第二触控感应模组303可弯折区
[0027]304第一软性电路板305第二软性电路板
[0028]306第一电极307第二电极
[0029]308基板400触控感应模组
[0030]401第一触控感应区402第二触控感应区
[0031]403可弯折区404第一软性电路板
[0032]405第二软性电路板406第一 X轴图案电极
[0033]407第一 Y轴图案电极408 第二 X轴图案电极
[0034]409第二 Y轴图案电极410 基板
[0035]500触控感应模组501第一触控感应区
[0036]502第二触控感应区503可弯折区
[0037]504第一软性电路板505第二软性电路板
[0038]506第一 X轴图案电极507 第一 Y轴图案电极
[0039]508第二 X轴图案电极509 第二 Y轴图案电极
[0040]510基板511多个仿真图案
[0041]600触控感应模组601基板
[0042]6011第一区60111可弯折区
[0043]6012第二区602第一触控感应层
[0044]603第二触控感应层604第一软性电路板
[0045]605第二软性电路板700触控感应模组
[0046]701基板7011第一区
[0047]7012第二区7013可弯折区
[0048]702第一触控感应层703第二触控感应层
[0049]704金属网格层705第一软性电路板
[0050]706第二软性电路板800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0051]801 步骤 801802 步骤 802
[0052]803 步骤 803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4]图1 (a)、1 (b)以及1 (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a)、1 (b)以及1 (c)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1、感应层102、黏着层103、第一显示模组104和第二显示模组105,其中图1 (a)和图1(b)为展开状态,而图1(c)为折叠状态。基板101包含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1011、弯折区1012和第二区1013,而弯折区1012用于使基板101具有弯折状态和展开状态。感应层102设置在基板101的下方,并通过黏着层103与第一显示模组104和第二显示模组105粘合,且基板101和感应层102可视为触控感应模组。第一显示模组104和第二显示模组105位于感应层102的下方,且分别对应于基板101的第一区1011和第二区1013。换言之,触控显示装置100由单个触控感应模组和两个彼此分离的显示模组组成,其中该触控感应模组的基板101是一体形成的可挠性基板,而并非通过拼装结合形成。此外,第一显示模组104和第二显示模组105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Liquid-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 AMOLED)显示模组或其他已知的显示器,且第一显示模组104和第二显示模组105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例如,第一显示模组104为液晶显示模组,而第二显示模组105为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感应层102可以是整体连续的电极并设在基板101的下方,或者如图1(d)所示,在基板101的第一区1011和第二区1013的下方分别设置彼此分离的第一电极1014和第二电极1015,其中第一电极1014和第二电极1015之间具有间距(gap)。由于基板101本身为可挠性材料,所以由基板101和感应层102所组成的触控式感应模组也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黏着层102可以是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OCA),而感应层102可以是X、Y轴电极相互交错的双层感应电极结构(dual layer electrode),单层电极结构(one layer electrode or singlelayer electrode),或是其他已知的电极结构。
[0055]图2(a)和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2(b)所示,触控显示装置200包括基板201、感应层204、黏着层205、显示模组202和可挠式显示模组203,其中显示模组202和可挠式显示模组203之间的结合处采用黏胶进行接合(未示出),且图2 (a)为展开状态,而图2(b)为折叠状态。基板201和感应层204可视为触控感应模组,且该触控显示模组是可挠式的触控显示模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感应层204可以由整体连续的电极形成,如图2(a)所示,或者由两个彼此分离且分别对应于显示模组202和可挠式模组203的电极形成(未示出)。无论感应层204是整体连续的电极或者两个彼此分离的电极,该感应层204均设置在同一基板201的下方,且该基板201为可挠式基板。此外,显示模组202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LCM),且为非可挠式显示模组,而可挠式显示模组203可以是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模组。感应层204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等。优选地,感应层204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属导电材料,并形成金属网格结构(metal mesh),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能够承受更多次的弯折。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层204的材料也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和金属导电材料共同形成。如图2(b)所示,当触控显示装置200为折叠状态时,可以通过固定折叠框206或者其他装置/方式来固定触控显示装置200的两端以保持折叠状态。此外,由图中的折叠状态可知,可挠式显示模组203也与可弯折区对应,因此第二实施例的显示画面不会因为没有与可弯折区对应的显示装置,而造成整体画面不连续。另外,显示模组202和可挠式显示模组203之间的接合处采用黏胶(未示出)进行接合。
[0056]图3(a)及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触控感应模组300的俯视图,图3(b)为触控感应模组300的侧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300包括基板308、第一电极306、第二电极307、第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3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305,其中,第一电极306和第二电极307共同组成感应层,而第一软性电路板3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305可进一步分别连接一个晶片或一个控制电路板(未不出)。基板308包括第一触控感应区3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302和可弯折区303,分别与第一触控感应区3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302对应的第一电极306和第二电极307均为单层电极结构。第一电极306配置在第一触控感应区301,第二电极307配置在第二触控感应区302,且第一电极306和第二电极307分别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3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305,且第一电极306与第二电极307彼此分离并相隔一个间距,该间距对应于可弯折区303。触控感应模组300的可弯折区303使触控感应模组30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由于弯折区303中并没有配置任何感应电极或者电路,因此触控感应模组300不存在因弯折断线而使整个触控区域电性失效的问题。与上述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示相同,该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300可在第一触控感应区3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302的下方分别配置相同或者不同的显示模组,在此不再赘述。
