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配电网控制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cim(commoninformation model,公共信息模型)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1、配电网作为电网运行工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其网架问题解决的难点在于获取拓扑与拓扑解析。目前中国南方电网以cim模型作为配电网拓扑信息的存储数据结构,其数据量大,信息庞杂,数据结构不易于分析处理。供电半径过长问题在配电网的结构中是比较常见的网架问题,过长的供电半径会引起线路末端电能质量下降,如低电压问题。解决单个配变的供电半径过长问题可以依靠人工等方法,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寻得最优解决方法,但针对大规模多样化的普适性方法一直尚未被提出。
2、所述的供电电气半径过长问题是指:供电电气半径指中压用户到变电站馈线出线口的电气距离,该距离过大可能会引起低电压等电能质量问题,从而降低配电网整体可靠性。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中压配电线路的供电距离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供电电气半径推荐范围见表1。
3、表1供电区域划分表
4、
5、注1:σ为供电区域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密度(mw/km2)。
6、注2:供电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2。
7、注3:计算负荷密度时,应扣除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专线负荷,以及高山、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无效供电面积。
8、注4:地区级别按行政级别、城市重要性、经济地位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分为四级。其中15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南宁、桂林、柳州、昆明、曲靖、红河、贵阳、遵义、海口、三亚,其中广州、深圳为国际化大城市。
9、表2供电电气半径推荐表
10、
11、根据不同供电区域,不同配电网对供电半径过长的阈值设定。
12、解决供电半径过长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将供电半径过长的配变集群通过站内重新规划线路或临近线路转接的方式,介绍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该方案需要进一步确定的是转接方式(站内/站间)以及转接点。供电半径过长问题需要确定的:转接方式(站内/站间)、转接点起点、终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im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利用cim模型数据与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形成对馈线所有配变的供电半径快速计算,通过筛选得到适合工程应用的局部最优方法,快速形成合理的供电半径过长问题解决方案。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im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包括:
4、步骤1)采集配电网cim数据:调用电网系统中的cim文件,利用代码将其解析为数据库文件;
5、步骤2)采用电力系统通用信息模型cim解析配电网拓扑链接关系与包络线数据计算;
6、步骤3)通过寻找到站内合适的转接点,即转接线路的起点;根据站内转接点的地理位置范围,找到临近线路,再在临近线路上找到合适的站外转接点,即转接线路的终点,从而在全局范围内计算得出可能的供电半径转接方法。
1.一种基于cim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im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im的配电网供电半径长度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步计算是指:首先得到各个馈线的矩形包络线坐标值作为中间结果预先存储,而后计算得到的站内可能转接点与各个包络线的位置,筛选出其中与站内转接点最接近的k条馈线,将全局数千条馈线缩减为k条,其次遍历k条馈线与站内转接点的距离并得到:1)需新添转接线路的长度,2)根据站外转接点在新线路的位置,得到转接后的供电半径长度,从而得到最终最佳的转接方案,以解决供电半径过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