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硬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硬盘安装到电脑中时,通常需要螺钉进行定位,不管是组装电脑还是维修电脑均非常不方便,而且,现有的硬盘与机箱的接触面积较大,散热效果较差,而且硬盘与机箱之间无缓冲结构,受震动时非常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更为方便的硬盘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硬盘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一端的基板,所述第一安装梁的内侧沿纵向设置用于对硬盘定位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梁上对称设置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位于第二安装梁与基板相邻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位于第二安装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分别包括滑杆,所述滑杆垂直于第二安装梁,且间隙配合于第二安装梁,所述滑杆的外侧端通过定位件轴向定位,所述滑杆的内侧端固定夹紧件,所述滑杆上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第二安装梁、夹紧件之间,使夹紧件可以向第二安装梁收缩,所述夹紧件上设有用于对硬盘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滑杆的外端设置螺纹头与定位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定位件的外端设置拉环。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的外端成型有外径小于定位件直径1/3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沿径向设置卡接孔,所述拉环卡接固定在该卡接孔上。
优选地,所述拉环为半封闭结构,其两端分别伸入卡接孔内,形成卡接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均设有橡胶层。
优选地,所述滑杆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安装梁上设置矩形孔与滑杆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杆与定位条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背向基板的一端为通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上的第二定位槽的相向端为通槽,相背端为盲槽,形成对硬盘的纵向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配合形成对硬盘的横向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夹紧件的最大收缩量大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上第二定位槽沿横向的宽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硬盘整体悬空,与安装框架的接触面积小,散热效果较好。
2.无需螺钉进行定位,不管是组装电脑还是维修电脑均非常方便。
3.本发明可以作为机箱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基板固定在机箱内,硬盘与安装框架之间具有弹簧缓冲结构、橡胶缓冲结构,受震动时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第一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中,1为基板,2为第一安装梁,3为第二安装梁,4为第一夹紧装置,5为第二夹紧装置,6为第一定位槽,7为第二定位槽,8为滑杆,9为压缩弹簧,10为定位件,11为夹紧件,12为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一种硬盘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一端的基板,所述第一安装梁的内侧沿纵向设置用于对硬盘定位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背向基板的一端为通槽。
所述第二安装梁上对称设置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位于第二安装梁与基板相邻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位于第二安装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分别包括滑杆,所述滑杆垂直于第二安装梁,且间隙配合于第二安装梁,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杆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安装梁上设置矩形孔与滑杆间隙配合。所述滑杆的外侧端通过定位件轴向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滑杆的外端设置螺纹头与定位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定位件的外端成型有外径小于定位件直径1/3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沿径向设置卡接孔,该卡接孔上固定拉环,所述拉环为半封闭结构,其两端分别伸入卡接孔内,形成卡接定位。
所述滑杆的内侧端焊接固定夹紧件,所述滑杆上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第二安装梁、夹紧件之间,使夹紧件可以向第二安装梁收缩,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夹紧件的最大收缩量大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上第二定位槽沿横向的宽度。所述夹紧件上设有用于对硬盘定位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均设有橡胶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上的第二定位槽的相向端为通槽,相背端为盲槽,形成对硬盘的纵向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配合形成对硬盘的横向定位。
使用方法:
将本发明安装于机箱,首先用拉环拉起第二夹紧件,将硬盘插入第一定位槽,逐渐向内滑入第一夹紧件附近,然后用拉环拉起第一夹紧件,硬盘插入第一夹紧件的第二定位槽内,然后放开第二夹紧件夹紧硬盘,形成对硬盘定位。取出硬盘的时候,拉起第二夹紧件拔出硬盘即可,两根手指即可操作2个拉环,非常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