[0057]如图4(a)以及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400的俯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400的侧视图。第四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400包括基板410,第一 X轴图案电极406、第一 Y轴图案电极407、第二 X轴图案电极408与第二 Y轴图案电极409、第一软性电路板4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405,其中,第一 X轴图案电极406、第一 Y轴图案电极407、第二 X轴图案电极408与第二 Y轴图案电极409共同组成感应层,而第一软性电路板4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405可再进一步分别与晶片和控制电路板(未示出)连接。基板410包含第一触控感应区401、第二触控感应区403和可弯折区403,本实施例的第一 X轴图案电极406和第一 Y轴图案电极407配置于第一触控感应区401,并且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404,第二 X轴图案电极408与第二 Y轴图案电极409配置于第二触控感应区402,并且电连接到第二软性电路板405,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感应区4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402彼此分离配置。触控感应模组400的可弯折区域403可使触控感应模组40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由于弯折区403中并没有配置任何感应电极或电路,所以触控感应模组400不会存在因弯折断线而使整个触控区域电性失效的问题。与上述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示相同,该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400可在第一触控感应区4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402的下方分别配置相同或者不同的显示模组,在此不再赘述。
[0058]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500包括基板510、第一 X轴图案电极506、第一 Y轴图案电极507、第二 X轴图案电极508、第二 Y轴图案电极509、第一软性电路板504、第二软性电路板505与多个仿真图案(dummy pattern) 511。其中,第一 X轴图案电极506、第一 Y轴图案电极507、第二 X轴图案电极508和第二 Υ轴图案电极509共同组成感应层,而第一软性电路板508和第二软性电路板505可进一步与晶片或控制电路板(未示出)相连。基板510包含第一触控感应区501、第二触控感应区502和可弯折区503。本实施例的第一 X轴图案电极506与第一 Υ轴图案电极507配置于第一触控感应区501,并且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504上。第二 X轴图案电极508与第二 Υ轴图案电极509配置于第二触控感应区502,并且电连接到第二软性电路板505上,且第一触控感应区501的电极与第二触控感应区502的电极彼此分离且相隔一个间距。触控感应模组500的可弯折区503可使触控感应模组50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另外,由于可弯折区503中配置有多个仿真图案(dummy pattern) 511,所以可以改善因可弯折区503未配置感测电极所形成的感测电极的可视性为题。优选地,多个仿真图案511的形状与排列方式与第一触控感应区501或第二触控感应区502中的图案电极相同,即仿真图案511的每一单元为菱形或钻石型结构,且仿真图案511与第一触控区域501的电极和第二触控区域502的电极彼此电性绝缘。同理,本实施例的触控感应模组500也可在第一触控感应区501和第二触控感应区502下分别配置相同或不同的显示模组。
[0059]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600包括羁绊600、第一触控感应层602、第二触控感应层603、第一软性电路板604与第二软性电路板605。基板601进一步包含第一区6011和第二区6012,而第一区6011紧邻可弯折区60111,以使基板601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第一触控感应层602设置在基板601的下方并与第二区6012对应,且第一触控感应层602和第二触控感应层603彼此分离且相隔一个间距,并分别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604与第二软性电路板60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感应层602是可挠式的软性透明导电膜层,例如金属导电膜层,而第二触控感应层603式透明导电膜层,例如氧化铟锡膜层,但不限于此;此外,可挠式显示模组和非可挠式显示模组可配置为分别与第一区6011和第二区6012对应。由于第一触控感应层602和可挠式显示模组都具有可挠性,所以可以将其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区6011和可弯折区60111的下方。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层也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以两种不同透明导电层整合成折叠式触控感应模组,则横跨可弯折区60111的感测层为至少一个软性导电膜层,其能够承受层次弯折。如果用金属导电材质与透明导电材质两者整合成折叠式触控显示装置,则第一触控感应层602由金属导电材质形成并横跨延伸至弯折处,而第二触控感应层603由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形成,以承受多次弯折。然后,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应层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可均由金属导电材质形成或者均由透明导电材质形成。
[0060]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模组700包括基板701、第一触控感应层702、第二触控感应层703、金属网格层(metal mesh layer) 704、第一软性电路板705与第二软性电路板706。基板701还包括三个区域,此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7011、第二区7012和可弯折区7013,而可弯折区7013可使基板701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第一触控感应层702设置在基板701下方并对应于第一区7011,且第二触控感应层703设置在基板701的下方且对应于第二区7012,且第一触控感应层702和第二触控感应层703彼此分离且相隔一个间距,并分别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704和第二软性电路板705,而金属网格层704设置在基板701下方并对应于可弯折区7013,其中金属网格层70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702和第二触控感应层703彼此分离且电性绝缘。此外,金属网格层704也电连接到第一软性电路板705、第二软性电路板706或另一个软性电路板,以提供触控功能,而由于是用金属网格作为弯折处,所以能够承受多次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感应层702和第二触控感应层703可以是铟锡氧化膜层(Indium Tin Oxide layer, ITO layer)或也可以为金属网格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金属网格层704也具有触控功能,因此在弯折区也可以进行触控感应,以使触控感应模组700的整体感应功能更加连续顺畅,并且因为金属材质能够承受多次弯折,所以在操作时也不会有断线失效的状况产生。
