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文档序号:34569242发布日期:2023-06-28 11:4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涉及遥感影像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现有遥感图像解译系统仍然以目视解译为主,局部处理方法实现了计算机自动解译,但其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目视解译的劳动强度,尚无法实现大范围侦察遥感影像的实时、快速、准确的目标解译。

2、由于目前遥感影像数据更新速度极快,继续使用目视解译人工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目标判读已经不符合信息处理高度智能化的现实需求。研究如何通过协同交互方式实现实时、高效、自动地对光学遥感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和提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包括:

4、获取不同侦查探测资源的遥感影像;

5、将所述遥感影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

6、对各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并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中识别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所述目标包括飞机和舰船;

7、基于所述目标对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标注,并整合标注后的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

8、可选地,在将所述遥感影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之后,还包括:

9、对各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匹配和特征增强处理。

10、可选地,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中识别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具体包括:

11、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进行目标识别,得到不同目标的识别概率;

12、对不同目标的识别概率进行加权求平均,得到最终识别结果。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系统,包括:

14、遥感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侦查探测资源的遥感影像;

15、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遥感影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

16、目标识别及融合模块,用于对各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并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中识别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所述目标包括飞机和舰船;

17、标注及整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对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标注,并整合标注后的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

18、可选地,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各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匹配和特征增强处理。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

2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2、相较于传统方法,本发明依据区域的不同,将遥感影像划分为多个区域,对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同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自动解译的目标识别,并对重叠部分进行目标融合,充分利用协同交互方式的即时性,保证大幅大范围遥感影像目标解译的时效性、准确性、快速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遥感影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中识别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具体包括:

4.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感影像协同解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影像协同解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不同侦查探测资源的遥感影像;将所述遥感影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区域的遥感影像;对各所述区域的遥感影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并对不同区域重叠部分的遥感影像中识别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所述目标包括飞机和舰船;基于所述目标对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标注,并整合标注后的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本发明能够保证大幅大范围遥感影像目标解译的时效性、准确性、快速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义,宋崧,汪涛,郑晓霞,林栋,孔德强,李华,陈洁,尚国强,孙艺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