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4422发布日期:2023-06-04 19:1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显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步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摸屏安装结构组成可以分为:覆盖表面式触摸屏(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屏(in cell touch panel)。其中,内嵌式触摸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面板厚度,又可以降低触摸屏的制作成本,重量轻及功耗小。

2、对于内嵌式触摸屏而言,在显示控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触摸控制,使得内嵌式触摸屏的控制芯片的通道数量增加,使得控制芯片的占用空间大,使得内嵌式触摸屏很难实现窄边框设计。同时,由于用于实现触摸控制的通道会随着实际产品尺寸及实际分辨率需求进行改变,使得控制芯片无法实现定制,从而增加了控制芯片的设计和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嵌式触摸屏很难实现窄边框设计及制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玻璃基板、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公共电极层及所述像素电极层分别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并相互绝缘设置;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围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公共电极层分割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各所述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触控线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与各所述触控线形成连接。

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软性基板电路及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的一端通过接合板与所述玻璃基板接合,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的另一端用于和触控显示面板的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接合于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上;

4、所述接合板为透明基板。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极,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围设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下方及左右两侧;

6、所述玻璃基板的正面顶部形成有多条第一金属引脚,各所述第一金属引脚设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间隙或者边缘;各所述触控线分别与各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金属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总控制电路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玻璃基板的背面形成有多条第二金属引脚,所述第二金属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金属引脚接合,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总控制电路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多条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引脚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连接结构为fpc,所述fpc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金属引脚接合,所述fpc的另一端与各所述第二金属引脚接合。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

12、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所述触控线,各所述触控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各所述触控电极;

13、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各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14、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

15、或者,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不同层设置。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软性基板电路及第二控制芯片;

17、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接合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各所述数据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软性基板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软性基板电路的另一端与总控制电路连接;

18、或者,所述第二软性基板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玻璃基板接合,所述第二软性基板电路的另一端与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接合于所述第二软性基板电路上。

19、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将触控线及数据线分别连接至位于阵列基板相对两侧的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也即是分别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为触控线和数据线提供控制信号,其一方面使得第一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尺寸及实际分辨率需求进行触控通道的设置,不受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限制,均可以达到较高的触控灵敏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二控制电路的显示控制通道数量一定,不受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限制,也不会受是否有触控需求限制,也即是第二控制电路可以通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成本。此外,当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设于阵列基板的上下两侧时,使得可以充分利用阵列基板上方第二显示区的空间,同时也使得第二控制电路的通道数量可以大大减少,减少了第二控制电路占用下边框的位置,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2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阵列基板。

21、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上述阵列基板的设置,使得该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低,触控灵敏度高,且能够适用于窄边框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公共电极层及所述像素电极层分别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并相互绝缘设置;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围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公共电极层分割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各所述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触控线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与各所述触控线形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软性基板电路及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的一端通过接合板与所述玻璃基板接合,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的另一端用于和触控显示面板的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接合于所述第一软性基板电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极,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围设于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下方及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的背面形成有多条第二金属引脚,所述第二金属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金属引脚接合,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总控制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多条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引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为fpc,所述fpc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金属引脚接合,所述fpc的另一端与各所述第二金属引脚接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软性基板电路及第二控制芯片;

10.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玻璃基板、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公共电极层及像素电极层分别形成于玻璃基板上;像素电极层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各第一像素电极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各第一像素电极围设于第二显示区设置;公共电极层分割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各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触控线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在第二显示区与各触控线形成连接。本申请不仅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能够保证触控灵敏度,还能够适用于窄边框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曹中林,吴川,冯亚娟,陈杰,党锋珍,叶利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