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59141发布日期:2023-06-14 23: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散热,具体是涉及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内存(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也称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它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在内存中进行,内存性能的强弱影响计算机整体发挥的水平。只要计算机开始运行,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cpu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热,若不将这些热量及时的散发,会导致内存条过热,进而造成元器件损伤。

2、现有的用于内存的散热结构多为使用金属材质的散热片,散热片的一面覆盖于内存条的表面,另一面为翅片,用于增大散热面积,此种散热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散热效率低,散热的效果需要依赖外部低温度环境或高转速风扇带来的气流,散热效果不佳,且风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的现有的用于内存的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散热的效果需要依赖外部低温度环境或高转速风扇带来的气流,散热效果不佳,且风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包括;

4、内存条,所述内存条两端上侧均贯穿开设有定位导向孔,所述内存条两端在定位导向孔下方均贯穿开设有螺纹通孔;

5、外壳,外壳由设置于所述内存条前后两侧的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组成,所述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通过紧固螺栓相互固定,所述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内侧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内存条两侧面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部填充有氟化液,所述氟化液的沸点为50℃;

6、毛细传导结构,毛细传导结构设置于所述密封腔体内部,所述毛细传导结构一侧与内存条侧面抵接,所述毛细传导结构另一侧与前金属板和/或后金属板连接;

7、金属卡箍,金属卡箍卡接于所述外壳上端中部,所述金属卡箍呈u型。

8、优选的,所述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内侧在密封腔体外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9、所述密封槽截面呈矩形,所述密封圈截面呈圆形,所述密封槽宽度略大于密封圈的直径,所述密封槽深度略小于密封圈的直径。

10、优选的,所述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外边缘还填充有密封胶。

11、优选的,所述前金属板两端上侧向外凸出形成前定位耳,所述后金属板两端上侧向外凸出形成后定位耳,所述前定位耳后侧上方向后延伸形成上定位销,所述后定位耳前侧开设有与上定位销对应的上定位槽,所述上定位销穿过定位导向孔并延伸至上定位槽内部。

12、优选的,所述前定位耳下端贯穿开设有螺纹固定孔,所述后定位耳前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固定孔和螺纹通孔并延伸至螺纹槽内部,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毛细传导结构由有多层金属网压制而成,多层所述金属网的目数从内存条向外侧依次递减;

14、靠近内存条一侧的所述金属网的目数为50目~100目,远离内存条一侧的所述金属网的目数为20目~40目。

15、优选的,所述金属网有若干条纵向的纵金属条和若干条横向的横金属条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纵金属条和横金属条之间形成若干个毛细孔。

16、优选的,所述纵金属条和横金属条均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多层所述金属网均采用瞬时液相扩散焊固定在前金属板和/或后金属板内侧。

17、优选的,所述金属卡箍中部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卡舌,所述卡舌卡接于卡接孔内部。

18、进一步的,提出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的组装方法,适用于如上述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包括:

19、毛细传导结构组装:将多层不同目数的金属网按照目数从内到外依次递减的顺序采用瞬时液相扩散焊固定在前金属板和/或后金属板内侧;

20、填充氟化液:采用滴加的方式向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的散热槽内部加入氟化液;

21、外壳定位:将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分别设置于内存条前后两侧,使上定位销穿过定位导向孔并延伸至上定位槽内部,完成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的定位;

22、外壳固定:将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固定孔和螺纹通孔,并拧入螺纹槽内部,对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进行固定,同时使密封圈受挤压变形,实现对散热槽与内存条侧面形成的密封腔体的密封;

23、外壳密封:在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外边缘填充密封胶;

24、外壳卡接固定:将述金属卡箍卡接于外壳上端,使卡舌卡接于卡接孔内部,对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进行固定。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6、本发明基于液相相变吸收热量的原理提出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在密封腔体内部填充有低沸点的氟化液,并配合有多层金属网组成而成的毛细传导结构,在进行散热时,位于空腔内的低沸点的氟化液液体接触到内存表面,温度达到沸点后会汽化为气体,相变的过程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同时,直接与内存发热表面接触的金属网通过热传递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双重散热的作用下,极大的提高了内存的散热效率,在相同的内存散热温度需求下,使用本发明的内存散热片可达到更低的运行噪音且兼容更高的环境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金属板(201)和后金属板(202)内侧在密封腔体外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设置有密封圈(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金属板(201)和后金属板(202)外边缘还填充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金属板(201)两端上侧向外凸出形成前定位耳(2011),所述后金属板(202)两端上侧向外凸出形成后定位耳(2021),所述前定位耳(2011)后侧上方向后延伸形成上定位销(2012),所述后定位耳(2021)前侧开设有与上定位销(2012)对应的上定位槽(2022),所述上定位销(2012)穿过定位导向孔(101)并延伸至上定位槽(202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耳(2011)下端贯穿开设有螺纹固定孔(2013),所述后定位耳前侧开设有螺纹槽(2023),所述紧固螺栓(4)穿过螺纹固定孔(2013)和螺纹通孔(102)并延伸至螺纹槽(2023)内部,与螺纹槽(2023)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传导结构由(3)有多层金属网(301)压制而成,多层所述金属网(301)的目数从内存条(1)向外侧依次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301)有若干条纵向的纵金属条(3011)和若干条横向的横金属条(3012)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纵金属条(3011)和横金属条(3012)之间形成若干个毛细孔(30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金属条(3011)和横金属条(3012)均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多层所述金属网(301)均采用瞬时液相扩散焊固定在前金属板(201)和/或后金属板(202)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卡箍(5)中部开设有卡接孔(501),所述前金属板(201)和后金属板(202)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卡舌(203),所述卡舌(203)卡接于卡接孔(501)内部。

10.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的组装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存用两相浸没高效散热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包括;内存条;外壳,外壳由设置于内存条前后两侧的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组成,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内侧均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与内存条两侧面形成一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部填充有氟化液;毛细传导结构,毛细传导结构设置于密封腔体内部,毛细传导结构一侧与内存条侧面抵接,毛细传导结构另一侧与前金属板和/或后金属板连接;金属卡箍,金属卡箍卡接于外壳上端中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基于液相相变吸收热量的原理,极大的提高了内存的散热效率,在相同的内存散热温度需求下,使用本发明的内存散热片可达到更低的运行噪音且兼容更高的环境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超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