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0243发布日期:2019-03-27 10:4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Infrared Touch Screen Technology)由显示屏和装在显示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红外触摸屏的实现原理与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相似,它使用的是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这些元件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改变触点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在红外触摸屏上,屏幕的四边排布有PCB板,PCB板上电连接有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

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摸屏中的PCB板均设置在红外触摸屏上面的边框上,PCB板上的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直接发射或接收红外线。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必须满足安装PCB板,容易造成红外触摸屏的边框尺寸大和影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框,其尺寸小,易于安装和固定PCB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其边框窄,更美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框,包括:

内框,所述内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凹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上凹设有第二容纳槽;

中框,所述中框上固定有PCB板,所述中框与所述PCB板共同组成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部分插入至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PCB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PCB板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的光接收/发送单元;

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可遮挡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之间间隔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连通的开口;

光路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框和所述外框之间,以在所述光接收/发送单元和所述开口之间形成导光路径。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框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钉通过的第一通孔。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具有顺序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面距离递减的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三台阶面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的两侧,所述外框一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台阶面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间隔。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框包括框板,所述框板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框板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路引导装置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框板设有所述连接柱的一侧。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平行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

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的一端垂直连接限位板,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中框本体上并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且所述限位板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之间。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垂直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于所述连接柱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限位板的厚度相匹配。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上凸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邻近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所述第一槽壁。

作为触摸框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框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平行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三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四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槽壁,所述第四侧面远离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凸部。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屏幕和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依次包裹在所述屏幕周部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至少所述下边框采用所述的触摸框,所述PCB板平行于所述屏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可以使带有光接收/发送单元的PCB板隐藏于内框内并与开口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通过设置中框,可以利用中框固定PCB板,且中框可以增加触摸框的整体强度,并可以保护PCB板,通过在第一槽壁的壁面上凹设第二容纳槽,可以将中框和PCB板组成的中框组件限制在第二容纳槽内,便于中框组件的拆装和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屏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与内框的组装第一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与内框的组装第二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框与外框的组装状态图。

图中:

1、内框;101、第一侧面;1011、第一台阶面;1012、第二台阶面;1013、第三台阶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第四侧面;105、第一容纳槽;106、第二容纳槽;107、第二凸台;108、第一凸部;109、第二凸部;2、中框;201、中框本体;202、限位板;203、第二螺钉;3、PCB板;4、光接收/发送单元;5、外框;501、框板;502、连接柱;503、第一凸台;6、开口;7、光路引导装置;8、第一螺钉;9、滤光板;

1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框,此触摸框可应用于薄型触摸屏,在薄型触摸屏包括屏幕和包裹于屏幕周部的边框,边框可根据使用位置设置为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在本实施例中,下边框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框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屏幕周部的四个边框均设置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框的结构,或者将屏幕周部的四个边框择一或者任意组合设置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框的结构。

触摸屏的屏幕包括盖板100和设置在盖板100后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远离盖板100的一侧设置后壳,即显示面板被夹设在后壳和盖板100之间。

触摸框包括内框1、中框2、外框5和光路引导装置7,其中,内框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第一侧面101上凹设有第一容纳槽105,第一容纳槽10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上凹设有第二容纳槽106;中框2上固定有PCB板3,中框2与PCB板3共同组成中框组件,中框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槽105内并部分插入至第二容纳槽106内,PCB板3平行于第一侧面101,PCB板3上设有正对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的光接收/发送单元4;外框5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外框5可遮挡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外框5与内框1之间间隔并形成与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连通的开口6;光路引导装置7设置于开口6内,用于形成导光路径以将光接收/发送单元4发射或接收的光线从开口6内导出或从外部导入开口6内。通过设置光路引导装置7,可以使带有光接收/发送单元4的PCB板3隐藏于内框1内并与开口6错开设置,进而使整个触摸框的尺寸缩小,提升美观度;通过设置中框2,可以利用中框2固定PCB板3,且中框2可以增加触摸框的整体强度,并可以保护PCB板3,通过在第一槽壁的壁面上凹设第二容纳槽106,可以将中框2和PCB板3组成的中框组件限制在第二容纳槽106内,便于中框组件的拆装和固定。

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01具有顺序设置的与第二侧面102距离递减的第一台阶面1011、第二台阶面1012和第三台阶面1013,第一台阶面1011与第二台阶面1012相邻设置,第二台阶面1012与第三台阶面1013分别设于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的两侧,外框5一端与第二台阶面1012抵接,另一端朝向第一台阶面1011延伸并与第一台阶面1011间隔。通过将第一侧面101设置为三个台阶面,便于对外框5进行位置限定,进而简化外框5的定位和安装难度,且第三台阶面1013还可与外框5配合形成开口6,便于安装光路引导装置7。

可选地,外框5全部遮挡第二台阶面1012、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和第三台阶面1013,外框5远离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的一侧面与第一台阶面1011平齐。通过将外框5的外表面与第一台阶面1011平齐,可以提升触摸框的外观美观度。

另外,第三台阶面1013上凸设有第一凸部108,第一凸部108与外框5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开口6。第一凸部108的设置不仅可以便于光路引导装置7的固定,还可以为触摸屏的盖板100安装提供空间,在盖板100安装时,盖板100的一端插入至第三台阶面1013和外框5之间。

