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心理干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中学阶时期,人际压力和学业压力是中学生面临两大主要应激源。良好的亲子沟通、同伴联结和师生关系有助于中学生抵御挫折,避免陷入心理危机。然而,同伴冲突和排斥、亲子冲突、师生关系不良则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是中学生内化问题(抑郁、焦虑)和外化问题(社交回避、厌学或游戏成瘾)等产生的重要环境风险因素。
2、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阶段,一方面会受到外部多重环境因素(包括同伴、父母和学校)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自身的资源或压力应对技巧并不是十分充分。因此,开展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训练,有助于帮助中学生有效应对在人际沟通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与他人的有效联结进一步增强自我意识,减少人际冲突,减轻人际冲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目前针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训练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方法基于“问题”导向,侧重于挑战个体对于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自我评价过低、灾难化和绝对化思维)和应对技巧(真实性检验、放松训练)训练,缺乏基于“成长”导向的干预方案设计。干预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挥“潜能”。
4、(2)传统干预方案中未涉及到积极发展观中的“自我价值”“联结”等在人际交往中所需要的核心素质的培养;
5、(3)传统干预方案在形式上以面对面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为主,对干预者的专业技术和咨询场所均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存在受众少、普及率低和由于病耻感导致来访者流失等问题;
6、(4)对于由于人际压力而表现出社交回避的中学生来说,传统干预方案将来访者直接暴露于线下社交环境,会加重来访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和焦虑反应,干预效果不佳,
7、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出一项基于积极发展观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的互联网干预范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设计一项基于成长导向,而非问题导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干预范式,该项干预范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基于青少年发展领域中的前沿理论“积极发展观”,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培养“自我价值”和“联结”两大自身优势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模块,通过促进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情境下的自我能力提升,达到减轻其人际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包括:调研模块、设计模块和评估模块;
3、所述调研模块用于对中学生的互联网干预偏好进行调研,得到调研结果;
4、所述设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研结果,设计干预方案,得到干预结果;
5、所述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干预结果,对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互联网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6、优选的,所述调研结果包括:中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干预接受程度、偏好形式和偏好时长。
7、优选的,所述设计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从积极发展观出发,通过自我价值与联结两个方面设计所述干预方案。
8、优选的,所述评估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采用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所述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9、优选的,所述设计模块以互联网为载体,中学生使用终端完成不同的所述干预方案,得到所述干预结果。
10、优选的,所述自我价值包括:提升自尊自信和学会自我接纳;所述联结包括:社交中的积极思维、建立与维持关系、冲突解决和应对校园欺凌。
11、优选的,首先利用调研模块来调研中学生对人际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模式的偏好,得到所述调研结果;并根据所述调研结果确定互联网干预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基于所述调研结果,利用设计模块设计干预方案,从所述自我价值和所述联结两方面提升中学生的积极发展素质;同时,针对不同社交情境开展人际交往训练,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和积极体验,得到所述干预结果;最后,通过评估模块对所述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12、优选的,所述调研模块采用问卷形式来调研中学生对人际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模式的偏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申请通过互联网干预意向调研,调查了中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干预的接受度、偏好形式和偏好时长,为后续的互联网干预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接受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设计了形式丰富的、聚焦于人际交往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模块,通过吸引中学生兴趣,以个性化、趣味性强、可获得性的方式帮助中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从积极发展观出发,针对“自我价值”与“联结”维度设计干预方案,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自尊、自信与人际交往技巧,增强中学生有效应对人际压力的能力;结合定量、定性两种评估方式,对中学生人际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全面评估干预效果,并为将来及时调整干预方案设计提供启示。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研模块、设计模块和评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研结果包括:中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干预接受程度、偏好形式和偏好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从积极发展观出发,通过自我价值与联结两个方面设计所述干预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采用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所述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块以互联网为载体,中学生使用终端完成不同的所述干预方案,得到所述干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价值包括:提升自尊自信和学会自我接纳;所述联结包括:社交中的积极思维、建立与维持关系、冲突解决和应对校园欺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调研模块来调研中学生对人际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模式的偏好,得到所述调研结果;并根据所述调研结果确定互联网干预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基于所述调研结果,利用设计模块设计干预方案,从所述自我价值和所述联结两方面提升中学生的积极发展素质;同时,针对不同社交情境开展人际交往训练,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和积极体验,得到所述干预结果;最后,通过评估模块对所述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研模块采用问卷形式来调研中学生对人际训练的互联网干预模式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