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0620发布日期:2023-08-17 15:4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脑显示器,具体为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


背景技术:

1、显示器是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的显示工具,现有的技术人员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显示器进行数据显示,但现有显示器因体型以及价格因素下,一台显示器不能满足部分技术人员要求,因此通常出现技术人员同时运用双台显示器的情况,而在使用显示器时,技术人员会出现因事务离开的情况,短时间的离开,显示屏依旧亮屏会消耗能源,而长时间的离开,不仅会消耗能源,还会出现其他人误触乃至资料泄漏,以及显示屏落灰的情况。

2、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使用显示器时,技术人员会出现因事务离开的情况,短时间的离开,显示屏依旧亮屏会消耗能源,而长时间的离开,不仅会消耗能源,还会出现其他人误触乃至资料泄漏,以及显示屏落灰情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用于与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来控制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的休眠状态,第一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设置在其上端的休眠防护条,第一显示模块还包括底盘块和活动设置在其内部的推进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推进组件上端的连接柱,推进组件通过连接柱与显示屏相连接,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为相同结构制成的构件;

3、显示屏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组件,且第二对接组件设置两组,第二显示模块设置有第一对接组件,且第一对接组件设置两组,第一对接组件与第二对接组件处于同一轴线上,红外感应器短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控制器让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红外感应器长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连接柱让显示屏进行旋转,两组的显示屏处于相对状态,电驱动让推进组件进行移动,两组的显示屏被带动靠近,经第二对接组件和第一对接组件的设置,让两组的显示屏固定,在推进组件移动过程中,休眠防护条对显示屏进行了防护,电脑处于防护、物理防窥、避尘状态。

4、进一步地,红外感应器的短时间以及长时间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时间的设置,红外感应器长时间感应不到人体状态下,两组的显示屏接触,需要身份确认的方式进行解锁。

5、进一步地,底盘块内部开设有推进槽,推进槽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且条形槽设置两组,推进槽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配合槽,连接柱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块,旋转块活动设置在推进组件内部,显示屏通过连接柱进行旋转。

6、进一步地,第二对接组件包括第二对接块以及开设在第二对接块下端的第二嵌合槽,且第二嵌合槽设置两组,第二对接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二对接块上端位置的固定槽,固定槽内部设置有伸缩柱。

7、进一步地,第一对接组件包括第一对接块和开设在第一对接块上端的第一嵌合槽,以及设置在第一对接块下端的第一对接结构,且第一对接块和第一对接结构均设置两组,两组的第一对接结构与两组的第二嵌合槽相匹配,两组的第一嵌合槽与两组的第二对接结构相匹配。

8、进一步地,休眠防护条包括活动设置在其内部的电驱动收卷轴,电驱动收卷轴外侧收卷设置有防护布,防护布一端设置有垂重柱,电驱动收卷轴通过电驱动旋转。

9、进一步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块和开设在推进块一侧的贯穿槽,贯穿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啮合轮,活动啮合轮下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筒,转动筒内部螺旋设置有螺旋柱,螺旋柱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元件,且接触元件固定设置在推进块内部。

10、进一步地,配合槽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轮,固定轮与活动啮合轮相匹配,且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1、进一步地,底盘块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底端槽,底端槽内部嵌合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的上端设置有联动轮。

12、进一步地,配重块上端开设有啮合条槽,啮合条槽与联动轮下端相啮合,联动轮活动设置在底盘块内部,联动轮上端与推进块下端相啮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本申请通过红外感应器短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控制器让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红外感应器长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连接柱让显示屏进行旋转,两组的显示屏处于相对状态,电驱动让推进组件进行移动,两组的显示屏被带动靠近,经第二对接组件和第一对接组件的设置,让两组的显示屏固定,在推进组件移动过程中,休眠防护条对显示屏进行了防护,电脑处于防护、物理防窥、避尘状态,解决了使用显示器时,技术人员会出现因事务离开的情况,短时间的离开,显示屏依旧亮屏会消耗能源,而长时间的离开,不仅会消耗能源,还会出现其他人误触乃至资料泄漏,以及显示屏落灰情况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用于与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内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来控制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的休眠状态,其特征在于:第一显示模块(1)包括显示屏(5)和设置在其上端的休眠防护条(9),第一显示模块(1)还包括底盘块(7)和活动设置在其内部的推进组件(8),以及活动设置在推进组件(8)上端的连接柱(6),推进组件(8)通过连接柱(6)与显示屏(5)相连接,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为相同结构制成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器的短时间以及长时间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时间的设置,红外感应器长时间感应不到人体状态下,两组的显示屏(5)接触,需要身份确认的方式进行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底盘块(7)内部开设有推进槽(71),推进槽(7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72),且条形槽(72)设置两组,推进槽(7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配合槽(73),连接柱(6)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块(61),旋转块(61)活动设置在推进组件(8)内部,显示屏(5)通过连接柱(6)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对接组件(4)包括第二对接块(41)以及开设在第二对接块(41)下端的第二嵌合槽(42),且第二嵌合槽(42)设置两组,第二对接块(4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43),第二对接结构(43)包括开设在第二对接块(41)上端位置的固定槽(431),固定槽(431)内部设置有伸缩柱(4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接组件(3)包括第一对接块(31)和开设在第一对接块(31)上端的第一嵌合槽(33),以及设置在第一对接块(31)下端的第一对接结构(32),且第一对接块(31)和第一对接结构(32)均设置两组,两组的第一对接结构(32)与两组的第二嵌合槽(42)相匹配,两组的第一嵌合槽(33)与两组的第二对接结构(43)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休眠防护条(9)包括活动设置在其内部的电驱动收卷轴(91),电驱动收卷轴(91)外侧收卷设置有防护布(92),防护布(92)一端设置有垂重柱(93),电驱动收卷轴(91)通过电驱动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推进组件(8)包括推进块(86)和开设在推进块(86)一侧的贯穿槽(81),贯穿槽(81)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啮合轮(82),活动啮合轮(82)下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筒(83),转动筒(83)内部螺旋设置有螺旋柱(84),螺旋柱(84)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元件(85),且接触元件(85)固定设置在推进块(86)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配合槽(73)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轮(731),固定轮(731)与活动啮合轮(82)相匹配,且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底盘块(7)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底端槽(74),底端槽(74)内部嵌合设置有配重块(741),配重块(741)的上端设置有联动轮(7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配重块(741)上端开设有啮合条槽(742),啮合条槽(742)与联动轮(75)下端相啮合,联动轮(75)活动设置在底盘块(7)内部,联动轮(75)上端与推进块(86)下端相啮合。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控制休眠的电脑显示器,属于电脑显示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使用显示器时,技术人员会出现因事务离开的情况,短时间的离开,显示屏依旧亮屏会消耗能源,而长时间的离开,不仅会消耗能源,还会出现其他人误触乃至资料泄漏,以及显示屏落灰情况的问题;本申请通过红外感应器短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控制器让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红外感应器长时间感应不到人体,通过连接柱让显示屏进行旋转,两组的显示屏处于相对状态,电驱动让推进组件进行移动,两组的显示屏被带动靠近,经第二对接组件和第一对接组件的设置,让两组的显示屏固定,在推进组件移动过程中,休眠防护条对显示屏进行了防护,电脑处于防护、物理防窥、避尘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罗再军,吕廷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飞科讯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