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214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闻名于世的是尼尼微图书馆。这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时间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古代最大图书馆)早400多年,而且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然而现在的图书馆还普遍采用人工借阅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在的图书馆还普遍采用人工借阅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人力成本,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有图书上设置第一条形码;在所有的借阅证上设置第二条形码;s2:当需要借书时,扫描需要借阅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借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s3:在数据库中对借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匹配形成数对。

现有技术中,图书馆还普遍采用人工借阅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人力成本。本发明应用时,先在所有图书上设置第一条形码;在所有的借阅证上设置第二条形码;再当需要借书时,扫描需要借阅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借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然后在数据库中对借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匹配形成数对。通过数对的方式对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储存,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储存信息量,同时拆散数对时,不会在储存空间内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所以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自动借阅图书,并且由于不会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4:当需要还书时,扫描需要归还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还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s5:在数据库中对还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的数对进行拆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形码包括对应图书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条形码包括对应借阅证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采用云数据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数对的方式对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储存,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储存信息量,同时拆散数对时,不会在储存空间内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所以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自动借阅图书,并且由于不会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有图书上设置第一条形码;在所有的借阅证上设置第二条形码;s2:当需要借书时,扫描需要借阅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借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s3:在数据库中对借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匹配形成数对。还包括以下步骤:s4:当需要还书时,扫描需要归还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还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s5:在数据库中对还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的数对进行拆散。所述第一条形码包括对应图书的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包括对应借阅证的信息。所述数据库采用云数据库。

本实施例实施时,先在所有图书上设置第一条形码;在所有的借阅证上设置第二条形码;再当需要借书时,扫描需要借阅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借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然后在数据库中对借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匹配形成数对。通过数对的方式对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储存,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储存信息量,同时拆散数对时,不会在储存空间内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所以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自动借阅图书,并且由于不会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有图书上设置第一条形码;在所有的借阅证上设置第二条形码;S2:当需要借书时,扫描需要借阅的图书上的第一条形码,并同时扫描借书者的借阅证上的第二条形码;S3:在数据库中对借书时的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匹配形成数对。本发明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数对的方式对第一条形码信息和第二条形码信息进行储存,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储存信息量,同时拆散数对时,不会在储存空间内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所以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自动借阅图书,并且由于不会产生多余的数据残留,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侯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6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