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4465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模组、一偏光片、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偏光片与显示模组之间。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上。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藉此,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
【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主要包括:可携式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数位相机;金融商业用途,如:提款机、远端视讯会议;公共资讯用途,如:机场、车站导览、资料查询等。
[0003]传统的触控显示装置大致包括相互贴合在一起的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又包含用于触控感应的电极层,电极层通常是由蚀刻一整层的导电层形成一图案化的电极层,由于电极层中有电极的区域(图案部分)和无电极的区域(非图案部分)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将有可能导致电极图形可见,影响触控显示装置视觉外观效果。
[0004]习知解决电极图形可见的方法包括在触控面板结构中增加多层光学膜,通过调整多层光学膜的折射率和电极层的折射率相匹配,从而降低电极图形的可见度。但此方法需要多道镀膜制程,且会导致触控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增加,不利于制作工艺的简化及触控显示装置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电极图形可见,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显不装置包括一显不模组、一偏光片、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偏光片与显不模组之间。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上。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000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显示模组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第二表面朝向显不模组。第一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二表面的折射率,第二表面的粘性大于第一表面的粘性。
[0009]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偏光片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00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位于偏光片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00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偏光片,第二表面朝向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的折射率,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的黏性。
[0012]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显示模组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0013]在一实施例中,偏光片上可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其位于偏光片的周边区域。
[0014]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保护基板,其设置于偏光片上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
[0015]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基板与偏光片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透明粘结层。
[001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第三表面朝向保护基板,第四表面朝向偏光片。第四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三表面的折射率,第三表面的粘性大于第四表面的黏性。
[0017]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基板上可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其位于保护基板的周边区域。
[001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厚度可介于150μηι至200 μ m之间。
[0019]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偏光片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偏光片之间,且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交错设置。
[0020]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藉由将图案化电极层整合至显示面板上,而不需透过另外的玻璃基板承载图案化电极层,可减少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并通过高折射率的第一透明粘结层贴合偏光片和显示模组,第一透明粘结层不仅具有贴合的作用,更可通过其特有的高折射率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光学膜镀膜,使得触控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化,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1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l、la、lb、2、2a:触控显示面板
[0029]11,21:显示模组
[0030]111,211:基板
[0031]112、212:液晶层
[0032]113、213:薄膜电晶体基板
[0033]12、22:偏光片
[0034]121、161、221、262:遮蔽层
[0035]13、13a、23:第一图案化电极层
[0036]13b:第二图案化电极层
[0037]131:图案部分
[0038]132:非图案部分
[0039]14、24:第一透明粘结层
[0040]141、241:第一表面
[0041]142、242:第二表面
[0042]15、15a、25:折射率匹配层
[0043]151:第一折射率匹配层
[0044]152:第二折射率匹配层
[0045]16,26:保护基板
[0046]17,27:第二透明粘结层
[0047]171,271:第三表面
[0048]172、272:第四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0]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以下实施例的内容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再者,一第一元件形成于一第二元件「上」、「之上」、「下」或「之下」可包含实施例中的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直接接触,或也可包含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更有其他额外元件使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无直接接触。
[0051]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触控显不面板I包括一显不模组11、一偏光片12、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14。触控显示装置I可例如但不限于应用在一触控系统、一互动广告系统、一卖场优惠订购系统、一门禁识别系统、一资讯查询系统、一提款系统或一可携式行动装置等。
[005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为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Module, LCM),其可包括一基板111、一液晶层112及一薄膜电晶体(Thin FilmTransistor, TFT)基板113。于此,基板较佳为彩色滤光(Color Filter, CF)基板。基板111与薄膜电晶体基板113相对设置,而液晶层112设置于基板111与薄膜电晶体基板113之间。不过,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显示模组11也可例如为发光二极体显示模组或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模组,其内部结构与组成可分别包括发光二极体层或有机发光二极体层,以置换液晶层112。
[0053]偏光片12与显示模组11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偏光片12是设置于显示模组11的基板111上方,也就是相对于液晶层112的另一侧。此外,偏光片12可包括聚酯膜(PETfilm)或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 film),在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偏光片12可为触控显示装置I的保护盖板(Cover Glass),其远离基板111的一侧可提供使用者直接触碰操作。另外,还可在偏光片12上设置一些功能层,例如抗眩光、抗指纹、抗反射等功能层。
[0054]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设置于偏光片12与显不模组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是设置于偏光片12上。进一步而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是设置于偏光片12上朝向显不模组11的一侧,也就是偏光片12的下方。由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是形成于偏光片12上,偏光片12作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依附或承载元件,藉此可节省现有技术中图案化电极层所依附的玻璃基板,以减少触控显示装置I的整体厚度。在实施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可藉由沉积、曝光、显影或蚀刻等制作工艺来形成。此外,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可包括单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梳状电极)或双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本实施例是以双轴向电极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0055]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B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具有一图案部分131及一非图案部分132。图案部分131为上述触控电极的部分,可例如为多个块状或多个条状的组合,于此是以块状示意。非图案部分132为触控电极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夹在块状触控电极之间的区域。由于图案部分131具有导电材料,其折射率主要为触控电极的折射率,而非图案部分132不具有导电材料,其折射率为偏光片12的折射率,因此图案部分131的折射率与非图案部分132的折射率不相同。外部光线穿透偏光片12到达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再经由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反射出去后,图案部分131和非图案部分132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并且图案部分131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较高,也就是较不易透光,因此使用者容易看见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
