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7826发布日期:2023-05-17 16:4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tft-lcd阵列基板,特别指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1、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通过控制液晶端的电压,使得液晶发生偏转,进而控制光的透过量而实现显像功能的。随着通讯设备的发展,人们不单单追求高质量的显示功能,对可触控式显示面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按触控结构和显示结构结合的方式,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外挂式以及内嵌式。内嵌式因其较轻薄、可人机交互等一系列优点,迅速成为未来通讯设备技术方向及市场需求趋势。

2、现有的内嵌触控功能的lcd显示面板多采用电容式触控结构,是利用自电容或互电容的原理实现触控定位。自容式触控电极方块由lcd架构中公共电极ito经图案化设计,其触控原理为:发生触控动作时,可视为电容的人体与触控电极间形成的电容发生耦合,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由过孔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金属走线传输到触控侦测芯片,进而完成触控定位。降低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或与其他金属层间的寄生电容,是提高触控灵敏度的方式之一。

3、在tft阵列基板上集成电容式触控结构,是能够在制造tft基板的同时,实现电容式触控结构的制备。这在工艺上,不仅简化了工艺流程,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触控信号线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在基板上依次设置第一绝缘层gi11、第二绝缘层pv12、第三绝缘层oc13、第四绝缘层va和第五绝缘层ch9。其工艺流程可简要概述为:ge(栅极)→gi(第一绝缘层)→se(有源层)→dc(过孔)→sd(源漏级)→pv(第二绝缘层)→oc(第三绝缘层/平坦层)→cm(触控信号走线)→va(第四绝缘层)→pe(像素电极)→ch(第五绝缘层)→uc(公共电极)。

4、具体的:将uc分割成m*n个基本触控单元(触控层),触控层通过过孔与触控信号走线cm连接,实现面板的显示/触控功能集成。uc作为公共电极层,触控时,公共电极同时作为触控电极。即触控电极属于触控层一部分。将触控信号走线设在第三绝缘层(平坦层)上方,触控信号走线cm容易同像素电极以及触控层中的触控电极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c1+c2),降低触控信噪比;

5、同时,由于触控走线金属厚度需要考量走线阻值需求,往往较厚,实际tft侧并不平坦,其凸起会进一步影响后制程的液晶状态及ps站立,增加制程、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减小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和像素电极pe间的寄生电容,获得更优的面板点触信噪比。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基板,所述基板顶部设置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内设置有第二金属层sd、半导体层se和source信号走线sd,所述第二金属层sd和source信号走线sd分别与半导体层se搭接,所述中间层顶部连接有第四绝缘层oc,所述第四绝缘层oc的顶部设置有像素电极pe,所述第四绝缘层oc和中间层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像素电极pe经第一过孔与第二金属层sd连接;

3、在所述中间层和第四绝缘层oc之间设置有触控信号走线cm,所述触控信号走线cm与source信号走线sd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四绝缘层oc的顶部连接有第五绝缘层ch,所述第五绝缘层ch的顶部连接有与触控信号走线cm相连接的触控层。

4、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绝缘层gi、第二绝缘层pv和第三绝缘层oc,所述第四绝缘层oc设置在第三绝缘层oc顶部,所述第二金属层sd、半导体层se和source信号走线sd设置在第一绝缘层gi和第二绝缘层pv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和第一绝缘层gi之间设置有栅极金属层ge。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gi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sd经第三过孔与栅极金属层ge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绝缘层ch的厚度小于第一绝缘层gi,所述第一绝缘层gi的厚度小于第二绝缘层pv。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绝缘层oc的厚度小于第四绝缘层oc的厚度。

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绝缘层oc和第五绝缘层ch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触控层经第二过孔与触控信号走线cm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1、1、将触控金属走线层设置第三绝缘层oc的上方,并在触控金属走线层上增设第四绝缘层oc,减小触控金属走线层与触控电极间的寄生电容。并且,触控信号走线cm与source信号走线sd在垂直投影空间上不重叠,减小了同source信号走线sd和栅极金属层ge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获得更优的面板点触信噪比;

12、2、第四绝缘层采用有机材料oc,能够有效减少触控金属走线层对像素电极pe的耦合作用,即减少了触控金属走线层对像素电极pe的寄生电容。同时,能够获得平整上表面,能够使ps站位更加平坦,有利于液晶正常配向,又达到更好的显示品质,能够减少mura(显示异常)出现几率,有利于提升良率,降低制程、设计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基板(1),所述基板(1)顶部设置有中间层(2),所述中间层(2)内设置有第二金属层sd(3)、半导体层se(4)和source信号走线sd(5),所述第二金属层sd(3)和source信号走线sd(5)分别与半导体层se(4)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顶部连接有第四绝缘层oc(6),所述第四绝缘层oc(6)的顶部设置有像素电极pe(7),所述第四绝缘层oc(6)和中间层(2)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像素电极pe(7)经第一过孔与第二金属层sd(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绝缘层gi(11)、第二绝缘层pv(12)和第三绝缘层oc(13),所述第四绝缘层oc(6)设置在第三绝缘层oc(13)顶部,所述第二金属层sd(3)、半导体层se(4)和source信号走线sd(5)设置在第一绝缘层gi(11)和第二绝缘层pv(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和第一绝缘层gi(11)之间设置有栅极金属层ge(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gi(11)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sd(3)经第三过孔与栅极金属层ge(14)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绝缘层ch(9)的厚度小于第一绝缘层gi(11),所述第一绝缘层gi(11)的厚度小于第二绝缘层pv(12)。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层oc(13)的厚度小于第四绝缘层oc(6)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绝缘层oc(6)和第五绝缘层ch(9)在竖直方向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触控层(10)经第二过孔与触控信号走线cm(8)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敏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基板,基板设置有中间层,中间层内设有第二金属层SD、半导体层SE和source信号走线SD,中间层连接有第四绝缘层OC,第四绝缘层OC设有像素电极PE;在中间层和第四绝缘层OC之间设有触控信号走线CM,触控信号走线CM与source信号走线SD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第四绝缘层OC连接有第五绝缘层CH,第五绝缘层CH的顶部连接有触控电极。第四绝缘层OC采用有机材料OC,减小触控金属走线层与触控电极和像素电极PE间的寄生电容。同时,能够获得平整上表面,能够使PS站位更加平坦,有利于液晶正常配向,又达到更好的显示品质,能够减少mura出现几率,有利于提升良率,降低制程、设计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池炜,李元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