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9782发布日期:2021-01-23 16: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动力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逐渐增大,我国西部山区高位岩质滑坡灾害频繁发生。高位岩质滑坡不同于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周围山体一旦与高速运动的滑体接触势必会被动加载,形成冲击铲刮效应,导致破坏或次级滑坡的发生,并使滑坡的运动状态改变,增加滑坡的危害程度。然而,滑坡发生过程中铲刮现象可能是难以被记录和捕捉到,但铲刮作用在滑坡运动过程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对滑坡后破坏的运动堆积情况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增加了滑坡运动距离和堆积厚度评估难度,增加了救援位置的判断和灾后救援的难度。
[0003]
目前针对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相对较少,现有的国内外计算方法大多是采用基于经验的铲刮率的计算方法,或者底部铺设颗粒的离散元方法:
[0004]
(1)技术方案一:基于经验的铲刮率计算方法,大多采用的浅水波方程的流体力学加深度积分方法,通过铲刮率控制滑体体积,再反推运动路径的铲刮深度;
[0005]
(2)技术方案二:基于颗粒铺设的离散元方法,该方法大多采用dem颗粒流的分析方法,在运动路径中通过铺设颗粒来模拟下垫层,滑体下滑后冲击颗粒层来体现整个铲刮过程。
[0006]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为:
[0007]
(1)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案一和方案二计算量都相对较大,计算效率较差,并不能对滑坡的冲击铲刮效应进行快速评估;
[0008]
(2)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一是基于铲刮率经验方法,没有考虑下垫层材料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模拟结果同实际情况对比相差较远;
[0009]
(3)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二的模拟结果大多数依赖于颗粒与颗粒、颗粒与运动路径的软件参数调整,同时实际情况相比模拟可靠度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2]
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s1、滑坡几何模型和下垫层几何模型的建立:根据滑坡数字高程数据建立滑坡三维地形模型,根据下垫层的不同分层结构建立下垫层三维几何模型,再基于光滑粒子流三维高保真技术建立滑体和下垫层的粒子模型;
[0014]
s2、下垫层材料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基于滑坡地质材料模型建立下垫层材料模
型,根据材料厚度分层设置,选择不同的下垫层材料本构模型和损伤失效准则,再根据下垫层空间位置关系动态设置下垫层的材料参数;
[0015]
s3、数值仿真计算:基于所述滑坡三维地形模型、下垫层三维几何模型、滑体和下垫层的粒子模型以及下垫层材料模型,计算滑坡后滑体对下垫层的冲击破坏以及裹挟运动过程,获得滑体和下垫层每个单元粒子的位置、速度、密度、应力值;
[0016]
s4、计算结果后处理:对所述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相应下垫层的铲刮厚度、屈服材料的汇入过程、被铲刮材料的分布情况、接触力和冲击能量的分布云图数值结果图。
[0017]
优选地,所述s1包括:
[0018]
s11、将由离散节点和网格单元组成的滑坡数字高程数据输入程序中,建立滑坡三维地形存储数组;
[0019]
s12、将包含有滑体位置和下垫层位置的数字高程数据输入程序中,根据滑坡地形与滑体和下垫层的基底网格的一致性对应关系,在存储的所述滑坡三维地形数组中找到相对应的高程数据,在此高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叠加,即为滑体或下垫层在该位置处的最大高度;
[0020]
s13、根据滑体和下垫层数据确定滑体范围和下垫层范围的边界;
[0021]
s14、对于处于滑体范围和下垫层范围内部的节点,根据建模粒度的需要,动态的加密或稀疏化生成相应数量的滑体粒子和下垫层粒子,生成的所述滑体粒子和下垫层粒子的初始位置根据其所在的单元内的具体位置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获得,同时在三维高度方向上,同样根据建模粒度需要,动态的生成相应层数的粒子,所述相应层数的粒子的位置同样根据线性插值获得;
[0022]
s15、根据滑体和下垫层的物质属性,将滑体和下垫层属性参量输入程序中作为滑体单元和下垫层单元数组的一部分。
[0023]
优选地,所述下垫层材料本构模型包括2种,分别为:由松散颗粒体组成的描述土体变形破坏的完全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由连续体组成的描述坚硬物质变形破坏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含损伤因子的屈服破坏准则。
[0024]
优选地,所述完全弹性塑性本构模型:用来描述类颗粒体组成的连续体铲刮层在受到冲击作用下的变形屈服特性,对于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以下公式描述:
[0025][0026]
式中,为应力率;α、β为自由指标,表示方向;g为剪切模量;为是偏剪切应变率张量;k为弹性体积模量;γ为张量自由指标,可取x,y,z三个方向;为应变率;g为塑性势函数;σ为总应力;m、n为哑标;δ为狄拉克函数;
[0027]
其中,塑形因子为
[0028][0029]
式中,f为屈服准则;
[0030]
采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描述铲刮层在受到冲击后的损伤失效行为
[0031][0032]
其中,应力的第一不变量i
1
为i
1
=σ
xx

