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58891发布日期:2023-08-18 10:0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1、可视化大屏在多个行业的业务场景中,通过对大数据的筛选、整合与动态关联,切切实实地实现着大数据的价值,这种利用方式也可以使大数据能够被更加充分的利用。

2、可视化大屏上需要使用不同的显示区域来显示不同的内容,目前的控制方式多为使用控制终端(例如电脑)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在面对多个显示区域且具有重叠的情况下,调整难度较大,因为一次调整会涉及到多个显示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借助于虚拟现实来实现不同显示区域的快速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基于现实视野进行,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对不同显示区域进行调整。

2、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包括:

4、响应于获取到的交互信号,确定终端的视线坐标并根据视线坐标确定视线范围覆盖区域,视线坐标以及视线范围覆盖区域基于终端大屏生成;

5、获取视线范围覆盖区域内的多个显示对象,显示对象与终端间的距离根据显示对象所在层级确定,显示对象的坐标固定;

6、响应于获取到的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指向的显示对象;

7、根据调整指令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或者移动显示对象在一个层级上的位置或者移动至另一层级;以及

8、将终端大屏上的全部显示对象在一个显示层级上进行显示,显示层级上的显示对象根据自身所在层级确定遮挡关系。

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对象包括显示内容区域与非显示内容区域,显示内容区域与非显示内容区域均根据显示对象与存在干涉关系的其他显示对象确定;

10、其他显示对象与显示对象位于不同的层级。

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调整指令包括:

12、根据得到的点云数据构建手部特征模型,手部特征模型包括至少一个指尖特征;

13、选择一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空间坐标参考范围;

14、确定调整指令指向的显示对象与空间坐标参考范围是否存在重合坐标;以及

15、根据重合坐标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或者移动显示对象在一个层级上的位置或者移动至另一层级。

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显示对象过程中包括:

17、计算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以及

18、在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变化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移动显示对象。

1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包括:

20、计算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变化速度;以及

21、在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变化速度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

22、其中,调整包括横向尺寸变化、纵向尺寸变化和横纵向尺寸同比例变化。

2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确定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变化速度的指向方向并根据指向方向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

2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选择一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空间坐标参考范围包括:

25、使用点云数据构建曲面;

26、在曲面的末端处截取一部分作为特征曲面并对特征曲面进行修补,得到指尖特征;

27、在指尖特征上构建一特征平面并获取特征平面与指尖特征的重合封闭区域;

28、选取重合封闭区域的中心点作为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以及

29、使用重合封闭区域的最大长度与重合封闭区域的中心点构一封闭区域并将该封闭区域作为空间坐标参考范围。

3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装置,包括:

31、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交互信号,确定终端的视线坐标并根据视线坐标确定视线范围覆盖区域,视线坐标以及视线范围覆盖区域基于终端大屏生成;

32、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视线范围覆盖区域内的多个显示对象,显示对象与终端间的距离根据显示对象所在层级确定,显示对象的坐标固定;

33、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指向的显示对象;

34、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指令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或者移动显示对象在一个层级上的位置或者移动至另一层级;以及

35、显示单元,用于将终端大屏上的全部显示对象在一个显示层级上进行显示,显示层级上的显示对象根据自身所在层级确定遮挡关系。

3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7、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38、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39、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40、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1、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2、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43、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4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对象包括显示内容区域与非显示内容区域,显示内容区域与非显示内容区域均根据显示对象与存在干涉关系的其他显示对象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调整指令包括: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显示对象过程中包括: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任意两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变化速度的指向方向并根据指向方向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一个属于指尖特征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空间坐标参考范围包括:

8.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 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的交互信号,确定终端的视线坐标并根据视线坐标确定视线范围覆盖区域;获取视线范围覆盖区域内的多个显示对象,显示对象与终端间的距离根据显示对象所在层级确定;响应于获取到的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指向的显示对象;根据调整指令对显示对象进行尺寸调整或者移动显示对象在一个层级上的位置或者移动至另一层级以及将终端大屏上的全部显示对象在一个显示层级上进行显示。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借助于虚拟现实来实现不同显示区域的快速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基于现实视野进行,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对不同显示区域进行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明,曾银海,王超,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蓝普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