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22237发布日期:2023-04-19 20:0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接口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接口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微服务技术的普及和多元化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的服务商面对的用户群体不断增多,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2、在产品测试阶段,需要对产品进行多功能、多维度的测试以及功能数据的模拟(mock)。

3、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接口模拟技术方案,存在灵活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口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在多种情况下均可生成接口响应数据,提升了数据生成的灵活性。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口模拟方法,包括:

3、接收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请求包括请求地址、请求参数和请求方式;

4、在所述用户请求为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

5、在所述用户请求为非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参数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请求,基于所述拼接请求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

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口模拟装置,包括:

7、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请求包括请求地址、请求参数和请求方式;

8、标准请求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请求为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

9、非标准请求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请求为非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参数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请求,基于所述拼接请求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1、至少一个处理器;

12、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13、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口模拟方法。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口模拟方法。

15、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请求为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请求地址和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数据模型,基于第一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在用户请求为非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请求地址和请求参数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请求,基于拼接请求和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基于第二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多种用户请求情况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提升了接口响应数据生成的灵活性。

1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接口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用户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接口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模拟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口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请求包括请求地址、请求参数和请求方式;在所述用户请求为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在所述用户请求为非标准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请求地址和所述请求参数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请求,基于所述拼接请求和所述请求方式在内存中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多种情况下生成接口响应数据,提升了接口响应数据生成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微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