yy

zz
,σ为总应力,x,y,z分别表示三个方向;应力的第二不变量j
2
为s为偏应力;α
φ
和k
c
为drucker-prager模型常量,与莫尔库伦材料常数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相关,其中α
φ
和k
c
公示分别为
[0033][0034]
由和可得到最终计算用公式:
[0035][0036][0037]
式中,g表示塑性流动势函数;ψ为膨胀角;为旋转应变率张量;γ为张量自由指标,可取x,y,z三个方向;
[0038]
所述johnson-cook本构模型:
[0039]
准确描述坚硬的岩石类下垫层材料受到强冲击作用产生的屈服应力及损伤演化,采用修正johnson-cook强度模型,在该模型中将材料的屈服强度表示为等效应变、等效应变率、损伤变量以及温度的函数
[0040][0041]
其中,σ
eq
为等效应力强度,a,b,c,e,f为材料常数,d为材料的损伤变量,d=0表示材料未产生损伤,d=1表示材料完全失效,温度t=(t-t
0
)/(t
m-t
0
)为无量纲量,t
0
为室温,t
m
为材料的熔点,r为材料的累积损伤塑性应变,r=(1-d)p,p是累积塑性应变,是用户自定义的参考应变率,材料在出现宏观裂纹时,损伤变量临界值将小于1,失效准则描述为d=d
c
≤1,d
c
为损伤变量临界值,损伤变量d是累积塑性应变p的函数,公式如下
[0042][0043]
其中,p
d
为损伤阈值,p
f
为断裂塑性应变,与材料的应力三轴度、应变率和温度相关,在剪切损伤演化模型中,p
f
公式为
[0044][0045]
其中,d
1-d
5
为材料常数,σ=σ
m

eq
为材料的总应力,σ
m
=(σ
x

y

z
)/3为材料的平均正应力,σ
x
、σ
y
、σ
z
为沿三个主轴的应力分量,弹体材料的压强采用gruneisen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0046][0047]
其中,
[0048][0049][0050]
b
0
=a
0
[1+2(s
s-1)],c
0
=a
0
[2(s
s-1)+3(s
s-1)
2
]
ꢀꢀ
(13)
[0051]
式中,系数为γ=1.99,c
s
=3940,s
s
=1.489,ρ为密度,η为相对密度变化量,ρ
0
为材料初始密度,e为能量,p
h
为压力计算中间量,a
0
、b
0
、c
0
为无量纲的中间符号。
[0052]
优选地,所述s2中下垫层材料包括:松软的颗粒体、坚硬的颗粒体和坚硬的岩石体。
[0053]
优选地,所述s3包括:
[0054]
对于滑坡后破坏滑体的运动过程采用sph光滑粒子法进行模拟,当滑体达到屈服破坏同时体积分数小于发生颗粒两两碰撞的阈值时,转化为sdph粒子继续计算,对于滑体与基底边界的相互作用采用动态边界力施加方法完成,对于处于边界接触范围内的滑体与基底间计算法向力和切向摩擦力,对于不处于边界接触范围的边界无需邻近粒子搜索和相关计算;
[0055]
其中,在sph近似中,粒子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为2h的圆域的中心,h为sph光滑核函数,边界力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0056][0057]
接触力的方向由sph光滑核函数的梯度确定;
[0058]
其中,f
c
表示壁面力;x
i
表示对粒子i在x方向求导;x表示方向;n
i
表示i粒子的邻近粒子的总数量;b
c
表示壁面力函数;v表示体积;m
i
表示粒子i的质量;m
j
表示粒子j的质量;w表示核函数;ρ
i
表示粒子i的密度;
[0059]
ncont表示粒子i支持域内属于不同体的临近粒子数,j是粒子i支持域内的粒子,r
ij
是粒子间距,δp
avg
是粒子间光滑长度的平均值,z和o是用户自定义参数。
[0060]
优选地,所述计算结果后处理包括:用自主研发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据的读取和结果的显示;
[0061]
或依托商业软件tecplot,按照自编程序提供的数据输出方式,输出所有场变量,生成相关动画;按照自编程序提供的粒子/节点编号和变量类型编号,生成相关变量的时间历程图。
[0062]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63]
结果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同下垫层材料对滑坡后破坏运动堆积情况,对已发生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进行预测研究。
[0064]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采用sph和sdph计算方法,动力接触和d-p破坏准则为判识条件,模拟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铲刮下垫层,并导致下垫层材料屈服后汇入滑体的过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5]
(1)研究工作:能完整且多次反复的获得高位滑坡下滑后的冲击铲刮特征,解决了铲刮过程难以观察和复原的难点;
[0066]
(2)定量化结果:可以定量化分析下垫层被铲刮厚度、铲刮方量以及铲刮范围,解决不同下垫层材料对铲刮效应的响应问题;
[0067]
(3)实际工程中:

