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46014发布日期:2023-05-25 01: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具体涉及一种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约束添加是整机有限元模型建立不可缺少的一环,定义了整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关系生效距离,确保了计算模型与实际模型的吻合度。以手机为例,整机部件处理成有限元模型后约有200多个独立零件,其中需要建立的接触关系约为零件数量的0.75倍,即整机约束对约为150对左右,数量较为巨大。而现有技术中针对所有整机约束对建立约束关系的实施步骤主要为:技术人员人工肉眼确认两个部件之间的接触主面、接触从面并建立接触主面、接触从面集合后,即可通过专用软件的标准内嵌约束关系函数完成约束关系建立。故完成建立所有整机约束对的约束关系的实施流程需要花费6到8个小时,项目成本巨大,并且随着同一项工作长时间的重复进行,极其容易发生约束重复、漏加等问题,延长了项目周期,降低了整机约束的完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整机约束的完成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目标电子设备的部件信息;根据所述部件信息以及对所述部件信息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出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每个目标部件组中包括存在接触关系的两个目标部件;确定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根据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所述主接触面和所述从接触面以及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约束条件,建立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部件约束关系。

3、上述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中,通过在获得目标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件的部件信息后,根据部件信息以及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出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并确定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再根据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接触面以及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约束条件,建立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部件约束关系。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每个目标部件组的部件约束关系的建立过程实现自动化,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整机约束的完成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4、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部件信息还包括部件的标识,所述确定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包括:根据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各个目标部件的标识,确定对应的目标部件组中的所述主接触面所对应的第一目标部件和所述从接触面对应的第二目标部件;从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

5、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包括:获得所述第一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目标网格模型和所述第二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二目标网格模型;分别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网格模型和所述第二目标网格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所述第一目标接触面为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面,所述第二目标接触面为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面;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

6、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网格模型和所述第二目标网格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网格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每个面所包括的网格的数量,确定所述网格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至少一个目标面作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网格模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每个面所包括的网格的数量,确定所述网格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至少一个目标面作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

7、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生成与所述第一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一包络体,以及,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生成与所述第二目标部件对应的第二包络体;根据所述第二包络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的重叠面,确定所述主接触面;根据所述第一包络体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的重叠面,确定所述从接触面。

8、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络体是使用预设的第一识别容差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进行扩容得到的,所述第二包络体是使用预设的第二识别容差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进行扩容得到的。

9、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部件包括芯片和主板,所述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包括与所述主板对应的部件组,在所述根据所述部件信息以及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芯片的标识由主接触面所在的部件的标识更新为从接触面所在的部件的标识,以使所述主板与所述芯片建立约束关系。

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部件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电子设备的部件信息;部件组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部件信息以及对所述部件信息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每个目标部件组中包括存在接触关系的两个目标部件;接触面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约束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所述主接触面和所述从接触面以及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约束条件,建立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部件约束关系。

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的步骤。

12、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的步骤。

13、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四方面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信息包括部件的标识,所述确定所述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多个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网格模型和所述第二目标网格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目标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主接触面,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中确定所述从接触面,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络体是使用预设的第一识别容差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进行扩容得到的,所述第二包络体是使用预设的第二识别容差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接触面包括的多个网格的坐标信息进行扩容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配对关系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配对关系,所述第一部件为第一目标部件组中所述主接触面所对应的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为第二目标部件组中所述主接触面所对应的部件,在所述根据所述部件信息以及对所述部件信息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出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上述部件约束关系生成方法中,通过在获得目标电子设备的部件信息后,根据部件信息以及对部件信息预设的配对关系,识别出待建立约束的至少一个目标部件组,并确定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再根据每个目标部件组中的主接触面和从接触面以及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约束条件,建立每个目标部件组对应的部件约束关系。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每个目标部件组的部件约束关系的建立过程实现自动化,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整机约束的完成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韦林艳,林炜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