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43248发布日期:2019-07-10 11:1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理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衡量我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是针对林业应用系统自行建设和自成体系的现状,以业务整合、流程重构为基础,以数据建库、系统集成为手段,以信息共享、应用共享、智慧林业为目标,构建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数字林业信息平台,实现林业资源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建立林业数据采集、更新与共享等标准和规范以及机制,连通信息孤岛、构建全市统一的森林资源基础信息资源库,确立政府部门和林业内部信息、资源更新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全面整合业务流程,突破条块分割,创新林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覆盖林业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林业审批业务流程化、管理业务信j息北、应急指挥智能化、协同办公自动化,推进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共享、高效协同办公、共享服务等应用创新,建成一个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纵横交织的网络高速公路,实现市级与各区县间业务数据高效传送、办公信息实时上传下达,使数字林业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需要构建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整合信息化相关资源,提供数据资源的目录式共享服务和应用集成共享服务,为上下级业务部门或区内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障。集成林业内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应用系统,使其成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访问各种信息和各个应用系统,相互交流协作,实现林业部门的信息发布和资源共享。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林业的信息化进程,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更直观了解林业真实状况的手段,提高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数字林业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林业信息、资源不完全、不流动、不对称、利用不充分、更新不及时等突出问题,促进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共享,同时也可为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事业提供良好的窗口。高效的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全面地了解林业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科学决策,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起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分析与设计、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步骤,具体包括:

a、分析与设计:

1)基于3s的数字林业通过各种测量方法获取林木的各种矢量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实现林业数据格式的统一,实现森林资源的智能查询与阂值预警功能;

2)对异构、分布式、多数据源以及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通过数据库技术进行存储与管理;

3)利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林业建设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中挖掘出林业信息的机理知识,提取有用的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未知数据的发展规律和特征;

4)利用虚拟技术与gis的结合实现管理者与地理空间信息交流的渠道;

5)采用系统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系统的组织机构、构成要素、信息交互和反馈调控功能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

b、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根据分析评价和设计构建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并对集成平台的分层结构、总体业务逻辑和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对平台软硬件环境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建设。

本发明所述的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是运用3s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林业多系统集成构架、林业大数据系统以及数据库,且开发出相应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资源目录管理子系统以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业务定制最终在集成平台可实现地图浏览、查询定位、缓冲区分析、地图标注、基础矢量数据与影响叠加显示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海南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3为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信息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分析与设计、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步骤,具体包括:

a、分析与设计:

1)基于3s的数字林业通过各种测量方法获取林木的各种矢量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实现林业数据格式的统一,实现森林资源的智能查询与阂值预警功能;

2)对异构、分布式、多数据源以及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通过数据库技术进行存储与管理;

3)利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林业建设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中挖掘出林业信息的机理知识,提取有用的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未知数据的发展规律和特征;

4)利用虚拟技术与gis的结合实现管理者与地理空间信息交流的渠道;

5)采用系统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系统的组织机构、构成要素、信息交互和反馈调控功能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

b、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根据分析评价和设计构建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并对集成平台的分层结构、总体业务逻辑和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对平台软硬件环境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建设。

a步骤1)中所述的3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集成技术。

a步骤2)中所述的数据库技术为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所述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且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即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内,它与当前的一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致。

所述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各结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的分布性和数据库间的协调性两大特点。

所述的空间数据库是描述、存储和处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分析与设计、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步骤。本发明所述的数字林业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方法是运用3S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林业多系统集成构架、林业大数据系统以及数据库,且开发出相应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资源目录管理子系统以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业务定制最终在集成平台可实现地图浏览、查询定位、缓冲区分析、地图标注、基础矢量数据与影响叠加显示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杨众养;陈宗铸;雷金睿;陈小花;吴庭天;李苑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4.03
技术公布日:2019.07.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