[0056]从触控显示面也即偏光片12之上方往下看,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位于偏光片12之下,由于偏光片12的透光率较普通透明基板低,其可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从而提高触控显示装置视觉效果。或者,当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中存在一些不透光或高反射的元件时,例如金属桥接结构、采用金属奈米导线或金属网格等材料形成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时,偏光片12还可以降低该些部件的可见度,从而提高触控显示装置视觉效果。
[0057]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透明粘结层14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14是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显示模组11之间,以将偏光片12与显示模组11相贴合。第一透明粘结层14不同于普通的光学胶(OpticallyClear Adhesive, OCA),普通光学胶的折射率一般与玻璃相近,范围大约为1.48至1.5,且其仅有贴合的作用。而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透明粘结层14相较于普通光学胶,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折射率较佳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较佳的,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1的光线反射率相等或基本相等,即,使得图案部分131及非图案部分132可见光波长的光线下的反射率差值较小,藉以有效地降低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
[0058]详细而言,第一透明粘结层1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41及一第二表面142。第一表面141朝向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第二表面142朝向显不模组11,且第一表面14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表面142的折射率,而第二表面142的粘性大于第一表面141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第一表面141为高折射率的部分,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较佳在550nm波长下折射率为1.68,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二表面142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偏光片12与显示模组11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厚度是介于150μπι至200μπι之间。如此一来,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14设置于偏光片12及显示模组11之间,可同时具有将偏光片12及显示模组11连结,以及降低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
[0059]较佳地,触控显示装置I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15,其设置于偏光片12上朝向显不模组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位于偏光片12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之间,其可为一单层或由多层所组成的复合迭层,并可根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折射率(N值)和消光系数(K值)以及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折射率和厚度调整折射率匹配层15的折射率和厚度,以进一步降低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例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中的图案部分131的折射率是介于1.48至2.03之间,消光系数是介于0.006至0.55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折射率是介于1.65至1.72之间,厚度是介于150μπι至200μπ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包括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位于偏光片12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之间。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氧化铌(Nb205),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及氧化硅(Si02)。其中,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厚度是介于4nm至2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
2.0至2.5之间;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厚度是介于20nm至6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
1.3至1.6之间,如此,可使得折射率匹配层15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及第一透明粘结层14作折射率匹配用,也即使得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中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光线反射率差异值最小化。
[0060]此外,偏光片12上可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121,其位于偏光片121的周边区域。遮蔽层121可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121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周边区域,遮蔽层121是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偏光片12之间,相对应的,折射率匹配层15仅于触控显示装置I的中间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还可延伸覆盖遮蔽层121,使周边区域的遮蔽层121位于偏光片12与折射率匹配层15之间,或者使得折射率匹配层15在周边区域的部份位于遮蔽层121与偏光片12之间。
[0061]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Ia更包括一保护基板16,其设置于偏光片12上远离显不模组11的一侧,也就是偏光片12的上方。保护基板16可为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蓝宝石基板,还可为六面化学强化,或仅上、下表面化学强化而侧面物理强化的强化基板,其具有透光性。保护基板16可用以避免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装置Ia时破坏触控显示装置Ia的内部结构。另外,还可在保护基板16上设置一些功能层,例如抗眩光、抗指纹、抗反射等功能层。
[0062]保护基板16与偏光片12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透明粘结层17。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基板16是藉由第二透明粘结层17贴合于偏光片12上。第二透明粘结层17为透明光学粘胶,例如光学胶(OCA),主要为贴合保护基板16与偏光片12的作用。
[006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粘结层17可使用与第一透明粘结层14相同的材料,其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进一步使图案部分131及非图案部分132的反射率差异值较小。具体而言,第二透明粘结层17具有相对的一第三表面171及一第四表面172。第三表面171朝向保护基板16,第四表面172朝向偏光片12。第四表面1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表面171的折射率,第三表面171的粘性大于第四表面172的黏性。类似地,第二透明粘结层17的第四表面17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三表面17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16与偏光片12贴合的功能。此外,第二透明粘结层17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上述第一透明粘结层14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006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基板16上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161,其位于保护基板16的周边区域。设置遮蔽层161可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161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
[006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a同样是位于偏光片12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之间。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由于遮蔽层161是设置于保护基板16上而非偏光片12上,因此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可更加平坦的设置于偏光片12或折射率匹配层15a上,无需跨越遮蔽层161的高度差。于此,折射率匹配层15a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第一透明粘结层14及第二透明粘结层17作折射率匹配用,并以调整折射率匹配层15a的厚度和折射率来实现折射率匹配的目的。另外,折射率匹配层15a同样可为一单层或由多层所组成的复合迭层,其叙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0066]图1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Ib的图案化电极为双层分离的结构。具体而言,触控显示装置Ib包括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及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13b。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设置于偏光片12上,并位于偏光片12与显不模组11之间;第二图案化电极层13b设置于偏光片12上,并位于保护基板16与偏光片12之间,且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交错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及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13b是分别设置于偏光片12相异的两侧。
[0067]进一步而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具有第一轴向的触控电极,而第二图案化电极层13b具有第二轴向的触控电极,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彼此交错,例如是垂直。
[0068]此外,其他元件的叙述可参照上述,因此不再赘述。
