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1671发布日期:2021-08-06 18:4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将触控感测膜延长部份裁开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窄边框设计在市场上成为主流,现况多是将四边的边框极尽可能地缩小,而下方的边框则是以10mm~12mm为趋势。就触控面板技术而言,以内崁式触控(on-celltouch)的架构为主要设计的方式,但内崁式触控(on-celltouch)目前仍无法做到触控笔的功能,需要使用外挂式的架构才能符合触控笔ic厂商的限制。

传统外挂式架构的设计需要将软性印刷电路板贴在玻璃上,多出了软性印刷电路板绑定区域与双面胶贴附区域,会使得下边框超过14mm。因此,解决的方法多是直接将触控感测膜直接往上折,可省下软性印刷电路板段的空间设计。

然而,触控感测膜往上反折却造成软性印刷电路板绑定区域容易脱落(peeling)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模组、一触控感测膜以及一软性印刷电路板。

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位于相反侧之一第二表面。所述触控感测膜具有一主体部以及一弯折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弯折部向外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间形成一重叠区域,其中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重叠区域具有一第一指状部、一第二指状部以及一第三指状部,其中所述弯折部在所述重叠区域具有一第一分隔部以及一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位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与所述第二指状部之间,所述第二分隔部位于所述第二指状部与所述第三指状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指状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以一第一双面胶贴合,其中所述第一指状部与所述第三指状部分别藉由一第一连接垫、一第二连接垫而与所述弯折部之一第三表面接合,所述第二指状部则藉由一第三连接垫而与所述弯折部之一相反的第四表面接合。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隔部、该第二分隔部为开口、半断线、全断线之任一。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隔部以及所述第二分隔部各别自所述弯折部在所述重叠区域内之一端点起所量测的长度,系介于3~6mm之间。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隔部以及所述第二分隔部间之距离系介于0.5~3mm之间。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指状部与所述弯折部间之所述第一双面胶的宽度,系介于1.5~3mm之间。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指状部位于所述第一指状部与所述第三指状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垫为接收电极连接垫,而所述第一连接垫、所述第三连接垫为发射电极连接垫;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垫为发射电极连接垫,而所述第一连接垫、所述第三连接垫为接收电极连接垫;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垫、所述第二连接垫为发射电极连接垫,而所述第三连接垫为接收电极连接垫。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重叠区域外的部份,藉由一第二双面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弯折部上下表面皆配置一绝缘层,一面藉由一第三双面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另一面更披覆一保护膜。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触控感测膜之所述主体部上下表面系藉由一第一光学胶、一第二光学胶,分别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所述第一表面、一保护玻璃贴合。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保护玻璃具有一遮挡层,所述遮挡层一部份与所述触控感测膜之所述主体部重叠。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2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局部俯视图。

图3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膜的u形桥洞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膜的半断线的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膜的全断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触控显示装置、100~保护玻璃、102~光学胶、104~金属感测膜、104’~主体部、104”~弯折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条状部、106~光学胶、110~液晶显示模组、112~双面胶、114~双面胶、116a~绝缘层、116b~绝缘层、118~保护膜、120~软性印刷电路板、120a~指状部、120b~指状部、120c~指状部、122~双面胶、124~连接垫、126~连接垫、128~连接垫、130~遮挡层、200~重叠区域、300~绑定暨贴合区域、d1~宽度、d2~距离、d3~长度、500~u形桥洞、600~u形桥洞、500a~半断线、500b~全断线、600a~半断线、600b~全断线;aa~可视区。

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组件并未依实际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发明相关的具体特征与组件。此外,在不同图式间,以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指称相似的组件及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露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以建置所提供之目标物的不同特征。以下叙述之成分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示例是为了简化本公开,目的不在于构成限制;组件的尺寸和形状亦不被揭露之范围或数值所限制,但可以取决于组件之制程条件或所需的特性。例如,利用剖面图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这些剖面图是理想化的实施例示意图。因而,由于制造工艺和/公差而导致图示之形状不同是可以预见的,不应为此而限定。

再者,空间相对性用语,例如「下方」、「在…之下」、「低于」、「在…之上」以及「高于」等,是为了易于描述图式中所绘示的元素或特征之间的关系;此外,空间相对用语除了图示中所描绘的方向,还包含组件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向。

以下,请先参考图1。图1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至少包括一保护玻璃100、一遮挡层130、一光学胶102、一金属感测膜104、一光学胶106、一液晶显示模组110、一双面胶112、一双面胶122、一双面胶114、一绝缘层116a、一绝缘层116b、一保护膜118、一软性印刷电路板120。另外,符号aa表示可视区,而此可视区aa涵盖了后述之重叠区域200以及绑定暨贴合区域300。

请特别注意,为方便说明起见,金属感测膜104往图面右方有一向外且向上延伸至液晶显示模组110上的部份,在此说明书中称为「弯折部」,在图1中以符号104”标示,也就是说金属感测膜104外露的部份皆为弯折部104”。就弯折部104”而言,一部份位于aa表示可视区而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贴合与绑定(bonding);一部份位于走线区;一部份位于液晶显示模组110侧面。而金属感测膜104夹置于液晶显示模组110与保护玻璃100之间的的部份,在此说明书中称为「主体部」,在图1中以符号104’标示。也就是说,金属感测膜104包含了主体部104’与弯折部104”。金属感测膜104系作为触控感测膜,其弯折部104”系在液晶显示模组110之上表面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重叠并接合,形成电性连接。之后,会进一步利用标号200、300所指虚线框框,搭配其他图式详细说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的贴合与绑定(bonding)相关技术内容。

