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及远程开关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5355发布日期:2019-06-11 22:3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远程开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及远程开关机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脑开关机需要人工到达现场,对电源进行现场人工操作才能实现电源的开关机操作,很不方便。

目前,对电脑的远程开关控制主要基于电脑主板提供的网卡远程唤醒开机功能,但这种方案也存在若干问题,比如MAC 进行网络唤醒的方式存在兼容性问题、开关机操作不稳定,大部分电脑主机不支持网络唤醒功能的电脑无法实现远程开机、配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其通过在受控机设置开关机控制卡实现了控制多个受控机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包括集控器以及多个受控机;

所述集控器包括微控制器和控制主板,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控制主板通过双排母座电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受控机的开关,所述控制主板上电连接有多个第一网线端口,多个所述第一网线端口分别与多个所述受控机通过网线连接,用于传输所述控制指令给所述受控机;

每个所述受控机均包括计算机主机和开关机控制卡,所述开关机控制卡安装在所述计算机主机的扩展口上,所述开关机控制卡用于接收所述集控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计算机主机的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控制卡还包括继电器,所述计算机主机包括计算机主板,所述计算机主板上设置有开关机接触针座,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受控机的开关机接触针座电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集控器的控制指令操作所述受控机的开关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转接器,所述转接器的一端与所述集控器通过第一网线端口连接,所述转接器的另一端包括两个转接口,其中,第一转接口和所述受控机的第二网线端口电连接,用于与所述受控机进行网络通信,第二转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用于传输所述集控器的指令给所述继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跳线板,所述跳线板设置在所述计算机主板上,所述跳线板包括三组跳针,其中,第一组跳针的一端和所述开关机控制卡电连接,第二组跳针的一端和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电连接,第三组跳针的一端和所述计算机主机的开关按钮电连接,所述第一组跳针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跳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组跳针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组跳针与所述第三组跳针并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主机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与所述开关机控制卡电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受控机的开关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包括开关跳线和指示灯跳线,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主机的开关按钮的开关及电源指示灯的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集控器的控制主板上设置有多个指示灯,多个所述指示灯与多个所述第一网线端口一一对应且分别电连接,用于指示对应第一网线端口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线端口和所述第二网线端口均为RJ45网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集控器为远程集中控制器,采用Arduino单片机与Ethernet W5100 R3网络扩展板,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局域网或者广域网。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程开关机系统,其包括主控机及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程开关机设备,所述主控机通过网线与所述集控器相连,所述集控器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机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受控机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及远程开关机系统,通过集控器给开关机控制卡发送控制指令,开关机控制卡控制计算机主机的开关,开关机控制卡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的扩展口,无需计算机主机供电,独立运行,不需要进行主板上复杂的设置,在企业局域网或广域网上运行,无需对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专门的配置,稳定性好,不仅可以开关机,也可以物理强制关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开关机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控机与开关机卡的连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受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控器与网络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开关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远程开关机设备;2-远程开关及系统;10-集控器; 11-微控制器;13-控制主板;15-双排母座;17-第一网线端口;18-Ethernet W5100 R3网络扩展板;19-指示灯;20-受控机;21-计算机主机;22-计算机主板;23-开关机控制卡;25-第二网线端口;26-开关按钮及电源指示灯;28-跳线板;29-开关机接触针座;30-转接器;40-网络交换机;50-主控机;51-第三网线端口;231-继电器;261-开关按钮;263-电源指示灯;29-开关机接触针座;291-开关跳线;293-指示灯跳线;P1-第一组跳针; P2-第二组跳针;P3-第三组跳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开关机设备1,其包括集控器10以及多个受控机20;所述集控器10包括微控制器11和控制主板13,所述微控制器11和所述控制主板13通过双排母座15 电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受控机20的开关,所述控制主板13上电连接有多个第一网线端口17,多个所述第一网线端口17 分别与多个所述受控机20通过网线连接,用于传输所述控制指令给所述受控机20;每个所述受控机20均包括计算机主机21和开关机控制卡23,所述开关机控制卡23安装在所述计算机主机21的扩展口上,所述开关机控制卡23用于接收所述集控器10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计算机主机21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双排母座15是一个Arduino MEGA2560的I/O 的跳线到主板的针脚座,使Arduino MEGA2560的I/O脚能够与多个第一网线端口17连接。设置多个第一网线端口17是为了将一个集控器10能够通过网线与多个受控机20连接,可以实现一个主控机只占用一个IP地址即可控制多台受控机20。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开关机设备1还包括继电器231,所述计算机主机21包括计算机主板22,所述计算机主板22上设置有开关机接触针座29,所述继电器231 设置在所述开关机控制卡23上,所述继电器231分别与受控机20 的开关机接触针座29电连接,用于接收到所述集控器10的控制指令操作所述受控机20的开机或者所述受控机20的关机。