[0061]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此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800包括了下列步骤:
[0062]步骤801:提供一个基板,其具有第一区、第二区和可弯折区,而该可弯折区介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之间,以使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其中该基板为整片式一体成型的可挠性基板。
[0063]步骤802:在基板下方形成感应层,该感应层包含第一图案感应层与第二图案感应层,该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第一区,而该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第二区。优选地,该第一图案感应层与该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电性绝缘且相隔一个间距,该感应层还包括位于该间距内的仿真图案层(dummy pattern layer)或金属网状膜层,该仿真图案或该金属网格层也对应于该可弯折区,该金属网格层也可具有触控功能。
[0064]步骤803:提供两个彼此分离的显示模组,分别对应于第一区与第二区并分别与之接合,其中该两个显示模组可以为同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均是液晶显示模组,或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一个为液晶显示模组,另一个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
[0065]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提出一种整片式可弯折触控感应模组以进行整面触控,并能解决大尺寸触控显示器比较占用空间且不便收纳的缺点,并且在弯折区两侧设置彼此分离的触控感应层,以解决中央弯折处导线断裂而导致完全无法操作的问题。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也可以只连接一个软性电路板,使原本彼此分离且电绝缘的多个触控感应层通过强度较强的金属导线或无线传输进行电连结。
[00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为准,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感应模组,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以及可弯折区,所述可弯折区介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之间,并使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以及 感应层,所述感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方且包含第一图案感应层和第二图案感应层,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示第一区,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且相隔一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模组,其中所述间距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内,而所述基板是一体形成的可挠性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模组,其中所述感应层还包括仿真图案层,所述仿真图案层位于所述间距内且对应于所述可弯折区,所述仿真图案层与所述第一图案层和所述第二图案层彼此分离绝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感应模组,其中所示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而所述仿真图案层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区与所述可弯折区,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为可挠导电膜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感应模组,其中所述可挠导电膜层横跨所述可弯折区,且所述间距未位于所述可弯折区内。
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区、第二区以及可弯折区,而所述可弯折区介于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并使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感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方且包含第一图案感应层和第二图案感应层,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一区,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至少对应于所述第二区; 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感应层下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区;以及 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感应层下方,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应层为连续性感应层,即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且相隔一间距,所述感应层还包含仿真图案层,所述仿真图案层位于所述间距内且对应于所述可弯折区,并与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隔离绝缘。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且相隔一间距,所述感应层还包括金属网状膜层,所述金属网状膜层位于所述间距内且对应于所述可弯折区,并提供触控功能,且所述金属网状膜层与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绝缘。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是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而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是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模组,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是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折叠结构,所述固定折叠结构固定被弯折的所述基板。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黏着层,所述黏着层位于所述感应层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之间,将所述感应层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相结合。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图案感应层彼此分离且相隔一间距。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4143398SQ201420288559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罗伟仁, 鲁定中, 洪孟群 申请人: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