可选地,第一凸部108的一侧面与第一容纳槽105的第一槽壁平齐。上述结构可以使光接收/发送单元4的光线能够顺畅地引出。当然,第一凸部108不限于一侧面与第一容纳槽105的第一槽壁平齐,还可以与第一槽壁间隔。最优选地,第一凸部108垂直于第三台阶面1013,且第一凸部108凸出于第三台阶面1013的高度不大于第三台阶面1013与第二台阶面1012之间的间距。

内框1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平行且均连接在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之间,第三侧面103靠近第一容纳槽105的第二槽壁,第四侧面104靠近第一容纳槽105的第一槽壁,第四侧面104远离第二侧面102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凸部109,第二凸部109与第四侧面104垂直,且第二凸部109远离第二侧面102的一侧与第三台阶面1013平齐。第二凸部109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盖板100的支撑面积。

在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垂直设置有第二凸台107,第二凸台107位于第二容纳槽106的槽口端面。

在第一台阶面1011与第二侧面1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空腔不连通第一容纳槽105和第二容纳槽106,空腔的设置可以减轻内框1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空腔还可以作为容纳触摸屏的一些电控设备的容纳腔,如喇叭、指示灯、控制电路板等部件。为了便于电控设备的安装,在内框1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插口,此插口可供电控设备进入此容纳腔内。

一实施例中,外框5通过第一螺钉8与内框1可拆卸连接,第二侧面102开设有供第一螺钉8通过的第一通孔。通过在第二侧面102开设第一通孔,可以使第一螺钉8由第二侧面102进入第一容纳槽105内与外框5连接,此结构可以不在外框5的外侧面和内框1的第三侧面103上显露出螺钉结构,提升了触摸框的美观度。

外框5包括框板501,框板50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柱502,连接柱502远离框板501的一端插入至第一容纳槽105内并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通过设置连接柱502,可以实现外框5由内框1的第二侧面102实施锁定,降低了连接外框5的第一螺钉8的长度。

可选地,连接柱502设有第一螺纹孔的一端与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接触或抵紧。

连接柱502上设置有第一凸台503,第一凸台503平行于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

框板501设有连接柱502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部,此限位凸部与连接柱502间隔设置,且限位凸部位于框板501的非端部位置。

另外,连接柱502与第一容纳槽105的第一槽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供光接收/发送单元4的光线通过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中框2包括中框本体201,中框本体20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限位板202,PCB板3设置在中框本体201上并位于限位板202的一侧,限位板202垂直于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且限位板202被限制在第一凸台503和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之间。第一凸台503的设置可以配合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底对限位板202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限位板202沿垂直于第一侧面101的方向移动。

第二凸台107与连接柱502之间的距离与限位板202的厚度相匹配。此设计可以对限位板202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定,防止限位板202沿平行于第一侧面101的方向移动,且此第二凸台107还可以限制中框组件插入第二容纳槽106内的深度。

中框本体201靠近PCB板3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凸部,限位板202靠近第三凸部的一侧面凹设有卡槽,PCB板3的一端插入至卡槽内,另一端通过第二螺钉203固定与第三凸部上。卡槽的设置可以对PCB板3的安装进行位置限定,当PCB板3插入至卡槽内并使PCB板3端部与卡槽的槽底抵接时,PCB板3上的第二通孔对准第三凸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此时可以不需要再对PCB板3和第三凸部进行额外的对位工作,降低了安装难度。第三凸部主要是为第二螺钉203提供安装位置。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凸部,此时卡槽的槽壁与中框本体201的表面平齐,便于PCB板3的插入。

一实施例中,光路引导装置7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板501设有连接柱502的一侧,光路引导装置7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其中,第一导光部设置在第一凸部108与框板501之间,第二导光部朝向第一容纳槽105的槽口延伸,第一导光部上凹设有与限位凸部插接配合的限位凹槽,限位凸部与限位凹槽的配合便于对光路引导装置7的安装位置进行导向,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地,第一导光部靠近框板501的一侧面通过粘胶剂固定在框板501上,在框板501上还设置滤光板9,滤光板9通过粘胶剂固定在第一导光部远离第二导光部的一侧。

框板501与连接柱502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二导光部的支撑斜面,此支撑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导光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光路引导装置7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正对光接收/发送单元4,出光面位于开口6并垂直于屏幕的盖板100,光路引导装置7的其余侧面设有反光层。

光接收/发送单元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红外光发生管和红外光接收管。当触摸框的光接收/发送单元4为红外光发生管时,红外光发生管发射的光线被光路引导装置7导出,并平行于屏幕,当触摸框的光接收/发送单元4为红外接收管时,红外光接收管可接收由光路引导装置7导入的光线。

组装步骤如下:

步骤S100、如图5所示,将PCB板3的一端插接在限位板202的卡槽内,然后通过第二螺钉203将PCB板3固定在第三凸部上,使PCB板3和中框2组装为一中框组件;

步骤S200、如图6所示,由垂直于第一侧面101的方向将中框组件放入到第一容纳槽105内,然后再沿平行于第一侧面101的方向将中框组件朝向第四侧面104推动,使中框组件部分插入至第二容纳槽106内,此时,中框2的限位板202抵接在第二凸台107上;

步骤S300、将内框1和中框组件组装在触摸屏的周部,使内框1的第二凸部109位于盖板100和显示面板之间;

步骤S400、将滤光板9和光路引导装置7粘接在外框5的框板501上;

步骤S500、如图7所示,将外框5的连接柱502插入到第一容纳槽105内,使外框5的框板501一端与第二台阶面1012抵接,然后由内框1的第二侧面102旋拧第一螺钉8,利用第一螺钉8将外框5固定在内框1上。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