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9003发布日期:2023-06-28 16: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模,具体涉及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空间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数字化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虚拟展现全貌必要的信息平台,建立空间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各单位可充分利用各图层数据信息开展应用,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达到地理信息的综合利用,避免公共图层信息的重复采集和重复建设。同时借助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将管理的各机关的各业务数据库信息资源与电子地图有机的关联与融合,实现抽象属性信息与地图的完美结合,为各级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更形象、更直观的可视化的信息展示界面。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社区建模方法,主要是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社区位置信息,比较抽象,无法构建直观真实场景,且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费用高、技术难度大、维护更新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社区建模方法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费用高、技术难度大、维护更新慢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包括:

3、确定划定的建模区域范围内的建模要素;所述建模要素包括永久性建筑、绿化、路网以及公园;

4、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

5、根据所述影像数据、位置及姿态信息构建三维数字社区模型。

6、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包括:

7、将无人机与将要拍摄的建模要素保存至高精地图中;

8、在所述高精地图中确定所述无人机的第一位置坐标,以及建模要素中心点的第二位置坐标;

9、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坐标和第二位置坐标确定无人机与建模要素的距离;

10、以所述建模要素中心点为中心、所述距离为半径,生成环绕轨迹;

11、控制所述无人家沿所述环绕轨迹飞行,并实时调整拍摄角度,以使得所述建模要素无人机的拍摄范围内。

12、进一步的,在所述高精地图中,所述无人机与所述建模要素不重叠。

13、进一步的,还包括:

14、确定建模要素的每个方向面是否存在重复图案;

15、如果存在,则对每个方向面进行局部特征纹理拍摄,如果不存在,则拍摄完整表面。

16、进一步的,所述拍摄完整表面,包括:

17、对完整表面进行多角度拍摄,得到多角度图像;

18、对多角度图像进行拼接,得到完整表面。

19、进一步的,对每个建模要素的远景、近景、整体及局部分别进行拍摄,且同一个建模要素的两张图像之间具有重叠。

20、进一步的,利用3dmax软件根据所述影像数据、位置及姿态信息构建三维数字社区模型。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装置,包括:

22、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划定的建模区域范围内的建模要素;所述建模要素包括永久性建筑、绿化、路网以及公园;

23、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

24、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影像数据、位置及姿态信息构建三维数字社区模型。

25、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

26、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划定的建模区域范围内的建模要素;所述建模要素包括永久性建筑、绿化、路网以及公园;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根据所述影像数据、位置及姿态信息构建三维数字社区模型。本发明利用三维建模方式对社区进行建模,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完整表面,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数字社区建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划定的建模区域范围内的建模要素;所述建模要素包括永久性建筑、绿化、路网以及公园;利用无人机的位置及姿态信息,对每个建模要素进行环绕飞行,得到多个影像数据;根据所述影像数据、位置及姿态信息构建三维数字社区模型。本发明利用三维建模方式对社区进行建模,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友社,张鲁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诺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