可以解决地下工程埋深深度设计的问题;

根据滑坡和下垫层材料位置判别灾后救援挖掘位置的问题;

解决铲刮导致滑体体积增加,灾害规模放大的早期危险区划的问题;

在实际防护工程中,可以选用高强度材料解决冲刷防护设计。
[0068]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6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7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位远程滑坡模型构建结果示意图;
[007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槽滑体和下垫层模型构建结果示意图;
[007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示意图;
[007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边界力施加示意图;
[007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ecplot软件处理得到的滑坡后破坏运动与下淀的铲刮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6]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77]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78]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007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基于光滑粒子流模拟滑坡运动冲击过程,以drucker-prager(广义mises)准则作为滑体撞击后下垫层的屈服破坏临界条件,模拟材料屈服后汇入滑体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0]
s1、滑坡几何模型和下垫层几何模型的建立:根据滑坡数字高程数据建立滑坡三维地形模型,根据下垫层的不同分层结构建立下垫层三维几何模型,再基于光滑粒子流三维高保真技术建立滑体和下垫层的粒子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1]
s11、将由离散节点和网格单元组成的滑坡数字高程数据输入程序中,建立滑坡三维地形存储数组;
[0082]
s12、将包含有滑体位置和下垫层位置的数字高程数据输入程序中,根据滑坡地形与滑体和下垫层的基底网格的一致性对应关系,在存储的所述滑坡三维地形数组中找到相对应的高程数据,在此高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叠加,即为滑体或下垫层在该位置处的最大高度;
[0083]
s13、根据滑体和下垫层数据确定滑体范围和下垫层范围的边界;
[0084]
s14、对于处于滑体范围和下垫层范围内部的节点,根据研究人员建模粒度的需要,动态的加密或稀疏化生成相应数量的滑体粒子和下垫层粒子,生成的所述滑体粒子和下垫层粒子的初始位置根据其所在的单元内的具体位置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获得,同时在三维高度方向上,同样根据建模粒度需要,动态的生成相应层数的粒子,相应层数的粒子的位置同样根据线性插值获得;
[0085]
s15、根据研究人员赋予的滑体和下垫层的物质属性,将滑体和下垫层属性参量输入程序中作为滑体单元和下垫层单元数组的一部分。
[0086]
这样便完成了滑坡基底数组、滑体数组和下垫层数组的构建。所建模型示意图如1所示。
[0087]
s2、下垫层材料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基于滑坡地质材料模型建立下垫层材料模型,根据材料厚度分层设置,选择不同的下垫层材料本构模型和损伤失效准则,再根据下垫层空间位置关系动态设置下垫层的材料参数。
[0088]
这里可提供两种下垫层材料本构模型,分别为:由松散颗粒体组成的描述土体变形破坏的完全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如图3所示;由连续体组成的描述坚硬物质变形破坏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含损伤因子的屈服破坏准则。具体模型分别为:
[0089]
完全弹性-塑性本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类颗粒体组成的连续体铲刮层在受到冲击作用下的变形屈服特性。对于弹塑性材料来说一般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描述
[0090][0091]
式中,为应力率;α、β为自由指标,表示方向;g为剪切模量;为是偏剪切应变率张量;k为弹性体积模量;γ为张量自由指标,可取x,y,z三个方向;为应变率;g为塑性势函数;σ为总应力;m、n为哑标;δ为狄拉克函数;
[0092]
其中,塑形因子为
[0093][0094]
式中,f为屈服准则;
[0095]
采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描述铲刮层在受到冲击后的损伤失效行为
[0096][0097]
其中,应力的第一不变量i
1
为i
1
=σ
xx

