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5539发布日期:2023-12-26 00:1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1、笔记本电脑为了维持其轻薄的体积以及运行的效能,在设计上需要同时考虑空间分配以及内部电路配置。然而,容易被忽略考虑的要点是笔记本电脑维修时的拆装难易程度。仅考虑空间分配及电路配置时,将可能导致多个电子元件彼此重叠覆盖。如此一来,将会在维修时增加拆装电子元件的步骤。拆装步骤过多将可能导致更多元件的损坏,增加维修的风险。

2、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固定组件,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固定组件。

2、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固定组件包含壳体、滑动件、固定件以及可动支架。壳体具有表面。壳体包含转轴。转轴邻近设置在表面的边缘。固定件设置在表面上方。固定件包含滑槽。滑动件设置在表面上方。滑动件包含滑动部沿着滑槽滑动。滑动件与转轴可移动地连接并沿着第一轴向作动。可动支架设置在壳体以及固定件之间。可动支架与滑动件可转动地连接。移动滑动件是使得可动支架相对于该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3、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进一步包含凸块。凸块设置在表面上。可动支架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支架与凸块嵌合。

4、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的轴心沿着第一轴向。转轴包含轨道。轨道部分地围绕转轴。

5、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件的导引部与转轴可动地连接。转轴转动时是带动导引部沿着第一轴向移动。

6、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动支架的转轴沿着第二轴向。第二轴向垂直第一轴向。

7、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进一步包含向第三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滑动件的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滑槽作动。第三轴向不平行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

8、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转轴由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可动支架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9、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转轴由第二角度旋转至第三角度时,可动支架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三角度大于第二角度。

10、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可动支架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动支架隐藏于固定件的边缘之内。

11、在目前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可动支架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支架的一部分外露于固定件的边缘之外。

12、综上所述,于本申请的固定组件中,透过有限制地设计位于转轴上的轨道形状,将可以由转轴下转的角度控制可动支架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如此一来将可以同时保有运行电子元件时,元件设置的稳固性,并且又可以在维修电子元件时,拆装替换元件。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一凸块,设置在所述表面上,所述可动支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可动支架与所述凸块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转轴的一轴心沿着所述第一轴向,并且所述转轴包含一轨道,所述轨道部分地围绕所述转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动件的一导引部与所述转轴可动地连接,所述转轴转动时是带动所述导引部沿着所述第一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动支架的一转轴沿着一第二轴向,并且所述第二轴向垂直所述第一轴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件进一步包含向一第三轴向延伸的一第二滑槽,所述滑动件的一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滑槽作动,并且所述第三轴向不平行所述第一轴向以及所述第二轴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转轴由一第一角度旋转至一第二角度时,所述可动支架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转轴由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一第三角度时,所述可动支架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可动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可动支架隐藏于所述固定件的一边缘之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可动支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可动支架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固定件的一边缘之外。


技术总结
一种固定组件,包含壳体、滑动件、固定件以及可动支架。壳体具有表面。壳体包含转轴。转轴邻近设置在表面的边缘。固定件设置在表面上方。固定件包含滑槽。滑动件设置在表面上方。滑动件包含滑动部沿着滑槽滑动。滑动件与转轴可移动地连接并沿着第一轴向作动。可动支架设置在壳体以及固定件之间。可动支架与滑动件可转动地连接。移动滑动件系使得可动支架相对于该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皓,陈家震,彭启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