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46000发布日期:2020-07-29 02:5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属于高海拔地区施工路段生态恢复领域。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在海拔3000m以上的铁路工程建设不多,建成的有青藏铁路、兰新铁路。海拔超过3000m的地区又是旅游开发、水利水电开发的地区,同时也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随着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提速,高海拔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新高潮。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保护与恢复高海拔生态植被环境一直是困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难题。已建成的青藏、兰新铁路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面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但是由于环境植被恢复受制区域性气候条件、土壤水文条件、物种、种苗、种植和管养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恢复方案也不尽相同。

当前正值我国滇西北地区铁路建设的高潮,针对滇西北高原高寒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干湿分明,长冬无夏,春秋季短,年温差大,地表土薄,生态脆弱,外来物种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且不易存活、冬季管养措施复杂和管养成本高,植物生长缓慢,栽植的植物成活率低等问题,同时,当前植被生态恢复监测未见系统性的报道,对种植后的评估方法只有感观的评判,没有系统的进行恢复监测和评估效果,因此,在种植与管养的基础上,解决好植被生态恢复监测及评估是验证后期恢复效果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以解决当前植被生态恢复的评估方法只有感观的评判,没有系统的进行恢复监测和评估效果,无法科学合理的验证和改进植被恢复技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列出适合于施工路段的植被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被配种,选择试验段开展植被恢复试验工程施工,将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进行定点群落调查,充分了解沿线分布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模式及其地形的土壤水文条件。

定点群落调查具体为:在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设置5m*5m或5m*3m的样方,并定期监测记录样方内植被情况,在野外辨认不准确的植物,采集标本进行准确鉴定;

监测时段:第一次监测在播种之前进行,第二次,在经历过一定时期的恢复生长之后进行,第三次,随着恢复地块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进一步变化,当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开展第三次监测,以后的监测亦然,直到恢复达到一个基本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之后,停止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定点的群落样方调查,将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不同的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设置一定的样方,进行定点群落调查,充分了解沿线分布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模式及其地形的土壤水文条件,为系统地建立铁路绿色通道植被生态恢复监测及评估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以便反馈科学的信息改进和完善植被恢复手段,便于准确及时地评估,使植被生态恢复从定性评估走向量化评估,建立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纠偏和纠错机制,以更为科学的手段验证和改进植被恢复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列出适合于施工路段的植被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被配种,选择试验段开展植被恢复试验工程施工,在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设置5m*5m或5m*3m的样方,并定期监测记录样方内植被情况,在野外辨认不准确的植物,采集标本进行准确鉴定,充分了解沿线分布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模式及其地形的土壤水文条件。

监测时段:第一次监测在播种之前进行,第二次,在经历过一定时期的恢复生长之后进行,第三次,随着恢复地块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进一步变化,当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开展第三次监测,以后的监测亦然,直到恢复达到一个基本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之后,停止监测。

再结合定点的重复摄影法监测、植物野外恢复物种生长发育状况监测及植物种间联结性检验形成恢复评估报告,具体如下:

定点的重复摄影法监测,结合上述样方监测,拍摄样方照片,四角4个1*1方格照片;

植物野外恢复物种生长发育状况监测,结合样方监测,每次监测挖取完整植株,每种5株,测量各植株的地上部分的高度和宽度、地下根系的长度、宽度、根系类型,并记录、拍摄;

植物种间联结性检验,通过x2检验和ji系数的测定共同确定植物种的联结性,联结性越大,种与种之间的结合就越好,在自然植被中组合在一起的几率也越大,为绿色通道防护植物合理配置提供借鉴;

内业评估,每次监测完成后,立即开展室内评估工作,主要程序有:鉴定标本,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形成恢复评估报告,使植被生态恢复从定性评估走向量化评估,建立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纠偏和纠错机制。

为系统地建立铁路绿色通道植被生态恢复监测及评估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以便反馈科学的信息改进和完善植被恢复手段,便于准确及时地评估,使植被生态恢复从定性评估走向量化评估,建立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纠偏和纠错机制,以更为科学的手段验证和改进植被恢复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列出适合于施工路段的植被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被配种,选择试验段开展植被恢复试验工程施工,将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进行定点群落调查,充分了解沿线分布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模式及其地形的土壤水文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定点群落调查具体为:在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设置5m*5m或5m*3m的样方,并定期监测记录样方内植被情况,在野外辨认不准确的植物,采集标本进行准确鉴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时段:第一次监测在播种之前进行,第二次,在经历过一定时期的恢复生长之后进行,第三次,随着恢复地块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进一步变化,当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开展第三次监测,以后的监测亦然,直到恢复达到一个基本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之后,停止监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施工路段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植物群落和区系调查方法,选择试验段开展植被恢复试验工程施工,将每个恢复试验段,根据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基岩基质和水分状况的不同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进行定点群落调查,充分了解沿线分布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模式及其地形的土壤水文条件。以解决当前植被生态恢复的评估方法只有感观的评判,没有系统的进行恢复监测和评估效果,无法科学合理的验证和改进植被恢复技术的问题。属于高海拔地区施工路段生态恢复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林;兰昌绪;朱玺;先锐;左小勇;陈荣;罗勇;魏琼华;罗勇强;秦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