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主机箱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式主机箱体。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多个领域,如机械制造、制药、自动化、教育、酒店管理等。
计算机主机箱体用于固定安装计算机硬件,主机箱体在硬件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会逐渐升高,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影响运行速度。不仅如此,温度如果太高会烧坏cpu,机子速度慢和蓝屏死机等问题都是伴随着cpu温度过高而产生的,同时会影响硬件的使用寿命。
计算机主机箱体一般都会配置有散热系统用于排风散热,但是主机箱体内部容易进灰尘,这些灰尘不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散热自用,而且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太多,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芯片的电路板;含量过少,则会产生静电反应。
因此,发明一种防尘式主机箱体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防尘式主机箱体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式主机箱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尘式主机箱体,包括防尘滤网、主机箱体、进气罩壳、凹槽、主动带轮、电机、外防尘滤网、内防尘滤网、被动带轮、传动带、进气管、负压风机、万向轮、出气口和止逆阀;主机箱体底部固接有若干万向轮,所述主机箱体上端开口安装有一防尘滤网,所述主机箱体侧面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接有一进气罩壳,所述进气罩壳末端经进气管与负压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负压风机经螺钉固定在所述主机箱体内部,所述进气罩壳上由外至内依次安装有一外防尘滤网、一内防尘滤网,所述外防尘滤网、内防尘滤网之间的空隙内安装有一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经传动带连接所述进气罩壳下端的被动带轮,所述传动带外表层设有毛刷,且毛刷与所述外防尘滤网背面贴合在一起,所述进气罩壳上固接有若干止逆阀。
优选地,所述毛刷采用除静电毛刷。
优选地,所述万向轮具体采用带刹车聚氨酯减震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外防尘滤网过滤网孔孔径大于所述内防尘滤网的过滤网孔孔径。
优选地,所述外防尘滤网、内防尘滤网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负压风机的出气口开口朝向下方。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负压风机连通的进气罩壳进气,使得低温气体由下至上经防尘滤网排出,低温气体依次经外防尘滤网、内防尘滤网过滤除尘滤除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除尘效果好,且能利用传动带外带去静电毛刷擦拭外防尘滤网内壁,清洁方便,可反复持久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进气罩壳安装结构图。
图中,
1-防尘滤网、2-主机箱体、3-进气罩壳、4-凹槽、5-主动带轮、6-电机、7-外防尘滤网、8-内防尘滤网、9-被动带轮、10-传动带、11-进气管、12-负压风机、13-万向轮、14-出气口、15-止逆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至2所示,该防尘式主机箱体,包括主机箱体2底部固接有若干万向轮13,主机箱体2上端开口安装有一防尘滤网1,主机箱体2侧面上设有一凹槽4,凹槽4内部固接有一进气罩壳3,进气罩壳3末端经进气管11与负压风机12的进气口连通,负压风机12经螺钉固定在主机箱体2内部,进气罩壳3上由外至内依次安装有一外防尘滤网7、一内防尘滤网8,外防尘滤网7、内防尘滤网8之间的空隙内安装有一电机6,电机6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带轮5,主动带轮5经传动带10连接进气罩壳3下端的被动带轮9,传动带10外表层设有毛刷,且毛刷与外防尘滤网7背面贴合在一起,进气罩壳3上固接有若干止逆阀15,毛刷采用除静电毛刷,万向轮13具体采用带刹车聚氨酯减震万向轮,外防尘滤网7过滤网孔孔径大于内防尘滤网8的过滤网孔孔径,外防尘滤网7、内防尘滤网8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负压风机12的出气口14开口朝向下方。
本发明主机箱体2内部的负压风机12运行时,负压风机12进气口出的进气管11会经过进气罩壳3进气,加速主机箱体2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负压风机12下端的利用出气口14开口朝向下方,负压引进低温空气,使得低温空气由下至上吸收主机箱体2内部的热量,并由上端的防尘滤网1排出,进气罩壳3在进气的过程中外面的低温气体依次经过外防尘滤网7、内防尘滤网8,空气经过过滤网孔依次减小的外防尘滤网7、内防尘滤网8滤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防尘效果好,当负压风机12长时间运行时,可关闭负压风机12,进气罩壳3上的止逆阀15会将主机箱体2内部的热气散发出来,此时打开电机6,电机6经主动带轮5、被动带轮9使得缠绕有除静电毛刷的传动带10反复擦拭外防尘滤网7,并在热气排出的过程中带走外防尘滤网7擦拭下来的灰尘,止逆阀15在负压风机12运行时,由于进气罩壳3进气气压作用,会处于闭合状态,主机箱体整体的防尘效果好,制造成本低廉。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