具体的,所述继电器231的常开点分别与所述受控机20的开机接触针和关机接触针电连接。通过集控器10控制继电器231常开口闭合,达到模拟人工按下受控机20开关的操作,可控制闭合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开关及操作或者是强制关机,具体的,闭合时间短为开机或者关机操作,闭合时间长为强制关机操作。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开关机设备1 还包括转接器30,所述转接器30的一端与所述集控器10通过网线连接,所述转接器30的另一端包括两个转接口,其中,第一转接口和所述受控机20的第二网线端口25电连接,用于与所述受控机20 进行网络通信,第二转接口与所述继电器231电连接,用于传输所述集控器10的指令给所述继电器231。

具体的,网线分为两组线,这两组线分为第一组线和第二组线,第一组线包括1芯、2芯、3芯和6芯,第二组线包括4芯、5芯、 7芯和8芯,第一组线通过第一转接口和所述受控机20的第二网线端口25电连接,用于与所述受控机20进行网络通信,其中,1芯、 2芯用于发送信息,3芯、6芯用于接收信息;第二组线通过第二转接口与所述继电器231电连接,其中,4芯和5芯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231,用于向继电器231进行5V供电,7芯和8芯连接计算机主板22的开关机接触针座29用于控制开关跳线291及指示灯跳线 293。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开关机设备 1还包括跳线板28,所述跳线板28设置在所述计算机主板22上,所述跳线板28包括三组跳针,其中,第一组跳针P1的一端和所述开关机控制卡23电连接,第二组跳针P2的一端和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29电连接,第三组跳针P3的一端和所述计算机主机21的开关按钮261及电源指示灯263电连接,所述第一组跳针P1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跳针P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组跳针P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组跳针P2与所述第三组跳针P3并联。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主机21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263,所述电源指示灯263与所述开关机控制卡 23电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263指示所述受控机20的开关状态。在计算机主机21上设置电源指示灯263的是为了让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电源指示灯263的亮暗方便地判断计算机主机21是开机状态或关机状态。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29包括开关跳线291和指示灯跳线293,所述开关机接触针座29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主机21开关按钮261的开关及电源指示灯263的开关。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集控器10的控制主板13上设置有多个指示灯19,多个所述指示灯19与多个所述第一网线端口17一一对应且分别电连接。设置多个指示灯19且与第一网线端口17一一对应电连接的作用是让操作员通过观察指示灯 19的亮暗判断对应的第一网线端口17的工作状态。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线端口17 和所述第二网线端口25均为RJ45网口,使用RJ45网口的优点是实现方便、快捷、简单、可靠的连接方式。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集控器10为远程集中控制器,所述集控器10采用Arduino单片机与Ethernet W5100 R3网络扩展板18。由于Arduino单片机是一款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包含硬件(各种型号的Arduino板)和软件 (Arduino IDE),Arduino是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件平台,构建于开放原始码simple I/O界面版,并且具有使用类似Java、C语言的Processing/Wiring开发环境。Ethernet W5100 R3网络扩展板18可以让Arduino控制器连接网络。它是一块内置WizNet W5100 TCP/IP 微处理器的扩展板。这块板通过长针脚排母(wire-wrap header)连接Arduino板。使用Arduino IDE中的Ethernet库程序便可以轻松地使用这款扩展板连接到网络中。

请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集控器10通过网络交换机40连接局域网或者广域网。使用网络交换机40无需对交换机进行专门的配置,该交换机配置为常规配置,使用方便,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开关机系统,通过集控器接收主控机的控制指令,控制多个受控机的计算机主机的开关机,实现一个主控机只占用一个IP地址即可控制多台受控机,将开关机控制卡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的扩展口上,无需计算机主机为开关机控制卡供电。该方案解决了传统电脑进行网络唤醒的方式存在兼容性问题、开关机操作不稳定,大部分电脑主机不支持网络唤醒功能的电脑不法实现远程开机、配置复杂等问题。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开关机系统2,其包括主控机50及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远程开关机设备1,所述集控器10 上设置有第三网线端口51,该第三网线端口51可以是RJ45网口,与所述主控机50通过网线连接,所述集控器10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机50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受控机20的开关。所述远程开关机设备 1具体结构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全部可选技术方案,至少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控器10是独立于主控机50和受控机 20,集控器10用于接收主控机50的控制指令控制计算机主机21的开关。集控器10与电源连接。

第二,主控机50内设置有开关机操作Web软件系统,该开关机操作软件系统与集控器10部署在同一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管理员可以在任意局域网或广域网中登录开关机操作软件系统后台管理界面进行开关机等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