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50771发布日期:2023-10-25 19:2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bim,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


背景技术:

1、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上的实践,但目前阶段其在施工阶段的落地应用还存在不少难点。例如,在利用bim技术指导现场施工时,业主、监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只能通过照片比对的方式来判断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bim技术的要求按序、准确地进行施工,这种依靠人眼识别的比对方法不仅准确性差、且效率低下,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监管失效。因此,需要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具有视图比对和距离比对功能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根据工序分别在bim模型中和施工现场中对应设置虚拟取景点和实景取景点,并从虚拟取景点和实景取景点出发获取对应工序结束时相同视角的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

5、步骤s2,在工序结束时的模型视图中的结构物模型表面设置虚拟测距点、在对应工序结束时的施工现场中的结构物实体表面对应设置实体测距点,并分别获取虚拟测距点与虚拟取景点的距离l1和实体测距点与实景取景点的距离l2;

6、步骤s3,依次比对各工序结束时的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以及各工序结束时的距离l1和距离l2;

7、步骤s4,当上一工序结束时的实景视图和模型视图之间的差异以及上一工序结束时的距离l1和距离l2之间的差异均小于或等于阈值时,提示允许进行下一工序;

8、步骤s5,当上一工序结束时的实景视图和模型视图之间的差异或/和上一工序结束时的距离l1和距离l2之间的差异大于阈值时,提示禁止进行下一工序。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0、所述实景取景点设置在本工序的结构物实体表面或前置工序的结构物实体表面。

11、对实景视图和模型视图之间的所述差异进行图像识别,当识别结果为人体、建材或设备工具时,向其投射提示光线。

12、所述步骤s1包括:

13、步骤s1.1,在bim模型和施工现场建立对应的三维坐标系;

14、步骤s1.2,根据工序在bim模型中选取虚拟取景点并记录其坐标信息,从虚拟取景点出发获取对应工序结束时的模型视图并记录此时的视角朝向信息;

15、步骤s1.3,根据虚拟取景点的坐标信息在施工现场选定实景取景点并设置监控仪,根据视角朝向信息调节监控仪器至与模型视图成相同视角后获取对应工序结束时的实景视图。

16、所述步骤s2包括:

17、步骤s2.1,选取bim模型中工序结束时的结构物模型,在其呈现于模型视图中的外表面上设置虚拟测距点,并记录虚拟测距点在结构物模型上的位置信息;

18、步骤s2.2,在bim模型中测得虚拟测距点与虚拟取景点的距离l1;

19、步骤s2.3,根据虚拟测距点在结构物模型上的位置信息,在施工现场中的结构物实体表面标记实体测距点;

20、步骤s2.4,在施工现场于工序结束时测得实体测距点与实景取景点的距离l2。

21、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22、步骤s6,从前置工序的虚拟取景点出发获取本工序进行中的前置工序模型视图,并对应获取本工序进行中的前置工序实景视图;

23、步骤s7,比对本工序进行中的前置工序模型视图和本工序进行中的前置工序实景视图;

24、步骤s8,当比对结果中的差异大于阈值时,进行告警。

25、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26、步骤s9,对bim模型中的各预制结构物模型进行编号,并对施工现场中的各预制结构物实体对应编号;

27、步骤s10,对预制结构物实体的编号进行识别,并与对应的预制结构物模型编号进行比对;

28、步骤s11,当比对结果正确时,提示合格;否则提示不合格。

29、所述预制结构物实体的编号标记在预制结构物实体的外表面,且能够呈现在对应工序结束时的实景视图中。

30、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31、步骤s12,当前置工序中的结构物实体被本工序中的结构物实体完全遮挡时,提示拆除对应前置工序的监控仪。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33、通过在bim模型中和施工现场中对应设置虚拟取景点和实景取景点,并以相同的视角获取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在后续的监管过程中,只需对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进行画面比对,即可找出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的异同,从而能够帮助判断施工现场是否按照bim模型进行规范施工。单纯的视图比较能够有效反映各结构物的位置关系,但却可能因“视觉欺骗”无法准确鉴别尺寸。例如,当实景视图中的各结构物均等比增大或缩小时,从实景取景点出发获得的视图中各结构物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模型视图中所展现的完全一致,但在尺寸上却存在错误,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单纯利用视图比较便不能反映出真实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距离比对的步骤,具体来说就是工序结束时的模型视图中的结构物模型表面设置虚拟测距点,对应地,在工序结束时的施工现场中的结构物实体表面对应设置实体测距点,虚拟测距点的位置是以结构物模型自身为参照选定的,实体测距点亦是根据此参照而在结构物实体上确定的,即虚拟测距点的位置和实体测距点的位置都只与结构物有关、而与坐标无关。通过在bim模型中获取虚拟测距点与虚拟取景点的距离l1,并在施工现场通过测量获取实体测距点与实景取景点的距离l2,对距离l1和距离l2进行比对,便可获知相应的尺寸关系。本实施例结合视图比对和距离比对,便能在监测各结构物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同时对结构物的尺寸关系进行判断,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施工现场是否按照bim模型进行规范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景取景点设置在本工序的结构物实体表面或前置工序的结构物实体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景视图和模型视图之间的所述差异进行图像识别,当识别结果为人体、建材或设备工具时,向其投射提示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结构物实体的编号标记在预制结构物实体的外表面,且能够呈现在对应工序结束时的实景视图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施工监管方法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监管方法,包括设置虚拟取景点和实景取景点,并获取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设置虚拟测距点和实体测距点,并获取距离L<subgt;1</subgt;和距离L<subgt;2</subgt;;比对模型视图和实景视图以及距离L<subgt;1</subgt;和距离L<subgt;2</subgt;,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通过设置视图比对,能够反映出结构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设置距离比对,能够反映出结构物的尺寸比例,从而形成综合判断、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宇,李世才,刘振国,周远金,车钟锴,闵庆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柏慕联创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