请再参考图1,保护玻璃100具有遮挡层130,遮挡层130系位于非显示区,可由油墨(ink)等遮光材料构成。

金属感测膜104之主体部104’,一面利用光学胶102与保护玻璃100贴合,另一面利用光学胶106与液晶显示模组110贴合。液晶显示模组110之另一相反的表面以及一侧面,则利用双面胶114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表面的绝缘层116b贴合;另外,液晶显示模组110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则藉由双面胶112贴合。保护膜118披覆在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表面的绝缘层116a上。

请再参考图1,本发明为了实现笔记本电脑屏幕的窄边框目的,尤其是将下边框窄化至10mm,又要达到触控笔的功能。因此,采用如图1之外挂式触控面板结构,并将触控感测膜往上翻折,并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进行绑定以及双面胶贴合。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之下列实施例,除了将触控感测膜往上翻折之外,也延长了触控感测膜长度以及软性印刷电路板,使得两者重叠部份足以配置双面胶以及连接垫。尤其是,将触控感测膜以及软性印刷电路板重叠的部份,均适当裁成相对应的三个部份,每一部份皆可独立活动,以助于进行绑定以及双面胶贴合。相关详细内容将于后面搭配图式加以说明。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1以及图2。图1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图2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显示器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2是图1之标号300所指虚线框框内之区域的俯视图,主要用于说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以及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如何在延长之后,可以进行绑定且完成贴合,又不容易发生剥离(peeling)的问题,故标号300所指虚线框框在此说明书中称为「绑定暨贴合区域300」。另外,标号200所指虚线框框内之区域系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重叠之区域,故在此说明书中称为「重叠区域200」。在本发明之实施例中,重叠区域200以及绑定暨贴合区域300位于可视区aa内,而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以及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均延长至重叠区域200内,且两者延长部份彼此重叠且两者皆经过适当裁切。亦即,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以及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彼此有对应且可独立活动的三个部份,以至于两者重叠部份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配置双面胶以及连接垫外,更可独立翻折。如此一来,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以及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在绑定后仍可以进行贴合。

请一并参考图1以及图2,图2中标号120a、120b、120c、122、124、126、128所在位置,大约就是图1之重叠区域200所指范围。在此重叠区域200中,软性印刷电路板120具有一指状部120a、一指状部120b以及一指状部120c,指状部120b位于指状部120a与指状部120c之间。在此说明书中,「指状部」系用以说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在重叠区域的延长部份,被裁开成3个可以独立活动的条状部,如同手指般,并非用以限定其形状。

另外,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至此重叠区域200的部份,亦被适当裁切成3部份,此部分会在后面搭配其余图式详细说明。由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被裁开的缘故,指状部120b得以在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下表面进行绑定,而指状部120a以及指状部120c在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上表面进行绑定。在完成绑定之后,指状部120b可利用双面胶122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贴合,双面胶122之宽度d1系介于1.5~3mm之间。指状部120a藉由连接垫124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上表面接合,而指状部120c则藉由连接垫128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之上表面接合。另外,指状部120b藉由连接垫126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之下表面接合。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垫126为发射电极(tx)连接垫,而连接垫124、连接垫128为接收电极(rx)连接垫。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垫126为rx连接垫,而连接垫124、连接垫128为tx连接垫。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垫128为rx连接垫,而连接垫124、连接垫126为tx连接垫。

另外,请再参考图1以及图2,图2中标号112所指虚线框框即是图1中位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下方的双面胶112,用以将软性印刷电路板120贴附于液晶显示模组110上。

接着,请参考图3,图3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感测膜之u形桥洞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指状部120a与指状部120b之间以及指状部120b与指状部120c之间,将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裁开,形成u形桥洞500、600,而u形桥洞500、600之间的距离d2系介于0.5~3mm之间。另外,u形桥洞500、600的长度d3,亦即各别自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在重叠区域内之终端起所量测的长度,系介于3~6mm之间。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裁开后,因为u形桥洞500、600而形成3个可以独立活动的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因此,如图2与图3所示,在指状部120a、指状部120b、指状部120c分别与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完成绑定之后,由于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可以独立活动的缘故,透过将条状部104b翻开,并撕开指状部120b上之双面胶122的离型纸,可以让指状部120b藉由双面胶122而与条状部104b贴合。

在此实施例中,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之宽度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之宽度也可以不相等。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之宽度相不相同,重要的是将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裁开,形成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之指状部120a、指状部120b、指状部120c分别对应的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且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可以独立活动。

如此做的原因是,在一对比例中,未将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裁开,也就是未形成条状部104a、条状部104b、条状部104c,导致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之指状部120a、指状部120b、指状部120c在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完成绑定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被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之指状部120a、指状部120b、指状部120c夹住,无法翻开。这么一来,也就无法去除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之指状部120b上双面胶122的离型纸,最后软性印刷电路板120之指状部120b就无法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延长部份贴合。

接着,图4与图5说明u形桥洞之其他变化。图4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感测膜之半断线的示意图。图5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触控感测膜之全断线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u形桥洞500、600也可以用半断线500a、600a的分割线取代。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u形桥洞500、600也可以用全断线500b、600b的分割线取代。如图4、5所示,半断线500a、600a或全断线500b、600b的长度d3,亦即各自从金属感测膜104之弯折部104”在重叠区域内之终端起所量测的长度,系介于3~6mm之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