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3112发布日期:2020-04-21 17:2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航空触控盖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人们并不陌生,银行的取款机大多有触摸屏功能,很多医院、图书馆等的大厅都有这种触控技术的电脑,支持触摸屏的手机、mp3、数码相机也很多,pc航空触控盖板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现有的pc航空触控盖板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防水效果不够好,其内部渗水后容易出现短路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当使用者触碰到该触控盖板上时,也容易出现静电现象,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包括玻璃基板、安装在玻璃基板下方的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安装在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下方的有机层和安装在有机层下方的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所述玻璃基板和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之间还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玻璃基板的外部卡合有触控屏边框,所述触控屏边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触控屏边框的上表面拐角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槽内壁上固接有密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连接条和第二密封圈,所述连接条的顶端一体连接有第一密封圈,且连接条的底端一体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连接条和第二密封圈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密封圈、连接条和第二密封圈均通过粘胶剂粘接在安装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为口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静电层的内部还嵌入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且防静电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防静电层为pu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基板、防静电层、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有机层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的大小均相等,且玻璃基板、防静电层、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有机层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的厚度和与触控屏边框的厚度相等,所述玻璃基板、防静电层、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有机层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的外壁均与密封组件紧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的内部结构相同,且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分别固定在有机层的上下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大大提高该触控盖板的防静电效果,保障了使用者对该触控盖板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出现静电的概率;

2、通过密封组件可以增加该触控盖板的防水性能,使其内部不易出现渗水现象,保障了该触控盖板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相应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中安装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触控屏边框;2、玻璃基板;3、安装孔;4、安装槽;5、密封组件;6、防静电层;7、导电纤维;8、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9、有机层;10、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1、第一密封圈;12、连接条;13、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包括玻璃基板2、安装在玻璃基板2下方的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安装在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下方的有机层9和安装在有机层9下方的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玻璃基板2和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之间还设置有防静电层6,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大小均相等,且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厚度和与触控屏边框1的厚度相等,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外壁均与密封组件5紧贴,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内部结构相同,且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分别固定在有机层9的上下表面上,防静电层6的内部还嵌入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7,且防静电层6的厚度为20微米,防静电层6为pu材质的构件,通过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7,大大提高该触控盖板的防静电效果,保障了使用者对该触控盖板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出现静电的概率。

在图1、图2和图4中:玻璃基板2的外部卡合有触控屏边框1,触控屏边框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且触控屏边框1的上表面拐角处开设有安装孔3,安装槽4内壁上固接有密封组件5,密封组件5包括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连接条12的顶端一体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1,且连接条12的底端一体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3,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均通过粘胶剂粘接在安装槽4上,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3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3均为口字形结构,通过密封组件5可以增加该触控盖板的防水性能,使其内部不易出现渗水现象,保障了该触控盖板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相应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防静电层6的内部还嵌入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7,从而使得导电纤维7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即静电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后,产生无火花的电晕放电,从而有效地消除了静电,所以通过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7,大大提高该触控盖板的防静电效果,保障了使用者对该触控盖板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出现静电的概率,而当该触控盖板上不慎滴落雨水时,此时雨水在经过第一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3和连接条12时可以起到良好的阻挡,即第一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3和连接条12可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从而对雨水起到有效的阻挡,通过密封组件5可以增加该触控盖板的防水性能,使其内部不易出现渗水现象,保障了该触控盖板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相应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包括玻璃基板(2)、安装在玻璃基板(2)下方的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安装在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下方的有机层(9)和安装在有机层(9)下方的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2)和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之间还设置有防静电层(6),所述玻璃基板(2)的外部卡合有触控屏边框(1),所述触控屏边框(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且触控屏边框(1)的上表面拐角处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槽(4)内壁上固接有密封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所述连接条(12)的顶端一体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1),且连接条(12)的底端一体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密封圈(11)、连接条(12)和第二密封圈(13)均通过粘胶剂粘接在安装槽(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3)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3)均为口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6)的内部还嵌入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7),且防静电层(6)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防静电层(6)为pu材质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大小均相等,且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厚度和与触控屏边框(1)的厚度相等,所述玻璃基板(2)、防静电层(6)、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有机层(9)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外壁均与密封组件(5)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的内部结构相同,且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8)和第二触控面板线路层(10)分别固定在有机层(9)的上下表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PC航空触控盖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7.3英寸PC航空触控盖板,包括玻璃基板、安装在玻璃基板下方的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所述玻璃基板和第一触控面板线路层之间还设置有导电纤维,所述玻璃基板的外部卡合有触控屏边框,所述触控屏边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触控屏边框的上表面拐角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槽内壁上固接有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列的导电纤维,大大提高该触控盖板的防静电效果,保障了使用者对该触控盖板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出现静电的概率,通过密封组件可以增加该触控盖板的防水性能,使其内部不易出现渗水现象,保障了该触控盖板的安全性能,降低了相应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林;王飞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千斛水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0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