[0069]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折射率匹配层15a是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a与偏光片12之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a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图案化电极层13b与偏光片12之间,同样可达到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折射率匹配的效果。
[0070]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所示,触控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模组21、偏光片22、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及第一透明粘结层24。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设置于偏光片22与显示模组21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24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24是位于偏光片22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之间。
[0071]详细而言,显示模组21具有基板211、液晶层212及薄膜电晶体基板213,液晶层212设置于基板211与薄膜电晶体基板213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是直接形成于基板211上远离薄膜电晶体基板213的一侧,其可藉由沉积、曝光、显影或蚀刻等制作工艺来形成。同样地,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可包括单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梳状电极)或双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于此,偏光片22是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24贴合于显示模组21上。
[00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24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41及第二表面242。第一表面241朝向偏光片22,第二表面242朝向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第二表面2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241的折射率,第一表面241的黏性大于第二表面242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24的第二表面24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的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一表面24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偏光片22与显示模组21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24的厚度是介于150 μ m至200 μ m之间。如此一来,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24设置于偏光片22与显示模组21之间,可同时具有将偏光片22及显示模组21连结,以及降低图案部分231可见度的效果。
[0073]另外,触控显示装置2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25,其设置于显示模组21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之间,例如是位于基板211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之间。同样地,折射率匹配层25可为一单层或由多层所组成的复合迭层,并可根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的折射率(N值)和消光系数(K值)以及第一透明粘结层24的折射率和厚度调整折射率匹配层25的折射率和厚度,以进一步降低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其说明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于此不再赘述。
[0074]另外,偏光片22上可设置有遮蔽层221,其位于偏光片22的周边区域。遮蔽层221可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221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
[0075]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a更包括一保护基板26,其设置于偏光片22上远离显示模组21的一侧,也就是偏光片22的上方。保护基板26可为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蓝宝石基板,其具有透光性。保护基板26可用以避免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装置2a时破坏触控显示装置2a的内部结构。另外,还可在保护基板26上设置一些功能层,例如抗眩光、抗指纹、抗反射等功能层。
[0076]保护基板26与偏光片22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透明粘结层27。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基板26是藉由第二透明粘结层27贴合于偏光片22上。第二透明粘结层27为透明光学粘胶,例如光学胶(OCA),主要为贴合保护基板26与偏光片22的作用。
[0077]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粘结层27可使用与第一透明粘结层24相同的材料,其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进一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及非图案部分132)的反射率差异值较小。具体而言,第二透明粘结层27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271及第四表面272。第三表面271朝向保护基板26,第四表面272朝向偏光片22。第四表面2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表面271的折射率,第三表面271的粘性大于第四表面272的黏性。类似地,第二透明粘结层27的第四表面27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的图案部分231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三表面27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26与偏光片22贴合的功能。此外,第二透明粘结层27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007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基板26上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261,其位于保护基板26的周边区域。设置遮蔽层261可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261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
[0079]另外,本实施例的折射率匹配层25可参照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不再赘述。
[008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藉由将图案化电极层整合至显示面板上,而不需透过另外的玻璃基板承载图案化电极层,可减少触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并通过高折射率的第一透明粘结层贴合偏光片和显示模组,第一透明粘结层不仅具有贴合的作用,更可通过其特有的高折射率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光学膜镀膜,使得触控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化,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00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一偏光片; 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该偏光片与该显不模组之间,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以及 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上,且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该图案部分及该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位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该显示模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该第二表面朝向该显不模组,且该第一表面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表面的折射率,该第二表面的粘性大于该第一表面的粘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该偏光片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位于该偏光片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偏光片,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且该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一表面的折射率,该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该第二表面的黏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设置于该显示模组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光片上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该遮蔽层位于该偏光片的周边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基板,其设置于该偏光片上远离该显不模组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基板与该偏光片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透明粘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朝向该保护基板,该第四表面朝向该偏光片,且该第四表面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三表面的折射率,该第三表面的粘性大于该第四表面的黏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遮蔽层,该遮蔽层位于该保护基板的周边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厚度介于150 μ m M 200 μ m 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该偏光片上,并位于该保护基板与该偏光片之间,且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交错设置。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982335SQ20142032770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许毅中, 徐国书, 卢凤华, 徐承宏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