yy

zz
,σ为总应力,x,y,z分别表示三个方向;应力的第二不变量j
2
为s为偏应力;α
φ
和k
c
为drucker-prager模型常量,与莫尔库伦材料常数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相关,其中α
φ
和k
c
公示分别为
[0098][0099]
由和可得到最终计算用公式:
[0100][0101][0102]
式中,g表示塑性流动势函数;ψ为膨胀角;为旋转应变率张量;γ为张量自由指标,可取x,y,z三个方向;
[0103]
含损伤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
[0104]
准确描述坚硬的岩石类下垫层材料受到强冲击作用产生的屈服应力及损伤演化,
采用修正johnson-cook强度模型,在该模型中将材料的屈服强度表示为等效应变、等效应变率、损伤变量以及温度的函数
[0105][0106]
其中,σ
eq
为等效应力强度,a,b,c,e,f为材料常数,d为材料的损伤变量,d=0表示材料未产生损伤,d=1表示材料完全失效,温度t=(t-t
0
)/(t
m-t
0
)为无量纲量,t
0
为室温,t
m
为材料的熔点,r为材料的累积损伤塑性应变,r=(1-d)p,p是累积塑性应变,是用户自定义的参考应变率,材料在出现宏观裂纹时,损伤变量临界值将小于1,失效准则描述为d=d
c
≤1,d
c
为损伤变量临界值,损伤变量d是累积塑性应变p的函数,公式如下
[0107][0108]
其中,p
d
为损伤阈值,p
f
为断裂塑性应变,与材料的应力三轴度、应变率和温度相关,在剪切损伤演化模型中,p
f
公式为
[0109][0110]
其中,d
1-d
5
为材料常数,σ=σ
m

