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可释放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4530发布日期:2025-01-21 11:3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可释放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释放连接结构,该可释放连接结构用于沿第一轴线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一主元件和第二主元件。


背景技术:

1、当前较大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与键盘组合)面临着稳定性问题,因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的显示器部分通常比相应的键盘重。此外,由于装置部分厚度薄,并且需要在该部分内保留尽可能多的自由空间用于电池等其它组件,因此连接元件通常需要具有小外形。相对较小的连接元件不具有足够的结构完整性,因此显示器部分容易相对于键盘晃动。

2、由于在连接点处设置有额外的空间,因此晃动通常会增加,而设置该空间是为了便于用户进行连接。连接元件的尺寸相对较小可能使元件难以由用户操作,并且可能难以实现元件的正确对齐。此外,要分离该部分,通常需要使用两只手,这通常会降低用户体验,尤其对于某些用户来说可能无法实现。

3、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可释放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可释放连接结构。上述和其它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其它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显而易见的。

2、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释放连接结构,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用于沿第一轴线连接电子装置的第一主元件和第二主元件,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包括:闩锁元件,所述闩锁元件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用于至少部分地沿第二轴线在相反方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支腿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延伸;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用于引起所述闩锁元件沿第三轴线运动和/或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沿所述第二轴线运动,所述第三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延伸;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在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可释放地容置所述支腿,并且在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支腿保持在所述凹槽内。

3、这样的方案有助于实现无晃动且易于使用的设计。此外,该方案具有小外形,因此可以与超紧凑的装置一起使用。

4、在所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用于与所述凹槽的相应表面接合,以便将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保持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便于实现简单但可靠的互锁。

5、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元件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用于使所述第二主元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主元件绕所述第一轴线枢转,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部分地包括在所述铰链内,从而使互连具有尽可能小的外形,同时仍能够实现尽可能大的运动范围。

6、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用于与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之间的空间接合,当沿所述第三轴线运动或在包括所述第三轴线的所述平面上运动时,所述驱动元件推动所述支腿沿所述第二轴线至少部分地彼此远离,从而便于实现简单但可靠的互锁。

7、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在沿所述第三轴线的方向上呈锥形,所述驱动元件的所述锥形的宽度逐渐增加使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之间的距离至少部分地增加,从而使元件可以首先互连然后互锁。

8、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闩锁元件和所述驱动元件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元件中的一个主元件,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铰链内或所述第一主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元件中的另一个主元件内;或者所述闩锁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元件中的一个主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铰链内或所述第一主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元件中的另一个主元件内,从而便于实现易于使用但在不使用时可见性不强的互连。

9、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或同轴的枢转轴线枢转互连,所述支腿可枢转,使得所述支腿的至少第一端用于在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支腿之间的所述空间接合时彼此远离,从而便于实现简单但可靠的互锁。

10、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的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主元件或所述铰链中的所述凹槽的相应表面接合,使得所述闩锁元件锁定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便于实现简单但可靠的互锁。

11、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用于将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从而便于在互锁之后简单地释放元件。

12、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施力装置,所述第一施力装置用于向所述驱动元件施加力,使得所述驱动元件沿所述第三轴线运动或在包括所述第三元件的所述平面上运动,从而使元件可以独立于其它元件进行互连。

13、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施力装置包括磁体、磁性材料和/或弹簧元件,从而便于实现简单但机械可靠的致动。

14、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施力装置,所述第二施力装置用于向所述闩锁元件的所述支腿施加力,使得所述支腿沿所述第二轴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在两个独立步骤中执行互连和互锁。

15、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施力装置,所述第二施力装置用于将所述保持元件推入所述第一主元件,使支腿可以沿所述第二轴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这有助于实现同时互连和互锁的简单可靠方案。

