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挂号卡,具体是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
背景技术:
就医挂号卡,也称“就诊卡”,是医院为就医者办理的一种卡,里面记录了患者的详细信息。在医院就诊期间,凭卡进行各项医学检查、取药、处置及交款。生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
现如今看病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词,医院大了,科室设置多而杂,楼层内部科室在设置复杂,病人找到医院却也找不到正确的地方看病,医院病人看病人数多,医院嘈杂,医生讲解病情和指出做各项医学检查路线时不便于听清,病人容易迷路,病人看病治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包括就医挂号卡,所述就医挂号卡上端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上端套设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中间设有圆环,圆环上固定有固定夹,固定夹上端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上端设有颈部套绳,就医挂号卡外层设有外壳,外壳内侧就医挂号卡上设有内存条,内存条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下端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右侧设有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上端设有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固定在就医挂号卡上,第三连接线右侧设有播音器,中央处理器下端设有第四连接线,第四连接线下端设有磁条,中央处理器左侧设有第五连接线,第五连接线左侧连接有电源,电源左侧设有充电插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颈部套绳设置成弹性橡胶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存条设置成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央处理器中设有病情录入模块、目的地输入模块和路线规划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央处理器右侧就医挂号卡上设有gps装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播音器外侧设有保护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条在就医挂号卡下端前后两侧设有两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设置成锂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导航就医挂号卡,使用时,利用医生将病情信息和目的地通过磁条刷进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接收装置和定位系统利用播音器播报路线,解决了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知道路线的问题,按照医生录入的指定路线去做检查和拿药,极大的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看病效率,有效缓解医院人多看病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中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中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其中:就医挂号卡1、内存条2、第一连接线3、中央处理器4、信号接收装置5、第二连接线6、第三连接线7、播音器8、磁条9、第四连接线10、电源11、充电插口12、第五连接线13、外壳14、固定环15、固定套管16、圆环17、固定夹18、连接带19、颈部套绳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导航就医挂号卡,包括就医挂号卡1,所述就医挂号卡1上端设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上端套设有固定套管16,固定套管16中间设有圆环17,圆环17上固定有固定夹18,固定夹18上端设有连接带19,连接带19上端设有颈部套绳20,颈部套绳20设置成弹性橡胶绳,就医挂号卡1外层设有外壳14,外壳14内侧就医挂号卡1上设有内存条2,内存条2设置成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内存条2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线3,第一连接线3下端连接有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中设有病情录入模块、目的地输入模块和路线规划模块,中央处理器4右侧就医挂号卡1上设有gps装置,中央处理器4右侧设有第二连接线6和第三连接线7,第二连接线6上端设有信号接收装置5,信号接收装置5固定在就医挂号卡1上,第三连接线7右侧设有播音器8,播音器8外侧设有保护罩,中央处理器4下端设有第四连接线10,第四连接线10下端设有磁条9,磁条9在就医挂号卡1下端前后两侧设有两条,中央处理器4左侧设有第五连接线13,第五连接线13左侧连接有电源11,电源11设置成锂电池,电源11左侧设有充电插口12,使用时,利用医生将病情信息和目的地通过磁条9刷进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通过信号接收装置5和定位系统利用播音器8播报路线,解决了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知道路线的问题,按照医生录入的指定路线去做检查和拿药,极大的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看病效率,有效缓解医院人多看病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导航就医挂号卡,使用时,利用医生将病情信息和目的地通过磁条刷进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接收装置和定位系统利用播音器播报路线,解决了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知道路线的问题,按照医生录入的指定路线去做检查和拿药,极大的缩短了就医时间,提高看病效率,有效缓解医院人多看病难的问题。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