eq
为材料的总应力,σ
m
=(σ
x

y

z
)/3为材料的平均正应力,σ
x
、σ
y
、σ
z
为沿三个主轴的应力分量,弹体材料的压强采用gruneisen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0111][0112]
其中,
[0113][0114][0115]
b
0
=a
0
[1+2(s
s-1)],c
0
=a
0
[2(s
s-1)+3(s
s-1)
2
]
ꢀꢀ
(13)
[0116]
式中,系数为γ=1.99,c
s
=3940,s
s
=1.489,ρ为密度,η为相对密度变化量,ρ
0
为材料初始密度,e为能量,p
h
为压力计算中间量,a
0
、b
0
、c
0
为无量纲的中间符号。
[0117]
下垫层根据位置(高程)不同,其材料类型不同,即使材料类型相同,不同深度的材料参数也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空间位置关系动态设置材料的参数
[0118]
下垫层从上至下:
[0119]
下垫层的0米-1米选择松软的颗粒体,选取的材料参数如下:
[0120][0121]
表1
[0122]
下垫层的1米-2米选择坚硬的颗粒体,选取的材料参数如下:
[0123][0124]
表2
[0125]
下垫层的2-3米为坚硬的岩石体,选取的材料参数如下:
[0126][0127]
表3
[0128]
s3、数值仿真计算:基于所述滑坡三维地形模型、下垫层三维几何模型、滑体和下垫层的粒子模型以及下垫层材料模型,计算滑坡后滑体对下垫层的冲击破坏以及裹挟运动
过程,获得滑体和下垫层每个单元粒子的位置、速度、密度、应力值。
[0129]
数值仿真过程中,对于滑坡后破坏滑体的运动过程采用sph光滑粒子法进行模拟,当滑体达到屈服破坏同时体积分数小于主要发生颗粒两两碰撞的阈值时,转化为sdph粒子继续计算。对于滑体与基底边界的相互作用采用动态边界力施加方法完成,对于处于边界接触范围内的滑体与基底间计算法向力和切向摩擦力,对于不处于边界接触范围的边界无需邻近粒子搜索和相关计算。当下垫可铲刮基底边界所受的滑体冲击和摩擦作用力累积达到下垫层的屈服极限后发生破坏,产生可移动的铲刮物加入到滑体中流动。因此,在整个铲刮计算过程中,动态边界力施加方法是该仿真计算的关键,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0130]
由于高位远程计算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采用传统的固定边界的形式进行边界力计算不再合适,因为传统的边界力必须依赖于将边界转化成边界粒子加入到计算中,从而进行邻近搜索,进一步计算完成。因此,本项目专门针对这种边界较广,同时边界极其不规则的问题,研究了动态边界力施加方法,即根据滑体所处的位置,动态寻找其附近周围的边界,对于处于其邻近搜索范围之内的边界再采用相应的边界力进行计算。
[0131]
图4显示了sph粒子与边界接触时动态接触力的施加情况,其中小的实线圆代表sph粒子,大虚线圆代表sph粒子i的支持域,小的虚线圆代表设置在边界节点处的背景粒子。背景粒子具有sph粒子的属性,只是被动的被sph实粒子搜索,其粒子质量、位置、速度、应力等根据相应有限元节点进行更新。当边界节点与sph粒子的间距达到两倍光滑长度时,产生接触力。接触力的计算借鉴无网格接触算法的思想,将边界节点视为粒子,任何位于边界节点支持域内的sph粒子都会对节点产生接触力,反之任何位于sph支持域内的边界节点也都会对粒子产生接触力。
[0132]
对于由粒子离散的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问题,关键是定义两物体的边界。在sph近似中,粒子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为2h的圆域的中心,h为sph光滑核函数。边界力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0133][0134]
接触力的方向由sph光滑核函数的梯度确定;
[0135]
f
c
表示壁面力;x
i
表示对粒子i在x方向求导;x表示方向;n
i
表示i粒子的邻近粒子的总数量;b
c
表示壁面力函数;v表示体积;m
i
表示粒子i的质量;m
j
表示粒子j的质量;w表示核函数;ρ
i
表示粒子i的密度;
[0136]
ncont表示粒子i支持域内属于不同体的临近粒子数,j是粒子i支持域内的粒子,r
ij
是粒子间距,δp
avg
是粒子间光滑长度的平均值,z和o是用户自定义参数。
[0137]
s4、计算结果后处理:对所述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相应下垫层的铲刮厚度、屈服材料的汇入过程、被铲刮材料的分布情况、接触力和冲击能量的分布云图数值结果图。
[0138]
计算结果后处理可采用两种方式完成:一种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据的读取和结果的显示;第二种是依托商业软件tecplot,按照自编程序控制信息提供的数据输出方式,输出所有场变量,生成相关动画。按照程序控制信息提供的粒子/节点编号和变量类型编号,生成相关变量的时间历程图。如图5所示展示了tecplot软件处理得到的滑坡后破坏运动与下淀的铲刮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0139]
s5、结果对比分析:
[0140]
分析滑坡后有无被铲刮对滑体动量的影响,分析下垫层在铲刮前后地形数据的变化;分析有无铲刮对下游防护工程及建筑物的损毁;分析不同下垫层材料对滑坡后破坏运动堆积情况,对已发生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进行预测研究等。
[014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位滑坡冲击铲刮及下垫层汇入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获取滑体的冲击动能和下垫层(可铲刮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化得到滑坡运动过程中下垫层材料屈服破坏情况、铲刮后滑体运动情况以及被铲刮走的下垫层材料的汇入情况。实施过程中实施过程基于光滑粒子流(sph)模拟方法,对滑坡的冲击铲刮过程和下垫层汇入后滑体的运动堆积过程进行反演或预测分析。
[014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0143]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144]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1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