16、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主元件、第二主元件、沿第一轴线枢接所述第一主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元件的铰链,以及上述可释放连接结构。该方案有助于实现无晃动且易于使用的设计。此外,可释放连接结构的小外形可以在装置内为其它组件(例如,处理器或电池)留出足够的空间,即使在超紧凑的装置中也是如此。

17、在所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的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二主元件内,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的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闩锁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主元件内,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闩锁元件用于从所述第一主元件突出并与所述凹槽接合,以便将所述第一主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二主元件,从而便于实现易于使用但在不使用时可见性不强的互连。

18、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的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一主元件内,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的所述驱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的所述闩锁元件从所述第二主元件或所述铰链突出,所述驱动元件用于从所述凹槽突出并与所述闩锁元件接合,以便将所述第一主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二主元件,从而便于实现易于使用的互连,因为两个元件通过其自身的功能被引导到正确的互连位置。

19、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用于沿第一轴线(a1)连接电子装置(12)的第一主元件(2)和第二主元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用于与所述凹槽(7)的相应表面接合,以便将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保持在所述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元件(3)包括铰链(8),所述铰链(8)用于使所述第二主元件(3)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主元件(2)绕所述第一轴线(a1)枢转,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6)用于与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之间的空间接合,当沿所述第三轴线(a3)运动或在包括所述第三轴线(a3)的所述平面上运动时,所述驱动元件(6)推动所述支腿(5)沿所述第二轴线(a2)至少部分地彼此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6)在沿所述第三轴线(a3)的方向上呈锥形,所述驱动元件(6)的所述锥形的宽度逐渐增加使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之间的距离至少部分地增加。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元件(4)和所述驱动元件(6)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元件(2)和所述第二主元件(3)中的一个主元件,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沿与所述第一轴线(a1)平行或同轴的枢转轴线(a4)枢转互连,所述支腿(5)可枢转,使得所述支腿(5)的至少第一端用于在所述驱动元件(6)与所述支腿(5)之间的所述空间接合时彼此远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的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主元件(3)或所述铰链(8)中的所述凹槽(7)的相应表面接合,使得所述闩锁元件(4)锁定在所述凹槽(7)内。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还包括保持元件(9),所述保持元件(9)用于将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还包括第一施力装置(10),所述第一施力装置(10)用于向所述驱动元件(6)施加力,使得所述驱动元件(6)沿所述第三轴线(a3)运动或在包括所述第三元件的所述平面上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装置(10)包括磁体、磁性材料和/或弹簧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还包括第二施力装置(11),所述第二施力装置(11)用于向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施加力,使得所述支腿(5)沿所述第二轴线(a2)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还包括第二施力装置(11),所述第二施力装置(11)用于将所述保持元件(9)推入所述第一主元件(2),使支腿(5)可以沿所述第二轴线(a2)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

14.一种电子装置(1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元件(2)、第二主元件(3)、沿第一轴线(a1)枢接所述第一主元件(2)和所述第二主元件(3)的铰链(8),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释放连接结构(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的所述凹槽(7)布置在所述第二主元件(3)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的所述凹槽(7)布置在所述第一主元件(2)内,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的所述驱动元件(6)布置在所述凹槽(7)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释放连接结构(1),所述可释放连接结构(1)用于沿第一轴线(A1)连接电子装置(12)的第一主元件(2)和第二主元件(3)。闩锁元件(4)包括支腿(5),所述支腿(5)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沿第二轴线(A2)在相反方向上运动。驱动元件(6)用于引起所述闩锁元件(4)沿第三轴线(A3)运动和/或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沿第二轴线(A2)运动。凹槽(7)用于在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可释放地容置所述支腿(5),并且在所述闩锁元件(4)的所述支腿(5)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支腿(5)保持在所述凹槽(7)内。所述第一轴线(A1)、所述第二轴线(A2)和所述第三轴线(A3)彼此垂直延伸。

技术研发人员:尤索·海斯卡宁,詹姆斯·罗伯特·托马斯·科尔,奥托·惠蒂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